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师道德

教师道德

教师道德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4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46篇;相关期刊314种,包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船山学刊、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全国第五届教育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等;教师道德的相关文献由47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茜、蔡辰梅、蛰泰等。

教师道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9 占比:21.0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646 占比:78.87%

总计:2087篇

教师道德—发文趋势图

教师道德

-研究学者

  • 杨茜
  • 蔡辰梅
  • 蛰泰
  • 郑岚
  • 黎琼锋
  • 刘彩虹
  • 张海芹
  • 张添翼
  • 张群
  • 彭承铸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丽丽; 王毅
    • 摘要: 现象学还原作为经典的哲学研究方法,符应了当前教师道德学习研究的需要,有助于践行教师道德学习研究的理论诉求,凸显教师道德学习研究的实践旨趣。立足于现象学还原方法的内在精神,教师道德学习研究的构建将致力于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容和特性,划分研究类型的历史性层面和存在论层面,呈现实践准则的同情理解和如实描述。具体到现象学还原方法的应用层面,由于其固有的特质,需要审慎面对其消解研究主体的价值境遇、压制研究诉求的合理申张和损害研究结论的具体实践等可能弊害。
    • 蔡辰梅
    • 摘要: 在以“教师是人不是神”作为道德辩护的“去圣化”过程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失落了对职业神圣性的道德追求。然而,教师个体自我的道德尊严和配享幸福,教师职业本身的神圣性以及教育发生的内在规律乃至教师群体社会声望的建立,都内在需要教师道德神圣性的恢复。教师道德的神圣性在本质上是教师道德主体性的显现,是其超越性需要的满足和对他者召唤的回应,更是对日常教育生活的意义赋予过程。教师道德神圣性的实现需要教师以职业理想信念奠定精神动力,以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增强对道德神圣性的价值认同,以教育性关系的重建以及基于教育生活中的意义重构生成教师道德神圣性实现的凡常模式。
    • 雨桥; 李文静; 杜鹃
    • 摘要: 2020年11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承办的全国第八届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在遵义医科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广州大学等50多所高校与教育机构的120多位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会议主题“新时代立德树人、教师道德与教育现代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术研讨。会议收到学术论文60多篇,体现了教育伦理学研究者面向新时代的师德理论与实践,不断追踪学术前沿问题,努力提供创新思路的责任和热情。本文拟从以下四个理论层面对本次研讨会主要观点进行述评.
    • 郑岚; 汪建华
    • 摘要: 教师道德简称师德,既指职业领域的道德,也指个人私德和公共领域的道德.教师道德从自然神格发展而来,经历了君王表率和圣贤示范的演变,虽然教师道德的意蕴得以进一步完善,但传统道德的权威思想和现实公众的过高期待仍然压制着教师道德的自由发展.因此,厘清教师道德从规范化向个体性的逻辑起点、确证教师道德由社会控制到道德能力的发展趋势、完成教师道德从政治权力到德性追求的目标转变,是促进教师道德水平提升和推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实现进程的必然选择.
    • 郑岚; 汪建华
    • 摘要: 教师道德简称师德,既指职业领域的道德,也指个人私德和公共领域的道德。教师道德从自然神格发展而来,经历了君王表率和圣贤示范的演变,虽然教师道德的意蕴得以进一步完善,但传统道德的权威思想和现实公众的过高期待仍然压制着教师道德的自由发展。因此,厘清教师道德从规范化向个体性的逻辑起点、确证教师道德由社会控制到道德能力的发展趋势、完成教师道德从政治权力到德性追求的目标转变,是促进教师道德水平提升和推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实现进程的必然选择。
    • 娄琳琳
    • 摘要: "以有德之行,育有德之人"是对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其行为和观念在特定角色的框定下理应具有丰富的道德意蕴,而近年来高校教师道德失范引发社会关注,应然的教师道德规范与实然的教师行为形成巨大反差,以至于在社会产生了教师道德危机.本文从康德义务论入手,结合文献分析了解目前高校教师道德失范现状,从道德动机、道德约束以及义务感三个角度探究高校教师道德失范的原因,并试图对化解这一问题做出相应的思考.
    • 吕寿伟; 柴楠
    • 摘要: 一、师德困境的“道德”方案及其伪善后果。师德困境的“道德”方案,要么求助于制度,要么求助于良心,但无论是外在性的制度还是内在性的良心都未能使教师道德走出时代性的闲境,反而诱发着道德上的伪善。事实上,教师尽管在直接性上局限于与儿童的教育关系。
    • 柳海民; 邹红军
    • 摘要: 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以此孵化出的学术研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德""誉"相济、"劳""酬"并重的格局.围绕"德",研究重心从内涵辨识转向现实关注,重点突出师德建设举措;围绕"劳",教师工作强度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围绕"酬",在历史性、比较性视野中勾勒出中国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整体图景与针对性举措;围绕"誉",多维勾勒中国教师社会声望.但与此同时,重复性研究较多,对部分重要论题关注不够等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 郑岚; 胡守敏
    • 摘要: 关于教师道德的研究一直是我国教育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相关研究论文也因为各类文件的出台和现实的诉求而不断增加.通过对CNKI期刊数据库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发现:我国教师道德研究的关注度呈递增趋势,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师范院校,以华中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成果为多,期刊以《教师教育研究》发文量最多;我国教师道德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教师职业道德、教师道德、教师教育、道德教育四大主题展开;教师道德研究经历了萌芽生长、奋力推进、深入拓展和稳步发展四个阶段.未来,我国教师道德研究应关注研究主体的多向联合、确立研究的价值导向、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强化研究内容的聚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