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85083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医疗装备、基层医学论坛、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四届全球猪业论坛暨第十三届(2015)中国猪业发展大会、2014年度中部六市医学会检验学术交流会、2011年天津市检验医学学术年会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的相关文献由28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正清、张薇、晋学飞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5083 占比:99.97%

总计:385192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发文趋势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研究学者

  • 吴正清
  • 张薇
  • 晋学飞
  • 李小云
  • 梁妙翎
  • 童文侠
  • 谢玉娜
  • 魏杨辉
  • 黄耀
  • Chatter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敏全; 黎丽红; 麦伟图; 冯志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吖啶酯发光)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行两对半定量检测的7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ELISA和吖啶酯发光法测定5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比较吖啶酯发光法、ELISA法对HBV感染性标志物阳性检出率和对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敏感度。结果吖啶酯发光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12%,15.15%,55.00%,4.23%,33.51%,均高于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00IU/mL时,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一致。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吖啶酯发光检测HBV感染感染性标志物阳性检出率、敏感度均高于ELISA法。
    • 穆荣
    • 摘要: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2000例进行乙肝病毒筛查者,分别给予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筛查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同时将最终的实验室确证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检验价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CLIA法筛出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阳性38例(1.90%),ELISA法筛出40例(2.00%),实验室确证实验筛出35例(1.75%),实验室确证实验、CLIA法、ELISA法筛出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A法和ELISA法筛查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LIA法和ELISA法对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进行筛查均具有较高的检验价值,整体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可以根据需求灵活使用这两种方法进行筛查。
    • 罗纯生; 展秀君
    • 摘要: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我站血液采集筛查,经实时荧光定量PCR确诊的70例乙肝病毒阳性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观察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比较两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阳性率、两组乙肝病毒感染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低浓度HBsAg诊断准确度。结果观察组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sAg低水平检测值≤1.00 ng/ml时,观察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中均具有良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但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出阳性率相对较高,尤其对于早期乙肝病毒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世豫; 田居灵; 梁静; 宋晨辉
    • 摘要: 目的:对比两种免疫检测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进行HIV抗体检测的10316份血液样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对上述血液样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送至HIV确认中心确认;以确认中心结果为依据,对比ELISA与ECLIA检测HIV抗体情况。结果:ELISA检测的阳性率为0.29%(30/10316),ECLIA检测阳性率为0.27%(28/10316),两种方法HIV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经确认中心确认阳性样本26份,两种检测方法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确诊符合率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法与ECLIA法用于HIV抗体检测中效果显著,符合率较高,但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势,临床可综合考虑。
    • 周洁玲; 詹宇基
    • 摘要: 目的 分析三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检出率和敏感度.方法 选取体检发现的疑似HBV感染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分别检测HBsAg.结果 GICA、ELISA、CLIA的HBsAg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5例体检者中,经HBV-DNA确诊110例,CLIA检测HBsAg阳性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GICA、ELISA,且ELISA高于GI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检测方法中,CLIA检测HBsAg阳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最高,ELISA次之,GICA最低,建议优先选择CLIA,ELISA、GICA可在需要时作为补充或替代.
    • 刘宇坤
    •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后给予不同免疫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其中研究组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验,对比组行胶体金法检测,统计记录两种检测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检测率以及其检测结果 诊断准确率,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后,研究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检测率高于对比组,其检测结果诊断准确率优于对比组患者,以上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验应用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测中,其检测结果能为医师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以此提高该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刘晓奇
    • 摘要: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10~2019-10本院收治的疑似SLE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给予ELISA法和线性免疫印迹法(LIA)进行自身抗抗体的检测.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诊断性指标进行对比.结果:ELISA法的检测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LIA法(P<0.05).结论:ELISA、LIA法均可用于SLE患者自身抗核抗体的检测,与LIA法相比,ELISA法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性、准确度更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中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 秦晓晖
    • 摘要: 目的 探究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疾病的检验结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疑似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患者98例,均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诊断.以蛋白免疫印迹法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二者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诊断结果与不同临界值与吸光值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检测结果.结果 蛋白免疫印迹法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真阳性64例,真阴性34例;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诊断真阳性63例,真阴性33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诊断真阳性58例,真阴性31例.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临界值分布中,151~220阳性确诊最高,占比74.60(47/6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吸光值分布中,1.35~1.80阳性确诊最高,占比55.17%(32/58),且两种检测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相比,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检测时间短,且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准确率较高,临床筛查效果更佳的优势,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王旭
    • 摘要: 目的 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ECLI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结果 .方法 12000份血液样本,均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HI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上机初筛结果 、阳性确诊例数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12000份样本,经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初筛阳性30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初筛阳性35例.两种检测方法 初筛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6,P=0.535>0.05).经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诊断准确30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诊断准确30例,两种检测方法 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0.05).12000份样本,经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临界值处于150~220的阳性患者最多,共计20例,占比66.67%;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不同吸光值与临界值的比值处于1.35~1.80的阳性患者最多,共计19例,占比63.33%.结论 对HI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准确率、灵敏度更高,在实际检测中的耗时更短,操作难度更小,不管是从临床诊断准确率方面分析,还是从临床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均更有益于临床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升.
    • 摘要: 现发布《囊尾蚴病诊断标准》等3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WS/T 381—2021囊尾蚴病诊断标准(代替WS/T 381—2012)WS/T 791—2021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钩蚴培养法WS/T 792—2021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标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上述标准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WS/T 381—2012同时废止。特此通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