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53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4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164365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中国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四届吞咽障碍高峰论坛、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等;肌力训练的相关文献由130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剑锋、刘瑞丰、修林功等。

肌力训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4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4365 占比:99.77%

总计:164741篇

肌力训练—发文趋势图

肌力训练

-研究学者

  • 李剑锋
  • 刘瑞丰
  • 修林功
  • 刘剑伟
  • 吴少军
  • 吴昶霖
  • 左世平
  • 李玉榕
  • 陈永源
  • 吴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琳芳; 李玉榕
    • 摘要: 为及时进行准确、有效的肌力训练,使患者的肌力功能快速恢复,设计了一种可实现等长、等张、被动、等速四种模式的肌力康复训练装置。该装置控制系统以STM32控制器为核心,实时采集扭矩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信号,进而控制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完成训练。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设计合理,训练效果良好,后续可应用于临床康复。
    • 戚红亮
    • 摘要: 目的探究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肌力训练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过程,按照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接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肌力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身体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FMA评分、ADL评分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移动量表(E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任务导向性训练与肌力训练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和身体移动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陈玲芝; 孙向荣; 赵雪频
    • 摘要: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肌肉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CSS)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运动功能指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评分]和平衡功能指标[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SS和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PDMS和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确切,能减轻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及平衡功能。
    • 任凯; 龚晓明; 毕文光
    • 摘要: 目的:分析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和目前颈椎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和研制一种集多角度牵引和多维度肌力训练为一体的多维颈椎康复训练仪,可使患者能够方便地主动参与到颈椎病的治疗中,达到提高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根据专利发明书设计方案进行实物开发,同时采用阳性对照的方法对该多维颈椎康复训练仪进行临床疗效的验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颈椎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课题组研制的多维颈椎康复训练仪能较方便地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其治疗后疼痛、颈椎病症状评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治疗疗效。结论:多维颈椎康复训练仪结构设计合理,集多种功能为一体,初步临床对照观察疗效良好,可为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一种可持续的颈椎病治疗手段,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夏燕; 仇珍珍; 黄冬梅
    • 摘要: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联合肌力训练对于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62)与对照组(n=62)。对照组接受常规肌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改善情况、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强化训练联合肌力训练可有效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促进其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彭冲
    • 摘要: 目的探究应用推拿联合肌力训练治疗髌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100例髌骨关节病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推拿治疗+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力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Lsyholm)及简易生活质量表(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Lsyhol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完成时及治疗后1、3个月,研究组Lsy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肌力训练治疗髌骨关节病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 李昳锃; 张露阳; 马志君
    • 摘要: 发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或者断裂对于个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整体的运动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运动员来说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或者断裂带来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使其运动竞技水平大幅下降甚至导致提前结束运动生涯。而在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后如何进行康复治疗、什么时间介入康复以及康复的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对于个体的术后康复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简述非运动员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常见问题以及康复方法。
    • 匡三靖
    • 摘要: 目的探讨升阳通督针法联合踝关节本体感觉、等速肌力训练在老年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老年中风恢复期患者98例,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本体感觉、等速肌力训练,基于此,观察组联合升阳通督针法。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平衡能力及踝关节屈伸肌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踝背伸峰力矩(PT)水平较对照组高,Y-COP标准差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中风患者应用升阳通督针法联合踝关节本体感觉、等速肌力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及踝关节屈伸肌力。
    • 蒋拥军; 李克军; 邵开超; 黄若彬; 何梦凡; 汪伟
    • 摘要: 目的:比较等速向心和离心肌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近期因ACL断裂接受过ACL重建术,且术后接受过3个月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采用TURISOFORCE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向心训练组进行等速向心肌力训练,离心训练组进行等速离心肌力训练;2组患者均隔日训练1次,每周训练3次,共训练8周。详细记录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采用TUR ISOFORCE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测定患者的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peaktorque,PT),并利用系统自动计算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与体质量比值(peak torque/body weight,PT/BW)和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flexor/extensor,F/E)。结果:①膝关节屈伸肌群PT。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伸肌群P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45±10.45)N·m,(88.12±9.96)N·m,t=0.866,P=0.392;(118.37±12.45)N·m,(123.78±13.39)N·m,t=1.389,P=0.172];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膝关节伸肌群PT均较治疗前增大(t=13.496,P=0.000;t=12.207,P=0.000)。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屈肌群P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93±8.47)N·m,(50.23±9.17)N·m,t=0.489,P=0.628;(78.56±10.25)N·m,(83.69±11.36)N·m,t=1.575,P=0.123];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PT均较治疗前增大(t=11.616,P=0.000;t=14.325,P=0.000)。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伸肌群P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16±7.43)N·m,(46.72±8.16)N·m,t=0.551,P=0.585;(65.38±9.96)N·m,(66.07±10.33)N·m,t=0.204,P=0.840];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膝关节伸肌群PT均较治疗前增大(t=17.556,P=0.000;t=10.907,P=0.000)。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屈肌群P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93±5.47)N·m,(25.26±6.17)N·m,t=0.855,P=0.399;(41.84±6.25)N·m,(42.19±8.06)N·m,t=0.144,P=0.886];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PT均较治疗前增大(t=18.816,P=0.000;t=13.585,P=0.000)。②膝关节屈伸肌群PT/BW。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伸肌群PT/BW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7.44±18.28)(N·m)·kg-1,(136.57±19.74)(N·m)·kg-1,t=0.152,P=0.880;(189.08±20.49)(N·m)·kg-1,(191.45±21.23)(N·m)·kg-1,t=0.377,P=0.708];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膝关节伸肌群PT/BW均较治疗前增大(t=17.146,P=0.000;t=14.571,P=0.000)。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屈肌群PT/BW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7.36±10.12)(N·m)·kg-1,(78.59±11.09)(N·m)·kg-1,t=0.385,P=0.702;(124.01±15.20)(N·m)·kg-1,(127.11±14.17)(N·m)·kg-1,t=0.698,P=0.489];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PT/BW均较治疗前增大(t=21.154,P=0.000;t=23.171,P=0.000)。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伸肌群PT/BW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4.04±11.26)(N·m)·kg-1,(92.75±12.44)(N·m)·kg-1,t=0.325,P=0.747;(127.74±16.42)(N·m)·kg-1,(131.06±18.03)(N·m)·kg-1,t=0.575,P=0.569];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膝关节伸肌群PT/BW均较治疗前增大(t=18.460,P=0.000;t=11.971,P=0.000)。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屈肌群PT/BW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0.91±4.17)(N·m)·kg-1,(49.89±4.92)(N·m)·kg-1,t=0.667,P=0.509;(80.01±10.67)(N·m)·kg-1,(82.36±11.04)(N·m)·kg-1,t=0.648,P=0.522];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PT/BW均较治疗前增大(t=19.954,P=0.000;t=21.125,P=0.000)。③膝关节F/E。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的F/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6±4.13)%,(56.98±3.98)%,t=0.147,P=0.884];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F/E均较治疗前增大(t=21.716,P=0.000;t=13.527,P=0.000),向心训练组男性患者的F/E低于离心训练组男性患者[(65.56±4.58)%,(68.21±4.01)%,t=2.033,P=0.048]。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F/E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5.96±3.93)%,(54.08±4.56)%,t=1.317,P=0.197;(63.06±4.19)%,(63.80±5.01)%,t=0.477,P=0.636];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F/E均较治疗前增大(t=22.116,P=0.000;t=16.271,P=0.000)。④不良事件。2组患者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和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均能有效增强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而且安全性较高,2种训练模式提升肌力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与等速向心肌力训练相比,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在改善男性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比值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能更有利于促进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
    • 徐方琼
    • 摘要: 目的:探讨节律性感觉提示联合肌力强化训练对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步行能力、运动及平衡功能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9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康复训练的老年P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节律性感觉(视觉、听觉)提示。训练前及训练4 w后比较两组患者步行能力:包括步行参数(步频、步长、步速)及6分钟步行测试(6MWT),运动及平衡能力:包括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的第Ⅱ、Ⅲ部分即UPDRS-Ⅱ、UPDRS-Ⅲ评分及康复效果,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量表评分。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步频低于对照组,步长、步速及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PDRS-Ⅱ、UPDRS-Ⅲ及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功能的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律性感觉提示联合强化肌力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老年PD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运动和平衡功能,促进康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