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476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937796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实用防盲技术、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二届中医眼科学术年会暨山东省第十七次眼科学学术会议、全国第6届头颈影像学进展学术研讨会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相关文献由106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松、赵秉水、刘庆淮等。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6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7796 占比:99.95%

总计:938250篇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发文趋势图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研究学者

  • 陈松
  • 赵秉水
  • 刘庆淮
  • 李燕
  • 沈丽君
  • 张国明
  • 张少冲
  • 胡仔仲
  • 谢平
  • 陈亦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继伟; 陈焕; 沈丽君; 林晶晶; 陈亦棋; 毛剑波; 方佳
    • 摘要: 目的评估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系列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且行iOCT检查的患者316例316眼。记录iOCT扫描时间和结果、与术者显微镜下观察判断的一致性及其对手术治疗策略的影响,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316眼中有271眼成功完成iOCT检测,占85.8%,平均扫描时间为(3.54±2.30)min;在271眼扫描成功患眼中,特发性黄斑裂孔51眼,黄斑前膜95眼,致密玻璃体积血50眼,黄斑板层裂孔30眼,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12眼,高度近视黄斑病变33眼;iOCT检查结果与术者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判断不一致的有45眼,占16.6%,其中有27眼术中改变手术策略,占10.0%。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2眼内界膜剥除后内层视网膜桥状连接,改为空气填充玻璃体腔;15眼内界膜剥除后出现裂孔边缘纤细的条状高反射,称为Hole-door现象,占32.6%;裂孔直径>400μm的黄斑裂孔中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外界膜连续性均优于未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黄斑前膜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8眼黄斑前膜残留,占8.4%,其中3眼增加黄斑前膜剥除操作,56眼出现黄斑前膜剥除后继发改变,占58.9%。致密玻璃体出血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17眼黄斑结构正常,占34.0%,33眼黄斑结构异常,占66.0%;14眼iOCT检查黄斑结构与术中显微镜下判断结果不一致,占28.0%,其中11眼增加了黄斑前膜剥除操作。结论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可指导术中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式,预测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术后疗效。
    • 范小娥(综述); 任新军; 李筱荣(审校)
    • 摘要: 黄斑裂孔直径大小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直径>400μm者为大裂孔,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眼内填充能够有效地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是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FTMH)手术治疗的经典方式。然而,对于大直经、复发性FTMH效果欠佳。为获得理想的大直径FTMH解剖愈合和功能恢复,新的手术治疗策略,如视网膜内界膜(ILM)翻转、扩大ILM撕除范围、不同组织瓣膜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等,一直是眼底病领域研究者探索和讨论的热点。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大直径FTMH治疗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就大直径FTMH的ILM翻转术、扩大范围的ILM剥除术,不同组织瓣膜移植术,生物材料等辅助技术等手术方式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陈亦棋; 程丹; 徐佳豪; 朱琳; 沈丽君
    • 摘要: 近年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愈率,挽救了无数患者的视力,但由于手术空间狭小、视网膜组织脆弱和眼内操作复杂等原因,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成为眼科难度最高,学习曲线最长的手术.为解决日益增长的手术需求与手术医生培养周期漫长之间的矛盾,结合相关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在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RVRMS)的基础上,辅佐3D手术视频系统,构建全新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培训体系,探讨其理论教学和操作培训的设置以及评价指标,以期能够缩短学习曲线,加快高质量眼底手术人才培养.
    • 朱琳(综述); 陈亦棋; 沈丽君(审校)
    • 摘要: 3D显示技术利用双眼视差原理,通过一定方法使左右眼看到不同的影像,经过大脑视觉皮质的处理,融合产生立体视觉图像。由于其高清立体的手术视野、准确的空间定位能力,3D显示技术在外科应用广泛。由于眼内操作复杂,操作空间较小,眼科显微手术需借助显微镜进行,尤其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眼科手术中难度最高、学习曲线最长的手术。应用3D显示系统进行眼科手术有提高手术精确性、减少视网膜光毒性、缓解术者颈背部压力、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配合等优点。目前,NGENUITY和TrueVision系统主要应用于眼科3D显示系统,均需佩戴3D眼镜实现3D效果,裸眼3D系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将3D显示系统与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相结合为发展眼科远程手术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后仍需不断地提升3D显示系统的性能,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就3D显示系统在眼前节手术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 徐格致; 王克岩
    • 摘要: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病.PDR发展到一定阶段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干预才能阻止病情加剧.PDR的手术常较复杂、技术难度高.通过深入认识PDR的病理机制和发展规律,合理运用各种手术技术,辅以新兴的手术设备和药物,方可不断提升PDR的手术疗效,更大程度帮助患者改善甚至恢复视功能.
    • 徐一珺; 陶继伟; 程丹; 沈丽君
    • 摘要: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手术中剥除内界膜(ILM)后,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可观察到裂孔边缘存在突向玻璃体腔内的碎片组织(RF).目前认为RF可能来源于视网膜前增生以及与玻璃体牵拉,但存在争议,对手术后疗效的影响也不明确.但现有的研究仍有其共同点,即结果提示手术后视网膜解剖结构和视功能恢复较差的研究,手术中剥除ILM后再次染色,RF组织上残留ILM碎片;而结果提示RF有助于手术后结构和功能恢复的研究,RF组织上ILM碎片被清除干净.说明RF组织上ILM是否剥除干净对手术后疗效存在一定影响.但目前针对RF研究尚少,需从本质上认识RF,通过组织学分析以辅助判断.
    • 苗雨阳; 颜华
    • 摘要: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是治疗黄斑水肿(ME)的主要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经上述治疗后ME反复发作或视网膜前膜形成而对治疗无应答,这类ME被称为难治性ME.PPV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可治疗缓解难治性ME,其通过去除玻璃体后皮质,或手术中同时剥除视网膜前膜或内界膜,从而解除玻璃体与视网膜间的牵拉力.然而,由于ME致病机制复杂,对不同病因引起的ME应用PPV联合ILMP的治疗效果仍需临床对照研究,以探索不同病因所致ME的最佳手术方式.
    • 王军
    • 摘要: 目的:探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8例本院就诊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不限性别,年龄在40~75周岁.随机将其分为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抗VEGF+VRS组,n=39)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VRS组,n=39).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情况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抗VEGF+VRS组术中出血率、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硅油填充率明显低于V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VEGF+VRS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视力改善有效率均高于V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VEGF+VRS组术后1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V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辅助VRS可有效改善PDR视力,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术后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 张扬; 于伟泓; 王造文; 卞爱玲; 张潇; 张美芬
    • 摘要: 目的 探讨Eyesi手术模拟器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培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自愿参加Eyesi手术模拟器玻璃体视网膜系统培训的无玻璃体手术经验的住院医师12人(A组)和3年以上有玻璃体手术经验的主治医师10人(B组),记录其模拟器训练前及8小时以上模拟器训练后玻璃体视网膜系统中导航训练、镊子训练、玻璃体切除和视网膜前膜的系统评分和操作综合整体评分(global raing scale,GRS),分析两组间及训练前后评分差异.结果 模拟器训练前,A组GRS评分、导航训练、镊子训练、玻璃体切除和视网膜前膜的客观系统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拟器训练后,两组GRS评分及各训练模块系统评分均提升,A组GRS评分、玻璃体切除术训练和视网膜前膜的系统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导航训练、镊子训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B组镊子训练模块训练前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各项目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yesi手术模拟器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培训中可以评价和提升眼科医生玻璃体切除模拟手术的技能,选择适宜的训练模块可提升模拟训练效力.
    • 朱琳
    • 摘要: 3D显示技术利用双眼视差原理,通过一定方法使左右眼看到不同的影像,经过大脑视觉皮质的处理,融合产生立体视觉图像.由于其高清立体的手术视野、准确的空间定位能力,3D显示技术在外科应用广泛.由于眼内操作复杂,操作空间较小,眼科显微手术需借助显微镜进行,尤其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眼科手术中难度最高、学习曲线最长的手术.应用3D显示系统进行眼科手术有提高手术精确性、减少视网膜光毒性、缓解术者颈背部压力、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配合等优点.目前,NGENUITY和TrueVision系统主要应用于眼科3D显示系统,均需佩戴3D眼镜实现3D效果,裸眼3D系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将3D显示系统与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相结合为发展眼科远程手术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后仍需不断地提升3D显示系统的性能,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就3D显示系统在眼前节手术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