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膳食因素

膳食因素

膳食因素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876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食品与健康、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药物与人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全国体育保健康复学术会议、二〇〇七年上海公共卫生国际研讨会、中国营养学会第九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等;膳食因素的相关文献由25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康、刘娇、周卫东等。

膳食因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1.1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8876 占比:98.76%

总计:8987篇

膳食因素—发文趋势图

膳食因素

-研究学者

  • 于康
  • 刘娇
  • 周卫东
  • 张幼辰
  • 张薇
  • 朱永芳
  • 李佳圆
  • 李立明
  • 王杭英
  • 郭洪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阿衣努尔·艾合买提; 吕梅霞; 迪娜·木合亚提; 木海热姆·杰力力; 赵静; 韩加
    • 摘要: 目的观察新疆和田县维吾尔族农村居民血压与膳食营养的关系,为通过合理干预膳食而预防其高血压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自愿参加和田县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的维吾尔族农村居民462例,其中血压正常338例(血压正常组)、高血压124例(高血压组)。结合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和食物频率问卷法,了解两组过去1年各类食物摄入量,比较两组粮谷类、全谷物和杂豆、薯类、蔬菜、水果、畜禽肉类、奶类、蛋类、水产类、坚果类、油、盐等各类膳食摄入量,以及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烟酸、钙、铁、钠、钾、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碘、硒等各类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对和田县维吾尔族农村居民发生高血压与膳食营养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奶类摄入量高于血压正常组,蛋类、坚果类、烟酸、维生素D、维生素E、碘、硒摄入量均低于血压正常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奶类摄入量升高是和田县维吾尔族农村居民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疆和田县维吾尔族农村居民膳食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奶类摄入量升高可能与高血压发病有关。
    • 石正莉
    • 摘要: 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慢性肾病患病率高达10.8%。饮食模式是否科学、合理,能够直接影响慢性肾病患者的病程发展和医药治疗效果。众多膳食因素中,限制钾摄入量是非常关键的手段。原因在于,当慢性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患者的肾无法将过多的钾随尿液排出体外时,血液中钾的浓度就会升高,继而诱发许多危险状况,比如窦性心动过缓、呼吸肌无力等。
    • 孙殿钦; 雷林; 蔡颖; 李贺; 曹毛毛; 何思怡; 于欣阳; 彭绩; 陈万青
    • 摘要: 前列腺癌居全球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第2位,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膳食因素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研究结果争议较多.红肉、加工肉类和乳制品的摄入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番茄、大豆和绿茶可能是前列腺癌的保护因素,但均缺乏高质量证据.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的摄入可能影响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但相关结论并不统一.高膳食炎症指数饮食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发病风险.膳食暴露至前列腺癌发病有较长时间,这对暴露因素的收集与队列研究的随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暴露测量偏倚和检出偏倚是影响前列腺癌膳食因素研究真实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者应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研究对象的膳食摄入水平,同时收集前列腺癌死亡等重要结局变量.文章总结了膳食因素和前列腺癌关系的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旨在为后续的前列腺癌相关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
    • 蒋晶晶; 黄东辉; 欧凤荣
    • 摘要: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项全球性疾病,影响范围广、预后差,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有效预防控制CKD意义重大.饮食在肾脏病的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肾脏病的疗效与预后.由于自身营养成分的差异,单独食物项对CKD的影响也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膳食模式从整体出发,集合多种食物,综合各类食物的交互作用,代表人类自然的进食状态,且涉及地区、文化、人种问题,更能代表人群饮食状况,与CKD的关系更为复杂,也更有价值.
    • 成昌盛; 黄萍
    • 摘要: 目的:探讨Septin9甲基化与膳食因素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收集CRC病例60例,根据年龄进行1:1匹配收集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比较病例和对照组的基本特征、膳食和Septin9甲基化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的Septin9基因甲基化和膳食对CRC发病的影响.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民族、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和一级亲属肿瘤史,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中Septin9基因甲基化阳性24例(4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所有变量,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中,最后确定CRC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Septin9甲基化(OR=1.88,95%CI:1.56~2.27)和平均家畜肉摄入量≥300 g/d(OR=1.30,95%CI:1.24~1.37);以Septin9甲基化阳性且平均蔬菜摄入量<400 g/d(OR=4.650,95%CI:1.393~15.518)为参照组,Septin9甲基化阳性且平均蔬菜摄入量≥400 g/d显著降低CRC的发病风险(OR=4.650,95%CI:1.393~15.518);以Septin9甲基化阳性且平均家畜肉摄入量<300 g/d(OR=4.500,95%CI:1.463~13.843)为参照组,Septin9甲基化阳性且平均家畜肉摄入量≥300 g/d显著增加CRC的发病风险(OR=7.333,95%CI:2.195~24.501).结论:Septin9甲基化阳性人群蔬菜摄入量≥400 g/d降低CRC的发病风险,Septin9甲基化阳性且平均家畜肉摄入量≥300 g/d显著增加CRC的发病风险,对此人群减少脂肪肉类摄入并增加蔬菜摄入量具有降低CRC发病风险的可能.
    • 黄建国; 刘慧琴
    • 摘要: 目的:探讨膳食因素与肾结石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湖北孝感市200名常住居民作为研究主体,通过B超检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肾结石发生率,并分析膳食因素与肾结石发生的关联.结果:200例调查对象,肾结石患者45例,发病率22.50%.分析发现,饮食肥厚、高蛋白饮食、摄入过多动物内脏、经常喝饮料、摄入过多海鲜的患者结石发生率高,而高钙饮食、经常食用水果及豆制品的患者结石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因素与肾结石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为减少肾结石发生率,当地卫生部门需要加大居民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促使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低脂饮食,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及豆制品,适当补充钙物质.
    • 骆嫚; 林莹; 孙国强; 程瑶; 谭志华
    • 摘要: 目的 探索孕前生活行为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的影响.方法 2020年2月~5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募集了1783名孕早期孕妇,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孕前半年的生活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调查指标与GDM发病的关联性,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评估影响GDM的生活行为因素.结果 该研究GDM的患病率为10.7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孕龄大于34岁(OR=3.24,95%CI:1.27~8.24)、BM I>24.9 kg/m2(OR=2.51,95%C I:1.36~4.63)、每天摄入鸡蛋(OR=1.60,95%C I:1.15~2.23)与GDM发生有关.结论 应密切关注34岁以上的孕妇,积极倡导备孕妇女控制体重指数,适当控制鸡蛋的摄入,积极预防GDM的风险.
    • 张娟; 周生碧; 彭丽霞; 杨年
    • 摘要: 目的:分析膳食因素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门诊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期IDA孕妇(病例组)102例和正常孕妇(对照组)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对孕妇进行膳食调查,比较两组孕妇膳食种类的摄入频率,并分析影响妊娠期IDA发生的膳食因素.结果:两组孕妇妊娠期在水果类、油脂类、蔬菜类、谷薯类以及干果类的摄入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病例组孕妇在鱼肉禽类、血制品、动物内脏及钙补充剂、铁补充剂、维生素补充剂、蛋类的摄入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在豆类、刺激性饮品和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鱼肉禽类、血制品、动物内脏、铁补充剂、钙补充剂、维生素补充剂属于妊娠期IDA发生的保护因素,刺激性饮品及奶类及奶制品属于妊娠期ID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膳食因素与妊娠期IDA关系密切,孕妇在妊娠期合理增加动物内脏、鱼肉禽类、血制品、铁补充剂、钙补充剂和维生素补充剂的摄入对预防和改善妊娠期IDA可起到保护作用,而摄入过多牛奶及奶制品和刺激性饮品会增加妊娠期IDA发生的风险.
    • 田国祥; 孙竹; 武云涛; 张薇; 魏万林
    • 摘要: 目的 研究1990~2017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归因于膳食因素的疾病负担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7(Global Disease Burden 2017,GBD 2017)数据,分析我国不同年龄、性别IHD归因于膳食因素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的变化情况.采用Joinpoint模型评估疾病负担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7年中国归因于膳食因素的粗DALY率上升83.46%,标化DALY率上升0.8%,其中男性粗DALY率平均每年上升2.8%[95%CI(2.6,3.1),P<0.05],女性上升2.4%[95%CI(2.2,2.7),P<0.05].男性标化DALY率平均每年上升0.6%[95%CI(0.4,0.8),P<0.05],女性下降3.4%[95%CI(-3.6,-3.2),P<0.05].IHD归因于膳食因素的DALY率随年龄逐渐上升,80岁以上人群最高.2017年IHD疾病负担前五位的膳食危险因素为高盐饮食、坚果和种子摄入不足、全谷物摄入不足、水果摄入不足和纤维摄入不足.加工肉制品和含糖饮料摄入过量以及豆类摄入不足、高盐饮食导致的疾病负担仍在上升.结论 膳食因素是我国IH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膳食因素导致的IHD疾病负担较为沉重,老年人群和男性是疾病负担的重点人群,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