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盆腔淋巴结

盆腔淋巴结

盆腔淋巴结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448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人人健康(医学导刊)、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等;盆腔淋巴结的相关文献由400位作者贡献,包括Khler C.、成健、李奎等。

盆腔淋巴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2.5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448 占比:97.48%

总计:5589篇

盆腔淋巴结—发文趋势图

盆腔淋巴结

-研究学者

  • Khler C.
  • 成健
  • 李奎
  • A. Schneider
  • Marnitz S.
  • 万建萍
  • 冷新
  • 吴小华
  • 娄阁
  • 孙则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军; 李文华; 肖国胜
    • 摘要: 目的应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鉴别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性质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患者60人,做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炎性淋巴结组(n=28)、转移性淋巴结组(n=32),评估2组盆腔淋巴结的细胞密度、表观弥散系数(ADC)值、DWI信号强度等指标。结果盆腔转移性淋巴结52枚;与炎性组相比,转移淋巴结组的DWI信号强度、T2WI信号强度显著增强,ADC值、淋巴结长短径之比显著下降(P<0.05),而转移淋巴结组的细胞密度显著高于炎性淋巴结组(P<0.05)。结论应用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可用于提高诊断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的准确性。
    • 邢彦粉; 姚刚; 梁志鹏
    • 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宫颈癌盆腔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伴淋巴结显示47例(563枚淋巴结)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模态方法,包含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e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MRI(dynamic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对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505枚,恶性58枚,两者在长/短径、边界及信号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053、16.617、81.605、36.471、469.177,P<0.05);根据DCE-MRI的曲线,良、恶性淋巴结TIC-A、B、C型分别占82.6%(417/505)、16.4%(83/505)、1.0%(5/505),5.2%(3/58)、22.4%(13/58)、72.4%(4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782,P<0.05)。良、恶性淋巴结ADCmin值分别为0.83±0.13×10^(-3) mm^(2)/s、0.67±0.17×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3,P<0.05);根据DCE-MRI的定量参数,良性淋巴结K^(trans)、V_(e)值低,恶性淋巴结K^(trans)、V_(e)值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42、t=22.013,P<0.05);联合应用ADC和K^(trans)、V_(e)值,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对宫颈癌盆腔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有较强相关性(F=5.291、11.468、7.315,P<0.05)。结论多模态MRI对宫颈癌盆腔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
    • 李金澎; 王可欣; 刘想; 陈梦豪; 张耀峰; 张晓东; 王霄英
    • 摘要: 目的:探索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方法自动定位盆腔淋巴结区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在本院就诊的符合研究要求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腹盆部CT图像,共将178个腹盆部薄层门静脉期扫描序列的图像数据纳入研究,并将其按疾病类型分为两个数据集:数据集1包括2018年8月-2021年4月共13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131个序列的图像,用于模型训练;数据集2包括2021年1月-2021年6月本院47例盆腔肿瘤(卵巢癌、宫颈癌和直肠癌)患者的47个序列的图像,用于外部验证。在数据集1中每个序列的CT图像上,由两位影像科医师标注盆腔淋巴结的区域定位(共划分为13个分区,包括主动脉旁、双侧髂总动静脉、双侧髂内外动静脉、双侧闭孔、双侧腹股沟、骶前和直肠旁区域)。将131个序列的图像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train set,n=99)、调优集(validation set,n=17)和测试集(test set,n=15)。通过训练U-net 3D深度学习网络,建立淋巴结自动定位分区模型,对模型在数据集1的测试集中的定位能力进行定量评价,评价指标包括交并比(IOU)、体积相似度(VS)和关键点正确估计比例(PCK)。对模型在数据集2中自动定位淋巴结分区的能力进行定性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模型定位的淋巴结区域的覆盖程度(0~2分)、超出程度(0~1分)及超出范围(0~2分)分级,总分值为0~5分(不满意~满意)。结果:在数据集1的测试集中,盆腔淋巴结自动定位分区模型预测各组淋巴结的交并比(IOU)为0.28~0.77(P<0.001),体积相似度(VS)为0.62~0.99(P<0.001),关键点正确估计比例(PCK)-10 mm为53.85%~100%(P=0.446)。数据集2的评价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各区域盆腔淋巴结主观评价各项指标得分之和的中位数:双侧髂总动静脉、双侧腹股沟、双侧髂内动静脉、双侧闭孔、主动脉、骶前和直肠旁为5分,左侧髂外动静脉为4分,右侧髂外动静脉为3分。以总评分≥4分为达到临床满意的标准,模型对84.59%淋巴结的自动定位分区结果准确,其中以双侧腹股沟区域的满意率最高,达100%。在13个淋巴结分区中,11个分区的满意率超过80%,其中4个分区在90%以上;以双侧髂外动静脉淋巴结区域的定位满意率较差(左侧为60%,右侧为51%)。结论:通过深度学习方法在CT图像上自动定位盆腔淋巴结区域是可行的。
    • 贾鹏欢; 刘晓云; 宋小磊; 陈春林; 杨伟
    •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在体盆腔淋巴结数字化三维模型并测量相关数据,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做出准确判断的标准,同时探索淋巴结转移的一般规律.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因初诊宫颈癌IA2-IIA1期入院的患者25例,以CT扫描的方式获得患者DICOM原始数据,并导入相应的三维重建软件中,完成骨盆、盆腔血管、淋巴结重建.随后对淋巴结所在平面最大时的径线值进行测量,将最短径线以dmin表示,最长径线以Dmax表示,并计算获得径线比,用字母R表示,和术后病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淋巴结最短径值≥6.32 mm对淋巴结转移进行评估,可获得敏感度为0.868,特异度为0.779,相较于Dmax及R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早期宫颈癌淋巴结总淋巴结转移率为48.00%(12/25),总淋巴结转移度为6.80%(50/735).其中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最高的分组为闭孔淋巴结.结论:借助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重建盆腔淋巴结三维模型,并精确测量相关解剖参数,初步得出以淋巴结最短径值≥6.32 mm、最长径线≥10.15 mm作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吴美其; 罗亚平
    • 摘要: 患者女,28岁,宫颈癌术后6个月,左侧腰部疼痛3周。患者6个月前因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双侧卵巢悬吊术+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宫颈中~高分化鳞癌,pT1b1N0M0[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ⅠB1期]。因病理结果无高危因素,术后未行放化疗。患者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泌尿系统超声提示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轻度积水,血清鳞癌抗原正常。为评估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患者行^(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PET/CT显像,结果示左侧髂内血管旁代谢异常增高的淋巴结,大小为2.4 cm×2.1 cm,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为17.4,累及相邻输尿管,致其上方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另见左腰大肌前方稍低密度的代谢增高灶,大小为3.7 cm×1.8 cm,SUVmax为5.8(图1)。
    • 穆立凤
    • 摘要: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于我院宫颈癌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宫颈切除术后,采集患者病变组织样本,实施病理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结果,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观察组)与未转移患者(作为对照组)的图像特征: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94%,特异性为90%,漏诊率为6%,误诊率为10%;观察组的血流状态、回声与阻力指数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诊断价值显著,可推广普及。
    • 穆立凤
    • 摘要: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于我院宫颈癌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宫颈切除术后,采集患者病变组织样本,实施病理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结果,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观察组)与未转移患者(作为对照组)的图像特征.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94%,特异性为90%,漏诊率为6%,误诊率为10%;观察组的血流状态、回声与阻力指数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诊断价值显著,可推广普及.
    • 裴燕; 王丹
    •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进行记录,了解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导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88例患者中,存在17例患者(19.31%)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浸润程度、分化程度、宫颈受累和附件受累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非内膜样癌、Ⅲ期、>1/2浸润程度、高分化癌、宫颈受累阳性者以及附件受累阳性者均为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浸润程度等均和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早期普查和防治,建立针对性的防控体系.
    • 潘青青; 罗亚平
    • 摘要: 患者男,76岁。2018年外院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诊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4+4,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20μg/L],予戈舍瑞林+比卡鲁胺治疗半年,PSA下降满意。1年后发现右足跟肿物,CT提示右足跟骨内6.1 cm×4.8 cm大小占位,外院全身骨显像示多发骨骼摄取增高灶,考虑为前列腺癌转移灶可能;盆腔MRI提示前列腺外周带右侧异常信号,右侧腹股沟及左盆腔淋巴结肿大;血清PSA 0.5μg/L。
    • 王彤; 刘先明; 王澜; 杨梅
    • 摘要: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宫颈病变组织和盆腔淋巴结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与宫颈癌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98份宫颈组织标本和228份盆腔淋巴结标本(包括47个转移性淋巴结和181个非转移性淋巴结).分析宫颈癌患者原发灶组织、盆腔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中HPV阳性率及分型,以及影响宫颈癌复发的因素.结果 宫颈癌患者原发灶以及盆腔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性淋巴结中HPV-DNA阳性率分别97.96%、81.25%、70.17%,最常见的类型均为高危型HPV16、HPV18.98例患者中,失访4例,随访期间复发19例,发生远处转移死亡3例.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分期高、淋巴结旁血管浸润、宫颈癌原发灶HPV16阳性均是宫颈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中HPV阳性率均较高,均以高危型HPV最为常见.宫颈癌患者原发病灶HPV16阳性或可用于预测宫颈癌的复发,而盆腔淋巴结中的常见高危型HPV可能与宫颈癌复发无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