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终点事件

终点事件

终点事件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9913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世界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七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4年会暨第三届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国际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等;终点事件的相关文献由43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健、文建庭、方妍妍等。

终点事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9913 占比:99.25%

总计:20063篇

终点事件—发文趋势图

终点事件

-研究学者

  • 刘健
  • 文建庭
  • 方妍妍
  • 董文哲
  • 万磊
  • 忻凌
  • 戴国华
  • 罗亮
  • 孙同文
  • 张晓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凯; 刘茜
    • 摘要: 目的 分析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半乳糖凝集素-3(Gal-3)、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10例CHF患者作为CHF组,以及同期因原发性高血压或心律失常住院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R-ProADM、Gal-3、GDF-15水平。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CHF组分为甲(Ⅱ级)、乙(Ⅲ级)、丙(Ⅳ级)3组,比较不同NYHA分级患者以上指标的差异。按随访1年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再次心力衰竭入院或全因死亡)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HF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ProADM、Gal-3、GDF-15对CH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CHF组MR-ProADM、Gal-3、GDF-15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乙组、丙组MR-ProADM、Gal-3、GDF-15水平较甲组高(P<0.05),丙组Gal-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乙组(P<0.05)。随访1年,共有36例(32.73%)患者发生终点事件,事件组入组时MR-ProADM、Gal-3、GDF-15水平均高于非事件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ProADM、Gal-3、GDF-15、年龄、脑钠肽(BNP)、心功能分级均为CHF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MR-ProADM、Gal-3、GDF-15均对是否发生终点事件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时预测是否发生终点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血清MR-ProADM、Gal-3、GDF-15可以作为诊断CHF和评估CHF患者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三者对提高CHF早期诊断准确率、指导危险分层及预测患者预后均有一定价值。
    • 刘洋
    • 摘要: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133例高龄ISH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药组65例给予氨氯地平,联合组68例给予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比较两组疗效、干预前后日平均收缩压(Daily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SBP)、夜平均收缩压(Nocturnal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SBP)水平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单药组84.62%(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龄ISH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SBP。
    • 贾军; 李青; 关新义; 王恒
    • 摘要: 目的:分析天水地区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结合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的INR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水地区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抗凝效果,且用药安全性高。
    • 何磊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尿酸(Uric acid, UA)水平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合并房颤患者终点事件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82例CHF合并房颤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NT-proBNP、CA125、UA水平,不同心功能血清NT-proBNP、CA125、UA水平,分析血清NT-proBNP、CA125、UA水平与心功能相关性,随访6个月,根据有无终点事件分为发生组(n=36)和未发生组(n=146),并分析CHF合并房颤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NT-proBNP、CA125、U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血清NT-proBNP、CA125、UA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清NT-proBNP、CA125、UA水平与心功能呈正相关(P<0.05);发生组血清NT-proBNP、CA125、UA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NT-proBNP、CA125、UA为影响CHF合并房颤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HF合并房颤患者血清CA125、NT-proBNP、UA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同时高水平CA125、NT-proBNP、UA是影响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CHF合并房颤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指标。
    • 程帅; 冯胜东; 冯晔子; 张申伟
    • 摘要: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治疗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主动脉瓣狭窄病人77例,其中TAVR治疗45例,SAVR治疗3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超声指标、术后1个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术后1个月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TAVR组年龄和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高于SAVR组(P<0.05),总住院时间和监护时间少于SAVR组(P<0.05)。TAVR组术后1个月室壁相对厚度(R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主动脉瓣瓣口面积(AVA)高于术前(P<0.05),左室质量指数(LVMI)、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mPG)和主动脉峰值流速(Vmax)低于术前(P<0.05);SAVR组术后1个月LVEF和AVA高于治疗前(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MI、mPG和Vmax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SAVR组RWT和Vmax高于TAVR组(P<0.05),LVEDD、LVMI、LVEF、mPG和AVA低于TAVR组(P<0.05)。术后1个月,TAVR组NYHA分级改善总有效率为88.9%,SAVR组为9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1,P=0.806)。结论接受TAVR治疗的病人相较于SAVR年龄大、STS评分高、总住院时间和监护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和心室逆转重构改善,且未增加全因死亡率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TAVR为治疗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 王皓月; 韩琳艾; 杨晓敏; 韩港飞; 王茜; 张岩波; 韩清华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心房颤动(AF)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及报告结局的影响(PRO)。方法顺序纳入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山西省心血管医院就诊的CHF患者392例,收集住院期间病例信息,出院后定期随访,随访内容为死亡、再住院及患者报告结局量表(CHF-PROM),根据AF类型对患者分组,采用log-rank法比较组间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F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秩相关分析AF对CHF-PROM的影响。结果AF组与非AF组相比,两组复合终点事件(P=0.804)、再住院(P=0.943)、死亡(P=0.547)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阵发性AF组与非AF组相比两组在复合终点事件(P=0.213)、再住院(P=0.642)、死亡(P=0.093)均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性AF组与非AF组相比两组在复合终点事件(P=0.659)、再住院(P=0.682)、死亡(P=0.846)均无统计学意义。AF不是CHF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74,95%CI:0.779~1.480,P=0.664)。患者CHF-PROM分析结果表明,AF组与非AF组相比两组在焦虑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44),其余维度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阵发性AF组与非AF组相比两组在各个领域、各个维度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持续性AF与非AF组相比两组在心理领域(P=0.019)和焦虑维度(P=0.004)有统计学意义。AF只与心理领域的得分相关(P=0.026)。结论AF影响CHF患者的心理状态,提示临床工作应多加关注AF患者心理状况。
    • 李盛; 尹海贤; 熊斌
    •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PCI术的AMI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心脏康复模式干预,试验组则在传统心脏康复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新型优化心脏康复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室壁运动积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内皮素-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及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型优化心脏康复模式干预应用于AMI病人PCI术后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 黄河; 吴启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检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接收的重症脓毒症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两组均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液体复苏指导,研究组使用床旁超声检测液体复苏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液体复苏达标率、终点事件情况.结果 治疗72 h后研究组患者的液体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93.75% (30/32)比75.00% (24/32)],研究组患者的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0%(4/32)比59.37%(19/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床旁超声检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液体复苏达标率,降低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发生率.
    • 刘高; 邱明涛; 张瑶
    • 摘要: 目的:探究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对ACS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将于我院行PCI的202例ACS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行常规抗血小板双联药物治疗,一组行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比较术后6个月内两组终点事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利于预防ACS患者PCI术后终点事件.
    • 夏晶晶; 魏俊霞
    • 摘要: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压控制及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遂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高龄ISH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44例.替米沙坦组接受替米沙坦治疗,联合用药组接受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和终点事件进行比较,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水平,包括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评估患者血管弹性指标,包括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结果 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替米沙坦组的81.82%;患者3 a内终点事件发生率为6.98%,低于替米沙坦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用药组患者dSBP、nSBP和24 hSBP水平均低于替米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用药组C1、C2值大于替米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龄ISH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增强血管弹性,降低终点事件发生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