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4)暨第五届西南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4)暨第五届西南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4)暨第五届西南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云南保山
  • 出版时间: 2014-11-29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会议文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4)暨第五届西南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开展与印度东北地区的实用技术交流与合作,保山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优势、历史文化优势,而且具有技术条件优势,完全具备了再度先行的条件。对南亚的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开放战略,与印度东北地区的实用技术交流与合作需要从长计议,只要切实推进,持之以恒,必能排疑增信,取得实效。
  • 摘要:“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伟大倡议,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理念。中国倡议的目的在于实现欧亚地区所有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的构建,与各国分享发展成就和发展经验。“一带一路”的构建不是创建新机制,而是同有意愿参加合作的沿线国家依托现有双边或多边机制,探讨平等与互利互惠的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在于实现沿线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通”之中,实现沿线国家之间道路的互联互通建设是优先方向。习近平主席指出:“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是优先发展的领域。中国政府极为重视“一带一路”建设,并注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习近平主席一再重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中国发展。要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如今,“一带一路”正在跨越中国的周边国家向欧洲、阿拉伯地区、236 中国沿边开发开放与周边区域合作非洲等地延伸。“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还为亚太等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一带一路”的构建体现了中国以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原则,也是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的传递。
  • 摘要:本文拟以目前黑龙江省经济增速放缓为宏观背景,以黑龙江沿边口岸中典型的绥芬河口岸为个案,探讨黑龙江沿边口岸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助力;同时从黑龙江全省发展的高度分析影响沿边口岸功能发挥的不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 摘要:中国作为货物贸易大国,贸易通道安全和降低贸易货运成本无疑是突出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海上贸易通道只有宫古水道和马六甲海峡,不仅存在安全忧虑,而且货运成本高,对于我国西南地区尤甚,构建“两洋出海”贸易通道互动格局势在必行。从地缘政治层面以及港口自身条件出发,中国有可能作为出海口的有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孟加拉国的吉大港、缅甸的仰光港以及正在构划中的缅甸若开港。③中缅石油管道的运营就是“两洋出海”战略的成功案例。中缅石油管道不仅为中国石油进口运输开辟了新通道,降低了运输成本,还能与缅甸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为推动“两洋出海”,中国还可以选择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和孟加拉国的吉大港作为开拓对象,并且与缅甸的仰光港和若开港一起来考察与规划,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循序渐进,下功夫促成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整体阵容,以保障中国走向世界。④2013年6月,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巴议会提出,巴基斯坦已同意修建瓜达尔至中国新疆喀什的公路和铁路,这将给巴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此回应,中方愿与巴方携手努力,抓紧相关规划和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两国合作的新亮点。中国还可以选择更多的印度洋出海港口来支撑,构建太平洋出海口和印度洋出海口互动的“两洋出海”格局,进而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连接南方丝绸之路与北方丝绸之路,同时也将为中亚内陆国家提供最近的出海口。
  • 摘要:云南无论从历史因缘、地理结构还是现实可能,在融入“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定位都应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在这个定位下,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否则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设计都是奢谈。在这个定位下,关键是着力研究云南已有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合作机制如何纳入“一带一路”的框架,研究如何与之前的“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定位衔接,尤其是如何避免与已有的对外合作框架和桥头堡建设重复等。但无论如何,云南已经面临历史机遇期,这次历史机遇千载难逢,不容错过。
  • 摘要:经过对民国时期云南边疆开发方案的系统整理与全面梳理,分析了森林的保护与管理;关于《云南边地问题研究大纲》与《对印缅泰越马爪菲诸民族工作大纲》;建立第三殖边督办区等。
  • 摘要:“利益共同体”与“利益边疆”相比较而言,前一个提法更有助于我们在谋求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国际社会,为沿边开放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做到“互利共赢”。“加强民心相通”是尤为值得关注的。“民心相通”的基础是互信,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是从根本上取得国家间互信的有效途径,将周边国家作为中国拓展海外利益的桥梁,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应该用实际行动维护并逐渐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树立中国形象的同时,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塑造更需要重视发挥文化等软实力的作用。
  • 摘要:云南省对自身发展的定位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变化。随着时代发展,云南省的战略定位更加符合自身条件和国际国内形势。云南渴望改善基础设施和打通泛亚铁路国际大通道的愿望将更容易实现。2014年北京APEc会议提出,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云南搭上这趟投资班车应该是在情理之中,成立国际仲裁法庭,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新能源基地,国家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和能源消费升级,并且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水能和新能源开发为重点,将云南建成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基地、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形成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符合国家经济战略,也能够为云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找到不可替代的位置。
  • 摘要: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笔者将探讨该倡议(潜在)的地理范围。这个范围也体现了中国区域外交政策,尤其是中国与欧亚国家关系的调整模式。其次,笔者想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实施面临的重大挑战。笔者认为更大区域内的政治稳定是落实该倡议重要前提。最后,针对如何通过新丝绸之路促进中欧未来在欧亚的合作方面开展对话,即开展中欧丝绸之路对话,笔者将提出自己的看法,中国许多领域的专家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区或跨地区意义。新疆与中亚五个邻国的经济关系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和出发点。新疆的乌鲁木齐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中心。缺少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中亚将无法想象。中国政府正试图将在中亚取得的成功向更大的地理空间延伸,目标是将中国打造成欧亚大陆的重要经济引擎。
  • 摘要:人类学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对探讨中国边疆的形成与演变十分有利。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与历史时段方法,也为采用历史学与人类学结合研究的视角提供了必要前提,文化软实力是历朝治边的有力武器,治边文化软实力的内容,主要是彰显中原王朝的文化、实力与制度,进贡制度的目标是建立东亚秩序,丝绸之路与国家权力渗透,分析了土司制度植根于蛮夷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
  • 摘要:依托南方丝绸之路,建设一条纵贯西安-成都-昆明直至东南亚、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将其打造成中国沟通内外的对外开放大走廊、纵贯南北的西部开发大走廊、促进民族团结的大走廊,既有历史的依据,有现实的基础,也有未来的需要。为切实推进这条经济大走廊建设,特提出以下建议:将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一带一路”战略之中统一实施;加强顶层设计,实现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融合;加强政策沟通和统筹协调,搭建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相关省区合作平台,健全合作交流机制,统筹对外开放、西部开发和民族团结的关系,统筹陕西、四川、云南等相关省区的发展关系,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整体发展态势,激发整体活力;以道路联通、贸易畅通为抓手,加快推进西安一成都一昆明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网络建设,搭建高效快捷的公路、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
  • 摘要:中国缺乏在国际上进行多边合作的经验和能力,这是从总体上说的。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在10+1,10+3,10+6的合作框架中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多项多边合作。中国和东盟的成功合作正在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成功合作的起跳板和试验田。中国在实现未来的新丝路战略中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继续依靠和依赖东盟这个老朋友。从东南亚的观察角度,欢迎中国的新丝路战略设想,感到这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创新因素,是在原有的世界经济治理结构框架下提供的一种尽管弱小但却全新的选择。尽管新丝路战略从一开始就面临巨大的阻力和困难,面临很多的误解和疑虑,但中国善于学习、勇于改革,在一些老朋友的帮助下,中国可以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起经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谨慎地用好过去30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实力、资金和经验,为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目前概括来说是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平台。理念上要推动实现共同繁荣,倡导新型国际合作模式;要建平台而不是建机制,要提供合作的机会,而不是要约束、限制各国的对外经济联系。可以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签署多边的投资保护协定、开展贸易谈判、提供互惠的条件、建立良好的融资平台、落实一些重大的经济合作项目等途径实现这一理念。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经济关系发展很快,但多边经济合作严重滞后,来自政治和人文领域的支撑不够,需要及时调整方式和重点,以适应地区各国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这条“经济带”不同于传统的区域经济模式,是一种复合的、共赢的、开放的合作与交流方式,能够促进各国充分发挥地缘上的优势,开辟一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中国与中亚国家虽然国情、国力差异巨大,文化传统不同,但已经通过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创造了大国与小国平等合作的范例。如何以互利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夯实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是未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全球经济整体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的背景之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将提供一种全新的合作理念与模式,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保证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安全,以经济合作带动政治、文化交流,同时又以稳定的国家关系促进经济的共同繁荣与进步。中国与中亚国家国内的经济和产业布局正处于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的任务很重,坚持对外经贸合作的多元化与开放性,显然比闭关锁国更容易实现这样的目标。“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中国与中亚经济、人文、政治合作的空间,使其更具有互惠的性质,更具有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 摘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正当其时,它不仅对于中国经济的提升、改革开放的深化,及中亚各国经济的复兴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推进西部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及国家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尽管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着沿途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国协调、整合的重重困难;面临着美国、日本及个别欧洲国家的挑战和挤压;面临着经济带构建的大大小小的风险和难关。但是,有两千多年与丝路沿线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有建构新亚欧大陆桥的经验教训,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国际关系基础。相信,在习近平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将会齐心协力,为建设“一带一路”而共同奋斗。
  •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通过新疆向西向外发展,仅过境贸易一项,就会给新疆带来巨大收益,推动新疆社会的发展。新疆虽然在金融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似无明显的优势,但在向西发展过程中可以做的事情仍然很多。除了国家未来可在新疆重点投资、创办企业之外,就现有条件来说,新疆可以将农业节水技术大力向国外推广。另外,在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领域中,新疆的特殊作用论者已多,在此不多议。在中亚旅游的开发合作中,新疆也有很多优势。古代的中亚、西亚与新疆连为一体,是一个大西域。这里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可供旅游,这也是新疆的优势所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了西北地区整体融入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可行性,笔者建议在研究和实施西北地区整体融入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客观分析国外与国内两方面的经济结构、开放能力、开放环境和开放政策等。
  • 摘要:当前东亚地区格局的总体态势,是由政治安全与经济贸易全面依赖美国的一元格局,向政治安全依赖美国而经济贸易依赖中国的二元困境转化.形成这种二元困境的背景颇为复杂,其中最应关注的是中国快速崛起与美国加速重返东亚.而摆脱困境的主要对策,应首选妥善处理大国关系和推进周边经济外交.
  • 摘要:从历史的视角加以审视,云南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这种地位与作用概括而言,就是:肩挑两洋,路连陆海,开放门户。云南之所以能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和开放前沿,主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云南拥有面向“三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独特区位优势。经由云南的南方丝绸之路,将西北陆上丝绸之路与东南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国对外开放的完整体系。在新形势下,我们对云南的战略定位,必须放在中国崛起与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加以定位,要放在中国推行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伟大战略中加以定位。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云南要全力融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力争成为“新丝绸之路核心地区”。充分利用云南肩挑“两洋”,连接陆、海丝绸之路的区位优势,在中国对外开放中先行先试,并将其打造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重要门户和区域合作的高地。“一带一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虽然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但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因此,云南的战略选择应当借鉴历史的启示,并在科学、准确的战略定位基础上做出新的决策。
  • 摘要:当前中国和印度双边合作的领域扩大,深度增加,中印两国的双边合作将在消除疑虑和增加互信中不断发展,而中印沿边开发开放是中印双边合作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一带一路…"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印沿边开发开放与区域合作的必要性不断加强.当前,西藏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并举,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口岸服务贸易能力;积极开展对外援助,优化投资贸易环境,克服国际市场需求降低等负面影响。在此指导原则下,西藏不断加强口岸和边贸市场建设,围绕“建立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总体目标,重点建设吉隆口岸,稳步提升樟木口岸,积极恢复亚东口岸,逐步发展普兰和日屋口岸,加快推进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建设,启动口岸规划编制工作,完善樟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吉隆口岸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 摘要:中国政府对国际事务的政策是软硬兼施,在东海和南中国海领土争端中很强硬,但是在“亚投行”资金支持他国发展方面又给予了足够的益处,故乐观地将“亚投行”看作中国对亚洲邻国的一个“双赢”和非强迫性的举动。如果“亚投行”最后有所成就,那么在未来几年内将极大地提升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而美国和日本(考虑到它们的财政困难)目前不同于崛起中的中国,它们并没有充裕的资金去赢取东亚国家的心。成立“亚投行”似乎是中国通过其他手段,以慷慨给予亚洲邻国胡萝卜的方式,来扩大其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做法。因此,“亚投行”将有助于加强和巩固21世纪中国在亚洲的领导角色,而这将进一步惹恼美国和日本。预测“亚投行”将最终会超越亚洲发展银行和世界银行。但是,结果不会那么令人感到可怕,因为“亚投行”鼓励的是各机构的合作而非不正当竞争。
  • 摘要:本文分析了世界各国矛盾,建议,应该积极追求一个新的包括印度、美国、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的多边交流机制,目的是建立一个超越地域局限的海洋公约以实现稳定和繁荣。(根据目前的局势)是时候建立一个新的欧亚大陆海洋合作机制了。“大欧亚”的概念包括大陆和海洋领土,预计能够在欧亚大陆和海域出现多种多样的新的专业领域和技术。这也预示着欧亚大陆国家应该克服传统上顽固的地缘政治力量冲突,以及美国与欧亚国家关于“包围”和“自由”观念的偏见。“笔者倡议在未来可发起一个称之为‘海洋合作组织’(MaIititIlr co叩eration O唱anization,Mc0)的论坛,主要成员国应包含美国、日本、中国和俄罗斯,且该论坛须与上海合作组织合作”。
  • 摘要:经济区的发展需要有能源供给、制造产业、现代技术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产业要素,其中能源供给是首要要素。就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来看,石油应当成为最为核心的能源要素,而且应该就此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使得北部湾经济区成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石油产业发展的核心。
  • 摘要:东亚生产网络面临诸多挑战,这不仅阻碍了生产网络的深化,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利益。为满足经贸规则的新要求和应对面临的挑战,中国需要加快自身经济体制改革,通过“一带一路”推动东亚生产网络走向深化,与东亚及周边国家结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表现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系列转型:从消极性战略防御到主动性战略进取,从单一性边疆安全到多维度全面合作,从内政外交相分离到内政外交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打造中国安全战略的西部大通道。古代“丝绸之路”曾经为欧亚地区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的美好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当前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既是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应对,也是经济带内所有国家的实际发展需要,更是上海合作组织空间内各成员国高度合作所形成的成果的深化。这一战略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符合经济带内所有国家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广大西部地区以其突出区位优势,可以在这一战略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充满信心和期待,也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所带来的新机遇充满信心和期待。
  • 摘要:建设“一带一路”将为沿线各国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是地缘政治风险不容低估。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建设“一带一路”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需要,有助于各国通过合作来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推动各国的协调发展。而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夯实中国同沿线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不同,只有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增强各国人民的相互信任、加深彼此的感情,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政策的背景,而且是一种权力,或者一种实力,可以影响他国的行为。”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合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外交软实力。
  • 摘要:本文分析了保山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环境条件,保山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充分发挥保山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别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比较优势,以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为契机,联合省内外各相关方力量,积极推进与缅甸、印度等周边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促进产业园区、贸易投资、旅游、能源、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从而形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强劲动力,形成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增长,指出是处理好多边合作与双边合作的关系,处理好与缅中央政府及地方独立武装的关系,处理好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等。
  • 摘要:中国的开放发展战略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概括而言,改革就是抛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开放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和世界市场发展自己.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开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战略,使开放成为推动沿边地区发展的新思路中国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造成了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发展差距的加大,借开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和区域带鉴于整个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需要时间,有效的办法是划出一个地区,实行特殊政策,“进行体制外循环”,这就是深圳经济特区诞生的战略性布局。
  • 摘要:在“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沿边地区须立足独特的地缘优势、特殊的历史积淀与先行的“跨境合作”,以全新的合作思维、全球化的国际视野,融合各方智慧,运筹融入、深度链接、扎实推进,共同布局愿景。开展战略规划与务实推进相结合的地区行动;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培育以产业为支撑的全方位、多领域开放新优势;.建立外向型合作基地,促进引进与输出相结合;突出企业主体,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内竞合机制。
  • 摘要: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是否能够在后苏联空间顺利落实,俄罗斯的态度至关重要.因为俄罗斯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而且在后苏联空间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俄罗斯国家决策机制具有总统集权和中央集权的结构特点.这一结构特点决定了俄罗斯国家领导人和政治精英对国家决策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力,而包括金融工业集团、大众传媒、政党和智库等群体在内的委托人,则对国家决策产生持续的影响.,俄罗斯政治家、商人和学者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非常感兴趣,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和探讨。俄罗斯对丝路计划的态度也从疑虑转为积极寻求务实合作,把本国的发展计划同丝路计划结合起来。俄罗斯国家决策机制各个环节目前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认知对中国是有利的,但各方的担忧也值得中国关注。这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动非常有利。俄罗斯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也在后苏联空间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因此,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该寻求同俄罗斯的积极合作。
  • 摘要:越侨是民国时期活跃在云南边疆地区的一支外侨群体.一直以来,史学界对其关注的程度不够.基于越侨的存在与云南自身的地理区位有着紧密的联系,再加上19世纪80年代末以来,蒙自、河口的相继开埠通商和滇越铁路的修筑通车,促使越侨在近代云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得到加强,旅居滇省日趋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笔者对民国时期越侨群体在云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做一个全面的考察,并通过研究这一历史现象的具体演化过程,从制度层面来探讨民国云南地方政府管理越侨的各项措施.
  • 摘要:本文在笔者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近代以来区域合作战略主导下的“西南”区域重构,通过探究不同阶段区域合作战略及其调整,重新审视西南区域认识与区划实践,希冀从西南空间关系变化的解读中展示区划要素与国家战略之间的内在关系。
  • 摘要:本文从"一路一带"的视角,分析中国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与问题,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实现我国与周边国家“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以“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筑牢“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以实现我国陆地边疆地区长治久安;不断探索我国边疆地区与周边次区域合作的各种机制;注意发挥沿边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即发挥各个区域的比较优势;,加强中国沿边地区的通道功能,建立便利、安全、通畅的沿边陆路边境口岸。
  • 摘要:推进大项目合作是促进和加快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中俄有过很好的合作范例,未来在诸如太空探秘、大型商用飞机研制、核电站建设、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将会有众多的合作项目和持久的合作机会。以往成功的合作经验表明,大项目合作最能集中体现中俄两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和金融优势,也是最具潜力的合作方式。
  • 摘要:广西、云南等边疆省区各有其区位、资源优势,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机遇,因地制宜,积极融入,促进沿边地区开放和本省区的发展。着眼长远,把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积极实施有利于长远合作的互联互通、文化交流等项目,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各国应加强磋商、协调,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危”作为机遇,形成双边乃至多边协商、协调的合作机制。
  • 摘要:本文试就土耳其维吾尔族华人华侨形成、现状及其可在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加以简要讨论,维吾尔族华人华侨在政治上可推动中土关系的发展,在经济上可促进中土贸易,为新疆稳定做贡献,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可起到文化纽带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贯穿整个中亚地区,连接土耳其。在这个跨越中亚和西亚的经济区域的建设中操突厥语的民族众多,土耳其维吾尔族华人华侨可以利用其历史、文化、宗教和语言等联系,肩负起中国和沿线国家以及土耳其文化建设的重任,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中国与土耳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人文沟通。
  • 摘要:中国现代丝绸之路构想是由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密切联系的战略思路集合而成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解决的是中国与泛欧亚大陆陆上各国和各地区的大区域经济合作问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解决的是中国与泛欧亚大陆各沿海国家和地区的大区域经济合作问题;中巴经济走廊和南亚经济走廊则将上述陆海丝绸之路加以链接,从而成为泛欧亚大陆陆上和沿海洲际经济合作的连接线和通道。这是中国与世界进行深度互动的新型链接范式。中国在迅速崛起的进程中将其现代丝绸之路战略构想集中在与世界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方面,并不等于完全忽略了这个世界还存在诸多安全、冲突和利益矛盾等问题。中国实际上对当今世界的诸多不平和不稳定因素持忧虑态度。恰恰因为这个世界尤其是欧亚大陆还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中国才从战略的高度来建构新型的泛欧亚洲际大区域合作方式。中国所提出的“五通”思想就是要通过各国的合作实现泛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从而逐步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泛欧亚大陆的持久稳定与和平。
  • 摘要: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于我国实施“西进”战略、扩展国际发展空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涉及全体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仅是全体中华儿女发展的新机遇,也是中华各地区民族发展的新机遇,其中也包括我们西藏各族人民。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也早就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其南亚分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从唐代王玄策借道吐蕃出使天竺等众多史实史料中可以窥见一斑。实际上从古至今,西藏与南亚诸国的互通互联、经济贸易往来从未中断。今天,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同时,又先后出台了沿边地区开放规划(2014~2020年),规划了“三圈三带”的空间布局,即西北国际经济合作圈、东北国际经济合作圈、西南国际经济合作圈,以及中蒙经济合作带、鸭绿江中朝经济合作带、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化。西藏作为西南国际经济合作圈和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中国古丝绸之路通向南亚的桥头堡。西藏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积极构建中国通向南亚的大通道,充分利用西藏的地缘优势,实现西藏同祖国的共同腾飞。这个美好愿景是一定会实现的。
  •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在世界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后复苏乏力,食利为生的国际垄断资本失去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中国处在外有世界强权战略围堵,内有经济转型、盘活过剩产能和外汇资产压力,肩负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奋力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关键时刻,在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又一个十字路口,做出的重大战略思考、战略抉择与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是一项国家大战略,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是推动"中国梦"与"亚太梦""世界梦"有机衔接,推动21世纪人类进步和共同发展的新动力.它必将促进世界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版图的重绘,必会壮大发展中国家实力,打破国际垄断资本一统天下的局面;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欧亚经济融合,打破冷战格局;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打破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构建联通世界惠及全球的大通道,打破分而治之的地缘战略态势。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