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板结构

板结构

板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3150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759058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煤炭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4年中国计算力学大会、第十四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等;板结构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张伟、张涛等。

板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59058 占比:99.99%

总计:1759283篇

板结构—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鑫宇; 李忠虎; 关丽坤; 李婧
    • 摘要: 针对超声导波检测中零件缺陷信息表征不足的问题,对板类零件进行超声导波检测有限元仿真.仿真采用瞬态动力学方法,单面激励并提取检测信号,推算出一维缺陷位置,并使用圆弧定位方法确定了二维缺陷位置.通过不同缺陷检测的仿真分析,明确了Lamb波的反对称模式(A0波)和对称模式(S0波)与缺陷尺寸和深度的关系.
    • 陈冬冬; 郭方方; 武毅艺; 谢生荣; 何富连; 刘瑞鹏; 吴朝文
    • 摘要: 为研究长边煤柱(采空)条件下基本顶板结构的破断规律及工程价值,构建考虑长边煤柱宽度及承载能力与实体煤弹塑性软化特性的基本顶板结构力学模型,全面计算探究该条件下基本顶板在长边煤柱区及实体煤区的断裂位置、顺序及形态,并从6个层面、3个区域与传统模型对比,阐述模型所得新结论及意义。结论如下:①长边煤柱宽度与承载能力可显著影响实体煤区基本顶主弯矩大小及初次破断顺序,但是对实体煤区基本顶破断线所处区位(弹性区、塑性区、弹塑性分界区)影响小,长边煤柱也可显著改变基本顶在煤柱区的破断位态(3类),且随基本顶的弹性模量E及基本顶厚度h增大,长边煤柱的支撑系数k_(cm)、宽度L_(cm),实体煤的塑化范围L_(t-s)、塑化程度k_(s-0)、弹性煤体基础系数k_(tt)及工作面跨度L_(d)减小,其演变模式为:1条连续“长直线+两端短弧线”型(CM-N式)→2条临接对称“直线+短弧线”型(CM-L式)→2条大间距对称“短弧线”型(CM-D式);②实体煤的长边与短边区基本顶破断线的区位特征有5类,且随着E及h增大,L_(t-s),k_(s-0),k_(tt)及L_(d)减小时的演变规律为:长、短边破断线均处于塑化煤体区→长边破断线在煤体弹塑性分界区、短边破断线在塑化煤体区→长边破断线在弹性煤体区、短边破断线在塑化煤体区→长边破断线在弹性煤体区、短边破断线在弹塑性分界区→长边与短边破断线均在煤体弹性区;③基本顶的整体破断模式有3类,且随E及h增大,k_(cm),L_(cm),L_(t-s),k_(s-0),L_(d)及k_(tt)减小时的演变模式为:闭合断裂圈非对称“■-X”型→临接闭合断裂圈非对称“■-X”型→开口局部断裂圈非对称“■-X”型。针对研究长边煤柱(采空)基本顶板结构破断的3类力学模型,从6个层面对比了模型的重要区别,从3个区域(长边煤柱区、短边区、长边区)阐明了其工程价值。
    • 摘要: 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小学科学中年级教材设有弹性探究内容,如探究弹簧的弹性、皮筋的弹性等。探究中通常需要把弹簧和皮筋悬挂起来,悬挂时要使用铁架台、黑板、挂钩等器材,很不方便。本期介绍一款新研发的拉力板,此款拉力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 赵威; 王子龙; 刘芳; 燕怒
    • 摘要: 文中开展不同板结构下PBGA组件的随机振动分析,研究不同板结构对PBGA组件的随机振动的影响。首先,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种不同板结构的PBGA组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其次,施加三种不同加速度功率谱密度载荷,模拟PBGA组件的随机振动响应;最后,比较不同板结构的PBGA组件的模态分析与随机振动结果。结果发现:在随机振动载荷下,改变电路板结构,关键焊点仍然是BGA封装外围4个拐角处焊点;靠近BGA一侧的焊点处拉应力最大。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电路板上长条缝隙和短条缝隙都存在时,电路板振型改变,固有频率降低,只有短条缝隙的电路板和没有缝隙的电路板的振型相同,固有频率接近。虽然缝隙会减少电路板的质量和刚度,但是长条缝隙对刚度降低的影响更大。
    • 张旭方; 刘丽; 傅佳宏; 王鹏飞
    • 摘要: 为了研究正挠电效应在能量采集方面的应用,该文针对四边简支矩形板结构建立了挠电俘能器模型。首先推导了在点激励作用下四边简支矩形板的动态响应;其次根据正挠电效应建立了由动态应变梯度引起的能量采集理论,并推导出外部负载电阻两端的输出电压与功率表达式;最后分析了不同的参数,如板的模态、激励位置、挠电片尺寸、厚度与位置及负载电阻等对输出电压与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振动模态、贴片位置及挠电片厚度等均影响挠电能量采集的输出功率,该分析结果对优化板结构挠电俘能器的能量输出有实际意义。
    • 郑明军; 刘俊杰; 吴文江
    • 摘要: 为解决低频振动与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内嵌式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板结构。引入弹簧振子模型计算模型带隙结构,建立该单胞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验证其带隙特性。讨论了单胞模型的散射体材料、板几何结构及散射体包覆层结构对隔振降噪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结构优化并对比优化前后声子晶体振动传输特性,分析模型隔振能力及隔声量差异。研究表明,合理设置几何材料参数可提升声子晶体板结构低频带隙宽度,优化后结构相比于基本结构得到更好的隔振降噪效果。
    • 陈思博; 潘晓文; 刘金福
    • 摘要: 针对航空板结构健康监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分形计盒维数的板结构分布式光纤冲击载荷定位方法.使用分形维数能够定量描述与刻画非线性系统行为的复杂性以及度量信号的不规则度.研究发现,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冲击响应信号频谱的分形计盒维数与冲击距离以及冲击位置与光纤轴向角度存在关联,以此为特征参数可以实现对冲击位置定位.由于冲击响应信号频谱的分形计盒维数与冲击位置之间存在重复性、非线性等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多个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融合,提高了冲击点位置预测提高定位精度.该方法与时差冲击定位方法相比,无需高速FBG解调设备.
    • 杨雨厚; 成希豪; 朱志刚; 罗金; 黄民水
    • 摘要: 本文在引入两阶段损伤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模态柔度和鲸鱼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即将损伤定位与量化损伤程度分开的损伤识别两步法。第一步,定位出结构发生损伤的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柔度的新指标:叠加模态柔度差曲率(SMFC)来确定结构中发生损伤的位置。该指标的计算,首先是分别计算损伤前、后的结构模态柔度,然后对其逐行求和后,最后采用中心差分法分别计算两者的曲率并作差。同时,考虑到了对板结构的“临近效应”,提出了一种削弱该效应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新指标中。第二步,构建基于柔度矩阵的目标函数,并利用第一阶段损伤定位的结构,通过改进的鲸鱼算法来确定实际损伤程度。通过简支梁和四边简支板的数值算例来检验本文所提出方法的适用性,最后通过简支梁试验验证该方法对实际结构的有效性。
    • 杨雨厚; 成希豪; 朱志刚; 罗金; 黄民水
    • 摘要: 本文在引入两阶段损伤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模态柔度和鲸鱼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即将损伤定位与量化损伤程度分开的损伤识别两步法.第一步,定位出结构发生损伤的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柔度的新指标:叠加模态柔度差曲率(SMFC)来确定结构中发生损伤的位置.该指标的计算,首先是分别计算损伤前、后的结构模态柔度,然后对其逐行求和后,最后采用中心差分法分别计算两者的曲率并作差.同时,考虑到了对板结构的"临近效应",提出了一种削弱该效应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新指标中.第二步,构建基于柔度矩阵的目标函数,并利用第一阶段损伤定位的结构,通过改进的鲸鱼算法来确定实际损伤程度.通过简支梁和四边简支板的数值算例来检验本文所提出方法的适用性,最后通过简支梁试验验证该方法对实际结构的有效性.
    • 陈冬冬; 武毅艺; 谢生荣; 何富连; 孙耀辉; 石松豪; 蒋再胜
    • 摘要: 为了研究一侧采空条件下基本顶板结构的破断规律,构建考虑煤柱宽度及承载能力与实体煤弹塑性变形的基本顶板结构力学模型,全面计算探究了侧方采空条件下基本顶板在煤柱区及实体煤区的断裂位置、顺序及形态等.结论如下:①煤柱区基本顶的破断形态有3类且随着基本顶厚度h、弹性模量E及弹性煤体基础系数kt增大,而煤柱宽度Lm与煤柱基础系数ksm、煤体塑化范围Lts与塑化程度ξs及跨度L减小时的破断形态变化规律为"单一连续长弧形"→"临界对接双长弧形"→"分隔式双短弧形";②Lm及ksm主要影响煤柱区基本顶的破断位态;Lm及ksm增大,实体煤区主弯矩减小;③实体煤区基本顶破断位态有5类且随着h,E及ξs增大,而Lts,kt及L减小时的断裂模式演变规律为:"长边与短边断裂线均处于塑化煤体区"→"长边断裂线处于塑化煤体区而短边处于煤体弹塑性分界区"→"长边断裂线位于塑化煤体区而短边断裂线位于弹性煤体区"→"长边断裂线位于煤体弹塑性分界区而短边断裂线位于弹性煤体区"→"长边与短边断裂线均处于弹性煤体区",存在长边与短边断裂线同时位于煤体弹塑性分界区的情况;④ h,E及Lts较大而L及kt较小时,破断顺序为:中部(靠近煤柱侧)→长边(3类位置)→短边(3类位置)→煤柱侧(3类位置);⑤整体破断形态分为3类且随着h,E及kt增大,而Lm,ksm,Lts,ξs及L减小时,整体破断形态的变化模式为:闭合贯通式"非对称(□)-非对称X"型→临界贯通式"非对称(□)-非对称X"型→开口非贯通式"非对称(□)-非对称X"型.针对研究一侧采空基本顶板结构破断的3类力学模型,从模型特征、破断影响因素、初次破断位置、煤柱侧破断形态、实体煤侧破断位置、整体断裂位态及工程指导意义共7个方面,总结对比了"三边固支+简支模型"(第1类)、"三边弹性基础+考虑煤柱宽度和支撑能力的单一塑化模型"(第2类)与建立的"三边弹塑性基础+考虑煤柱宽度和支撑能力的双重塑化模型"(第3类)的重要区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