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艾叶

艾叶

艾叶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3年内共计167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7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879篇;相关期刊487种,包括中国民间疗法、中成药、中国药物警戒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2017年第二次会议 、第二届全国艾灸学术研讨会暨“蕲艾杯“艾灸产业高峰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2016年第三次会议等;艾叶的相关文献由262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一飞、任哲、王巧利等。

艾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7 占比:46.31%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1.31%

专利文献>

论文:879 占比:52.38%

总计:1678篇

艾叶—发文趋势图

艾叶

-研究学者

  • 王一飞
  • 任哲
  • 王巧利
  • 刘秋英
  • 马婧
  • 利奕成
  • 廖晓凤
  • 梅全喜
  • 陈海佳
  • 周明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方晋; 朱平平; 彭慧倩; 覃智恒; 刘育文; 彭颖
    • 摘要: 为考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艾叶多糖含量是否具有可行性,本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处理艾叶多糖的苯酚-浓硫酸法的最佳显色条件,其次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艾叶多糖含量进行了系统的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方法在测定波长为487 nm时专属性良好,葡萄糖浓度在22.6~226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线性正比(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3%(RSD=1.67%)。综上所述,在适宜苯酚-浓硫酸法显色处理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艾叶多糖含量稳定可靠。
    • 胡源; 张彬
    • 摘要: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广西河池艾叶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与文献报道的其它产地艾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广西河池艾叶挥发油共分离出105个组分,鉴定出62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10.20%)、桉叶油素(9.27%)、冰片(5.80%)、樟脑(4.73%)、石竹烯(2.72%)、3,4-二甲基-3-环己烯基-1-甲醛(2.71%)、斯巴醇(2.49%)、莰烯(1.64%)、印蒿醚(1.28%)等。不同产地的艾叶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 梅全喜
    • 摘要: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食物不宜存放过久,时间越久,越容易变质或营养成分流失。但为何有的中药,比如艾叶存放越久,效果越好呢?问:新艾和陈艾有哪些不同?答:判断灸疗产品如艾条、艾炷的质量时,最主要是看其制作原料艾绒的质量。民间认为,陈艾相较于新艾更适合做艾灸的材料,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 陈子仪; 张敏
    • 摘要: 目的研究怀化地区艾叶燃烧时艾烟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艾叶热裂解产生的艾烟化学成分,热解温度300°C,气相色谱进样口温度250°C,程序升温,柱箱初始温度60°C,保持2 min,以5°C·min^(-1)升到120°C,保持5 min,再以10°C·min^(-1)升到230°C,保持10 min。EI离子源质谱,离子源温度为250°C,经面积归一法计算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艾烟化学成分34种,主要为醇、酚、酮、酸、酯、吡硌、糖、醛及二氧化碳等,占烟气总量的93.83%。其中,醇类占总量的30.605%。酚类占总量的21.406%。酮类占总量的14.716%。酸类占总量的13.863%。酯类占总量的1.934%。吡硌类占总量的2.85%。糖类占总量的1.713%。醛类占总量的0.341%。另外,二氧化碳占总量的6.647%。结论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无须样品预处理,可直接进样,操作简便,灵敏度度高,艾烟能被充分释放和收集,本实验测出的艾烟化学成分均可用于香料、医药或中间体、除菌驱虫剂。
    • 陈阳; 江丹; 廖子蔚; 王玉; 孙代华; 陈志元
    • 摘要: 目的:确定从艾叶中分离、纯化出的白色晶体为高纯度白坚木皮醇,并检测其纯度。对比分析9个产地艾叶中白坚木皮醇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提取、结晶、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电喷雾离子源-质谱(HR-ESI-MS)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检测其纯度。结果:从艾叶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白色晶体,根据其HR-ESI-MS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为白坚木皮醇,纯度>99%。9个产地艾叶中的白坚木皮醇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产地和采收时间有关。结论:提供了一种工业化获取高纯度白坚木皮醇的方法,增加了艾叶的附加值。
    • 刘栋; 李昊文; 王乐; 蔡伟; 李凤
    • 摘要: 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人民都带来了巨大影响,作者尝试用传统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挖掘和探讨疫病的防治方法。通过古籍阅读与文献查阅,发现了适合制作中药烟熏的四味中药,这四味药制作成的中药烟熏可以提升人体免疫力,卫护人体正气,并且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确有效,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梁思怡; 纪胜男; 田璐肖; 智静驿; 李丽丽; 哈婧
    • 摘要: 为减少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挥发油的损失,将挥发油与β-环糊精(β-CD)包合,以挥发油的包合率为评价指标,优化艾叶挥发油与β-CD的包合工艺,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包合率.通过指标成分桉油精和龙脑的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考查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相关性.最终确定最佳包合条件,所得挥发油平均包合率为96.40%,建立了艾叶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配方颗粒中桉油精的平均质量分数0.7384 mg/g,转移率33.48%,龙脑的平均质量分数0.3341 mg/g,转移率25.41%.所建立包合工艺和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在指标成分含量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企业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 陈阳; 廖子蔚; 陶娟娟; 江丹; 孙代华; 陈志元
    • 摘要: 以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料液比、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和超声温度的最佳范围条件,使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对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最后,采用纸片法和稀释法测定艾叶总生物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与最小抑制浓度。结果表明,影响艾叶总生物碱提取量的显著因素为超声时间、复合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0 min,复合酶添加量1.60%,酶解时间1.5 h,料液比1:25 g/mL,酶解pH6.0,超声功率160 W,乙醇浓度80%,超声温度60°C,总生物碱的提取量最高为0.720±0.05 mg/g。艾叶总生物碱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1.6 mg/mL。该提取工艺实际值与预测值拟合度较高,可用于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且得到的艾叶总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 王越欣; 李媛媛; 王梅; 张文智; 冯敏; 冀来喜; 倪艳
    • 摘要: 目的:为艾椒散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艾椒散中蜂房、艾叶、芦荟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艾椒散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C18(4.6×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75∶25),柱温为25°C,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TLC结果显示各供试品色谱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对应斑点,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大黄素、大黄酚质量浓度分别在0.256~5.12 mg/mL(r=0.99967)、0.374~14.96 mg/mL(r=0.99912)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RSD=2.3%)、99.7%(RSD=2.5%);测得艾椒散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075、1.8225 mg/g。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鉴别方法简单、精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以用于控制艾椒散的质量。
    • 焦春霞; 王国昌
    • 摘要: 采用响应面法对水蒸气蒸馏提取艾叶精油的工艺进行优化,以浸泡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时间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经过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泡时间12 h、料液比10∶1、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产油率为0.899%,与预测值0.902%接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