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油气悬架

油气悬架

油气悬架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534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40788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农业机械学报、工程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悬架技术分会成立大会暨技术分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LMS2011年用户大会、2009北京汽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等;油气悬架的相关文献由99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思忠、吴志成、杨林等。

油气悬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0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0788 占比:99.31%

总计:41070篇

油气悬架—发文趋势图

油气悬架

-研究学者

  • 陈思忠
  • 吴志成
  • 杨林
  • 王勋
  • 杨波
  • 杨杰
  • 张小江
  • 郭茂春
  • 孙建民
  • 孙绍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游专; 何仁; 刘文光
    • 摘要: 油气悬架以其良好的刚度阻尼特性和承载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重载汽车领域。根据单气室油气悬架的结构和工作特征,建立物理模型,基于刚体力学理论和运动力学平衡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油气悬架的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在此基础上,基于AMESim搭建某载重汽车的1/2悬架系统模型,分析正常行驶工况和越障工况,油气悬架对路面随机激励和障碍物的响应特性;并对驾驶室的乘坐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可知:油气悬架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试验对比表明,仿真模型输出特性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理论分析和模型分析结果可靠;簧载质量在三个周期内衰减振动达到90%以上,满足车辆设计时对悬架衰减振动的要求;路面随机激励的频域响应曲线可以看出,其功率谱峰值在1.28Hz左右,避过了人体的共振区域,符合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人体的主观感受为:没有不舒服;分析模型和结果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 孙建民; 刘祥; 赵国浩; 姚德臣
    • 摘要: 为了提升工程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在工程车辆半主动油气悬架系统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驾驶室座椅对人体臀部和驾驶室地板对人体小腿两部分振动对驾驶员的影响,参考人体集中质量模型建立人-椅集中质量模型。基于工程车辆半主动油气悬架系统,针对滑模控制策略的稳定性问题,提出基于快速幂次趋近律的模糊滑模控制方法,并将其与被动悬架、模糊滑模控制方法进行方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快速幂次趋近律的模糊滑模控制方法与被动悬架和模糊滑模控制方法相比,车身垂向加速度分别降低了82.6%和67.6%,车轮动载荷分别降低了46.2%和25.7%;与被动悬架相比,驾驶员总加权加速度降低了71.1%。经频域分析可见,基于快速幂次趋近律的模糊滑模控制器可以明显降低人体内脏和脊椎共振频率范围内的振动,表明基于快速幂次趋近律的模糊滑模控制方法相比于模糊滑模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工程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
    • 石运序; 刘同昊; 曹常贞; 戚积财; 王兴旺; 贾炎冰
    • 摘要: 为研究油气悬架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针对某90 t宽体矿车,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搭建前悬1/4车油气悬架AMESim仿真模型,研究在随机路面输入下车辆行驶平顺性机制。在被动悬架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主动控制系统,与被动悬架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AMESim/设计探索功能对主动悬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车速不超过40 km/h、初始气室压力为7.7 MPa时,车辆平顺性较好;主动悬架相比被动悬架能更好地衰减振动,极大地提高了车辆行驶平顺性;在保证约束条件不变的基础上,优化后加权加速度均方根降低了18.72%,有效提高了矿车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研究结果为油气悬架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 杨岳霖; 王云超; 胡志超
    • 摘要: 为了探究囊式蓄能器内氮气的真实气体多变过程及囊式蓄能器特性,利用蓄能器试验平台开展不同频率的正弦激振试验。试验发现迟滞时间是迟滞环开度的主要因素,而激振频率会影响蓄能器的刚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体积压缩率和迟滞时间的真实气体多变指数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最大误差小于10%,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该模型可以为更加准确研究油气悬架系统真实特性奠定基础。
    • 孙建民; 刘祥; 赵国浩; 姚德臣
    • 摘要: 为改善重载运输车辆行驶平顺性和驾驶舒适性的问题,以半主动油气悬架及人-椅集中质量模型为研究对象,设计基于模糊动态输出反馈的增量式PID油气悬架控制系统,综合考虑驾驶员的主观感受和烦恼率,以车身垂向加速度、车轮动载荷、悬架动挠度和驾驶员烦恼率为评价指标,对被动悬架、模糊PID和模糊动态输出反馈增量式PID控制油气悬架系统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油气悬架系统相比,基于模糊动态输出反馈的增量式PID控制油气悬架系统的车身垂向加速度的均方根值降低52%、悬架动挠度降低24%、车轮动载荷降低44%、驾驶员烦恼率降低38.5%;与模糊PID控制油气悬架系统相比,其车身垂向加速度的均方根值降低37%、悬架动挠度降低14%、车轮动载荷降低21%。因此,基于模糊动态输出反馈的增量式PID控制油气悬架系统能够提升重载运输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驾驶舒适性。
    • 汪少华; 翟旭辉; 孙晓强; 施德华; 殷春芳
    • 摘要: 针对传统可控悬架系统刚度阻尼调节过程中存在的模型构建难、精度要求高且能耗偏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速开关电磁阀的刚度阻尼多级可调式油气悬架系统新结构及其控制方法。该新型油气悬架通过控制4个高速开关电磁阀的开关状态实现两种刚度模式和4种阻尼模式,从而实现悬架系统刚度阻尼特性的大范围调节。结合新型油气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机理,建立了能够准确反映其特征的数学模型。根据车辆悬架设计要求,确定了新型油气悬架系统的关键部件参数,在仿真和试验的基础上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最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不同行驶工况下油气悬架系统刚度和阻尼特性进行了优化匹配,并设计模式切换控制方法来获取不同行驶工况下油气悬架刚度阻尼模式的最佳切换序列。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油气悬架相比,新型刚度阻尼多模式切换油气悬架系统的车身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下降了33.3%,悬架动挠度均方根值降低了29.6%,车轮动载荷均方根值降低了9.36%,能够有效改善车辆隔振性能。
    • 蒋家国; 陈西; 蒲俊清
    • 摘要: 针对TR100油气悬架调校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改进油气悬架的调校方法,达到高效测试精准调校柔性可靠的目的。
    • 王靖岳; 付彦植; 王浩天; 王军年
    • 摘要: 为了研究油气悬架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特性,以某种采用油气悬架的重型车辆为研究对象,建立1/4车体2自由度油气悬架的数学模型,对系统施加通过高斯白噪声模拟出的随机路面激励,应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采用Poincaré映射图、时间历程图、功率谱图、相图和李雅普诺夫指数作为依据研究油气悬架系统的运动状态。结果表明:当路面激励幅值在0.152~0.192 m时悬架系统发生混沌运动;当激励圆频率在2.4~12.8 rad/s时发生分岔现象;随着阻尼孔等效面积的增大,系统的稳定性逐渐降低,甚至发生混沌运动;当气室的初始压力在3.067×10^(6)~3.562×10^(6)Pa时悬架系统发生混沌运动;当气室的初始体积在2.179×10^(-3).543×10^(-3)m^(3)时悬架系统发生混沌运动。通过合理地选取汽车结构参数会有效地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 冯勇; 周旸; 李阁强; 毛波; 王帅
    • 摘要: 为了改善工程车辆的车身姿态、舒适性与稳定性,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某三轴运输车为例,建立九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以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载荷3个性能指标为优化目标,非线性刚度与阻尼为优化变量,结合Simulink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PSO-GWO混合算法的油气悬架系统参数优化策略。结果表明,与标准PSO算法相比,改进PSO-GWO算法的收敛速度与最优解精度均有较大提升;在不同路面等级下,优化后悬架系统的动载荷指标有所恶化,但基本不影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加速度均方根与动挠度均方根降低,舒适性与车身姿态明显改善。
    • 王刚锋; 刘湘; 杜腾; 索雪峰; 张赟熙
    • 摘要: 矿用自卸车具有载重量大、能够在恶劣路况行驶的特点,油气悬架因其刚度和阻尼的非线性特性能较好适应外载荷激励变化,在大型工程车辆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解决单气室油气悬架在车辆重载时刚度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两级压力式油气悬架,并以某型矿用自卸车1/4油气悬架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比分析了单气室油气悬架与两级压力式油气悬架在通过路面障碍物时的系统输出特性。结果表明:通过高度120 mm的路面障碍时,与单气室油气悬架相比,两级压力式油气悬架的油缸峰值压力降低了12.54%;活塞压缩行程的最大位移增加了37 mm,这将更有利于保持车身姿态,提高防侧倾能力;车辆振动的加速度峰值降低了26.10%,功率谱密度峰值降低了27.52%,车辆行驶平顺性得到明显改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