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富集因子

富集因子

富集因子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2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27281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环境科学与管理、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五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4全国土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富集因子的相关文献由1097位作者贡献,包括冯银厂、姬亚芹、白志鹏等。

富集因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2 占比:0.95%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7281 占比:98.97%

总计:27566篇

富集因子—发文趋势图

富集因子

-研究学者

  • 冯银厂
  • 姬亚芹
  • 白志鹏
  • 刘宁微
  • 马雁军
  • 李潮流
  • 李燕
  • 洪也
  • 周德平
  • 张仁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剑; 徐美; 娄彤; 毛娜; 徐华阳; 于庆水; 赵亚楠
    • 摘要: 为了解沧州市郊采暖期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粒径分布和健康风险,于2018年11—12月使用分级撞击式采样器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粒径符合总悬浮颗粒物(TSP)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Fe、Cu、Mn、Pb和Zn含量,利用富集因子法和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重金属主要来源并对其经呼吸途径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e、Cu、Mn主要分布在粗粒子中,Zn和Pb主要分布在细粒子中。Fe为粗粒子单峰型,Cu和Mn为粗粒子峰值大于细粒子峰值双峰型,Pb和Zn为细粒子峰值大于粗粒子峰值双峰型。细粒子中Mn、Cu、Zn和Pb富集因子高于粗粒子,且Pb和Zn在细粒子中富集因子均高于100,发生高度富集;Zn、Pb、Mn和Cu富集因子峰值位于>0.43~1.10μm。TSP和PM 9.0中Mn对成人和儿童均存在非致癌风险,PM 2.1中Mn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可以忽略;Pb对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均可以忽略;Mn和Pb健康风险峰值均位于>1.10~2.10μm,健康风险评价时应考虑粒径对人群健康风险的影响。
    • 刘建华; 顾振飞; 曹见飞; 徐明雪; 王翠秀; 吴泉源
    • 摘要: 在龙口市污灌区采集70个土壤样品测定Cr、Ni、Pb、Zn、Cu、Co、As和Cd含量,利用富集因子法分析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情况,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评估7个影响因子对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及各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Cu、Pb、Zn、As、Cd的富集程度较大,Co、Cr、Ni富集程度较低,8种重金属富集系数分布具有相似性,主要受到工业园区、煤矿区、农作种植等的影响;(2)7种影响因子中,工业密度对重金属污染的平均解释力最大,其次为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母质,但不同重金属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不同;(3)影响因子交互作用分析表明,不同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线性增强作用,污灌区重金属污染是多种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4)与Pearson相关系数法相比,地理探测器模型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各影响因子的贡献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在检测潜在影响因子间的非线性关系中具有一定优势。
    • 晏欣; 冉照宽; 李巨峰; 郭渝丽; 顾涛; 任远春; 孙波; 王丽丽; 常亮
    • 摘要: 为研究炼化企业厂区大气PM_(2.5)无机元素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15年非采暖期和2016年采暖期采集两处炼化企业厂区环境空气中PM_(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其中14种无机元素质量浓度与富集情况,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Na、Fe、Ca、K、Mg 5种地壳元素的质量浓度ρ(Na)、ρ(Fe)、ρ(Ca)、ρ(K)、ρ(Mg)占PM中14种无机元素质量浓度总量ρ的93.4%,V、Cr、Mn、Ni、Cu、Zn、As、Cd、Pb人为活动排放元素的质量浓度占ρ的6.6%。相较于我国主要城市地区,所述炼化企业厂区PM_(2.5)中ρ(Cd)、ρ(Cu)、ρ(Fe)、ρ(Pb)、ρ(Mn)、ρ(Ni)、ρ(Cr)、ρ(Zn)均较低,说明厂区各污染源并未对所在地区环境空气造成严重的无机元素污染。厂区PM中Zn、Cd、Cr元素富集因子分别为43.2,38.4,34.4,说明这些元素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为严重。富集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表明,所述炼化企业厂区PM_(2.5)来源复杂多样,包括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土壤扬尘、生物质燃烧、道路扬尘、建筑扬尘、燃煤及垃圾焚烧等,其中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厂区PM的贡献大于47.97%;土壤扬尘、生物质燃烧、道路扬尘和建筑扬尘对PM的贡献大于31.36%。
    • 钱若芷; 田密; 陈阳; 赵晴; 彭超; 石光明; 杨复沫
    • 摘要: 济宁市是位于华北平原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的工业城市,为研究其秋、冬季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在市区的3个站点进行了PM2.5的同步滤膜采样.采样期为2018年10月15日至2019年1月31日,涵盖非采暖期和采暖期(自2019年11月15日始),共270个小流量滤膜样品.研究结果表明,济宁市秋、冬季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98.9?48.8)μg/m3,采暖期PM2.5质量浓度(107.1?52.8)μg/m3显著高于非采暖期(77.4?27.8)μg/m3.PM2.5的化学组成以二次无机气溶胶、有机碳和元素碳为主,占比分别为52.4%、10.9%和7.5%.S、Cl、K、Ca、Fe和Si元素平均质量浓度之和占元素总平均质量浓度的78.8%,是PM2.5中的主要元素.采暖期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非采暖期.二次有机碳是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占比78.9%.PM2.5中Zn和Pb的富集因子较高,说明燃煤及相关工业对PM2.5中重金属的贡献较为显著,ρ(NO3?)/ρ(SO42?)比值分析表明,济宁市整体受流动源影响较大.本研究可为查明华北平原典型工业城市的PM2.5污染来源成因提供依据.
    • 王志磊; 刘效峰; 张姝婷; 白慧玲; 牟玲; 李璇
    • 摘要: 为研究太原市及周边采暖季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1月采集太原市及榆次大学城大气PM2.5样品,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其中10种重金属元素,使用富集因子法和聚类分析法明确其来源,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两个区域的空间传输过程.结果表明,锌、铅和锰为太原市和榆次大学城采暖季P M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最高的3种元素,分别占10种元素总浓度的77.80%和89.06%.铜、锌、砷、镉和铅在太原市和榆次大学城PM2.5中富集水平为中度以上,主要受人为源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太原市和榆次大学城采暖季P M2.5中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为燃煤源.太原市和榆次大学城受来自于西北方向的长距离传输气流影响而形成的扬尘是太原市和榆次大学城PM2.5中10种重金属的自然源之一.同年采暖季中,12月为P M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最高的月份.
    • 苏海民; 孙朋; 张勇
    • 摘要: 为探讨宿州市景观河流底泥重金属的富集和污染状况,采集沱河景观河流底泥样品37个,测定了V,Cr,Zn,Pb,Cu和As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运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富集因子法评价了沱河底泥重金属的污染和富集程度,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重金属来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沱河底泥重金属除V和Cr外,Cu,Zn,Pb和As元素值均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污染负荷指数(P LI)变化在0.64~1.87之间,均值为1.24,属中度污染.2)富集因子表明重金属污染顺序由大到小为Cu,As,Zn,Pb,Cr,V.其中,Cr和V属轻度富集;其余元素为中度富集.3)因子分析显示各元素在显著性水平下成正相关关系.第一因子主要有Cu,Zn,Pb,Cr和V.Cr和V来源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母质共同作用;Cu,Zn,Pb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交通.第二因子主要是As元素,其来源应该为煤炭等化学燃料的燃烧.可见,宿州市沱河景观河流底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Cu和Zn,研究结果对于宿州市沱河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陈晖; 卫雅琦; 尚晓娜; 朱超; 王春迎; 曾立民; 陈建民
    • 摘要: 利用2018年11月21日~2019年2月8日期间的Xact元素仪观测数据,分析了华北农村地区望都站点秋冬季细颗粒物PM2.5中的元素组分特征.结果 表明,采样期间,望都站受到了严重的PM2.5污染,PM2.5的平均浓度为(186.6± 142.0) μg/m3.PM2.5中最主要的元素是S、Cl和K,其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230,8708,1780ng/m3;其次是Al、Si、Ca、Fe和Zn,其平均质量浓度在500~1000ng/m3;剩余元素的平均质量浓度均低于500ng/m3.使用Al作为参比元素计算各元素的富集系数判断来源,Si、Ca、Ti、Fe主要来自于地壳源,K、Cr、Mn、Ni、Se、Ba同时受地壳源与人为源影响,Cu、Zn、As、Ag、Cd、In、Sn、Pb主要来自于人为源;采用NMF(非负矩阵因子分解法)模型量化各种潜在排放源对本研究中PM2.5的贡献,确认烟花爆竹源、扬尘源、机动车尾气源、燃煤/生物质燃烧源、二次源和工艺过程源是主要污染源,其贡献分别为2.6%、1.7%、6.5%、39.7、36.5%和13%.夜间燃煤/生物质燃烧源贡献与白天二次源贡献是造成PM2.5重污染的主要成因.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源会造成农村地区重污染过程.Ba的富集因子适合作为烟花爆竹燃放的指征.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农村冬季细颗粒物溯源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 苏海民; 孙朋; 张勇
    • 摘要: 采集宿州市煤矿区40个土壤样品并测定其Zn、Cr、Cd、Pb、Cu、As的含量,运用标准化法和相对累积频率法确定各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评价宿州市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富集状况.结果表明:(1)除Cd外宿州市煤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但基本都高于宿州市非矿区土壤环境背景值;(2)两种方法计算的重金属地球化学基线值比较接近,取两者平均值得到宿州市煤矿区Zn、Cr、Cd、Pb、Cu、As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分别为63.93、67.20、0.32、20.26、23.62、13.90 mg/kg;(3)6种重金属地积累指数排序为Cd>Cu>Pb>As>Zn>Cr,Cd、Cu和Pb基本处于无污染至轻度污染状态,Zn、Cr和As大多处于无污染状态;(4)宿州市矿区土壤Cd、Cu属中度富集,Pb、As、Zn和Cr为轻度富集,Cd、Cu富集因子呈偏态分布,不同采样点富集程度差异大,Zn、Cr污染程度相对集中、均匀,宿州市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为活动的扰动,主要污染元素为Cd、Cu,其次是Pb.
    • 赵翔; 刘红霞; 张家泉; 占长林; 郑敬茹; 姚瑞珍; 刘婷; 柳山
    • 摘要: 采用Anderson8级颗粒物撞击采样器采集了冬夏季华中典型工矿城市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测定了 17种元素的浓度,分析了其粒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元素Ca,S,Fe,K,Zn,Ba,Pb为华中典型工矿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污染元素,Ca,Fe,K等元素的浓度峰值出现在5.8~9.0 μm粒径范围,其他元素的浓度峰值出现在0.4~1.1μm.粗、细颗粒物中各元素的最高质量浓度的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5.8~9.0 μm和0.7~1.1 μm.在多个粒径段,大气颗粒物中各元素浓度的季节性特征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富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元素S为高度富集;元素Ca为中度富集;元素C1在0~1.1 μm粒径段内高度富集,在另外6个粒径段内中度富集;其他元素在各粒径范围内轻微富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中各元素的主要来源为土壤扬尘、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生物质燃烧,以及采矿建筑施工等污染源.
    • 赵翔; 刘红霞; 张家泉; 占长林; 郑敬茹; 姚瑞珍; 刘婷; 柳山
    • 摘要: 采用Anderson 8级颗粒物撞击采样器采集了冬夏季华中典型工矿城市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测定了17种元素的浓度,分析了其粒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元素Ca,S,Fe,K,Zn,Ba,Pb为华中典型工矿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污染元素,Ca,Fe,K等元素的浓度峰值出现在5.8~9.0μm粒径范围,其他元素的浓度峰值出现在0.4~1.1μm。粗、细颗粒物中各元素的最高质量浓度的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5.8~9.0μm和0.7~1.1μm。在多个粒径段,大气颗粒物中各元素浓度的季节性特征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富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元素S为高度富集;元素Ca为中度富集;元素Cl在0~1.1μm粒径段内高度富集,在另外6个粒径段内中度富集;其他元素在各粒径范围内轻微富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中各元素的主要来源为土壤扬尘、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生物质燃烧,以及采矿建筑施工等污染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