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球形机器人

球形机器人

球形机器人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584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36534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应用科技、中国测试、光学精密工程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新能源装备制造发展论坛、第三届全国先进制造与机器人技术高峰论坛、第十届中国机器人焊接会议暨国际机器人焊接、智能化与自动化会议等;球形机器人的相关文献由88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汉旭、贺智威、贾庆轩等。

球形机器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6534 占比:99.96%

总计:336664篇

球形机器人—发文趋势图

球形机器人

-研究学者

  • 孙汉旭
  • 贺智威
  • 贾庆轩
  • 杨猛
  • 张延恒
  • 邓力
  • 罗均
  • 翟宇毅
  • 张玉明
  • 马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毕金涛; 于涛
    • 摘要: 设计了一种可靠性更高的三驱动单摆式球形机器人,工作过程中,当其中一个驱动电机发生故障时,其余两个驱动电机仍可以相互配合实现全向运动,有效地提高了球形机器人工作的可靠性。该球形机器人的三个驱动电机能够两两配合提供两种运动方式,其中一种运动方式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原地零半径转向,使运动更加灵活。
    • 龙子洋; 项鹏; 隋国荣
    • 摘要: 针对球形机器人在姿态解算的过程中,惯性测量元件精度不高、稳定性差和易受噪声干扰从而导致无法精确控制其运动姿态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融合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惯性测量元件数据来进行姿态解算的方法,利用多传感器测量数据进行融合,并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得到精确的姿态信息。通过相关实验充分验证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姿态解算方法的精度和鲁棒性明显提高,抗噪声干扰能力更强。实验表明,该姿态解算方法相比于互补滤波的姿态解算,全姿态角均方根误差和平均误差分别下降了0.0601和0.1984,可见其对于球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 马龙; 孙汉旭; 宋荆洲; 兰晓娟
    • 摘要: 具备高速精准运动能力是球形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高速运动状态下外界扰动和系统抖振等因素对球形机器人精准直线运行产生的影响,开展面向高速直线运动的分数阶自适应分层积分滑模控制方法的研究.提出面向高速直线运动的球形机器人标准动力学模型并且以此作为控制方法的研究基础,将积分项和分数阶微积分项与分层滑模控制方法相结合,并且对高速运动过程中的未知扰动进行自适应评估和补偿,基于BYQ-GS高速运动球形机器人对该方法的控制效果展开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直线运动状态下,随着速度的增大,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响应速度、收敛速度、稳定性和鲁棒性,对球形机器人高速精准控制的实现有重要的意义.
    • 郑祝堂
    •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球形机器人,它是通过重心驱动和角动量驱动来实现球体的滚动.机器人的动力部分主要由两个驱动电机和一个转向电机组成,三个电机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通过两个驱动电机实现了球形机器人前后向的运动,通过转向电机实现左右转向,包括原地的自转.
    • 华德正; 刘新华; 赵欣; 路和; 李增强; 刘晓帆
    • 摘要: 针对钕铁硼永磁体在加工制作微型结构时成型困难且易脆的问题,采用磁流变液作为微型磁控机器人的驱动材料,设计一种用于人体胃部靶向送药的球形磁控机器人.根据磁流变液的流变机理,分析磁性颗粒在磁场中的力学关系,建立球形磁控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搭建机器人运动图像获取系统,并利用霍夫变换圆检测算法计算该机器人的位移.最后,制作机器人样机并在具有空间磁场的实验平台中进行运动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磁流变液的球形磁控机器人易于控制并且运动稳定、可靠.
    • 余晨雨; 章政; 黄卫华; 李宇峰; 郭庆瑞
    • 摘要: 针对球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中难以实时、准确地获取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估计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滤波和粒子滤波相融合的姿态解算算法.为了避免使用磁力计数据参与四元数计算时俯仰角和横滚角误差较大的问题,使用陀螺仪和磁力计互补滤波算法单独对球形机器人的偏航角进行解算,同时,通过信息熵评估磁力计噪声大小,动态调整磁力计在互补滤波中的权值.实验结果表明,在外部磁场干扰实验中,偏航角误差在3?以内,在球形机器人动态和静态实验中,偏航角误差在0.3?左右,俯仰角和横滚角误差能够控制在0.1?之内.因此,该算法能够保证球形机器人姿态解算的实时性,增强准确性和和抗干扰能力,有效提高球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精度.
    • 曾鹏; 许逵; 郑功倍; 高丙团
    • 摘要: 针对用于电缆通道环境监测的双轮驱动球形机器人,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实现其动力学建模.通过驱动车轮的转角、球形机器人两自由度位置坐标、驱动车体的姿态角直观的计算出系统的动能和势能;考虑球形机器人位置坐标、驱动车体姿态角、球形机器人运动方向角和左右驱动车轮的转角的约束关系,选择左右驱动车轮的转角、球形机器人的移动距离、驱动车体的姿态角作为广义坐标;考虑驱动车轮和球壳、球壳与地面的摩擦得到系统的广义力和耗散能量,建立了能够描述双轮驱动球形机器人在二维水平面运动、驱动车体姿态的多体动力学.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开展了模型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 迟兴; 战强
    • 摘要: 为将传统球形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陆地拓展到水域,通过在球壳上黏附辅助鳍,增大球形机器人水面运动的推进力,设计一种紧凑高效的水陆两栖球形机器人.分析特殊平面形状的单片辅助鳍在运动周期中入水面积和形心的变化规律,基于机翼理论推导液体作用在辅助鳍上的升力和阻力计算公式,给出水平分力和竖直分力表达式.利用傅里叶级数对水平分力和竖直分力进行拟合,针对球壳上不同数量辅助鳍配置方式,给出傅里叶级数表示的水平分力合力和竖直分力合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增大球壳旋转角速度和辅助鳍入水面积可提高水平分力;水平分力合力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增加配置的辅助鳍数量可增大水平分力合力的平均值,减小合力的波动幅度;辅助鳍结构能够给球形机器人水面运动提供持续稳定的推进力.
    • 余晨雨; 章政; 郭庆瑞; 张舰栋; 金震
    • 摘要: 针对球形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不准确、参数不确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李雅普诺夫(Lyapunov)方法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算法。首先,搭建了基于全向轮驱动的球形机器人实验平台,并利用拉格朗日方程进行动力学建模。然后,为解决球形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参数易受干扰的问题,采用MRAC进行运动控制,其中自适应控制率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进行设计。最后,通过在线仿真和实测实验,结果表明MRAC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在运动参数受到干扰时仍有较好的控制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