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母题

母题

母题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886种,包括青春岁月、民俗研究、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6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暨第11届中国工业设计年会等;母题的相关文献由150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立、王宪昭、刘惠卿等。

母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3 占比:99.7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 占比:0.18%

总计:1637篇

母题—发文趋势图

母题

-研究学者

  • 王立
  • 王宪昭
  • 刘惠卿
  • 赫云
  • 陈建宪
  • 杨兰
  • 刘卫英
  • 罗小军
  • 万建中
  • 刘守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占杰
    • 摘要: 孙犁的小说创作重视叙述的历史真实性,着眼于心灵、人性的探索,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他在抗战小说的创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体",这在主流叙事里显得另类,"我"是造就这种文体的"神",抒情性是其文体表征."芸斋小说"是孙犁写"我"之思的极致,他以个人视角对文革期间的种种世相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形成了"文革十年"表现上的个人话语方式.孙犁的小说从古代白话小说传统中借鉴了创作方法和叙事方式,在民间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其部分小说与"寒窑"母题形成了互文关系,晚年又从史传文学传统中吸收了更多的养分,借鉴了列传、志异的写法以及《史记》《聊斋志异》的形式因素,拓展了小说艺术的表现空间.
    • 郑庆刚
    • 摘要: 本文主要以2021年全国乙卷的数列试题为研究对象,对该题的母题来源进行分析,并以该题为基础进行变式研究,以期达到会一题、通一类的效果.1真题分析例(2021年全国乙卷文19)设{a_(n)}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数列{b_(n)}满足b_(n)=na_(n)/3,已知a_(1),3a_(2),9a_(3)成等差数列.
    • 李斯颖
    • 摘要: 分布在中国华南、西南与东南亚的台语支流传着大量的兄妹婚族源神话。这一神话最集中出现的母题包括“洪水”“兄妹婚”等。传承这些神话的民众视兄妹为本民族甚至人类的始祖。从搜集到的各类异文可以看出,不同台语支传承的此类神话分别受多民族文化与信仰的影响,在早期共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台语支兄妹婚神话的特色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其一是洪水的起因更为多元;其二是葫芦生人母题的变异与多次出现;其三是所涉及的仪式、风俗等相关内容更丰富。
    • 骆莹; 于敏
    • 摘要: 射日神话是中国神话的重要类型,在各民族中广泛分布,汉族有“后羿射日”经典神话,哈尼族则有六则互为异文的射日神话。从母题学视角来看,汉族和哈尼族的射日神话既有相似点,又有很大的差异,体现了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共性与个性。
    • 斯竹林
    • 摘要: 梁祝结尾的“同冢”母题在大传统写本与小传统写本的互动中不断重构。“同冢”母题蕴藏着“死亡-重生”原型,该原型决定了“同冢”母题的核心结构:新娘祝英台在死亡后重生。作为交流体系中的基本要素,该结构跨越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界限,在不同梁祝写本中流传。同时,“同冢”母题由围绕核心结构的无数变体构成,其重心从大传统写本中的“义妇冢”转为小传统写本中的“死后化生”,这一变化体现出大传统与小传统对“重生”的不同理解。
    • 陈曦; 费团结
    • 摘要: 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的故事,内含着不服老、老而有为的母题。这一故事母题形成一种叙事传统,在古今许多作品中都有所表现。20世纪90年代问世的电影剧本《定军山》及其改编拍摄的电影《西洋镜》,也延续了这一故事母题,但是由于文化立场的改变,影片在表现这一母题的同时也削弱甚至消解了这一母题。黄忠的定军山故事所内含的故事母题,随着创作意图、文体形式和时代背景等的变化,它的叙事形态也总在发生着变化,其所形成的叙事传统的艺术魅力正在于变与不变之间。
    • 朱晓荔; 张欣悦
    • 摘要: 《红楼梦》篇幅浩大,内容庞博,但是课时有限,所以结构化阅读是教学的必然要求。视角和母题可以打破长篇小说原叙述结构,对内容重新组元,使之更具条理化、纲领化,通过创设认知情境、聚焦核心任务,提供任务支架,构建阅读图式的教学单元,让学生从视角与母题出发,围绕该议题开展深度阅读,对小说内容进行解构与建构,以形成多层次的互释性阅读系统。
    • 许旭
    • 摘要: “寻找”是国产青春电影中的重要母题。影片中的主人公或是迫切得到某具体之物,或是对某种抽象事物难以释怀,或是有着情感上的寻根心理。他们在寻找中完成自我蜕变,又在寻找中与社会相碰撞,其中的喜怒哀乐极易引发观众的共鸣。同时,电影人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被巧妙地融入人物的求而不得过程中,影片由此产生了可贵的现实意义。解读“寻找”母题,可以使我们对青春片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有助于电影人继续就这一母题结撰新文本,发挥创造力。
    • 宋涛
    • 摘要: 弃妇是古今中外的文学母题之一,而怨妇和恶妇是常见的两种弃妇类型。作为一名女性作家,爱丽丝·门罗同样关注弃妇主题,这也成为她探讨人的生存策略的一种方式。相较于前人笔下的怨妇和恶妇类型,门罗描写的弃妇有所嬗变。在《明信片》中,弃妇接纳了被抛弃的事实,作者强调了弃妇对生命流变的接受;在《我怎样遇见我丈夫》和《忘情》中,弃妇不仅接受了被抛弃的事实,并且适应变化,开始了新的恋情,采取了唯变所适的态度;在《我年轻时候的朋友》中,弃妇则在失去爱情、亲情和财产后,转而通以尽利,以更强的主动性寻找到属于她的幸福之路。弃妇母题在门罗作品里的嬗变体现了其所提倡的智慧的生存策略。
    • 刘卫英
    • 摘要: 由冷兵器时代铠甲装备演进而来的"护体宝衣"具有丰富的文化符号意义。早期的物理功能,表现出护体宝衣的工具性价值;后期的江湖社会文化功能虽受限于科技水平,却保有对他者科技力量的艳羡向往,呈现出由可见、可用向可感性、社会性扩展的趋势。女将护体软甲书写,标明男权社会中女将体能的不被承认,是性别传统观念的工具化外在显现。护体宝衣的材料构成、奇特功能,蕴含武林身份的象征意味,是"甲胄"护体功能的社会伦理性转化,也是江湖社会秩序建构的功能性扩张想象,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武器改进及科技实用等方面的惰性思维。民国武侠小说中的"护体宝衣"母题,既继承了传统甲胄的神奇功能,还渗透着现代物理学原理,真实而神秘,增添了意味深长的艺术魅力,展示出现代技术面前的平等意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