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召开年: 2018
  • 召开地: 厦门
  • 会议文集: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论文集
  • 主办单位: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厦门大学
  • 出版时间: 2018-05-04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7/20>
747条结果
  • 摘要:目的:冠状动脉瘘(CAF)是左、右冠状动脉的主支或分支与心腔、大血管或其他血管之间存在异常交通.本病多为先天性,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心脏可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故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非常重要.超声心动图检查已是临床诊断CAF的首选方法之一,对CAF的研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超声学者对CAF的不同分型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情况方面却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分析91例CAF患者与30名健康者,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CAF的临床价值及不同类型CAF对心功能的影响.\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超声科诊断的91例CAF患者与30名健康者的超声心动图数据,根据瘘入心腔位置不同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型(Ⅰ型)、冠状动脉-右心房瘘型(Ⅱ型)、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型(Ⅲ型)、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型(Ⅳ型)4组。将4组患者心功能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并分析4组患者心功能的组间差异。此外按照心脏有无继发改变将全部患者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分流量、心功能及心腔大小情况。心功能测量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EF)、左心室内径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右心室横径(RV)。心腔测量值参数包括:左心房横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LVEDD)、右心房横径(RA)、RV。\r\n 结果:全部患者右CAF59例(59/91,64.84%),左CAF32例(32/91,35.16%)。Ⅰ型CAF48例(48/91,52.75%),Ⅱ型CAF9例(9/91,9.89%),Ⅲ型CAF26例(26/91,28.57%),Ⅳ型CAF8例(8/91,8.79%);与对照组的相比,Ⅰ型和Ⅱ型的EF、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各项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Ⅳ型各项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CAF心功能组间差异除RVTD外其它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组43例(43/91,47.25%),B组48例(48/91,52.75%);A、B两组的分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EF、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心腔测量值除RVTD外其它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本研究结果右CAF多于左CAF,CAF的瘘口多位于肺动脉外侧壁。心脏有继发改变者43例,占全部患者的47.25%。在心功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CAF分型不同,对患者的心功能造成的影响可有不同,其中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型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其他类型更为显著,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型和冠状动脉-右心房瘘型次之,而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型对患者的心功能影响最小。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型的瘘管内径最宽,瘘口最大,分流速度最高,左心室壁各节段的运动搏幅下降最明显,EF值最低,但EF尚在正常范围。主要因左心室压力变化大,舒张期左心室压力减低较其他心腔更为明显,相同大小的瘘管在舒张期的分流量更大,其次大量冠状动脉血分流后,远端冠状动脉所供应的左心室壁产生缺血改变,从而对患者的心功能影响就更为显著。而右心房压力低,扩容性大,瘘口随心脏收缩变窄不明显,故其分流量较右心室大,对心功能影响较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更明显。提示CAF瘘入的心腔位置不同,瘘管途经区域的心肌有无严重窃血,其血流动力学结果可不同。另外,CAF存在心脏继发改变时,瘘管内径较无心脏继发改变时增粗更明显,分流束的峰值流速更高,分流量更大,EF相对更低。提示CAF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也与瘘管大小、峰值流速、分流量大小有关。\r\n 结论:CAF分型不同对心功能的影响可不同,其中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型对心功能的影响最为显著,但EF尚在正常范围;CAF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与分流束瘘入的位置、分流量大小有关。
  • 摘要:巨大左心耳(GLAA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病变,先天性占大部分,在发生房颤或形成血栓前多无明显症状;后天性少见且多继发于严重的二尖瓣病变。有研究指出左心耳大小都随年龄有一定增长,这可能解释了大部分GLAAA是在30岁后有明显症状并被诊断。文中病例患者手术记录不详,不能明确术时是否存在GLAAA,由于TTE显示无二尖瓣病变,故推测其巨大左心耳为先天性病变。以往有报道GLAAA压迫左心室前壁及前侧壁,本例中TTE显示增大的左心耳及其对左心室下壁、下侧壁的基底段、中间段的压迫,导致相应节段室壁运动减低,较为罕见。此外,TTE明确了左心耳与左心房的血流沟通,左心耳的功能减低,并评价心脏整体结构和功能。3D-CT验证了TTE对于左心耳与左心室位置关系,并提供更具体的空间结构。目前,对于GLAAA并发房颤有血栓风险的患者多采用手术摘除异常增大的左心耳。超声心动图可以全面评价GLAAA对心脏整体的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合3D-CT可以完善诊断,并指导后续治疗。
    • 作者:吕运梅,
    • 会议名称: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道心动图(TEE)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经股静脉穿刺微创治疗术前筛查、术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继发孔型ASD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TEE及TTE检查,并进行经股静脉微创封堵术。经TTE选择适合封堵治疗的ASD患者;在咽部麻醉下经TEE检查,术前再次评估ASD大小、ASD各残端长度及残端软硬度,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型号,术中经TTE观察封堵器位置、形态及房水平分流情况,探查二尖瓣及三尖瓣反流情况,并评价封堵效果;术后3d、1个月、3个月、1年采用TTE评价封堵效果、心内结构、瓣膜反流及心脏功能。\r\n 结果:60例继发孔型ASD患者中54例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0%(54/60)。其中4例患者因主动脉后壁对侧后下缘残边短小薄软(残端越4mm),封堵术未成功,1例患者因房顶部残端短小薄软(约5mm)未封堵成功,1例患者ASD呈双孔型,双孔距离大(约7mm)未封堵成功。13例患者ASD后下缘短小(约5mm)封堵成功,成功率21.3%(13/60);7例患者ASD房室瓣侧残边短小(约7mm)封堵成功,成功率11.6%(7/60);5例患者ASD心房顶部侧残边短小(约6mm)封堵成功,成功率8.3%(5/60);2例患者ASD筛孔型封堵成功,成功率3%(2/60);其余27例周围残边均≥7mm的ASD患者全部封堵成功。54例封堵成功ASD患者均无房室阻滞、残边分流、瓣膜反流及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发生,并且右心系统大部分回缩至正常,小部分患者仅右室轻度增大。\r\n 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经股静脉微创封堵术治疗ASD患者有非常可靠的作用,尤其是残端短小的ASD患者,对微创封堵术的成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 摘要:Behcet综合征(Behcet Disease,BD)是一类病因不明、多系统受累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心脏白塞氏病(Cardiac Behcet Disease,CBD)约占16%,为B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CBD患者炎症可直接侵及瓣膜,造成瓣膜损害,导致瓣膜脱垂、关闭不全等,而由白塞氏病所致二尖瓣瓣体瘤及二尖瓣-主动脉瓣瓣间纤维瘤同时存在者,则较为罕见。CBD患者也可因炎性反应导致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赘生物形成及瓣周脓肿形成。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白塞氏病引起的瓣膜赘生物较为灵敏,同时有助于进行心脏功能及瓣膜功能的评估。
  • 摘要:心脏血性囊肿是一种先天性良性心脏肿瘤,体积小,通常无临床症状。对于血性囊肿的发病机理有以下几种假设:①瓣膜发育过程中,由于长期血流冲击瓣膜表面裂隙内陷封闭形成;②原始心腔间皮细胞在参与心脏纤维骨架形成过程中发育异常所致;③由于炎症、缺氧、刺激等因素,引起血管的突然阻塞而导致血液潴留形成囊肿;④囊肿为血管扩张或良性血管瘤形成。\r\n 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要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①二尖瓣粘液瘤:外观多呈分叶状或结节状,有蒂或无蒂,少数表面呈光滑球形,切面质脆呈胶冻状,伴出血或坏死可呈紫红色。超声表现为附着二尖瓣瓣叶的不均匀稍高回声团块,随心动周期而摆动,可根据附着位置及回声与血性囊肿相鉴别。②二尖瓣瘤:在超声上表现为二尖瓣瓣叶局部形成突向左房的薄壁囊状瘤样结构,在舒张期塌陷,在收缩期膨胀,彩色多普勒显示瘤体有一小开口与左房形成交通,而血性囊肿其大小不随心脏舒缩而改变。③二尖瓣赘生物:超声表现为二尖瓣叶见稍强回声附着,形态不规则,与瓣叶一起运动,赘生物机化后出现回声增强,影响二尖瓣瓣叶启闭运动,并且患者多有发热病史。\r\n 目前,对血性囊肿的处理国内外学者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部分学者主张无临床表现的血性囊肿,由于其为良性肿瘤,可以进行超声心动图动态观察,一旦血性囊肿影响正常心脏功能的话,可以进行手术切除。部分学者认为即使是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的情况下,所有心内囊性肿瘤都应进行手术切除。本例血性囊肿由于发生的部位特殊,引起左室流出道狭窄,对左室的射血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必须立即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患者左室流出道狭窄已完全解除,正常心脏的功能得到了恢复。
    • 作者:胡佳,袁新春,
    • 会议名称: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摘要:目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方面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首选检查手段。不仅能快速判断室间隔穿孔部位、大小及了解室壁瘤形态、位置、大小;准确评估心肌梗死范围、大小;同时还能对整个心脏的结构及功能作出客观评价。文中病例患者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前,结合病史及心电图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因此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于左心室长轴切面和左室短轴切面均可见明显的室间隔回声出现连续性中段,并探及左向右的过隔分流信号,此超声表现较为典型。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超声检测,一定要留意室间隔心肌梗死部位与正常心肌之间有无连续中断及分流信号。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可首选超声心动图检查,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无创、快速、准确优点,可连续、实时、动态的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对临床早期采取治疗手段、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胡晓青,李玲,谢明星,
    • 会议名称: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胸外心脏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对医院2006年至2013年收治的5例胸外心脏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的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超声表现与CT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r\n 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诊断,5例患者,年龄42天至24岁,均诊断为胸外心脏,胸腹联合型,并且超声发现5例患者均合并有复杂的先天性心内畸形,均合并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畸形,3例有二、三尖瓣瓣膜畸形,1例175患者可能有左室双出口,1例患者为单心房、单心室和大动脉异位,1例患者为十字交叉心等,1例合并右室憩室.其中一例患儿术中可见胸骨下段、前部膈肌、上部腹壁、心包缺损和心内各种畸形,诊断为Cantrell五联症。3例患者超声检查的结果均被CT和手术结果所证实,另外2例患者家属放弃手术治疗。\r\n 结论:胸外心超声心动图检查因无胸骨及肺气遮挡,能清晰显示心内结构,肺静脉、腔静脉与心房连接,心房、心室形态,房、室连接、房室瓣形态,大动脉形态、位置、连接及心内血流走向与速度,较胸内心脏经胸超声更能准确诊断心内复杂畸形。超声心动图能正确诊断胸外心脏及其合并的心内心血管畸形,并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 作者:王静,张计青,谢明星,
    • 会议名称: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ectorflowmapping,VFM)技术定量评价主动脉瓣狭窄(Aorticstenosis,AS)患者左心室涡旋参数和流体能量损耗(Energyloss,EL),探究其在早期评价AS早期心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选取EF>50%的AS患者34例,分为轻至中度组(AS1组,n=16),重度组(AS2组,n=21),另选取35例健康者作对照组。采用日本ALOKAProsoundF75超声诊断仪,采集3个心动周期心尖长轴切面彩色多普勒动态图导入DAS-RS1超声VFM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根据时间-流量曲线、心电图及瓣膜启闭情况划分时相如下:全舒张期(P0)、等容舒张期(P1)、快速充盈期(P2)、减慢充盈期(P3)、心房收缩期(P4)以及等容收缩期(P5)、快速射血期(P6)、减慢射血期(P7)及全收缩期(P8)。获取对应时相左心室内涡旋面积、涡旋循环强度和EL。\r\n 结果:1、左室各时相涡旋参数比较:①较之对照组,AS1组P2-P5涡旋面面积及循环强度均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其他两组相比,AS2组P2、P5期涡旋面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P4期涡旋面积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另外两组相比,AS2组循环强度于P2-P5期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室各时相EL值比较:①三组左心室EL均随心动周期呈规律变化,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出现3个峰值,分别出现在P2、P4和P6期;且全收缩期的EL与全舒张期EL几乎相等。②与对照组比较,AS1组P0-P8EL均有所增高,但仅在P4、P7、P0期有差异(P<0.01);③与其他两组相比,AS2组P0-P8期EL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在P2、P4、P6期增幅最大。3、相关性分析:①对照组及AS组全舒张期P0-EL、全收缩期P8-EL与LV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1、0.585/0.635、0.652,P<0.01);②AS组全舒张期P0-EL和全收缩期P8-EL均与MPG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6、0.522,P<0.01);③对照组及AS组快速充盈期P2-EL均分别与E和e'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3、0.537/0.576、0.502,P<0.01),房缩期P4-EL均与A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2/0.555,P<0.01),全舒张期P0-EL和全收缩期P8-EL均与E/e'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0、0.459/0.673、0.590,P<0.01),全舒张期P0-EL和全收缩期P8-EL均与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7、-0.596/-0.569、-0.625,P<0.01)。④P2、P3、P4、P5期EL均与涡旋循环强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651、0.361、0.469、0.673,P<0.01),与涡旋面积无明显相关(P>0.05)。\r\n 结论:VFM技术量化左心室流体能量损耗有望成为早期评价AS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新指标。
    • 作者:周微微,隋仑,
    • 会议名称: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摘要:目的:应用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左心的结构和功能.方法:18例房颤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采用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观测封堵器稳定性并测量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容积、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及左上肺静脉血流速度.结果:18例患者术后随访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有4例患者出现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宽度<3mm。术后不同时间点测量的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上肺静脉血流速度、二尖瓣返流容积、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速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评价左心结构和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 作者:王玉,王晓曼,贾立群,
    • 会议名称: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床边超声诊断婴儿先心病术后膈神经麻痹的临床价值.\r\n 方法:本前瞻性诊断试验连续选取研究期间行先心病手术后,因自主呼吸困难无法脱离辅助呼吸支持的47例患儿.患儿采取仰卧位暂时脱离辅助呼吸支持,待转换为自主呼吸后,床边超声观察肝、脾随自主呼吸的移动方向,间接反映膈肌运动方向.界定呼吸时相:①单人法:根据腹肌触诊确定呼吸相;②双人法:监护室医生听诊呼吸音,语音提示呼吸时相。膈肌运动分类:①正常呼吸运动:②反向呼吸运动;③膈肌动度减低:。超声检查后经观察3-5天,以金标准判读最终诊断,比较膈肌反向呼吸运动、动度减低及\"反向呼吸运动+膈肌动度减低\"联合诊断(并联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两位超声医生的检查结果进行可重复性分析。\r\n 结果:反向呼吸运动14例,手术全部确诊为膈神经麻痹;膈肌动度减低23例,观察期后65.2%恢复正常,34.8%诊断为本病;正常呼吸运动10例,全部除外诊断。22例膈神经麻痹中仅9.1%可代偿。联合诊断敏感度100%,优于膈肌动度减低的36%(χ2=12.1,PP=0.001)及反向呼吸运动的64%(χ2=6.125,PP=0.013);反向呼吸运动诊断特异度100%,优于联合诊断和膈肌动度减低的40%(χ2=13.1,PP=0.000)。超声检查可重复性较好(加权Kappa=0.891)。\r\n 结论:本研究立足临床实际从方法学、诊断流程对国外经验作出补充。婴儿期患儿呼吸频率高达35、40甚至50次/分,易造成操作中膈肌运动与呼吸时相结合延迟而造成误诊。医院提出双人法确定呼吸时相,并提出单人法作为紧急情况下的补充,方法操作简单、可靠。22例婴儿期膈神经麻痹仅9.1%可代偿,余者皆需手术纠正。反向呼吸运动作为肯定诊断标准,无需观察期既可确诊膈神经麻痹,缩短手术间期;联合诊断作为排除诊断标准,既膈肌运动正常时即可排除诊断;对待膈肌动度减低应不同于国外经验,建议进一步观察后诊断,以避免过度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血流向量技术、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双通道多普勒技术等多种超声心动图新技术技术在心脏病血流动力学、结构及功能评价的运用研究.\r\n 方法:在完成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础上,根据疾病诊断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模态的超声成像技术,探讨心脏结构与功能、结构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变化。\r\n 结果:三维超声可对房间隔缺损的形态学指标准确评价;三维斑点追踪新技术在评价容量负荷增加组LVGLS、LVGRS、LVGCS,压力负荷增加组LVGLS、LVGRS、LVGCS的扭转角度、扭转率、心尖旋转率、瓣环旋转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FM在VSD、PDA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其等容收缩期左室涡流Qmax、S及D明显增大;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旋转角度、旋转率、扭转角度及扭转率越小射血期左心室内涡流范围越大(漩涡横径Dx、漩涡纵径Dy增大),持续时间越长,成显著负相关;波强度(WI)对于单一CHD患者,W1术前与术后一月内有明显差异,在由手术后室壁运动异常而造成传统超声测量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的患者有较好的重复性。单心室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W1峰较对照组显著减低,W1与心室Max(dP/dt)呈显著正相关。大动脉连接关系异常的受检者W1均较健康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双出口中室间隔缺损靠近主动脉的患者W1峰值较右室双出口中主动脉远离室间隔的患者稍高。\r\n 结论:多模态超声心动图可以通过分析心脏室壁运动状态、心腔内血量、室壁运动与心腔内血流关联,以及外周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和压力变化对心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左心室壁三维形变能力和旋转、扭转能力不同程度的改变,评估不同负荷状态下的心功能变化;心腔内血液流场的流体力学状态及其与心室壁心肌机械力学状态存在着明显时空关联性;动脉瞬时波强度技术能够对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和左心室几何形态异常及大动脉连接异常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功能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双通道多普勒技术评价二尖瓣E/Em、E/Vp以及测量Tei指数方面较传统测量方法能够较好的避免心脏运动,心律不齐等测量准确性要明显高于传统超声测量方法。
    • 作者:李静,朱芳,丁明岩,
    • 会议名称: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收缩功能.\r\n 方法:将25例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组,和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RT-3DE技术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质量、左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径向、环向应变参数定量数据(GLS、GRS、GCS),对比两组检测结果.\r\n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EF值明显降低,且GLS、GRS、GCS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中EF值正常的CKF患者,其GLS、GRS、GCS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室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3、合并糖尿病的CKF患者,其EF、GLS、GRS、GCS明显低于同组的血压正常患者,左室质量高于同组的血糖正常患者。\r\n 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整体应变值较健康人下降,且随病程延长而进一步降低,而左室心肌质量增加,故RT-3DE技术可以准确地用于评估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心室重构。
    • 作者:郝磊,
    • 会议名称: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摘要:食管憩室是一种常见病,是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但发生在颈部的咽食管憩室比较少见。咽食管憩室是食管黏膜自咽下缩肌与环咽肌之间的薄弱区膨出形成,又称Zenker憩室。多发生在左侧,常见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1.5:1,英国年发病率2/10000,中国临床上较少见。临床表现多缺乏特异性,有的无任何临床症状。Zenker憩室一旦出现,其大小、症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呈进行性加重,早期症状表现为吞咽时咽部有异物感或梗阻感,并产生气过水声,随着憩室的增大而产生压迫,出现咽下困难和食物反流。咽食管憩室位于甲状腺背侧,增大的过程中可突入甲状腺组织内,甚至压迫甲状腺形成压迹,憩室内含有气体。超声表现为紧邻甲状腺的类圆形病灶,病灶内有强回声,该病极易误诊为甲状腺结节,需引起高度重视。咽食管憩室的超声表现主要有不均质回声病灶,形态规则,内可见强回声等,不过,其声像图特征与憩室大小及囊内容物不同而有差异,应采用高频超声结合饮水试验对甲状腺后方结节进行系列扫查,观察结节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的声像图表现,动态观察患者做吞咽动作后结节与甲状腺之间的运动是否同步,并嘱患者饮水吞咽观察结节与甲状腺内部声像图变化,结节内强回声是否减少或移动,确认病灶与食管是否相通,可有效提高其超声诊断,并与甲状腺结节相鉴别。
  • 摘要:本文探讨术前超声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风险的价值.术前超声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风险,中危组的准确性高于低危组和高危组。术前超声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的准确性较高,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低。超声的相关评估参数,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 作者:郭君,梁蕾,周南,
    • 会议名称: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摘要:PCI指数是由国际专家团队提出的用于描述来源于大肠癌或腹膜间皮瘤的癌症腹膜播散程度的客观标准,这一指标同样可以应用于评估腹膜假黏液瘤病变的腹膜播散程度.本研究探讨术前超声在评估腹膜假黏液瘤的腹膜播散指数的应用价值.PCI指数有助于判断腹膜假黏液瘤的严重程度,并且能预测患者预后情况,被认为是预测腹膜假黏液瘤长期预后的独立指标之一,并影响完全减瘤的可行性。因此,PCI指数的术前评估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对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摘要:以HER2抗体Affibody为配体,同时搭载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成像的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制备一种靶向HER2(+)乳腺癌的新型双模态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鉴定其对HER2(+)乳腺癌的双模态分子靶向诊断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改良的薄膜水化法,新合成的双模态纳米微泡“IR783-纳米微泡-Affibody”生物学性能良好,对HER2(+)乳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靶向性。本实验为进一步进行体内肿瘤的分子靶向成像和前哨淋巴结的诊断奠定了基础。
  • 摘要: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技术对不同大小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230例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堆,绘制诊断其良恶性的ROC曲线,判断诊断效能最高的杨氏模量值及其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截断值.按诊断截断值将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结节大小相关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堆,绘制诊断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确定其诊断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最佳诊断截断值及其诊断效能.结果表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Emax值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时诊断效能最高。Emax值诊断截断值受甲状腺结节大小影响,结节最大径线≤10mm,Emax值>45kpa,结节最大径线>10mm,Emax值>60kpa提示恶性可能,对于Emax值诊断截断值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当结节≤10mm组,其诊断效能最高。
  • 摘要:目的: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是并不罕见的非细菌性乳腺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导管内及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病变.因浆细胞会导致切口及穿刺口久久不愈合,临床应该不到不得已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有创的检查方法.无创性检查手段中,与乳腺钼靶X线检查相比,超声检查是最方便、快捷、有效、廉价的检查方式.如果超声影像能明确诊断PCM,并且治疗方式得当,患者可保住乳房,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但是以往的报道认为,PCM的超声表现复杂多样,诊断比较困难,目前国内超声书籍以及文献都查不到规范的关于PCM的超声诊断指南以及特征性表现,因此本研究将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图像,总结PCM的超声图像特征性表现。\r\n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病理确诊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图像,总结此病图像特征,并分析新超声图像特征的价值。\r\n 结果:PCM早期超声表现为导管扩张,管壁增厚,回声减低,内见不清晰沉积物;PCM急性期超声表现为扩张的导管数量增多并延长,呈“树枝状”回声,或呈片状低回声,脂肪层及皮肤层无明显改变;PCM化脓期超声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回声,囊性部分不清晰,炎症可累及脂肪层及皮肤层,或形成窦道。新超声图像特征--“树枝状”回声诊断PCM的敏感度为75.00%,而过去诊断PCM的敏感度为57.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r\n 结论:本研究总结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新超声图像特征“树枝状回声或/及片状低回声”不仅增加了诊断的敏感度,也将帮助超声医师掌握此病。
  • 摘要:本文寻找提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肺损害的产前超声指标及与围产儿肺损害事件的相关性.回顾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超声科检查发现的36例ICP胎儿超声及临床资料,孕周31周+0-33周+6.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TBA≥10~40μmol/L为轻度ICP组,入组18例;TBA≥40μmol/L为重度ICP组,入组18例;选择同孕周的正常孕妇胎儿为对照组,入组36例.观察并测量左(右)肺动脉起始段(PA1)、左(右)肺动脉中间段(PA2)、肺门处肺动脉(PA3)、肺内动脉第一级分支起始部(PA4)多普勒指标,包括加速时间(ACT)、射血时间(ET)、计算ACT/E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舒张早期反向峰值速度(PEDRF)、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分析三组胎儿间各项指标统计学差异及有差异指标与围产儿肺损害事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A1-4段ACT、ACT/ET减低提示ICP胎儿肺损害,围产儿可能发生肺损害事件。
    • 作者:贾莉,朱文龙,
    • 会议名称: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实施超声评估甲状旁腺增生的临床意义.\r\n 方法: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均行甲状旁腺超声检查,血液透析龄10-102个月,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36-78岁,平均60.2岁.使用G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评估甲状旁腺增生,探头频率11MHZ,患者仰卧位,头部后仰,充分暴露颈前区,再检查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有利于病灶的显示.\r\n 结果:彩超对增大的甲状旁腺的检出率较高,48例MHD患者中34例(70.8%)患者彩超可见甲状旁腺增生,其中单侧增生者14例(29.2%),双侧增生者20例(41.7)。透析龄36个月,36-72个月和≥72个月的患者超声诊断甲状旁腺增生的患病率分别为38.7%,60.1%和74.2%,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甲状旁腺增生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超声检查是评估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增生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准确简便的诊断及动态观察甲状旁腺增生的方法,较长的透析龄与甲状旁腺增生相关。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