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75419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医疗装备、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中国西南神经介入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贵州省神经外科年会、2011军队重症医学论坛等;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相关文献由230位作者贡献,包括施泓、王静、甘洁民等。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5419 占比:99.98%

总计:375505篇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发文趋势图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研究学者

  • 施泓
  • 王静
  • 甘洁民
  • 石剑雄
  • 缪应新
  • 费静
  • 陈海斌
  • 丁慧
  • 丁玲
  • 丁邦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温远生; 钟嘉怡; 贺靖
    • 摘要: 目的:探讨早餐前后血脂对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检验科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接收的原发性肝细胞癌、高脂血症住院患者以及体检健康人员共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原发性肝细胞癌住院患者纳入甲组(n=27),高脂血症住院患者纳入乙组(n=28),而体检健康人员纳入丙组(n=27)。于同一日早餐前和早餐后2 h采集所有受试者4 mL静脉血,对其血清甲胎蛋白(AFP)、总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三组受试者早餐前后的血清AFP、CHOL和TG水平。结果:经过分析,甲组、乙组和丙组在早餐前和早餐后2 h的血清AFP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甲、乙组早餐前后的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丙组,同时甲组早餐前后的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乙组(P 0.05);甲组、乙组和丙组早餐后2 h的CHOL水平和TG水平明显高于早餐前(P 0.05)。结论:早餐前后血脂对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效果并未出现较大的影响。
    • 黄莹
    • 摘要: 目的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筛查孕前乙型肝炎(乙肝)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效果。方法320例进行孕前筛查的育龄女性作研究对象,均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测试(ELISA)进行筛查。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乙肝病毒指标[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体(HBeAb)、乙肝e抗原(HBeAg)]及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测结果,两种检测方式的乙肝病毒、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率。结果ECLIA检测乙肝病毒指标HBcAb、HBsAg、HBsAb、HBeAb、HBeAg的阳性率略高于ELISA,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LIA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FT_(3)、FT_(4)、TSH、TGAb、TPOAb的阳性率略高于ELISA,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LIA对乙肝病毒、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25.31%、53.44%,略高于ELISA检测的21.25%、47.81%,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前进行乙肝病毒与甲状腺功能筛查的育龄女性使用ECLIA和ELISA进行筛查,均能判断受检者情况,但效果略佳的是ECLIA,可将其作为筛查首选。
    • 张云; 白重阳; 吴继敏
    • 摘要: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CI)和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CMIA)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疑似病例396例,分别使用CMIA、CI法进行HBsAg水平的测定.以CMIA为金标准,分析CI对HBsAg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计算CMIA、CI检测HBsAg的检测批次内和批次间精密度.使用Bland-Altman偏差分析对CI、CMIA的诊断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以CMIA为检测金标准,CI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为95.03%(287/302),诊断特异度为97.87%(92/94),诊断符合率为95.71%(379/396).CI、CMIA对HBsAg检测的批次内变异系数和批次间变异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和CMIA对HBsAg诊断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96,CI、CMIA在对HBsAg的诊断中,一致性较好.经Bland-Altman偏差分析得,两种检测方法的偏倚程度置信区间为(-6.36~23.24),CI、CMIA在0~23 IU/mL的区域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随着机体HBsAg水平的增加,偏差逐渐上升,2.02%(8/396)的点位于偏倚程度95%置信区间以外.结论 与CMIA相比,CI在对HBsAg的检验中具有良好的诊断灵敏度、符合率以及精密度.此外,CMIA、CI对HBsAg的诊断一致性良好,然而在高水平HBsAg的检测中仍然存在一定偏差.
    • 费静
    • 摘要: 为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结果。本文选取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于我院产前健康保健3600例活产儿分娩孕妇,收集孕妇人口学特征,采集血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志物,分析其检出率。结果显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1.36%,与电化学发光免疫法阳性率1.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一致率为96.88%,一致率高。可见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敏感性97.92%、特异性99.94%、准确性99.92%;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诊断敏感性93.75%、特异性99.94%、准确性99.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志物阳性检出率高,必要时需要优化检测程序,2种检测技术相互联合,提高其检出率。
    • 秦晓晖
    • 摘要: 目的 探究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疾病的检验结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疑似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患者98例,均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诊断.以蛋白免疫印迹法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二者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诊断结果与不同临界值与吸光值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检测结果.结果 蛋白免疫印迹法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真阳性64例,真阴性34例;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诊断真阳性63例,真阴性33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诊断真阳性58例,真阴性31例.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临界值分布中,151~220阳性确诊最高,占比74.60(47/6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吸光值分布中,1.35~1.80阳性确诊最高,占比55.17%(32/58),且两种检测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相比,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检测时间短,且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准确率较高,临床筛查效果更佳的优势,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丁邦强
    • 摘要: 目的:评价在降钙素原(PCT)检测中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性能及临床价值.方法:以接受微生物培养结果呈阳性的标本1942份为对象,所有标本均检测PCT水平,方法为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评估此法测量的精密度和范围.结果: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PCT的质量达到标准;不精密度在批间、批内分别为0.86%、1.16%;测量控制0.03-96.12%ng/mL范围内.1942份标本中340份为血培养阳性;250份经尿液其他液体培养后呈阳性;1352份经痰培养属性为阳性真菌.结论:在降PCT检测中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做进一步推广.
    • 王旭
    • 摘要: 目的 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ECLI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结果 .方法 12000份血液样本,均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HI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上机初筛结果 、阳性确诊例数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12000份样本,经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初筛阳性30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初筛阳性35例.两种检测方法 初筛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6,P=0.535>0.05).经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诊断准确30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诊断准确30例,两种检测方法 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0.05).12000份样本,经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临界值处于150~220的阳性患者最多,共计20例,占比66.67%;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不同吸光值与临界值的比值处于1.35~1.80的阳性患者最多,共计19例,占比63.33%.结论 对HI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准确率、灵敏度更高,在实际检测中的耗时更短,操作难度更小,不管是从临床诊断准确率方面分析,还是从临床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均更有益于临床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升.
    • 费静
    • 摘要: 为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结果.本文选取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于我院产前健康保健3600例活产儿分娩孕妇,收集孕妇人口学特征,采集血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志物,分析其检出率.结果显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1.36%,与电化学发光免疫法阳性率1.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一致率为96.88%,一致率高.可见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敏感性97.92%、特异性99.94%、准确性99.92%;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诊断敏感性93.75%、特异性99.94%、准确性99.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志物阳性检出率高,必要时需要优化检测程序,2种检测技术相互联合,提高其检出率.
    • 石剑雄
    • 摘要: 为了研究对比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标志物的结果,并加以分析,本文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鞍山市中心医院经门诊诊断疑似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标志物,研究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标志物,对比观察2组检出标志物的检出率以及灵敏度。结果显示,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出率为61.33%,乙型肝炎E抗体(HBeAb)的检出率为24.00%。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HBsAg、HBeAb的检出率较酶联免疫法检测更高效,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能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