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9年“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研讨会
2009年“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研讨会

2009年“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研讨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09-05-23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2009年“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通过对更年期综合征、脑梗死、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四种疾病的不同组合是否具有结构不变性,以及不同疾病同一证候的指标构成排序和辨证规律。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测量变量的因子结构不变性检验,研究异病同证所包含的四诊信息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四种疾病的肝阳上亢证不具有结构不变性;而更年期综合征、脑梗死和高血压病三种疾病的肝阳上亢证具有结构不变性,表明中医学的异病同证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但同证不同病也存在着不同的个性。
  • 摘要:本文以《伤寒论》方柴胡桂枝汤为研究对象,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在系统评价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回答了柴胡桂枝汤方的疗效及防治优势病谱。并创造性地将仲景原文证候与临床试验证据及个案高频病种相结合提出了柴胡桂枝汤方治疗优势病种的推荐意见,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目了然的最佳证据。
  • 摘要:现有冠心病证候诊断标准缺乏专家意见的系统分析、缺少临床验证过程等不足,提出实现冠心病辨证规范化应以病证结合、以病统证为基础,在冠心病辨证要素规范化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广泛的临床调查获得冠心病整体证候特点的全面认识,最后基于多维数据分析形成适应临床需要的冠心病证候诊断标准。
  • 摘要:目的:评价国内针灸系统评价/№ta分析的方法学和发表质量。rn 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WF),采用Epidata2.1建立的信息采集表提取数据,选用QQAQ和OUOROM分别完成方法学质量和发表质量的评价,并计算“充分”的百分率。rn 结果:共纳入38篇合格文献,均为干预措施的评价,26篇系统评价,12篇Meta分析,涉及25种病症,6个病症系统;方法学质量整体分值偏低(3.34±1.44),存在文献检索不够全面,选择性偏倚控制不佳,数据合并方法准确性不高等问题;发表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摘要、方法、流程图、序言、数据合并等方面欠缺。rn 结论:自2002年以来,国内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数量逐步增多,但质量控制不甚理想,需要进一步提高方法学水平和规范发表现状。
  • 摘要:中医药学的科学性讨论一直是中医药行业内外争论的焦点,言辞之激烈、观点之分明、持续之久远,不仅困扰中医药从业人员,而且干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笔者通过学习和思索,提出要明确中医药科学性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科学的定义,并指出中医药事业发展必须充分尊重中医药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医产生于几千年以前,中医可以认为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和人们治疗疾病的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医药行政管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采取更为开放姿态,在强调继承的同时,鼓励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理论,尊重中医药发展的规律,以临床实践为立足点,充分运用自然哲学思辨为手段,尝试构建中医药理论新体系,发展中医药事业。
  • 摘要: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心室收缩失同步化与QRS波时限及血中脑钠肽浓度的关系。rn 方法:在四个中心选择心力衰竭病人354例,根据同步12导心电图检测QRS波时限分为≥12ms为A组(n=156例)与<120ms为B组(n=198例),两组又根据心脏彩超检测是否有心室失同步化分为A1亚组(n=92例)、A2亚组(n=64例)与B1亚组(n=97例)、B2亚组(n=101例),各亚组患者均检查血液中脑钠肽浓度,A组与B组比较心室失同步化情况,四个亚组之间比较脑钠肽浓度水平。rn 结果:A组与B组患者心室失同步化情况有明显差异性,但即使是QRS波时限<120ms者仍有42.9%患者心室运动失同步化;四个亚组对比,不论QRS波时限如何心室失同步化患者较心室非失同步化患者血中脑钠肽浓度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性。rn 结论:QRS波时限并不能完全反映心室失同步化运动状态,尽管有一定的联系性。心衰患者血中脑钠肽水平可敏感反映心室失同步情况。
  • 摘要: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探讨AS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相关机制。rn 方法: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WHOQOL-BREF表)、疼痛目测模拟法(VAS法)、Bath强直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脊柱炎整体指数(BAS-G)、症状分级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nt/hiCD1271o调节性T细胞表达频率,测定57例AS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并进行相关分析。rn 结果:1.57例AS患者中,生活质量及其生活环境、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关系、自我健康评价各维度平均分比例均明显较低,有45.6%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积分低于60分;SAS标准分和SDS标准分两者均高于我国常模块,有焦虑、抑郁情绪者分别占33.3%、42.1%;血沉、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组;CD4+CD25nt/hiCD1271o调节性T细胞表达频率为3.46±1.06%,低于健康人组。2.AS患者生活质量及各维度平均积分与SAS和SDS标准分、BASDAI、BAS-G、BASFI、症状总积分、疼痛VAS评分、疾病活动性指针呈负相关。rn 结论:AS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部分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以抑郁情绪为主;与症状体征、病程、疾病活动、情绪等密切相关,其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低于健康人组;提示AS的疾病活动及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的降低是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机制。
  • 摘要:目的:观察气虚血瘀证大鼠血管活性物质NO、ET、TXB2、6-keto-PGF;α的变化。方法:采用饥饿、疲劳、寒冷、惊吓等综合因素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放射免疫法检测ET、TXB2、6-keto-PGF1α。结果: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清NO、6-keto-PGF1 α值明显低于正常组,而ET、TXB2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且各指标间存在明显相关性;ET与TXB2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NO、6-keto-PGF1α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气虚血瘀证存在血清NO、ET、TXB2、6-keto-PGF1α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异常及关系失衡。
  • 摘要:症状是通过问闻望切获得的病人信息,是直接观测到的,可称为显变量;证候是人脑思维基于症状对疾病本质做出的判断,不是直接观测到的,可称为隐变量。因此,中医辨证理论讲述的是一些隐变量之间以及它们和一些显辨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一起形成一个隐结构。这个隐结构是人脑思维对众多病例中所反映出来的规律进行加工整理的结果。中医用人脑构造的隐结构来指导辨证,缺乏客观性,且难以定量化。rn 笔者提出一种旨在使辨证客观化、定量化的新研究方法,即隐结构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对症状在自然人群中的分布做流行病学调查,然后利用电脑按照统计学原则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隐结构模型,最后用所得的隐结构模型指导辨证,建立起辨证标准。要通过数据分析建立隐结构模型首先需要适当的工具。rn 在过去的几年里,笔者专门为中医证研究提出了一类新的隐结构模型,叫做隐树模型(以前称多层隐类模型),围绕它做了深入研究,并且用它分析了一些流调数据,所得到的模型与相关中医理论吻合。这些显示,利用隐结构模型能够为中医辨证建立客观的、定量化的统计学基础。
  • 摘要: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临床和科研领域应用主观指标作为诊断和/或疗效评价标准。主观指标包括任何由病人、医务人员或代理人(照顾者等)等直接反馈的关于健康状况或治疗的报告。中医药领域常用的主观指标包括患者的自觉症状,中医证候指标及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指标等。利用心理测量理论和方法将模糊、不确定的主观指标转化为较为明确和清晰的可测量指标是目前中医药领域主观指标构建的重要目标。而这类主观指标的构建除依据一般过程外,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以中医学健康观为依据;(2)从中、西医学健康观的异同出发,以利优势互补;(3)参照古典医籍,力求条目的设置可以溯本求源。主观指标的评价通常都是在临床研究中进行的,评价要素包括:(1)可行性/可操作性;(2)指标的测量特性;(3)适用范围的合理性。评价的过程需符合测量原理及临床研究的一般程序和原则。而指标的合理应甩也是基于上述要素的评价结果。
  • 摘要:颈椎退行性病变非常常见,能够引起颈部剧烈疼痛,造成生活质量下降。rn 目前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有很多,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镇静剂,肌肉松弛剂,物理疗法,硬脑膜外注射等。中医药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保守疗法。目前已有较多的临床报道显示中药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但是治疗效果的评价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难以对疗效进行客观判定。循证医学为这种疗效评价提供了一种公认的手段。rn 我们在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 2008,issue 2),MEDLINE,EMBASE,CINAHL和AMED(截至2008年4月15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日本和韩国的有关中草药文献数据库(截至2008年4月)。并与国内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获取中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试验信息。我们从1061多条文献的题目和摘要中鉴别出了两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后来,通过咨询有关专家,我们又获得了两个RCT,从而一共有4个RCT纳入了本系统评价。rn 两个中等质量的研究发现复方芪麝片能够在短期内(8周)缓解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一个低质量的RCT发现一个中药复方(黄芪,党参,三七,川芎,鹿角和知母)在缓解疼痛方面比莫比可有效。另外一个低质量的RCT发现外用复方马钱子膏可以缓解疼痛,效果强于扶他林乳胶剂。rn 本系统评价发现中药治疗颈椎病具有明显的短期疗效,目前没有研究对长期疗效进行观察。我们发现总体写作质量不高,作者们没有遵循CONSORT声明来报告他们的临床试验。尽管CONSORT声明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引入到国内,但是国内临床研究工作者的知晓度仍然不高,有待于推广CONSORT声明来提高临床试验论文的写作质量。rn 在进行本项研究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临床试验的同质性问题。我们纳入的RCT的样本量,中药的类型以及疗效评价等都不尽相同,因此不能进行荟萃分析,只能进行定性分析。而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摘要:根据2004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升至18.8%,现在约有1.6亿患者,而控制率仅为6.16%,可见我国高血压的防治仍处于较低水平。西药治疗高血压,常常有为达到目标血压而频繁增减药量,导致药量过大引起血压骤降、突然停药引起血压反弹、睡前服药引发脑血管意外等情况,这也常常造成血压波动幅度较大现象出现。相对于目前的西药来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在于:症状改善明显、保护靶器官、与西药合用减除副作用和降压平稳和缓。高血压病的常见中医证侯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和阴阳两虚。其中,痰湿壅盛证的治疗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随证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于《医学新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肥甘厚腻之品同渐增多,这正属于痰湿壅盛证病因范畴。因此,半夏白术天麻汤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随着该方临床应用的增加,以该方作为主要治疗药物和西药相比,是否具有相同或更好的降压疗效;如果有,其降压作用主要显效在哪一级高血压患者;如果疗效相同,在改善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上,半夏白术天麻汤是否具有优势: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其他证侯的治疗是否也有疗效等等问题就被提了出来,并且目前所发表的关于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报告,只是临床试验或病例组报告,没有对这些试验进行系统的评价。本项系统评价针对上述问题,拟分析该方治疗高血压病、减轻或消除其临床症状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摘要: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扶正化瘀胶囊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疗程为24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手工检索已发表与未发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08年3月。纳入抗组口服扶正化瘀胶囊,对照组口服其它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rn 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4.2.10软件进行。rn 结果:5个有关扶正化瘀胶囊抗CHB肝纤维化疗程为24周的研究(合计444例患者)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显示:扶正化瘀胶囊疗程为24周抗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A:P<0.00001;P-Ⅲ-P:P=0.003;)。而Ⅳ-C型胶原(P-Ⅲ-P)、层粘连蛋白(LN)、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S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Ⅳ-C:P<0.08:LN:P=0.14,S:P=0.07)。rn 结论:现有研究结果显示,扶正化瘀胶囊疗程为24周时,对血清纤维化指标HA、P-Ⅲ-P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对Ⅳ-C、LN、及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S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RCT大多为较低质量的小样本研究,而且数量有限,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验证其疗效。
  •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研究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AP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评估质量和提取数据。对纳入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文献5篇,因各研究间存在临床异质性,没有进行数据合并。治疗组(活血化瘀中药组)与对照组(西医组)比较,总体病死率、中转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腹痛时间、血淀粉酶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尿淀粉酶的下降程度差异不一致。纳入文献无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本系统评价得出的结果尚不能证明活血化瘀法是治疗AP的有效方法。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差、样本含量小,需要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有论证强度的证据,并注重安全性的观察。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现状,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科学计量学有关知识,对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分析、统计,研究了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随机对照试验的年代、期刊、作者、主题等方面。结果:文献数量逐年增加,但分布相当分散;文献主要来源于发达地区;科研队伍实力不强,缺乏多科合作;基金资助少;在疾病类型上研究侧重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干预措施上侧重于通腑攻下类中药。结论:中医药对急性胰腺炎治疗学方面的研究在不断发展,但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科研经费不足、科研合作力度不够等是存在的问题。
  • 摘要:目的:为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文献研究质量。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1997-2008年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评价表,对符合RCT、CCT的文献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130篇,对纳入文献的质量分析发现,文献的科研设计方案都不太规范。结论: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文献质量有待提高。
  • 摘要:目的:对旋覆代赭汤及其加减方预防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评价其临床防治效果。rn 方法:搜集旋覆代赭汤及其加减方预防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试验,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rn 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对照试验10篇。在纳入的10项试验中:总有效率OR合并=1.41,其95%CI为(0.75,2.65),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1.07,P=0.029,可认为旋覆代赭及其加减方预防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相对对照组(西药组)而言尚无预防优势,但不少试验的不良反应结果分析显示其能有效预防某些止呕西药的不良反应。rn 结论:从Meta-分析并结合目前临床情况,可见深入开展旋覆代赭汤及其加减方合用西药达到能减少止呃逆西药不良反应,同时能有效防止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是比较实用、有效的研究方向。
  • 摘要:要在临床实践中贯彻循证医学理念,最根本的是要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作为支撑。众所周知,Ⅰ类新药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是设计严谨、要求严格的临床试验,由多国多中心共同参与,按照统一要求进行,研究结论能为全球接受,其试验方案的制定、质量监控及运作程序较一般临床试验规范,因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已成高水平临床研究的代表。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机构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国际大型医药公司逐步在中国大型医疗机构开展了国际多中心新药临床试验。但基于各种原因,在筛选参加研究的医院中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几家著名西医院,很少考虑其他医院,中医医院几乎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本院领导和专家们根据国际临床研究发展趋势,积极主动争取,从2007年开始参与Ⅰ类新药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目前已经完成1项,正在进行3项,今年准备启动有3项,合作的企业包括拜耳、辉瑞等国际知名医药公司,取得较好的成绩,本文谈谈中医院开展国际多中心Ⅰ类新药临床研究的体会。
  • 摘要:循证医学用于临床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获得最佳予后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人类健康要求层次提高,使医疗费用己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有限卫生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无限增长的人们对医疗保健的巨大需求,这是全球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和环境变化,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据估计,40%以上的世界人口处于特应性超敏性状态,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均为Ⅰ型过敏性疾病的范围。其病理形态学表现相一致,呈慢性炎症改变,皮试阳性较多,血清IgE值往往升高,在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后,体内炎性细胞均分泌炎性介质,只是发生在不同器官,或是肺、鼻或皮肤的局部高反应性发生。在发病过程中涉及过敏原、炎性细胞、抗体、受体和介质五个环节。治疗:可使用针对致敏原的免疫疗法,可以使用中医中药辩证治疗。总结我们以往的经验,应用循证医学方法促进有效的卫生资源高效利用。
  • 摘要:目的:为1例肾移植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制定抗病毒的循证治疗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并转换成便于检索的形式,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1期)、PubMed(1995年-2009年3月)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1995年-2008年12月)。结果:共检索出治疗肾移植术后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英文文献17篇,其中meta分析1篇;中文文献1篇。根据检索结果,结合患者强烈意愿,为患者制定小剂量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6个月的方案。结论:采用循证医学评价肾移植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能较为正确的提供给医生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和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 摘要:循证医学是在1992年由加拿大的临床流行病学家GordonGuyatt和David Sackett提出。其核心就是治疗措施的制定,应当基于最严谨的科学证据之上,提倡在个人经验和已知客观的科学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作医疗决策,根据个人经验和科学研究结论处理患者。中医学是长期医疗实践结合古代哲学思想形成的一种医疗体系,其与循证医学都重视医生的个人经验,但中医学的临床实践经验更多的是建立在个案的基础上,缺乏前瞻性,重复性较差。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研究也是如此,采用循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提高中医在RA领域的研究水平是目前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提出首先,应当对RA的证型进行规范化;其次,抓住RA的基本病机,开展单个复方,单味药或某些单体中药的系统研究;第三、评价的指标就尽量做到国际化,客观化。
  •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蕴脾证胃粘膜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蕴脾证的病变实质。rn 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其中符合中医湿热蕴脾证30例,肝胃不和证30例,进行对照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行胃镜检查,观察胃粘膜病理变化;取胃窦部活检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HP染色检测HP。rn 结果:①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蕴脾证患者HP感染率较高,湿热蕴脾证与HP感染强度显著相关,与肝胃不和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湿热蕴脾证HP阳性者胃粘膜萎缩、肠化程度与湿热蕴脾证HP阴性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③湿热蕴脾证组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呈颗粒状改变程度较肝胃不和组严重。rn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蕴脾证患者HP感染率较高,湿热蕴脾证与HP感染强度显著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蕴脾证病情发展和HP感染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不同证候类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为进一步开展针灸临床证候研究提供依据。rn 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53例)。治疗组组接受统一规范的针刺治疗,对照组接受假针刺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周共9次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采用NPQ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对不同证候类型患者的量表得分进行分析。rn 结果:两组患者的NPQ和VAS得分在治疗后和随访的第广个月均呈线性下降趋势,而在随访第三个月呈二次曲线上升趋势,经多元方差分析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引入证候分型的多元方差。分析提示,证候作为个体间影响因素对VAS得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NPQ得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针刺对治疗颈椎病具有较好的近期和中期疗效,而远期疗效较不理想。不同证候类型对颈椎病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改善存在一定影响,但对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综合疗效无太大影响。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解毒益肾丸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自拟活血解毒、补益肝肾的解毒益肾丸与维骨力比较。将辨证为肝肾亏虚、瘀毒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观察组56例,口服解毒益肾丸,对照组58例,口服维骨力胶囊,8周为一疗程,采用国际通用的WOMAC问卷评估、中医证候量化评价等指标客观评价解毒益肾丸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能明显降低WOMAC指数、中医症状积分,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对中医证侯的改善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解毒益肾丸和维骨力胶囊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症状,两药疗效相当。但就改善中医证侯而言,解毒益肾丸优于维骨力胶囊。
  •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障碍性疾患同益突出,其中最常见的失眠症在国人中的患病率很高。因此,如何治疗失眠症成为了中、西医各医家关注的焦点。临床中治疗失眠症的手段有很多,但因患者的情况不同则存在各自的不足,怎样运用中西医各手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配组方案,这就需要循征医学的参与。随着循证医学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失眠症的治疗也应从经验医学转入循证医学,在循证医学的原则上,制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使患者更快、更好、更省钱地解除失眠带来的各种疾苦。
  • 摘要:脑中风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中风的预后因素一直是临床和卫生领域所关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前瞻性的中风登记与各个时点的随访,分析影响中风病预后的各项因素,并明确中风的首发中医证候分布及它们与预后之间的可能关系,为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 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全世界患病数超过5000万,其中100余万人接受肾脏替代治疗。2005年我国北京市石景山地区对40岁以上常住居民CKD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患病率为9.4%。CKD的防治可产生巨额的医疗费用,美国NIH统计表明,CKD占美国医疗人群的7%,却占医疗预算费用总额的24%,终末期肾脏病(end-srage renal disease,ESRD)每人每年需要透析的费用为65000美元,预计2010年美国用于ESRD的费用将高达290亿美元。尽管付出了很高的医疗费用,但即使在美国如此发达的国家每年透析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21%~23%。由于各类肾脏病的发病与进展机制甚为复杂,多年来延缓CKD进展一直是肾脏病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医药疗效独特,其在肾脏病领域的应用也有悠久的历史,并已成为我国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大黄、黄芪、虫草等在治疗肾病方面都显示出循证医学的肯定疗效。如何更好地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中医药治疗CKD的优势是防治CKD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现代医学中CKD的定义、分期及治疗原则,简述了我国传统医学对CKD病机与治疗的认识,并对CKD中医药循证治疗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
  • 摘要:目的:评价炙甘草汤及其加减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炙甘草汤及其加减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Cochrarne系统评价手册为主要评价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对临床同质性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802例患者。文献质量偏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2.98,其95%CI为(1.25,7.11),表明炙甘草汤及其加减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治愈率:OR合并有意义,但无效研究个体太多,故仅供参考。结论:炙甘草汤及其加减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供纳入试验有限,应深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研究其治疗优势。同时,完善结局指标,采取可靠有效试验检查指征(如心肌酶谱、心功能等)。不可忽视不良反应报道。
  • 摘要:目的:了解关于针刺治疗神经疾患的Cochrane系统评价及其纳入研究的特点。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1期光盘中关于针刺治疗神经疾患的系统评价,分析这些系统评价及其纳入研究的特点。结论:目前,除中国之外,许多西方国家也在积极进行针刺试验,针刺治疗神经疾患的Cochrane系统评价中,关于卒中的系统评价最多,两篇关于头痛的系统评价得出了阳性结果和结论;针刺治疗神经疾患临床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 摘要:循证医学是近10年来兴起的医学科学,简单来说即“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它大大提高了医学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临床疗效,减少了治疗及用药的盲目性,并影响了卫生决策。近年来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日渐增多,本文就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
  • 摘要:世界范围内不孕不育发生率约8%,我国发病率约10%,且有逐渐上升趋势。20多年来,不孕不育的诊治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微创手术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生殖医学的蓬勃发展,使不孕不育诊治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尽管不孕不育诊治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但在生殖医学领域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循证医学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应引起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分析了不孕不育诊治存在的问题,并就循证医学在不孕不育诊治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 摘要:临床科研是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医学科研方法学和中医学科特点对基线进行综合考察,有助于提高研究的质量。本文对中医临床研究中基线考察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摘要:本文总结了循证医学在中医妇科界的应用情况,指出循证医学目前在中医妇科界主要用于寻找临床证据:总结临床证据:并在循证医学指导下,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且能指导妇科临床教学;提高临床医生科研严谨性。并展望了未来循证医学指导中医妇科界继续发展的方法在于广泛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前瞻性地分析总结我国大量的中医妇科疾病临床资料;对于临床医师而言,要更好地应用循证医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分析和鉴别能力,指导临床实践。
  • 摘要:中、西医理论各有特色,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中西医无法在理论上进行沟通与结合。要实现中西医结合,只能在临床医疗实践疗效评价中展开研究寻求结合方式。循证医学的发展使西医体系更为开放,给传统医学提供了发展的新动力,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新契机。中医个性化辨证论治与EBM在临床实践中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中医研究人员应当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努力寻求恰当的方式灵活的将两者结合以取得诊疗优势。
  •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中医学的优势、特点及与循证医学的异同,对中医学融入循证医学后出现的“水土不服”的现象进行了思考,最终认为只有通过在中医学中增加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的临床资料,增添足够证明中医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科学证据,建立符合中医防治疾病特点的评价体系与方法等,才能使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从而达到使患者接受安全有效的治疗的目的。
  • 摘要:目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被认为是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本文评价了国内中文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系统综述/Meta-分析的质量。rn 方法:电子检索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鉴定所有中医药包括中药、中成药、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穴位贴敷以及中药外洗的系统综述(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报告,按照国际Meta-分析报告标准《QUOROM声明》中的18项条目及相关信息提取资料,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有无具体目的、资料来源、资料提取方法、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定量资料综合等。rn 结果:截止2009年4月共鉴定了共279篇中医药系统综述文章,其中中文发表275篇,英文发表4篇;涉及疗效评价274篇,不良反应2篇,方法学1篇,成本效果2篇:以中药疗效评价为主(92篇),评价针灸疗效的35篇,中西医结合26篇,推拿2篇,中药外洗1篇。涉及病种包括心血管系统(91篇)、内分泌与代谢疾病(55篇)、呼吸系统疾病(26篇)、消化系统疾病(18篇)、神经系统疾病(18篇)、运动系统疾病(17篇)、肝胆系统疾病(15篇)、肿瘤(9篇)、免疫系统疾病(8篇)、血液病(3篇)、理化因素所致疾病(2篇)以及其他疾病或生理状况(17篇)。其中,大多数系统综述以随机对照试验为纳入研究,描述了资料来源;然而,存在的问题包括对资料提取和分析方法的描述过于简单、Meta-分析缺乏合理性、仅检索了中文资料库、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缺如或不足。极少有系统综述采用流程图表示研究的选择、纳入与排除过程。rn 结论:能够达到国际标准的高质量中医药系统综述/Meta-分析很少,其方法学缺乏透明度,结果的可信度受到影响,研究者尚需要严格的方法学培训。
  • 摘要:中医学“治未病”的立论始于《内经》年代,后世多有阐发。“治未病”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近年来“治未病”理念颇受行业内外的关注和管理部门的重视。笔者认为,总体上中医学的“治未病”与现代医学的“疾病预防"具有同义与等价性。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当代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关于防治措施的研究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发现和肯定有效的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措施与方法。笔者强调,在“治未病”的研究中,以“未病先防”为研究目标的方案制订和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下列几个环节: (1)合理的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假说的建立; (2)健康风险的评估与目标风险人群的确定;目标风险人群的健康状况的可能转归与预后的预测; (3)目标临床事件的选择及其依据; (4)预防干预措施的确定及其相关问题的详细描述;干预措施对目标临床事件可能作用的论述(5)结局指标的选择与测量;(6)通过完善的设计、可靠和有效的测量及合理的统计分析有效地控制偏倚(系统误差),减少和识别机遇(随机误差)的影响; (7)合理的结论推导与干预效能的总体评估。笔者认为,当前“治未病”尚处于理论梳理和诠释阶段,同时对其具体的实施方法也做了有意义的探索,但有关预防干预的研究亟待完善与提高。“治未病”的临床服务亟需建立在循证决策的基础之上。
  • 摘要:目的:在严格的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性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以期对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方法:采用《中医药治疗性文献系统性评价质量及信息评价表》,对2001-2008年7月国内发表的、研究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评价,结果:所评价的44篇文献中均未进行样本估算,随机对照的文献有34篇,占77.3%,但大多缺乏对随机方法的描述;4篇文献提到有关退出、失访病例的情况,仅占9.1%:诊断标准、疗效标准的选择、结论推导等重要环节亦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及其可信度。结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学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 摘要:目的;评价通腑泻下类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pancreatitis,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n 方法:检索通腑泻下类中药治疗SAP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评估质量和提取数据。对纳入试验进行系统评价。rn 结果:纳入研究25个,均来自中国。纳入研究质量均较低。根据中药不同的给药途径,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未使用中药)相比,治疗组(使用通腑泻下类中药)明显降低了总体病死率[RR0.42,95%CI(0.31,0.57),P<0.00001]、总体并发症发生率[RR0.64,95%CI(0.51,0.79),P<0.0001]、中转手术率[RR0.44,95%CI(0.31,0.63),P<0.00001],缩短了住院时间[WMD-9.51,95%CI(-10.10,-8.04),P<0.00001]。口服/管胃亚组能改善所有疗效判定指标;灌肠亚组可降低总体病死率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口服/管胃联合灌肠亚组可降低总体病死率;口服/管胃联合腹部外敷亚组可缩短住院时间。2个纳入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rn 结论:根据目前证据,通腑泻下类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是有效的。但由于纳入研究所获证据强度很弱,尚不足以得出通腑泻下类中药治疗SAP有效的结论。rn 只有2个纳入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无法对安全性作出评价。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RCT来评价通腑泻下类中药治疗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摘要:临床指南对于规范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循证临床指南强调证据的分级与评价,尤其重视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证据的级别和强度提出推荐意见。中医药诊治疾病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中西医结合更是以复杂干预为特点,按照现代医学研究证据制定临床指南的方法,对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制定存在不完全适用的具体情况。本文即提出以临床实践数据为导向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与循证临床指南互为补充,并结合初步的研究加以探讨,以期为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及现代医学临床指南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中医药具有三个独特的特征:多成分的混合物,正式临床试验之前大量的人体使用经验,辨证施治。这些特征对临床科学评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分别对这三个特征进行了简述。
  • 摘要:对中医药学、现代医学与循证医学的关系作了分析,指出了中医药学循证之路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只有认真探索适应中医药体系为特征的循证医学方法,在应用循证医学方法的同时赋于不同医学体系的特色,才是促进循证医学的发展,同时对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循证信息采集的方法、渠道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作了说明。
  •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膀胱募穴(中极)对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的即时效应影响,以期为中医特定穴理论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1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中极组和外关组,分别在针刺前后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观察针刺中极穴和外关穴后尿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中极组储尿期的初尿感容量(F.D.V)、初次急迫膀胱容量(F.U.V)、强烈急迫膀胱容量(S.U.V)、最大膀胱测量容量(MCB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但外关组上述指标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各个指标的前后差值比较发现,中极组患者的△F.D.V、△F.U.V、△S.U.V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外关组(P<0.05),△MCBC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外关组(P<0.01)。结论:中极穴对神经源性膀胱储尿期尿动力状态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其效应明显优于外关组,证实了中极穴对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的调整具有穴位特异性作用。
  • 摘要:“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时点)机体对内外致病因素作出的综合反映,包括病因、病位、病势、病机等多方面内容,在宏观上表现为特定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的有机组合,是从整体观出发对疾病内在变化的概括。由于证候的判断(辨证)乃以症状、舌象、脉象等一系列软指标或定性指标为依据,并很大程度上还有赖研究者的个人经验。随着中医学对“证候”认识的不断深入,现代中医界对其有一些新的理解和诊释,认为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多维界面”的复杂巨系统,表现出既稳定又不恒定、既可预测又不可拘泥、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特性。正是证候的这种“高维性”和“混沌性”,成为影响证候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原因。因此,证候研究的规范化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仍有待于科学方法学的应用。证候的标准化和客观化不仅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国际医学界认识中医学证候的客观存在,对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也有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侯规律研究,结合笔者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现介绍了建议重点研究的内容。
  • 摘要:目的:探讨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利肾口服液防治肾小球疾病的机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结果:利肾液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并对白细胞介素-1(IL-1)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利肾口服液防治肾小球疾病的机理与免疫调节、直接抑制和拮抗IL-1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等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气虚血瘀证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及bcl-2、bax相关凋亡因子的表达。方法:采用饥饿、疲劳、寒冷、惊吓等综合因素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膜形态学,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及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气虚血瘀大鼠血管内膜明显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增高,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增高(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大鼠存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严重失调等病理生理基础。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