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昏迷患者

昏迷患者

昏迷患者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5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32033篇;相关期刊347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齐鲁护理杂志、山东医药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5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大会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大会、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等;昏迷患者的相关文献由1795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华、王艳、张艳等。

昏迷患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5 占比:2.77%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32033 占比:97.14%

总计:32975篇

昏迷患者—发文趋势图

昏迷患者

-研究学者

  • 肖华
  • 王艳
  • 张艳
  • 黄富
  • 刘丽
  • 刘敏
  • 唐汉媛
  • 张梅萍
  • 张静
  • 李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娜; 张雪青(综述); 梁思泉(审校)
    • 摘要: 利用有效方式,全面缩短昏迷患者清醒时间意义重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一般被用于评价患者的脑干功能,其在患者脑干出现轻度损伤时即可发生改变。而体感诱发电位则可以体现出患者大脑半球功能、丘脑功能改变情况,经感觉系统实施系列性生理传导,能够积极展现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情况。对于昏迷患者实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不仅能够积极评估患者疾病预后,还有助于指导实施针对性治疗。
    • 陈休锋
    • 摘要: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又称加强监护病房综合治疗室,是为重症或昏迷患者提供隔离场所和设备,提供最佳护理、综合治疗、术后早期康复等服务的病房。它是随着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的共同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康复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
    • 李娜
    • 摘要: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护理中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对苏醒时间、神经功能与感官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采取的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执行传统护理,观察组使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段(≤14d、15~28d、>28d)分布情况、护理前后不同时间段(护理前、护理7d、护理14d、护理28d)的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脑功能状态评分(Grant氏二分法变量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分布中≤14d占比高于对照组,15~28d占比、>28d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d、护理14d、护理28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均呈下降趋势,Grant氏二分法变量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各时间段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Grant氏二分法变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护理工作中使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既可以缩短其苏醒时间,又能够下调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提升Grant氏二分法变量评分,促使患者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 刘志恒
    • 摘要: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研究该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94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将其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肿胀4例(8.5%)、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6.4%)及肺栓塞0例(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24、5.242、7.526,P<0.05).观察组患者腘静脉血液流速、股静脉血液流速高于对照组(t=8.242、6.547,P<0.05).观察组对该次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患者97.9%(46/47),高于对照组的83.0%(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4,P<0.05).结论 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给予优质临床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下肢肿胀、血栓及肺栓塞的形成几率,改善了患者腘静脉与股静脉的血液流速.
    • 藏瑞; 张艳; 温亚
    • 摘要: 目的: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监测在指导昏迷患者留置胃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8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ICU就诊的44例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编号后按单号、对号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插方式进行胃管置入,干预组在PETCO2监测下进行胃管置入,比较两种操作方法的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4例患者均完成留置胃管操作.干预组留置胃管耗时[(4.87±1.03)min]比对照组[(7.22±2.51)min]短(P<0.05),干预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63.64%)比对照组(50.00%)高.干预组患者在插胃管过程中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波动值比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4.55%,13.64%)低于对照组(31.82%,45.45%)(P<0.05).结论:在PETCO2监测下对昏迷患者进行胃管的置入,不仅能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还能及时有效地判断胃管位置,从而指导护士插管,提高效率,减少隐患.
    • 刘志恒
    • 摘要: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研究该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94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将其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肿胀4例(8.5%)、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6.4%)及肺栓塞0例(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4、5.242、7.526,P<0.05)。观察组患者腘静脉血液流速、股静脉血液流速高于对照组(t=8.242、6.547,P<0.05)。观察组对该次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患者97.9%(46/47),高于对照组的83.0%(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4,P<0.05)。结论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给予优质临床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下肢肿胀、血栓及肺栓塞的形成几率,改善了患者腘静脉与股静脉的血液流速。
    • 李顺霞
    • 摘要: 目的:探究乡镇卫生院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病因.方法:将乡镇卫生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收入的内科昏迷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结果:昏迷患者常见病因是急性脑血管疾病、酒精及有机磷中毒,男性数量比女性多.结论:乡镇卫生院内科昏迷患者病因较为复杂,还需及时诊断、采取治疗措施,强化医务人员救援反应能力,提升对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 孙婷婷
    • 摘要: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04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胃管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患者,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对比.两组患者进行胃管置入之前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然后对照组应用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人型固定),研究组应用改良的胃管固定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不适情况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轻度焦虑和中度焦虑患者数量分别为12例(23.08%)和28例(53.85%),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的5例(9.62%)和11例(21.15%),P<0.05.研究组患者轻度不适患者数量为34例(65.38%),显著多于对照组的22例(42.31%),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分别为1.92%(1/52)和13.46%(7/5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行胃管置入进行治疗的昏迷患者采用改良的胃管固定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情况,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 王丽杰; 张利蕊; 董雪
    • 摘要: 目的 探究超早期面体针疗法结合电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早期面体针疗法结合电刺激治疗.采用格拉斯预后评分量表(GCS)、西方神经感觉刺激参数量表(WNSSP)以及卡氏评分对两组患者脑神经功能、感觉刺激、功能状态、血浆脑损伤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干预2周后,观察组GCS、WNSSP、卡氏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血浆人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面体针疗法结合电刺激能够改善重型颅脑的昏迷程度,提高脑血流灌量,降低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 蒋美丽; 陈友芬
    • 摘要: 目的:探讨对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昏迷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对其反流误吸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昏迷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比较组和针对组(45例/组).对比较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针对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误吸、反流、吸入性肺炎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针对组患者误吸、反流、吸入性肺炎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比较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昏迷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降低其误吸、反流、吸入性肺炎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