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抑郁

抗抑郁

抗抑郁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44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213篇;相关期刊368种,包括世界中医药、中成药、中药药理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五届全国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第九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等;抗抑郁的相关文献由3475位作者贡献,包括秦雪梅、畅洪昇、马世平等。

抗抑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1 占比:17.8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3213 占比:81.94%

总计:3921篇

抗抑郁—发文趋势图

抗抑郁

-研究学者

  • 秦雪梅
  • 畅洪昇
  • 马世平
  • 田俊生
  • 刘屏
  • 周玉枝
  • 李铁军
  • 曾南
  • 陶伟伟
  • 黄世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玲玲; 曾获麟; 李茜
    • 摘要: S-氯胺酮是氯胺酮发挥主要药理作用的右旋异构体,兼有意识消失、镇痛和遗忘三重作用,起效迅速,呼吸抑制轻,能多途径给药。相较氯胺酮,S-氯胺酮效价更强,清除更快,精神运动类反应、流涎流泪等不良反应较少。门诊诊疗中,单独使用S-氯胺酮对成人镇静效果良好,但不良反应较多;低剂量S-氯胺酮,作为辅助药用于镇静要求更高或不配合小儿的门诊诊疗,安全有效,可控性好。S-氯胺酮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诱导插管时有较大优势,但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应警惕气道分泌物增加及保留咳嗽反射导致的气溶胶增加。低剂量S-氯胺酮能预防痛觉过敏,提高镇痛质量,延长镇痛时间,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消耗,可应用于围术期疼痛管理。此外,S-氯胺酮在神经保护及预防术后抑郁方面有较好前景。其不良反应主要有眩晕、烦躁、呕吐、幻觉、血压升高等,与剂量呈依赖性增加,不宜用于妊娠、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精神病、严重肝病及颅内压、眼压升高等患者。
    • 陈春林; 胡玲榕; 杨玲; 童燕灵; 胡望舒
    • 摘要: 探讨不同浓度西红花苷(Crocin)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建立皮质酮(COR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不同浓度(1、10、30μmol/L)西红花苷预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突触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DNF、mTOR蛋白的表达;体外研究中,将40只小鼠分成5组,灌胃生理盐水、CRO10 mg/kg、CRO30 mg/kg、CRO100 mg/kg、氟西汀20 mg/kg后行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记录其累积不动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西红花苷对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且能够改善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mTOR-BDNF通路密切相关。
    • 翁小建; 谈毅; 高秀飞
    • 摘要: 作为药食两用常见药材,大枣药用历史悠久,《伤寒论》等多部医书均有多处阐述,有补中益气与养血安神之功效[1]。《中华医典》记载治疗抑郁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十种复方约半数含大枣,如甘麦大枣、归脾汤、大枣汤与紫苏子汤等[2]。研究表明,甘麦大枣汤等单用或联用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分泌等,有效治疗产后抑郁、乳腺癌合并抑郁以及中风后抑郁等[3]。此外,大枣提取物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拮抗活性氧等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这些证据表明大枣在抗抑郁具有潜在治疗作用[4]。然而,大枣抗焦虑、抗抑郁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并未得到揭示与阐明。因此,本文拟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生物信息预测研究,探索大枣中抗焦虑、抗抑郁潜在的活性成分与分子机制。
    • 曾纪富
    • 摘要: 抑郁是一种精神疾病,在目前防治抑郁的方式中,光照疗法正以其副作用少、成本低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光照疗法是一种通过人工灯光干预的物理疗法技术,通过接受一定强度的光照,实现预防和治愈的目的。经动物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光照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抑郁。主要讲述了光疗机理,并研究了新型的抗抑郁灯具的设计与应用。
    • 兰鸿; 陈鸿梅; 曾顺; 钟萍
    • 摘要: 目的:分析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抗抑郁药物的临床用药和患者合理选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7-2020年十堰市太和医院抗抑郁药的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日均费用(defined daily dose cost,DDC)、年均增长率(average annual rate of growth,AARG)及药物应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传统抗抑郁药有2个品种,新型抗抑郁药有10个品种。2017-2020年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6.54%;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和曲唑酮4年中用药频度排序始终保持在前3位;新型抗抑郁药的DDC明显高于传统抗抑郁药,新型抗抑郁药的药物DUI远小于1,传统抗抑郁药的药物DUI大于1。结论:抗抑郁药临床应用呈逐年增长趋势;通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新型抗抑郁药的DDC,可以让更多患者获益。
    • 王露逸
    • 摘要: 槲皮素是一种五羟基黄酮,来源广泛,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很高的药用价值。实验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对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除了抗炎作用,槲皮素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糖尿病、免疫调节和心血管保护等作用,并有新的药理作用,比如抗抑郁、抗衰老等。酪氨酸酶(EC1.14.18.1,Tyrosinase)普遍存在于微生物、动植物和人体中,具有双重催化作用,在生物体内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
    • 于晓钟; 王立梅; 齐斌
    • 摘要: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类疾病,而全球抑郁症的患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已然变成人类重大疾病。盐酸度洛西汀是良好的抑郁症治疗药物,由于原料的不同合成度洛西汀路线较多。综述了化学法和酶催化合成盐酸度洛西汀合成路线,并对各路线进行分析比较。
    • 马瑞; 李爽; 王祯; 高娟娟; 谢艾迪; 韩海霞
    • 摘要: 目的筛选雪菊的抗抑郁有效部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考察雪菊75%乙醇提取物的30%、50%、70%、90%乙醇洗脱部位(CCTE)的抗抑郁作用。采用小鼠甩头实验、利血平拮抗实验、育亨宾毒性增强实验和体外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实验,探究有效部位与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相关的作用机制。结果雪菊75%乙醇提取物的50%、70%CCTE能显著缩短小鼠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的累计静止不动时间(P<0.05或P<0.01),增加小鼠的甩头次数(P<0.01),显著逆转利血平引起的眼睑下垂、肛温下降和运动不能(P<0.05或P<0.01),增加育亨宾毒性导致的小鼠死亡只数(P<0.01);雪菊中奥卡宁(CCT-6)、异奥卡宁(CCT-7)、花旗松素(CCT-8)对MAO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71、37.89、67.07μmol/L。结论雪菊75%乙醇提取物的50%、70%CCTE是雪菊抗抑郁的有效部位,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增加5-HT浓度及活化NE能神经有关。CCT-6、CCT-7和CCT-8抑制MAO可能是雪菊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之一。
    • 徐莉莉; 李祥婷; 张雯; 蔡定芳; 王飞; 向军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罗布麻抗抑郁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文献获取罗布麻活性成分、作用靶点、抑郁相关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用网络,Cytoscape 3.8.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DockVina分子对接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抗抑郁靶点进行结果验证。结果共得到8个主要活性成分和34个关键靶点,INS、VEGFA、AKT1、TP53、IL-6、CAT、JUN、TNF等可能是罗布麻抗抑郁最重要的潜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70个分子功能条目,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血红素结合、四吡咯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磷酸酶结合;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62条信号通路,与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关系最密切;分子对接验证发现木犀草素,尤其是芸香苷与关键抗抑郁靶点能够形成最佳复合体。结论罗布麻抗抑郁作用与其对炎症因子活性及其功能调节有关。
    • 余冰玥
    • 摘要: “没有被看见,没有存在感,如何缓解?”“这个病很特别,看不见,不能说,病耻感长期困扰,更加压抑。”“我是一名大二学生,半个月前刚被诊断为中度抑郁,从一个患者的角度,我有很多想说的……”这是央视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完结当晚的微信公众号留言互动现场。作为参与互动的专业医生,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主治医师王鹏飞感到既触动,又沉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