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45钢

45钢

45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34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3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185370篇;相关期刊314种,包括机械工程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特殊钢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第四届中西部地区理化检验学术年会暨实验室主任经验交流会、全国理化测试学术研讨会暨《理化检验》创刊50周年大会、第十一届全国典型零件热处理学术交流会暨第八届全国热处理学会物理冶金学术交流会等;45钢的相关文献由2003位作者贡献,包括胡静、等、刘建华等。

45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3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85370 占比:99.55%

总计:186204篇

45钢—发文趋势图

45钢

-研究学者

  • 胡静
  • 刘建华
  • 包燕平
  • 张伟
  • 张永振
  • 徐滨士
  • 邹敢锋
  • 郭廷良
  • 冀建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海涛; 韩贵生; 戴姣燕; 徐金富
    • 摘要: 为了使得工程上常用的零部件保持自身韧性的同时提高其表面的耐磨性,利用激光合金化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二元硼氮合金化层,优化了工艺参数,研究了合金化层的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随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搭接率增大,合金化层硬度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1.5 kW、500 mm/min、50%时硬度分别达到最大值954,885,882 HV_(2N),随B∶N(质量比)中B的含量提高,合金化层硬度逐渐上升;最佳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1.5 kW,扫描速度500 mm/min,搭接率50%,经最优工艺处理后的合金化区组织由Fe_(2)N、Fe_(2)B、FeB、Fe_(7)C_(3)、γ-(Fe,N)等化合物和固溶体组成,以柱状晶和胞状晶为主,厚度约为600μm,平均硬度为1023 HV_(2N),热影响区组织由少量针状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等组成,厚度约为250μm,硬度由967 HV_(2N)到265 HV_(2N)呈梯度分布;合金化层的摩擦系数约为0.4519,磨损率为0.4231×10^(-14) m^(3)/(N·m),是基体的1/9左右,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并伴有黏着磨损。
    • 陈卫东; 薛元强; 刘一华; 王宁波; 常佳鹏
    • 摘要: 箱式调质生产线由加热炉、正火炉、回火炉、风冷台、淬火槽、循环冷却系统及叉车式移动料车组成,替代传统的箱式炉、台车炉和井式炉,可大大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通过特别设计的淬火槽、循环冷却系统,可实现45钢制零件用纯水淬火,得到理想的金相组织和性能。使用该生产线可降低热处理设备运行、维护及淬火冷却介质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 沈明; 李少雨; 钱航; 张阳
    • 摘要: 研究了不同浓度淬火介质对45钢组织、淬硬层深度及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介质浓度的升高,淬火后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马氏体板条尺寸更细小。45钢的淬硬层深度随淬火介质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但试块表面硬度和距淬火表面10 mm处的冲击性能则随淬火介质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当淬火介质浓度为10%时,45钢表面硬度和冲击性能达到最高。
    • 司彦龙; 马小斌; 詹华; 徐天杨; 汪瑞军
    • 摘要: 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Ti_(13.8)Zr_(41.2)Cu_(12.5)Ni_(10)Be_(22.5)非晶合金涂层,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对比了45钢基体、非晶合金涂层2种样品的耐腐蚀性能,并对其腐蚀增重和腐蚀形貌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2种样品的单位面积腐蚀增重均增大,经96 h中性盐雾腐蚀后,45钢基体样品平均单位面积腐蚀增重比非晶合金涂层样品增加了0.00504 g/cm^(2)。相较于45钢基体样品,非晶合金涂层样品在盐雾试验前10 h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分析认为非晶合金涂层Ti_(13.8)Zr_(41.2)Cu_(12.5)Ni_(10)Be_(22.5)中易钝化金属Zr形成致密氧化锆层和非晶合金涂层对45钢基体起到了有效的防护作用。经96 h中性盐雾腐蚀后,非晶合金涂层样品最终被腐蚀,分析认为非晶合金涂层中存在的未搭接区和纵向贯穿裂纹等缺陷是造成其最终发生腐蚀的主要原因。
    • 杨博; 彭磊
    • 摘要: 45钢锻造卸扣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断口形貌分析、金相检验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卸扣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卸扣表面存在众多的锻造细小折叠裂纹,这些细小折叠裂纹扩展及延伸形成陈旧裂纹,导致卸扣的承载能力下降,当卸扣受到冲击载荷作用,便产生以陈旧裂纹为断裂源的一次脆性断裂。
    • 王萃; 刘传辉
    • 摘要: 为提高建筑45钢结构表面的超疏水能力,采用一步快速电沉积的方式在45钢表面制备超疏水结构,通过试验测试优化了制备参数,同时表征了超疏水结构的结构及其耐腐蚀性能。通过接触角和滚动角分析确定最优工艺:电解液组成采用0.05 mol/L硬脂酸、40 mg/L苯三腈,电沉积电压为8 V,电沉积时间取10 h。以最优工艺制备试样,并进行组织及耐腐蚀性能分析。对45钢试样表面进行超疏水处理后,形成了许多外形尺寸与分布形态均匀的突起并产生了明显凹坑。对45钢进行超疏水处理后获得了更高的自腐蚀电位,说明超疏水改性后的45钢对3.5%NaCl溶液具有更强的耐蚀性,且可以同时提升阳极与阴极的耐蚀能力。
    • 朱浩然; 刘年富; 周蕾; 付建勋
    • 摘要: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非水溶液原位电解方法对比分析了镁处理(0.0006%Mg)和钙处理(0.0010%Ca)45钢中夹杂物类型、尺寸、分布及形态变化。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的钙处理工艺,45钢中加入一定量的镁后,钢中的Al_(2)O_(3)转变为细小弥散的MgO·Al_(2)O_(3),MnS在凝固末期以MgO·Al_(2)O_(3)为形核质点,形成外软内硬的MnS-MgO·Al_(2)O_(3)复合夹杂物;这种结构的夹杂物不易变形,在轧制过程中仍能保持球状或纺锤状,可使A类硫化物、B类氧化铝的评级均得到改善;钢中夹杂物更加弥散分布,钢中0~4μm^(2)小尺寸夹杂物比例上升,钢中夹杂物形貌的改善,更有利于提升钢材的性能。
    • 杨智程; 刘龙飞; 刘炼煌; 殷鹏志; 吴志强
    • 摘要: 通过厚壁圆筒爆轰坍塌实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45钢柱壳内壁表面粗糙度对其剪切带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外爆加载下,金属柱壳内壁表面粗糙度显著改变试样剪切带的成核位置和数量;当柱壳内壁表面粗糙度增大时,剪切带的数量和长度均增加,部分剪切带的扩展速度也增大;而当柱壳内壁表面的峰谷单元的平均宽度减小时,其剪切带的成核点数量增加,相邻剪切带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有限元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柱壳中的最大剪切应力产生于柱壳内壁表面峰谷单元的谷底两侧,表面粗糙度的增大和峰谷单元平均宽度的减小均会提升柱壳内表面的剪切应力,促进柱壳中剪切带的成核和扩展,进而导致剪切带成核数量增多,主剪切带发展加快,剪切带屏蔽效应增强。
    • 张坤; 骆文锋; 郭小童; 黄凯; 朱刚
    • 摘要: 对直径为8mm的密封螺塞用锻造正火态45钢棒进行(750~880)°C×15min淬火和550°C×30min高温回火处理,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下试样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和硬度,分析淬火温度对开裂的影响,并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为750,780°C时,淬火后试样均未发生开裂,而当淬火温度为800~880°C时均发生了开裂;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中铁素体减少,晶粒尺寸增大,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800~830°C淬火时,淬火开裂的原因为过冷奥氏体在马氏体转变相区冷却速率过大,组织应力在试样外层集中,裂纹以沿晶和穿晶混合方式扩展;在850~880°C淬火时,淬火温度较高,晶界弱化,在组织应力与热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裂纹沿晶界扩展。在830°C淬火前增加3~5s室温缓冷工序再回火后45钢既可获得最佳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与较高的硬度,又可避免淬火开裂。
    • 李大明; 左锦中; 沙鹏飞; 庞卓纯; 吴炜; 林俊
    • 摘要: 研究了汽车刹车片连接件用45钢球化退火工艺,根据汽车刹车系统连接件用45钢的化学成分,用Thermal-Calc软件计算了该钢钟的相变临界点温度A_(c1)和A_(c3),得到A_(c1)为719°C,A_(c3)为769°C。根据计算的相变临界点温度,重点研究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设计了两相区+亚温区球化退火工艺。对于原始组织不均匀且规格较大的45钢球化退火工艺,两相区应适当降低加热温度并延长加热时间。试验结果表明,740°C加热3 h后,在710°C时保温12 h,组织碳化物数量较多且分布弥散球化率可达80%以上,平均洛氏硬度为69.4,获得了较好的球化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