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原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59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4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225717篇;相关期刊607种,包括浙江预防医学、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全国第八届输血医学学术年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输血前试验及输血治疗共识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一届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输血科医师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会议、2014年长江三角洲中医肝病协作组学术会议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感染病分会学术年会等;乙肝表面抗原的相关文献由3602位作者贡献,包括蒋丽明、谭昌耀、刘士敬等。

乙肝表面抗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4 占比:0.64%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25717 占比:99.34%

总计:227214篇

乙肝表面抗原—发文趋势图

乙肝表面抗原

-研究学者

  • 蒋丽明
  • 谭昌耀
  • 刘士敬
  • 袁进
  • 金瓯
  • 汪垣
  • 葛永红
  • 余进胜
  • 刘仲明
  • 刘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如冰; 胡永琴; 陈美珠; 安佳; 吕颖; 刘玉菲; 李东玲
    • 摘要: 开发高效、高灵敏度又适用于基层的简便、稳定、成本低的病毒标志物检测方法对病毒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通过制备同时具有催化和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双功能聚苯乙烯纳米球催化H_(2)O_(2)分解,剩余的H_(2)O_(2)通过交联剂诱导金纳米颗粒聚集,使溶液颜色从红色变为蓝色,实现对乙肝表面抗原的高效、高灵敏、高特异性可视化检测。肉眼检测限为0.5 ng/mL,借助酶标仪后的检测限为0.01 ng/mL。此外,HBsAg在血清中的回收率在88.17%~102.50%,相对标准偏差在2.01%~4.52%,表明所提出的免疫测定法适用于血清中的检测,在实际临床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李长安; 赵巍峰; 刘淑媛; 窦芊; 杜敬佩; 杨瑞; 王园园; 李赢
    • 摘要: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恩替卡韦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HBsAg低水平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继续给予恩替卡韦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先给予恩替卡韦和PEG-IFNα-2b联合治疗12周,再给予PEG-IFNα-2b单药治疗36周。治疗后48周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和治疗后24、48周检测2组患者血清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并计算血清HBsAg和HBeAg阴转率。结果治疗后48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23/30)、43.33%(13/3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BsAg、HBeAg、ALT和AST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48周及治疗后24、48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HBsAg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至治疗后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24、48周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48周(停药后),2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有上升趋势。结论NA序贯PEG-IFN联合治疗NA治疗后HBsAg低水平CHB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提高血清HBsAg和HBeAg的阴转率。
    • 陈丽燕; 顾春燕; 陈莉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Eag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186例HCC组织芯片中Eag1的表达。分析Eag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NLR、PLR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IHC结果显示,Eag1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3%(153/186),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6.5%(105/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中Eag1阳性表达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血清甲胎蛋白(AFP)、肝硬化、肿瘤分级、脉管内癌栓、术后复发因素相关(P<0.05或P<0.01)。治疗前外周血NLR、PLR与HBsAg、AFP、肝硬化、肿瘤分级、脉管内癌栓、术后复发因素相关(P<0.05或P<0.01)。HCC组织中Eag1阳性表达与NLR、PLR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在HCC恶性进展中,Eag1高表达可能是关键的分子事件之一。Eag1作为肿瘤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其表达能反映肿瘤的恶性状态,有助于评估HCC患者的预后。HCC中Eag1高表达可影响外周血中NLR、PLR,提示其参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过程。Eag1或是HCC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
    • 李达
    • 摘要: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常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汝阳县中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4例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后留下血清,将44份血清平均分成四等份,计为A、B、C、D,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比较不同时间HBsAg阳性血清样本滴度OD值、不同温度HBsAg阳性血清样本滴度OD值、不同洗扳HBsAg阳性血清样本滴度OD值和三种不同酶标记抗体加入量HBsAg阳性血清样本滴度OD值。结果不同时间点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35 min、40 min平均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0 min平均OD值(0.71±0.02)最高,5 min平均OD值(0.41±0.02)最低。37°C下HBsAg阳性血清样本滴度OD值高于12°C(P<0.05)。自来水HBsAg阳性血清样本OD值高于试剂盒洗液(P<0.05)。40μL、50μL、60μL酶标记抗体加入量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0μL酶标记抗体加入量OD值(0.77±0.19)最高,40μL酶标记抗体加入量OD值(0.72±0.12)最低。结论时间、洗板、温度是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常见影响因素,要准确处理。
    • 吕小明; 施妍
    • 摘要: 目的 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含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a”决定簇的截断片段。方法 构建包含HBsAg “a”决定簇的片段:1-165、29-165、46-165、60-165、99-165、115-165、118-152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PICZαA,电转染毕赤酵母宿主菌SMD1168,甲醇诱导蛋白质表达。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S-ELISA)检测截短蛋白的表达。结果 SDS-PAGE未检测到1-165、29-165、46-165、60-165、99-165、115-165、118-152片段的明确表达条带。而Western blot和DS-ELISA结果显示,1-165片段可以在毕赤酵母SMD1168表达系统表达。结论 HBsAg 1-165片段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为进一步研发真核表达的可溶性HBV工程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 刘虹
    • 摘要: 目的:对初检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复检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建立低危无偿献血者队伍提升科学指导及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山东省血液中心5项血液检测不合格献血者4000名的临床资料,对部分不合格献血者再次复检,分析结果。结果:430000名献血者中,5项血液检测项口不合格献血者为4000名,占9.30%;谷丙转氨酶(ALT)单一检测项目、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不合格者分别为2190名(51.00%)、785名(1.80%)、335名(0.08%)、465名(1.08%)、105名(0.02%)。合并2项或以上检测项口不合格者120名,占0.03%;HBsAg、ALT单项检测阳性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初检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时,需做好献血者的回访以及血液复检工作,减少假阳性筛查结果,进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献血者流失。
    • 彭海航; 靳春鹏
    •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CHB包括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阳性的CHB患者及HBe Ag阴性的CHB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率高达90%,而PLC主要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提示HBV长期持续感染最终可导致肝硬化及PLC[1]。
    • 王琦; 刘博君; 袁春旺; 扈彩霞; 郑加生; 张永宏
    •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病因及临床资料,探索病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初次接受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973例早期HCC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描述肝癌患者病因谱,比较具有不同病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其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结果 973例早期肝细胞癌患者中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占97.2%(946/973),非病毒相关肝癌仅占2.8%(27/973)。在乙肝相关肝癌和联合感染相关肝癌患者中,有14.8%(140/946)为HBsAg阴性,联合感染患者中HBsAg阴性情况较乙肝相关肝癌更为常见[80.2%(77/96)和7.9%(63/798)]。截止随访时间2021年7月1日,无肝炎患者(n=63)和单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n=735)总体RFS和OS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n=19)以及乙肝和丙肝病毒联合感染的患者(n=77)总体RFS和OS方面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4种病因(HBV、HCV、联合感染和非病毒因素)的RFS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的中位RFS为2~3年;OS存在统计学差异:非病毒相关的肝癌患者累积OS最低,中位OS为55个月;其次为HCV相关肝癌,中位OS为69个月。结论 在早期肝癌患者中,病毒感染仍是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而HBsAg阳性感染占主导地位。即使患者HBsAg阴性,在接受治疗后也应该规律随访。而对于其他非病毒病因的患者,在癌变之前要加强肝癌的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癌变之后要加强随访,改善长期预后。
    • 吕丽萍; 魏东; 郑燕列
    • 摘要: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CHB患者HBsAg的清除可显著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我们通过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乐复能)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IHC)和经治HBsAg<1500 IU/mL患者,评估乐复能对HBsAg清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CHB临床治愈性的可能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46例CHB患者予乐复能联合核苷类酸类治疗24周(研究组),治疗结束停药后随访24周,同时设立18名ICH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48周。期间每12周监测HBsAg水平及相关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接受联合乐复能治疗的46名患者中,有4名患者发生HBsAg消失(8.7%),观察期间,对照组未患者出现HBsAg清除病例,两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在24周时,研究组的HBsAg较基线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呈显著性下降(P<0.05),在48周结束时,研究组HBsAg水平有一定反弹,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观察期间,研究组患者对乐复能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乐复能联合核苷类酸类药治疗CHB患者方案,可显著降低HBsAg水平,实现部分患者CHB临床治愈。研究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药物耐受性良好。
    • 孙静波; 栾业波; 马世花; 郑钊; 邢仪雯; 张洪静
    • 摘要: 设计了一种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以金负载二氧化锡石墨烯(GS-SnO_(2)-Au)为检测平台,铂氧化铜负载多壁碳纳米管(Pt@CuO-MWCNTs)为标记物,用于乙肝表面抗原(HBs)的定量检测。GS-SnO_(2)-Au具有较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有利于捕获大量抗体(Ab1)。Pt、CuO和多壁碳纳米管对H2O2分解均具有催化性,Pt@CuO-MWCNTs复合物能协同放大催化作用,实现多重放大信号的效果,有利于实现高灵敏检测。通过透射电镜表征GS-SnO_(2)-Au和Pt@CuO-MWCNTs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基底材料和标记物材料的性能良好。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磷酸盐pH值7.4,GS-SnO_(2)-Au的质量浓度为1 mg/mL,Pt@CuO-MWCNTs质量浓度为2 mg/mL,该免疫传感器对HBs的线性范围为0.001~100 ng/mL,检出限为0.33 pg/mL,对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9.8%~1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1.5%。所设计的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在HBs的临床检测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