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断裂机理

断裂机理

断裂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27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公路运输、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1篇、会议论文306篇、专利文献10716篇;相关期刊216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西安理工大学学报、西安工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78种,包括第五届中西部地区理化检验学术年会暨实验室主任经验交流会、第十五届全国弹簧学术会、第十三届全国弹簧失效分析讨论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弹簧专业研讨会、2013年连铸新技术及关键耐材长寿化学术研讨会等;断裂机理的相关文献由2069位作者贡献,包括曹睿、陈剑虹、汤安民等。

断裂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1 占比:2.83%

会议论文>

论文:306 占比:2.70%

专利文献>

论文:10716 占比:94.47%

总计:11343篇

断裂机理—发文趋势图

断裂机理

-研究学者

  • 曹睿
  • 陈剑虹
  • 汤安民
  • 林有智
  • 王万祯
  • 饶秋华
  • 刘珍珠
  • 张继
  • 朱浩
  • 李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闻宇; 王宝雨; 荣琦; 杨建炜; 章军
    • 摘要: 通过新设计的铝合金热冲压装置进行AA6082-T4铝合金热冲压研究。研究的工艺参数包括成形温度、冲压速度、摩擦系数和压边力。通过Taguchi实验设计、方差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量化了工艺参数对成形性的影响程度。采用有限元软件Pamstamp建立了仿真模型,用来分析工艺参数对最小厚度和厚度均匀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压边力和摩擦系数对零件厚度最小值的影响最显著,影响程度分别为35.3%和34.88%。冲压速度和压边力对厚度均匀性的影响最显著,影响程度分别为40.43%和35.42%。当压边力超过2.4 kN时,在热冲压零件凸模圆角处会产生严重的减薄。随着冲压速度的增加,热冲压零件的厚度均匀性先下降后上升。板料与凸模之间过低的摩擦系数会导致杯形件底部中心发生破裂。同时研究了铝合金热冲压零件的缺陷,比如破裂和起皱的种类、现象和机理。断裂形式主要为以韧窝为主的韧性断裂,主要由微孔洞形核,长大和聚合导致。
    • 党泉勇; 葛彦鑫; 高玉波
    • 摘要: 陶瓷材料动态力学性能与微观断裂机制研究,对冲击加载下材料的损伤机理认识至关重要。针对Al_(2)O_(3)/SiC复合陶瓷,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完成对试样的一维应力波加载,回收破碎试样颗粒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一维应力波加载试验实现了对试样的均匀加载,且随着应变率的增加,Al_(2)O_(3)/SiC复合陶瓷的强度逐渐增大,具有正相关的应变率敏感性;受材料微观结构控制,Al_(2)O_(3)/SiC复合陶瓷的强度与致密化较高的Al_(2)O_(3)陶瓷(AD995、AD999等)强度较接近,强度随应变率变化趋势介于AD95陶瓷和致密化较高陶瓷之间;试样边侧受稀疏波的影响,存在大量沿晶断裂和少量穿晶断裂模式,且在穿晶断裂区域出现了剪应力引起的滑移线;试样内部碎片断裂表面较为光滑,更多的是穿晶断裂区域,只含有少量剪切滑移线,且在断裂核心区域的周围晶粒上并不存在微观解理断裂特征。
    • 于志省; 李应成; 王洪学; 庞馨蕾; 王宇遥
    • 摘要: 以聚酰胺6(PA6)、聚碳酸酯(PC)及其复合材料为基材,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了一系列激光直接成型(LDS)合金材料,研究了其热性能、耐溶剂性、力学性能及断裂机理,并验证了其用于手机结构件制造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LDS合金材料具有特殊的热性能和流变行为,PA6组分有利于提高合金的耐溶剂性,PC组分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耐热性;随着PA6含量的增加,LDS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和模量、弯曲强度和模量均先减小后增大;纯PC基合金材料的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断裂机理为材料受外力作用形成剪切带和网络结构化,纯PA6基及PA6/PC基LDS合金材料的断裂形式为脆性断裂,以两相分散形成"海-岛"结构、剪切破坏引发产生银纹以及产生空穴化效应为主要断裂机理;LDS合金具有优良的激光活化与化学镀功能,铜镍金属镀层可靠性、安全性高,可用于立体结构器件电路制造。
    • 党凤魁; 丁慧玲; 杜新武
    • 摘要: 编织绳在外载荷作用下,绳股与绳股之间、绳丝与绳丝之间由于摩擦接触作用而产生应变并传递应力。当编织绳受到载荷作用而失效时,必然是从最小单元绳丝断裂开始。绳丝断裂过程中的形变阻力除了受载荷作用影响外,绳丝间的摩擦接触状态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摩擦学机理,笔者提出了一种模拟编织绳绳丝间摩擦接触状态的试验方法,并自主研制了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为软材料试样切割性能测试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测试方法,为阐明绳丝间摩擦接触对编织绳断裂失效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有力的试验数据。
    • 王付胜; 孔繁淇; 王文平; 陈亚军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腐蚀条件下2024铝合金的疲劳性能,首先设计搭建原位腐蚀疲劳平台,然后分别进行无腐蚀疲劳、预腐蚀疲劳和原位腐蚀疲劳实验,分析不同腐蚀疲劳条件下2024铝合金的疲劳断裂行为,最后利用扫描电镜(SEM)表征宏、微观断口特征,探究失效机理。结果表明:相同腐蚀环境和时间下,预腐蚀和原位腐蚀疲劳寿命分别为无腐蚀疲劳寿命的92%和42%;在原位腐蚀疲劳条件下,滑移带挤入、挤出导致表面粗糙度增加,吸附较多腐蚀介质,加剧蚀坑演化,易于裂纹萌生并形成多个裂纹源。裂纹的连通形成更大尺寸的损伤,并在材料内部快速扩展。预腐蚀和原位腐蚀疲劳试件断口观察到大量脆性疲劳条带,并且原位腐蚀疲劳条带平均间距约为无腐蚀疲劳条带间距的2倍,说明原位腐蚀疲劳条件下裂纹扩展速率更快。
    • 任素娥; 王雅娜; 杨程
    • 摘要: 浮力材料作为深海装置中一种重要的配重材料,能够对水下作业的设备起到浮力补偿的作用。固体浮力材料因密度低、强度高、吸水率低等特性近年来在深海测量、石油勘测、深海开发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简述了固体浮力材料及其应用背景,围绕其分类主要阐述了化学泡沫材料和复合泡沫材料的特点,并基于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复合泡沫材料。以复合泡沫类型的固体浮力材料为核心,根据其基本组成,分别介绍了金属基、陶瓷基、树脂基及其他类型复合泡沫材料,综述了其组成、表界面微结构、外界加载速率等影响因素对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扫描断层显微技术和有限元方法分析破坏模式,揭示材料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力学行为和失效机理。本文在提高复合泡沫材料整体力学性能及先进实验表征方法方面提出展望:可通过修饰填料和树脂基体官能团的方法或加入第二增强相,提高材料整体力学性能;借助μ-CT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材料微观结构,揭示破坏机理。
    • 周金锁; 季英萍; 纪宏波
    • 摘要: 针对B390铝合金压铸拨叉重要工作部位容易磨损的问题,对其叉口和拨口等不同位置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拉伸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该合金压铸拨叉不同位置的显微组织均由初生Si相和α-Al+Si共晶体组成,但拨口处的组织粗大。另外,硬度测试发现拨口处显微硬度最高,为180 HV,但拉伸强度和延伸率比其他位置低,仅为170.5 MPa和0.72%。
    • 高飞艳; 刘睿; 陈鹏万; 龙瑶; 陈军
    • 摘要: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拉伸加载下HMX基PBX界面力学行为的应变率依赖性。模拟结果显示,PBX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HMX-F2311的断裂方式与应变率相关:初始应变主要集中于黏结剂F2311,在低应变率下形成了一条大致垂直于加载方向的主裂纹;随着拉伸应变率的增加,破坏路径将分布在整个模型上;PBX的断裂失效是由于黏结剂F2311的脱粘。在单轴拉伸加载过程中,HMX-F2311的势能随拉伸应变率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尤其在高应变率拉伸加载下,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对势能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应变率对HMX-F2311界面微观结构、力学行为和断裂损伤机制的影响,对PBX的设计、制备和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 郭亮; 牛浩; 董楚峰; 宾光富
    • 摘要: 在变工况条件下,炼钢厂转炉在运行过程中支承螺栓容易发生断裂,针对这一问题,以某钢厂130 t转炉为例,对不同工况下炼钢转炉支承螺栓的断裂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推导了转炉的倾动力矩方程,采用MATLAB计算不同倾动角度下转炉倾动力矩,得到了倾动力矩曲线,从而准确计算出了不同工况下支承螺栓的载荷;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支承螺栓进行了建模,对最大受力情况下的支承螺栓及其销轴进行了力学分析;最后,对支承螺栓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并对优化后的支承螺栓进行了性能验算。研究结果表明:转炉在旋转至65°时,支承螺栓的受载最大,出钢口对侧螺栓过度圆弧处最大等效应力接近材料屈服强度极限;所采用分析方法可为后续定量增大支承螺栓安全系数提供依据,以确保转炉在不做较大结构修改前提下的安全运转。
    • 钟雯; 胡家杰; 刘启跃
    • 摘要: 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钢轨的服役寿命对于降低铁路运行成本、提升运营安全显得日益重要。以高速铁路常用的U71Mn钢轨材料为对象,研究其存在疲劳裂纹时不同初始应力强度因子条件下的振动疲劳寿命并分析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应力强度因子对于U71Mn钢轨的振动疲劳寿命影响较大;振动疲劳裂纹在U71Mn钢轨当中的扩展机理与静态疲劳也有所区别。在疲劳瞬断区,振动疲劳断口河流花样更密集,韧窝更大更深;在疲劳裂纹扩展区,初始应力强度因子较大时低周疲劳损伤机制占主导,初始应力强度因子较小时则高周疲劳损伤机制占主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