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单侧输尿管梗阻

单侧输尿管梗阻

单侧输尿管梗阻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7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220499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肾病分会学术交流会议、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肾脏病前沿论坛、第十三届华北地区暨北京市肾脏病学术年会等;单侧输尿管梗阻的相关文献由902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席胜、何立群、樊均明等。

单侧输尿管梗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9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0499 占比:99.88%

总计:220772篇

单侧输尿管梗阻—发文趋势图

单侧输尿管梗阻

-研究学者

  • 谢席胜
  • 何立群
  • 樊均明
  • 韩子明
  • 宋恩峰
  • 刘蒙
  • 邓尧
  • 么喜存
  • 吴金玉
  • 张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剑; 陈曦; 方洁; 徐爱萍; 邵德翠
    • 摘要: 目的:观察4-苯基丁酸(4-PBA)对肾纤维化的疗效与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手术后分成2组(UUO组与4-PBA组),4-PBA组给予4-PBA(300 mg/kg)灌胃。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给予4-PBA和TGF-β处理。Western blot检测Fibronectin、p47phox、CollagenⅣ和GRP78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4-PBA减轻UUO模型小鼠的胶原沉积,Western blot显示,相较于UUO组,4-PBA治疗组肾皮质Fibronectin、CollagenⅣ和GRP78蛋白表达降低(P<0.05)。在NRK-52E细胞,TGF-β剂量依赖性增加Fibronectin和GRP78蛋白表达量,4-PBA(2 mmol/L)减轻TGF-β(10 ng/mL)诱导的Fibronectin、p47phox、CollagenⅣ和GRP78蛋白高表达(P<0.05)。结论:4-PBA可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来治疗肾纤维化。
    • 马飞; 刘琳
    • 摘要: 目的:探讨肾衰宁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U组)和治疗组(T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T组从术后的第1日起每日用肾衰宁片0.19 g/(kg·d)灌胃,U组和S组每日给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三组大鼠在术后7、14、21 d分别处死5只。检测血清肌酐(CREA)、尿素氮(BUN)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并进行比较。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三组大鼠RIF病变严重程度并进行评分比较。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三组大鼠肾间质胶原体积分数(CVF)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间质中Wnt和β-catenin的平均光密度(AOD)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7、14、21 d,U组血清CREA、BUN水平显著高于S组和T组,且T组高于S组(均P0.05)。术后21 d三组大鼠尿mAlb水平出现显著变化,S组尿mAlb水平最低,T组次之,U组最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组和T组AOD高于S组,且随梗阻时间推移AOD呈进行性增高(均P<0.05);T组术后各时间点AOD高于S组,但低于U组(均P<0.05)。结论:肾衰宁片可改善UUO大鼠RIF程度,保护肾功能,降低尿mAlb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选择性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为纤维化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徐小龙; 江鹏; 罗景印; 张剑歌; 黄海鹏
    • 摘要: 目的探讨miR-29c在肾纤维化大鼠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RIF)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各10只。结扎UUO组大鼠左侧输尿管,仅游离Sham组大鼠输尿管但不结扎。造模后3 d、7 d,比较两组大鼠血清和肾组织中miR-29c的表达水平、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以及RIF程度评分,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血清和肾组织中miR-29c表达水平与RIF程度的关系。结果造模后3 d、7 d,UUO组大鼠的血清和肾组织中miR-29c表达水平均低于Sham组,肾组织中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Sham组,RIF程度评分高于Sham组;建模后7 d,UUO组血清和肾组织miR-29c表达水平较建模后3 d降低,肾组织TGF-β1、Smad3蛋白表达水平和RIF程度评分较建模后3 d升高(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UUO组大鼠血清和肾组织中miR-29c表达水平与肾组织中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及RIF程度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肾纤维化大鼠血清与肾组织中的miR-29c表达水平降低,且与RIF程度呈负相关,miR-29c可能通过调节TGF-β1/Smad3通路参与RIF的发生与发展。
    • 武利军; 李馨; 崔丽娟; 李欣欣; 王燕
    • 摘要: 目的:观察奈比洛尔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作用,并利用蛋白质组学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Sham组;UUO组;Neb组(UUO大鼠给予奈比洛尔10 mg·kg^(-1)·d^(-1),i.g.)。各组分别在造模7 d,14 d和21 d时,麻醉大鼠,分离左侧梗阻肾。HE染色观察肾脏结构,Masson染色测RIF程度。利用蛋白质组学筛选造模21 d,UUO/Sham和Neb/UUO之间共有,且奈比洛尔回调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Western blot验证关键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UUO大鼠RIF呈渐进性加重。奈比洛尔给药21 d显著改善UUO大鼠左肾RIF。与UUO/Sham比较,奈比洛尔回调差异蛋白179个。KEGG富集分析和PPI网络显示,回调差异蛋白主要涉及剪接体通路。Western blot证实Rbm8a、Srsf9、Sart1蛋白表达与蛋白组学结果一致。结论:奈比洛尔改善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可能与调节剪接体密切相关。
    • 俞静; 戴世荣; 单荣梅; 刘香
    • 摘要: 目的探索来源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含有腺病毒-TGF-β1 shRNA的外泌体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纤维化肾组织的靶向性和缓解肾间质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构建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腺病毒-TGF-β1 shRNA转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收集其外泌体;采用纳米粒子追踪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Western blot法和RT-qPCR法对外泌体及其对TGF-β1的干扰效率进行鉴定;IVIS Lumina系统荧光成像技术分析外泌体在体(in vivo)分布情况;HE染色、Masson染色、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分析外泌体对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疗效;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组织Collagen I、Fibronectin、α-SMA以及TGF-β1、p-Smad 3和Smad 3的表达情况。结果含有腺病毒TGF-β1 shRNA的外泌体在体外对TGF-β1具有显著的敲低效率(P<0.01)。此外泌体经尾静脉注射至大鼠体内后,大部分聚集于左侧损伤肾脏,具有定向迁移能力。相对于UUO组大鼠而言,经含有腺病毒-TGF-β1 shRNA的外泌体治疗后,能够明显缓解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的肾间质组织胶原纤维沉积显著减少;IHC染色显示TGF-β1表达明显被抑制(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较于UUO组,外泌体治疗组大鼠纤维化肾组织的Collagen I、Fibronectin和α-SMA表达显著降低(P<0.01);TGF-β1和磷酸化-Smad 3(P<0.01)被显著抑制。结论将huc-MSCs来源的含有腺病毒-TGF-β1 shRNA的外泌体尾静脉注射至UUO大鼠体内,外泌体能够特异性靶向纤维化的肾组织并通过抑制TGF-β1/Smad 3通路修复肾间质纤维化。
    • 杨熙凯; 王耀光
    • 摘要: [目的]通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探讨“黄芪-丹参”对于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的作用以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参低剂量组、芪参中剂量组、芪参高剂量组、氯沙坦组。采用UUO模型并灌胃、取材。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PCR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1型胶原蛋白(Col1)、纤连蛋白(FN)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HIF-1α蛋白表达。[结果]Masson染色: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胶原容积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芪参中、高剂量与模型组比较出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化:大鼠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α-SMA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芪参中、高剂量以及氯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α-SMA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模型组对比假手术组,Col1、FN表达水平升高(P<0.001),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Col1、FN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HIF-1α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芪参中剂量较模型组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丹参”药对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以及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两个方面延缓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表达有关。
    • 杨晓晶; 白海涛; 庄良金
    • 摘要: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毛细血管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只,分别于造模后1、2、3和4 w随机抽取处死10只大鼠,采用CD34+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毛细血管密度,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肾间质纤维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结果模型组、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造模后2 w、3 w和4 w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其中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造模后2 w、3 w和4 w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造模后1 w、2 w、3 w和4 w肾间质纤维化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其中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造模后2 w、3 w和4 w肾间质纤维化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造模后2 w、3 w和4 w肾间质ICAM-1、CTGF表达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其中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造模后2 w、3 w和4 w肾间质ICAM-1、CTGF表达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G-CSF及阿托伐他汀均能延缓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丢失和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两者作用机制可能相同。
    • 马青; 孙世竹; 盖丰丰; 黄厚才; 钟荣玲; 徐吉敏; 秦雪梅
    • 摘要: 目的:观察益肾抗纤复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肾纤维化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的调节作用,揭示其抗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建立UUO肾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贝那普利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贝那普利和益肾抗纤复方治疗2周,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行肾脏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分析PKC/NF-κB信号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to mesenchymal myofibroblasts transdifferentiation, TEMT)的相关因子变化。结果:益肾抗纤复方及贝那普利治疗2周不能降低UUO大鼠血清肌酐水平(P>0.05),但可以减轻肾组织病变和纤维化程度(P<0.05),能抑制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P<0.05),益肾抗纤复方高剂量还可以上调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 E-cadherin)表达(P<0.05);益肾抗纤复方及贝那普利可以抑制PKC/NF-κB信号相关因子PKCα、PKCβⅠ、PKCβⅡ、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NF-κB p65表达(P<0.05);益肾抗纤复方高剂量对PKCα、PKCβⅠ、PKCβⅡ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贝那普利(P<0.05)。结论:益肾抗纤复方可通过抑制PKC/NF-κB信号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 张雨轩; 马雪莲; 杨汉继; 赵绮悦; 高晓萌; 许庆友
    • 摘要: 目的 观察补虚解毒化瘀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健侧肾脏肾小球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单侧输尿管诱导肾脏损伤.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和中药治疗组.10 d后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Sirius red染色检测胶原在肾脏的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印迹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肾小球PCNA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5),肾组织中HIF-1α、TGF-β1、PCN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补虚解毒化瘀方及醛固酮受体阻断剂依普利酮可以下调其表达(P<0.05).结论 补虚解毒化瘀方可通过调节HIF-1α的表达抑制单侧输尿管梗阻健侧肾小球细胞增殖.
    • 杨松; 周晓昭; 康晓明; 孟庆云; 杨舒贺; 陈卫红; 韩宇鹏; 梅梅; 聂晶; 杨丽微
    • 摘要: 目的 探讨吡菲尼酮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实验治疗组各30只.实验治疗组给予吡菲尼酮20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UUO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14 d.各组于术后第3、7、14天分别随机处死大鼠10只,留取左侧梗阻肾标本.蜡块包埋固定后,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及各时间点PI3K、Akt、mTOR蛋白表达含量.结果 从外观上看,与UUO组相比,实验治疗组在对应时间点上梗阻肾脏肿大及积水程度较轻,色泽较红润.HE染色后观察,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UUO组较假手术组肾间质纤维化改变明显,提示造模成功,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纤维化程度表现出增加趋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随梗阻时间延长,UUO组肾组织PI3K、Akt、mTOR蛋白表达逐渐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治疗组肾组织PI3K、Akt、mTOR表达较UUO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吡菲尼酮可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改善肾功能及降低PI3K/Akt/mTOR通路的表达,改善肾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