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初筛

初筛

初筛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60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3661篇;相关期刊270种,包括浙江预防医学、基层医学论坛、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东北地区采供血机构输血技术组2009年会等;初筛的相关文献由1465位作者贡献,包括秦德兴、付春云、刘威等。

初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3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3661 占比:99.34%

总计:64085篇

初筛—发文趋势图

初筛

-研究学者

  • 秦德兴
  • 付春云
  • 刘威
  • 周亮
  • 周红梅
  • 张海明
  • 戴盛明
  • 李哲光
  • 李金
  • 李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祝天; 曾芬; 陈亮; 杨春花; 杨婷婷; 郑望春
    •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深圳东部地区2018—2020年预约捐献模式下单采血小板志愿献血者初筛不合格原因和对策,利于更好地招募和保留献血者队伍。方法对深圳东部地区2018—2020年的6394例单采血小板志愿献血者按体检征询做“血压”和“其他”项目,血液初筛做转氨酶(ALT)、脂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白细胞计数(WBC)和红细胞计数(RBC)项目统计。分析各年度单采血小板体检征询和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变化趋势、同一重复献血者不同次数预约单采血小板血液初筛不合格的人数分布情况及男性和女性志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项目差异。结果2018—2020各年度体检征询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初筛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初筛分类项目不合格率前四位为ALT(3.59%)、脂血(1.97%)、HB(1.78%)、WBC(1.72%)。各年度同一重复献血者≥5次预约单采血小板血液初筛不合格的人数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志愿献血者以ALT和脂血不合格为主,女性以HB和HCT不合格为主。结论今后招募预约中,我们一方面要全覆盖地对不同性别的志愿献血者加强关于主要不合格项目干预措施的健康宣教,另一方面要对多次初筛不合格的固定献血者加强健康管理及采取计划性预约模式,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招募策略,以期提高单采血小板初筛合格率。
    • 周永丽
    • 摘要: 目的分析血红蛋白电泳(HbA2、HbF)联合红细胞体积(MCV)在地中海贫血(地贫)孕妇初筛中的应用价值,为产前地贫诊断和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在罗定市中医院接受孕检的10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上级医院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地贫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54例。回顾两组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数据,比较两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A2(HbA_(2))、血红蛋白F(HbF)的差异,分析各单项指标及指标联合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地贫组MCV、MCH、Hb、HbA_(2)、HbF分别为(72.59±7.40)fL、(22.97±5.17)pg、(108.82±11.09)g/L、(3.38±0.69)%、(2.16±0.66)%,参照组MCV、MCH、Hb、HbA_(2)、HbF分别为(85.06±8.32)fL、(29.58±4.48)pg、(131.02±10.42)g/L、(2.65±0.53)%、(1.89±0.43)%,经统计分析地贫组MCV、MCH和Hb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而HbA_(2)、HbF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分别以MCV、MCH、HbA_(2)、HbF、MCH+HbF、MCV+HbA_(2)作为诊断地贫孕妇的指标,其阳性检测结果、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显示联合指标的诊断价值优于单项指标,而MCV+HbA_(2)又优于MCH+HbF。结论与MCV、MCH、HbA2及MCH+HbF指标相比,MCV联合HbA_(2)指标诊断地贫孕妇的应用价值更高,可提升地贫孕妇初筛的准确性。
    • 和金金; 杭栋; 王乐; 朱陈; 杜灵彬
    • 摘要: 结直肠癌(CRC)是我国居民消化系统患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并且发病率在整个人群中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制定合理的筛查指南对于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关注结直肠癌筛查初筛阴性人群,探究该人群再次参加结直肠癌筛查的时间间隔,本文检索了国内外最近的文献,总结了不同风险人群使用不同筛查方法初筛阴性后再次参加筛查的时间间隔,为我国结直肠癌筛查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
    • 孙鹏; 陈绪涛; 王洪秀; 李菁; 胡佳; 魏云辉
    • 摘要: 通过系统选育对18株茶树菇菌株进行生理性能测定和菌株比较试验,选出符合早熟、高产育种目标的野生菌株Aa09和Aa11;经过组分、初筛、复筛,以及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筛选出早熟菌株AB7(菌盖、菌柄颜色浅褐色,整体菇形偏小),初步命名为赣茶AS-3号,其平均生育期58 d,比对照品种赣茶AS-1短3 d;筛选出高产中早熟菌株AC6(菌盖、菌柄颜色深褐色,整体菇形粗状),其平均产量121.7 g/袋,比CK高5.40%,初步命名为赣茶AS-5号.
    • 刘福昌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纸板法和固相层析法检测血液初筛ABO血型的比较,分析血型初筛试剂固相层析法血型检测卡对献血前血液初筛ABO血型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探讨血型检测卡对血液初筛ABO血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BO血型正定型试剂盒(固相法)进行献血前血液初筛献血者ABO血型,献血者采集血液后,本站检验科对留样血标本采用全自动血型仪进行ABO正反定型,确定献血者ABO血型后与初筛血型进行比较.并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对2017年和2018年本站采血点的献血者献血前两种方法 初筛ABO血型的正确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8年6月1日至7月31日献血前采用纸板法血液初筛共计7243例标本,其中A型2281例,占31.49%;B型1745例,占24.09%;O型2614例,占36.09%;AB型603例,占8.33%.血型初筛错误3例(其中B型误定为O型,O型误定为AB型,O型误定为B型各1例),初筛错误率为0.041%.2017年6月1日至7月31日献血前采用固相层析法血液初筛共计6068份标本,其中A型1914例,占31.54%;B型1447例,占23.85%;O型2212例,占36.45%;AB型495例,占8.16%.血型初筛错误1例(B型误定为O型),初筛错误率为0.016%.2年同期比较,2018年ABO血型初筛错误率有所上升.2017年与2018年献血者献血前初筛ABO血型的正确率采用卡方检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固相层析法血型检测卡操作使用较简单方便,结果 判断更加快速,检测卡结果 比纸板法检测结果 更方便保存,血型检测卡对献血者献血前血液初筛ABO血型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 杨燕
    • 摘要: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在宫颈癌初筛中的应用价值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宫颈癌初筛的体检者2660例进行研究,所有体检者均接受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2660例体检者当中,共筛查出3例宫颈癌,阳性率为0.11%(3/2660);其中ASC-US占比0.04%(1/2660)、LSIL占比0.04%(1/2660)、HSIL占比0.04%(1/2660);通过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ASC-US符合率为100.00%、、LSIL符合率为100.00%、HSIL符合率为0.00%.结论:在宫颈癌初筛中实施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作为宫颈癌初筛的首选方法.
    • 刘静; 程晰; 朱芸仙; 刘荣荣; 张华; 李敏; 侯代伦
    • 摘要: 目的 探讨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初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80例从2020年1月13日 至2020年1月31日 在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在未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诊断结果的前提下,2名放射科医师根据COVID-19影像学诊断标准分别对所有胸部CT逐一诊断.同时对2名医师的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以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来评估CT诊断COVID-19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CT诊断COVID-19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2%、89.7%、89.4%,且2名放射科医师对该疾病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值为0.956,其95%置信区间(CI)为0.892~1.000.结论 CT扫描显示COVID-19阳性征象及细节佳,具有初筛作用,可以及时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处置及针对性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
    • 刘扬; 李楠; 赵婷婷; 张弛
    •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电话初筛未能识别的发热患者对院前急救人员防护的影响,以判别防护标准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北京急救中心42例电话初筛未识别的发热患者,统计初筛识别的症状、体温情况及后期随访,对院前出诊急救人员采用调查问卷形式统计院前未识别发热的原因、到现场后能接受的最低防护标准.结果 42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6~93岁,平均年龄(72.26±18.31)岁;初筛识别症状:呼吸系统10例,心血管系统5例,神经系统16例,其他10例,无症状1例;低热患者23例,中等度热患者14例,高热患者5例;后期回访确诊病例2例,疑似病例2例,密接病例1例.电话初筛未能识别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或报警人瞒报(91.70%)、患者或报警人体温测量数据不真实(74.39%)和患者身边无体温计(46.71%),占前3位,到现场后能接受的最低防护标准为普通发热病例转运标准.结论 加强社会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的宣教,避免出现瞒报、虚报、不报的现象,降低初筛未能识别发热的发生率,提高院前日常急救的防护标准.
    • 刘菊
    • 摘要: 目的了解招募方式对无偿献血初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为初筛不合格者再次献血提供依据。方法对常州市2018-2019年无偿献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不合格者采用2×3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其中自变量1为招募策略,包括对照组(未接受任何干预者)与实验组(接受预约且宣传干预者)2组;自变量2为年龄,包括18-22岁组、23-29岁组、30-39岁组、40-岁4组;自变量3为季节,包括春、夏、秋、冬4季。因变量为再次献血率与再次成功献血率。结果①2018-2019年常州市无偿献血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6.5%与7.2%,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率分别为5.2%与5.0%,为初筛不合格最突出的指标;②无偿献血初筛不合格率存在性别、年龄与季节差异(P<0.0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23-29岁群体显著高于18-22岁、30-39岁40-岁群体,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③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控制性别、年龄、季节等影响因素后,招募方式对无偿献血初筛不合格者的再次成功献血率存在显著预测作用(P<0.01),其中积极预约宣传招募方式效果显著优于无预约宣传的方式(P<0.01)。结论①常州市无偿献血初筛不合格率较高,达6%以上,且呈上升趋势,突出指标为ALT不合格;②无偿不合格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与季节;③对无偿献血初筛不合格者采取积极预约宣传招募方式要优于无预约的被动式招募。
    • 朱金霞; 周文生; 孔德杰; 冯锐; 杨佳璇
    • 摘要: 为从土壤中筛选出纤维素高效降解菌株,本研究以宁夏扬黄灌区的13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菌种分离和纯化,共获得纯化菌株836株,其中真菌122株,细菌543株,放线菌171株.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结合刚果红染色法进行筛选,以菌落直径与产生水解圈直径比值为评判指标,获得具有较强纤维素降解功能的菌株26株.对这些菌株进行培养特征观察和显微观察,初步鉴定其中放线菌10株,细菌16株.研究结果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秸秆纤维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