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首发精神分裂症

首发精神分裂症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0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8830篇;相关期刊329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3年浙江省康复医学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2013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鲁、津两地2012年精神科学术会议等;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文献由258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大春、张向阳、吉中孚等。

首发精神分裂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0 占比:4.12%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8830 占比:95.83%

总计:30085篇

首发精神分裂症—发文趋势图

首发精神分裂症

-研究学者

  • 陈大春
  • 张向阳
  • 吉中孚
  • 李艳丽
  • 杨可冰
  • 王宁
  • 聂鹰
  • 费立鹏
  • 侯钦强
  • 杨甫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瑛; 李瑶婧; 龚恒芬; 金莹; 师典红; 朱娜; 朱明环; 胡承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微小RNA-15a(miR-15a)、微小RNA-206(miR-206)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92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精神分裂组,另选取该中心同期89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miR-15a、miR-206水平,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以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及认知功能.比较2组的血清miR-15a、miR-206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15a、miR-206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血清miR-15a、miR-206水平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评分、WCST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精神分裂组血清miR-15a、miR-206水平与PANSS评分及WCST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精神分裂组血清miR-206水平高于对照组,而miR-15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5a、miR-206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1、0.913、0.935,特异度分别为85.4%、88.8%、86.5%,灵敏度分别为76.1%、83.7%、87.0%.miR-15a高表达组(miR-206低表达组)WCST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高于miR-15a低表达组(miR-206高表达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病理症状评分、总评分及WCST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低于miR-15a低表达组(miR-206高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组血清miR-15a水平与miR-206呈负相关(r=-0.643,P<0.05),miR-15a(miR-206)水平与WCST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呈正(负)相关,与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病理症状评分、总评分及WCST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呈负(正)相关(P<0.05).结论 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miR-15a水平降低、miR-206水平升高,二者对该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认知功能有关.
    • 郑润君; 陈埼; 詹庆芳; 黄少雅; 翁赛峥
    • 摘要: 目的探讨海马损伤对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并据此分为海马损伤组及海马正常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奥氮平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选择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精神分裂程度进行分析,内容涉及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和总分。结果与海马正常组比较,海马损伤组奥氮平治疗前后PANSS评分中各项评分差值降低得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海马损伤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治疗的效果更差。
    • 喻灏; 丁迎; 罗燕; 郭萍; 陈海英; 孙琳
    •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D3(VD3)辅助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且均给予利培酮治疗16周;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加服VD3(800 IU/d),对照组每日服用安慰剂。根据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来判断疗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16周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干预组血清中25-(OH)D3、NGF、GSH-PX、SOD、T-AO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应用VD3辅助治疗能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25-(OH)D3、NGF水平、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具有抗精神病药的增效作用。
    • 李莉; 刘超猛; 任艳萍; 杨春林; 马辛
    • 摘要: 改良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治疗手段之一,被推荐用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急性加重或患有紧张症的患者。首发精神分裂症(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FES)通常起病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FES预后的好坏对患者后期的人格塑造及社会关系维护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MECT治疗FES的研究进展,发现MECT治疗FES起效快,在维持期也表现出了长程的治疗效应,且安全性良好。目前关于MECT治疗FES的研究整体质量一般,数量尚不足,结论的可靠性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加以证实。
    • 林永雄; 谭华辉; 陈美兰
    • 摘要: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5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研究组给予利培酮片治疗,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析研究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研究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研究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前后研究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差值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差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评价首发精神分裂症病情的重要指标。
    • 朱永宏; 张俊峰
    • 摘要: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纳入的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奥氮平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清炎性因子测定,分析治疗效果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炎性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F-β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炎性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性因子在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评价上存在重要意义,其水平与患者疗效存在密切相关性,可成为疗效、预后评估的主要方式。
    • 王天祥
    • 摘要: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进行为期6周的短期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使用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则采用奥氮平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0%vs 74.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点时2组TC、TG、LDL-C、HDL-C水平相比,观察组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比奥氮平效果更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够维持血脂代谢稳定,改善机体激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黎勇航; 黄史青; 郭华贵; 朱进才
    • 摘要: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利培酮合并认知治疗的自知力、用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利培酮维持治疗8周合并认知治疗治疗8周的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行利培酮维持治疗8周的49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精神症状,同期采用自知力评定量表(SAI)评价比较患者两组患者自知力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统计两组患者震颤、焦虑、静坐不能、失眠、体重增加、便秘、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和出院1年均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评价比较社会功能变化。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0、1.886,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总评分均降低而同期SAI评分则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6、3.381,P>0.05)。研究组用药依从性、治疗后SAI评分、出院1个月和出院1年的PS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年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1,t=2.807,t=17.917,χ^(2)=11.880,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利培酮合并认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自知力、用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且安全可靠。
    • 王晓明
    • 摘要: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使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使用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糖脂代谢指标及体质量指数(BMI)、内分泌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11.13±2.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4±2.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MI(20.30±0.53)kg/m^(2)低于对照组的(20.95±0.6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泌乳素(20.62±4.27)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9±3.7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更好,特别对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对糖脂代谢及内分泌影响小,且能降低BMI和泌乳素水平,用药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潘俊夫; 周海腾; 周孙梦
    • 摘要: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分泌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片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BMI、糖脂代谢指标水平及内分泌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痊愈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MI、FBG、TG、TC、PRL水平低于对照组,T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近似,但氨磺必利对于体重、糖脂代谢及内分泌的影响更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