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213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政治、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07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3177篇;相关期刊1126种,包括管子学刊、法制与社会、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论坛暨第二十五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论坛等;民本思想的相关文献由217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分田、张元、吴其全等。

民本思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07 占比:39.64%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58%

专利文献>

论文:3177 占比:59.77%

总计:5315篇

民本思想—发文趋势图

民本思想

-研究学者

  • 张分田
  • 张元
  • 吴其全
  • 周家荣
  • 艾新强
  • 允春喜
  • 胡波
  • 丁守和
  • 严炳洲
  • 杨国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万鹰; 雷招
    • 摘要: 大庆精神的时代内涵,全面地继承和深刻地彰显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对其进行创造性发展.爱国主义精神是大庆精神时代内涵的核心要义,民本思想是大庆精神时代内涵的旨趣彰显,清廉思想是大庆精神时代内涵的重要构成,开放包容精神是大庆精神时代内涵的应有之义.新时代要系统研究、深入挖掘、重点分析大庆精神时代内涵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有助于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弘扬大庆精神,用大庆精神为新大庆建设、为大庆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凝聚不竭精神动能、提供不竭精神力量.
    • 卜风贤
    • 摘要: 灾害治理作为中国古代应对自然灾害的政府行为,包含丰富的风险意识与政治危机意识。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灾害史范畴出发,聚焦“灾害一社会”的互动关系,不难发现,灾害的发生不仅构建了中国历史时期“灾荒社会”的基本样貌,也同样为荒政制度的逐渐成熟提供了契机,实效荒政是民本思想的实践,也是古代治灾行为的重中之重。古代治灾行为的实践与古代灾害的意义建构之间形成了相互回应、相互促进、相互强化的循环作用机理,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大致轮廓,也使得灾害成为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维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汤荣光; 李嘉霖
    • 摘要: 中国的传统民本思想由天命观转化而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发展,于秦朝后成熟。传统民本思想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在历史上发挥了缓解社会矛盾、促使统治者采取养民富民政策、优化古代官吏选拔标准等正面作用。随着封建专制的不断强化,民本思想一定程度上被异化利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危机和西方民主思想冲击,有识之士开始探索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转化发展,大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刘欢
    • 摘要: 秦穆公是秦国历史上开疆拓土的奠基人,也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初期,以其独特的政治思想,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秦穆公在其统治秦国期间,重视周礼,以“诗书礼乐”为政,主要用和平的方式处理与晋和西戎的关系,为秦国争取政治利益;善当伯乐,慧眼识人,任人唯贤,凝聚了一大批治国人才在身边,为秦国的强大出谋划策;重视民本,顺应民意,赢得了秦国内外的民心。正是在秦穆公独特的治国思想影响下,秦国得以置立晋君、平晋乱、战强晋、霸西戎,扩大了秦国的疆域,得到周天子的认可以及其他诸侯的宾从,提高了秦国的地位。秦穆公使秦国第一次崛起,为秦国以后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 靳东超; 贺彩; 吴文新
    • 摘要: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家思想体系包含了以重民、恤民、富民为基本内容的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践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念,体现了对墨家民本思想的延承。墨家民本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民本理想内容建构上存在理论盲点,民本理论论证上缺乏论证效力,民本实践依赖上不能找到实践民本的真正力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实践民本的制度基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了民本实践与理论的辩证统一;坚持群众史观,把人民群众作为实践民本的依靠力量,从而实现了对墨家民本思想的超越。
    • 罗春娜
    • 摘要: 苏辙在儒家以民为本的仁政传统中,融入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倡导教民孝悌、制民恒产、与民休息等政治主张,形成其具有儒道结合色彩的民本思想。他一生宦海沉浮,在力革“三冗”、力阻青苗法、力谏“回河”等重大问题上,以及在朝在野的理政实践中,始终心系民生,践行了其为民谋利、为民请命的民本思想
    • 张晓玲; 谢家建
    • 摘要: “人民至上”治国理念,发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不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坚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涵。“人民至上”治国理念,突出了人民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力主体地位,体现了党在新时代坚持“人民就是江山”的原则;浓厚了党的执政为民宗旨,体现了执政党的性质和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明确了党与人民的关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至上”的治国理念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时代创新。
    • 罗诗承; 章义和
    • 摘要: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部分,集中阐述了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和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一批有识之士糅合了自身所学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和传统民本思想的部分观念,形成新式的民本观,希望借此救国救民。孙中山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和西方民主观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革命民本观,并以“民”为核心,阐述了他重铸中华民族精神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理想。
    • 谢清果; 王婕
    • 摘要: 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经典隐喻,水舟话语通常出现在臣子或知识分子对统治者的劝谏情境中。水舟论以民心传播为底层逻辑,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代表论述,其本质是基于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对政府统治与社会发展之间互动关系的共同认知,而形成的对民心观念及民意争夺传播机制的高度概括。水与舟的关系,透露着民本思想和王权主义的不解渊源,体现在国家制度设计以及社会各方借用民意而展开的权力博弈,表征为圣贤治世的政治想象和天道民心的政治叙事框架。水舟论所彰显的政治传播逻辑增强了华夏文明的韧性,但同时也使中国社会不免坠入王朝更迭、文明止步的陷阱。一定程度上,水舟论可被视为中国政治传播的根隐喻。
    • 龚丽
    • 摘要: 民本思想贯穿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直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究民本,可溯源至上古时代。孔孟民本思想传承上古时代并加以转换而流传至今。研究上古民本思想对推进民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