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氏体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1274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0篇、会议论文91篇、专利文献202256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特钢技术、特殊钢、不锈等; 相关会议84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2016年第七届先进节能热处理技术与装备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等;马氏体不锈钢的相关文献由2679位作者贡献,包括秦斌、李花兵、张春霞等。

马氏体不锈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0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9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02256 占比:99.70%

总计:202857篇

马氏体不锈钢—发文趋势图

马氏体不锈钢

-研究学者

  • 秦斌
  • 李花兵
  • 张春霞
  • 刘恒三
  • 姜周华
  • 张忠铧
  • 王淼辉
  • 范斌
  • 葛学元
  • 陈蕴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爽; 邹翠荣; 吴月龙
    • 摘要: 针对中低碳马氏体不锈钢20Cr13、30Cr13,通过差异化成分配比,开发了6个牌号系列化产品,满足不同使用需求。采用高洁净度冶炼工艺、钢板坯纵裂优化控制措施、动态轻压法及电磁搅拌、消除碳化物偏析等冶炼技术,有效降低了钢中有害重金属残余量,使产品符合欧盟食品级检测标准,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李宁
    • 摘要: 1Cr10Co6MoVNbN钢是一种新型马氏体型不锈钢,该钢是在1Cr13马氏体不锈钢基础上,通过添加Co、Mo、V、Nb等多种点阵参数比铁大、熔点比铁高的合金元素,引起铁的点阵畸变进行强化,合金元素的添加,提高了铁素体基体的再结晶温度,增加原子间结合力,同时弥散析出的难溶解碳化物和氮化物等化合物强化了基体。采取1060°C、1090°C、1120°C、1150°C等不同热处理温度对1Cr10Co6MoVNbN钢进行调质处理后,测试力学性能和观察材料的微观组织,实验结果表明,1Cr10Co6MoVNbN钢经过1120°C淬火调质后,该钢能够满足力学性能R_(p0.2)≥880MPa,R_(m)≥1000MPa,A_(ku2)≥39J,晶粒度大于3级的性能指标。
    • 王松松; 宋海超; 吴雪涛; 柴希伟; 任兴华
    • 摘要: 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种铬不锈钢,在常温下呈马氏体显微组织;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内部的显微组织,从而改善工件在强度、硬度、耐磨性等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在耐蚀合金油、套管中,马氏体不锈钢的用量最大,它主要用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腐蚀环境。
    • 喻佳臣; 邱长军
    • 摘要: 全面综述了国内外激光熔覆技术制备马氏体不锈钢涂层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激光熔覆技术及激光工艺参数、热处理参数、强化元素和添加物等因素对激光熔覆制备410、420、431、17-4PH马氏体不锈钢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此外还提出了激光熔覆制备马氏体不锈钢涂层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 陈元园; 沈少波; 汪晨; 李嘉庆
    • 摘要: 采用氩弧焊对3 mm厚的18Ni马氏体不锈钢(250)薄板实施焊接,并针对获得的焊接接头的表观质量、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焊接试样的焊缝宽度约6mm,焊缝组织由等轴晶、柱状晶、树枝晶和逆转变奥氏体构成;熔合区是焊缝区与热影响区的过渡区域,宽度很窄;热影响区主要分为HAZ1(黑色区域Ⅰ)、HAZ2(白色区域)与HAZ3(黑色区域Ⅱ),HAZ1(黑色区域Ⅰ)的组织主要由颗粒粗大的条状马氏体构成,HAZ2(白色区域)的组织由条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金属强化物构成,HAZ3(黑色区域Ⅱ)的组织形貌与母材组织相似,均由条状马氏体构成;显微硬度测试表明焊接接头的硬度分布曲线呈马鞍形,其中焊缝区域的平均硬度最低是318.1 HV,HAZ1(黑色区域Ⅰ)的平均硬度是353.5 HV,HAZ2(白色区域)的平均硬度最高为406.5 HV,HAZ3(黑色区域Ⅱ)的平均硬度是387.2 HV;电镜结果证明焊缝区域存在元素偏析;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断裂是从HAZ1(黑色区域Ⅰ)产生。
    • 郭利华; 卓松生; 梁奉超
    • 摘要: 激光焊机焊缝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冷轧连续生产线的稳定运行。本文介绍了常用的三种焊缝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并分析了其适用的冷轧机组:拉伸实验适用于大张力机组,尤其是不锈钢冷连轧机组;弯曲实验适用于中高牌号硅钢及马氏体不锈钢生产线;杯突实验适用于各种机组。总结现场焊接经验,推荐了合适的焊缝质量检测试样。
    • 李广宇; 李刚; 雷明凯
    • 摘要: 目的探讨活性屏等离子体源渗氮技术提高马氏体不锈钢硬度与耐蚀性能的可行性。方法将2Cr13马氏体不锈钢进行350~550°C、6 h活性屏等离子体源渗氮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渗氮层的组织、成分和相结构,使用显微硬度计测试渗氮层的显微硬度,利用电化学腐蚀试验解析评估渗氮层的耐蚀性能。结果经活性屏等离子体源渗氮处理后,可在马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厚度为2~45μm,N原子分数为20%~25%的渗氮层,其表面显微硬度达1050~1350 HV0.25,是基体硬度的4~5倍。350°C时,渗氮层以ε-Fe_(2-3)N相为主,且含有少量αN相;450°C时,渗氮层由αN、ε-Fe_(2-3)N和γ’-Fe_(4)N相构成;渗氮温度升至550°C时,渗氮层由α-Fe、CrN和γ’-Fe_(4)N相构成,αN、ε-Fe^(2-3)N相消失。350、450°C时,渗氮层在3.5%NaC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出现明显钝化区,而未渗氮的2Cr13不锈钢并未发现钝化区,自腐蚀电位E_(corr)由未渗氮的–308 mV(vs.SCE)分别升高至–151、–104 mV,腐蚀电流密度Jp均维持在0.03~0.2μA/cm^(2)内。550°C时,渗氮层表面因CrN相析出,耐蚀性能相对恶化。电化学阻抗谱结果显示,350、450°C时,渗氮层表面钝化膜电荷转移电阻Rct由未渗氮的5.25×10^(4)Ω·cm^(2)分别增至2.76×10^(5)、3.18×10^(5)Ω·cm^(2),双电层电容Cdl由未渗氮的473μF/cm^(2)分别降至74、103μF/cm^(2),说明渗氮层表面形成的钝化膜更厚,致密性更好,能有效阻碍反应离子的渗透和迁移,耐蚀性能显著提高。结论活性屏等离子体源渗氮技术处理2Cr13马氏体不锈钢可以获得高的表面硬度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 李磊; 李中; 刘和兴; 邓金根; 刘海龙; 闫伟; 向勇; 吴建树
    • 摘要: 通过高温高压模拟试验,现场挂片试验,电化学试验,腐蚀形貌观察等研究了普通马氏体不锈钢13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HP2-13Cr和双相不锈钢22Cr在含CO_(2)、H_(2)S高矿化度油气水多相流中的耐蚀性,探究了原油对不锈钢耐蚀性尤其是点蚀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90 d现场挂片试验后,13Cr、HP2-13Cr和22Cr的均匀腐蚀速率分别为0.1077 mm/a、0.0994 mm/a和0.0034 mm/a;在H_(2)S饱和溶液中,HP2-13Cr比22Cr更容易钝化;在不含H_(2)S环境中HP2-13Cr的再活化率比22Cr高,充入饱和H_(2)S后,HP2-13Cr的再活化率低于22Cr。在含原油、H_(2)S、CO_(2)、Cl^(-)及水的环境中,13Cr会发生局部腐蚀,22Cr会产生点蚀,HP2-13Cr会发生均匀腐蚀。
    • 王小芯; 李方明
    • 摘要: CA6NM型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在核电核岛及常规岛的承压或常压泵壳中被大量采用。针对核电现场检维修环境复杂,安全要求较高,对常规马氏体不锈钢焊缝采用焊后热处理的方法危险性高,操作难度大,以及施工耗时长等问题,制定了马氏体不锈钢不进行焊后热处理的焊接工艺,使焊缝性能满足标准规范和使用要求,在核电检维修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王利; 崔金鹏; 吴鹏; 万宏睿; 武强; 李瑛
    •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高耐蚀性、高强硬性马氏体不锈钢线材的制备方法及组织性能研究;采用“电炉+AOD+LF+连铸电极坯+电渣重熔+轧制开坯+高速线材轧制+缓冷+退火+酸洗”生产工艺流程;通过对比不同淬回火温度下的组织、性能,确定最佳淬回火温度区间;进行拉拔试验研究冷加工性能;进行不同钢种间耐点蚀试验、盐雾腐蚀试验,研究其耐腐蚀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