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418111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生态学报、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十七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微生物生态学的相关文献由409位作者贡献,包括贺纪正、任南琪、刘学端等。

微生物生态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18111 占比:99.97%

总计:418256篇

微生物生态学—发文趋势图

微生物生态学

-研究学者

  • 贺纪正
  • 任南琪
  • 刘学端
  • 周晓杨
  • 夏铁骑
  • 张丽梅
  • 张惠文
  • 张成刚
  • 张斌
  • 李君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邹书珍; 涂海蓉; 黄丹; 康迪
    • 摘要: 学习微生物生态学课程有助于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形成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核心任务的科学研究思维。文章从该门课程在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两个方面阐述锻炼科研思维的重要性。无法产生“联系”是制约在该门课程中培养本科生形成科研创新思维的因素。文章强调,加强该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内容的联系和加强互动教学是培养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创新科研思维的有效方式,且该方式对培养西华师范大学第二届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思维成效显著。研究结果可以激发生态专业本科生科研兴趣,为社会培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高质量人才。
    • 蒋小红
    • 摘要: 填埋场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工具,而微生物则是填埋场固体废弃物生物降解的核心。文章讨论了填埋场微生物学的研究发展,重点介绍了填埋场微生物分类学、多样性及功能,以及其对环境生态因素的响应。分析城市固废填埋场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以及影响生物降解的关键因素,对提高城市固废填埋场作为废弃物管理工具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好的将城市固体废弃物作为生物资源加以利用。
    • 靳继鹏; 张利平; 贾建磊; 陈倩; 马存明; 许发芳; 刘瑞; 孙辉
    • 摘要: 哺乳仔猪胃肠道的生长和发育直接影响仔猪的成活率,而仔猪的成活率是决定养猪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探究不同日龄八眉仔猪(Sus scrofa)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分别收集八眉哺乳仔猪出生1~3 d初乳(colostrum,COL)和8~10 d常乳(ordinary milk,ORD)粪便样品,所有仔猪在相同条件下生长并且健康.使用二代Illumina HiSeq2500测序方法对16S rRNA V3+V4高变区进行微生物数据分析.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1~3 d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8~10 d(P<0.05),乳汁摄入量在8~10 d显著高于1~3 d(P<0.05),乳汁摄入量与乳酸杆菌属和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成强负相关(r<-0.6,P<0.01),KEGG功能预测发现环境适应途径、排泄系统途径、免疫系统途径、氨基酸代谢途径显著富集在8~10 d(P<0.05).本研究探讨仔猪早期的肠道菌群变化,为哺乳期仔猪饲养管理提供数据参考.
    • 沙月霞; 王晨曦; 邢敏; 王佳娟; 李明洋; 沈瑞清
    • 摘要: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拌土对玉米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对玉米农田土壤细菌的总DNA提取后,采用微生物多样性测序技术对玉米农田土壤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2种微生物菌剂拌土后玉米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特征.微生物菌剂M1和M2拌土增加玉米农田土壤中全磷、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对玉米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丰富度增加,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检测样本序列数量和细菌群落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数量显著增加;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有影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下降,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增加,优势菌属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丰度增加;降低了土壤中引起人类疾病、参与细胞转化的微生物丰度,增加了参与代谢通路的微生物丰度.微生物菌剂拌土会影响玉米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改善土壤营养,增加有益微生物的丰度,进而改善玉米农田生态环境.
    • 佘容; 杨晓燕; 肖文
    • 摘要: 火后生态恢复是21世纪恢复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开展火干扰下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现有文献对火后森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火强度和维持时间下土壤微生物活性、群落组成变化及影响火干扰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火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时间、多样性变化、演替规律等问题上尚存在争论,对火干扰下的土壤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也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未来研究应在综合应用现有微生物研究技术并继续改进创新的基础上,采用野外调查和田间模拟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分别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上开展火干扰下的森林土壤微生物研究,解析地下与地上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探究土壤微生物在火干扰下的变化规律和演替机制,丰富火生态学理论;确定火后土壤微生物恢复中的功能类群,分析功能类群在火后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比较分析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规律,以指导火后生态系统的恢复实践.
    • 杨永军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和明确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现状和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全数据库对1999-2019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领域的所有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利用VOSviewer分析关键词热点分布,探讨此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的发文量第一,中国的发文量次之;中国科研机构发文量第一,法国次之;其中中国科学院产出的文章总数最多,对我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贡献最大;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学者Kozich,JamesJ的文章被引用次数最多.
    • 孟德龙; 夏令; 尹华群; 刘学端
    •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下,对《微生物生态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本科学生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有了更宽、更深以及与应用相结合的要求.在生物信息学和测序技术快速发展的世代,《微生物生态学》有了新的内涵、宽度和深度,而现有并没有形成关于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条件下微生物生态学知识的教学体系,该文就国家工程专业知识认证背景下《微生物生态学》的教学改革和提升进行了探讨.
    • 杨云锋
    • 摘要: 微生物是地球上生命的主体之一,拥有极为丰富多彩的代谢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使人类宜居的地球.由于绝大部分环境中的微生物无法被分离和培养,微生物被喻为生命物质中的“暗物质”.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微生物“暗物质”的研究,使我国微生物生态学科发展从“诞生期”和“启蒙期”跨越式发展到“暴发期”,乐观预测未来可能进入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领航期”.
    • 刘学端
    • 摘要: 面对物种数量繁多、生态分布广泛、生态功能强大的微生物资源,微生物生态学的任务一方面在于不断发现和认识这类生命“暗物质”及其存在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微生物资源.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从最早的混合发酵发展到极端微生物资源利用、微生物生态制剂开发逐渐拓展到合成微生物生态等多个领域.2019年10月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的“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设立了3个与微生物生态学应用相关的分会场,本期《微生物学通报》也开辟了“人工生态系统微生物”栏目,凸显了我国微生物生态学在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应用领域的成果,让我们看到了其成为社会与经济“绿色高效发展”重要驱动力的希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