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腹部手术

下腹部手术

下腹部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6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儿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81440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第十三次长江流域麻醉学术会议、2008年西部麻醉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六次麻醉学术会议、2003年全国妇科内镜学术交流会等;下腹部手术的相关文献由703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加宁、等、郭素莲等。

下腹部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9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1440 占比:99.95%

总计:681803篇

下腹部手术—发文趋势图

下腹部手术

-研究学者

  • 何加宁
  • 郭素莲
  • 刘俊
  • 刘瑛
  • 易蓉
  • 朱海琴
  • 杨川
  • 郑彬
  • 颜景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静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下腹部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均行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PCIA),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Ramsay镇静评分、血清CRP和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2 h、6 h、24 h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 h、24 h、48 h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镇痛泵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患者术后24 h内能够明显改善镇痛效果,降低机体的炎性应激反应。
    • 马慧; 涂立刚
    • 摘要: 目的观察下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后痛觉过敏情况,分析患者痛觉过敏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医院2019年5月-2020年2月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1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停用麻醉药物待患者苏醒30 min评估患者痛觉过敏情况;设计一般基线资料填写表,询问并记录患者相关基线资料,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影响下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后痛觉过敏的相关因素。结果139例下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苏醒30 min痛觉过敏情况严重,平均触痛阈为43.26(42.10,44.19)g;未应用右美托咪定、浅麻醉、饮酒史的下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后苏醒30 min触痛阈低于应用右美托咪定、深麻醉、无饮酒史患者(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27.798+7.935X_(1)+7.009X_(2)+8.189X_(3),结果显示,术中未应用右美托咪定(X_(1))、浅麻醉(X_(2))、饮酒史(X_(3))均是下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后痛觉过敏严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下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后痛觉过敏情况较严重,可能与患者术中未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深度浅、饮酒史有关,临床应据此提出针对性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麻醉后痛觉过敏情况。
    • 曾德锋; 叶笋; 魏向杰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腹部手术的8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七氟烷吸入,对照组予以七氟烷吸入,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期各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满意度、术后躁动评分以及麻醉恢复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时停留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切皮后2h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镇静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5min、15min后术后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七氟烷吸入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明确,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有效改善患儿术后躁动,且安全性高。
    • 沈健斌; 田金美; 潘学文; 陈国栋
    • 摘要: 目的 研究喉罩全麻复合小剂量低位腰麻在高龄下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间行下腹部手术的高龄患者64例为研究病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全麻,研究组采用喉罩全麻复合小剂量低位腰麻。记录并对比各组患者在麻醉前与术后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术后5min,研究组与对照组的SBP、HR、DBP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的苏醒时间长于研究组(P<0.05),术后对照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高龄下腹部手术中给予喉罩全麻复合小剂量低位腰麻具有显著的效果,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较小,苏醒较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罗晔哲; 林素琼
    • 摘要: 目的:探索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在下腹部手术史病人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收治的387例接受TEP治疗的择期腹股沟疝病人临床资料,选取有相关下腹部手术史病人64例,分析病人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选取64例病人,男53例,女11例,手术时间(50.05±19.28)min,出血量(7.27±5.64)mL。64例中60例病人顺利完成TEP,3例病人中转为开放手术,1例病人中转为经腹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4例中转病例均有前列腺癌手术史。病人术后住院时间(1.17±0.68)d,发生血清肿病人1例,脐部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5例,无慢性疼痛、补片感染、肠粘连、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大多数有下腹部手术史的腹股沟疝病人选择TEP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术者术前需要详细评估既往手术对解剖层面和手术视野的影响,熟练掌握腹股沟区解剖和运用腹腔镜技术。
    • 李京洲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神经阻滞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前采用全麻处理,观察组采用超声定位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情况、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 h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升高,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手术24 h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腹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优于传统局部麻醉,同时还可减轻术后疼痛,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 余小凡; 于盼盼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下腹部手术的2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骶管阻滞麻醉方法,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与穿刺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且一次穿刺成功、阻滞成功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Swoosh试验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手术开始后患儿明显体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可以提高骶管穿刺的质量和成功率,并可有效判定穿刺成功率,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 周英娟; 谢小娟
    • 摘要: 目的 探究对比骶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4例行下腹部手术患儿,71例采用骶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为联合麻醉组,53例采用单纯全身麻醉为单纯全麻组.对比两组丙泊酚用量、氯胺酮用量、苏醒用时、术前(T0)、切皮时(T1)、手术开始30 min(T2)、术毕(T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联合麻醉组丙泊酚用量、氯胺酮用量低于单纯全麻组,苏醒用时短于单纯全麻组(P<0.05);联合麻醉组T1时HR、MAP低于单纯全麻组,T2时HR高于单纯全麻组,MAP低于单纯全麻组(P<0.05),联合麻醉组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单纯全麻组.结论 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骶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可减少丙泊酚用量、氯胺酮用量,减小血流动力学波动,促进患儿苏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