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一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研讨会
第十一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研讨会

第十一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研讨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贵阳
  • 出版时间: 2017-09-21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一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研讨会 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分析了循证医学诊疗方案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真实世界研究,对中医药治疗进行评价。真实世界研究可用于复杂干预的综合效果评价、药品上市后妥全性的评价、医疗服务研究以及药物经济学评价。
  • 摘要:大数据、人工智能助推循证医学发展,大数据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需要循证医学思维、理论、研究方法等.两者互为补充,融合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为循证医学带来一个崭新的春天,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将在大致据基础上,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将可以得到很多新知识.
  •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针刺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建立针刺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方性尿失禁优化方案,确立针刺的规范化技术,为临床治疗及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临床疗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无中药辨证治疗情况下,探索单纯性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症状分布及变化特点及规律,为中药新药治疗血脂异常临床研究的中医证候疗效的评价提供依据.
  • 摘要:中医处于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的关键历史节点;对数千年来积累的中医药治疗经验进行严格评价、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和更新,推动中医药临床实践.本研究基于当前中医药证据的现状和循证医学当前最佳证据的思想、提供了一种现代临床试验证据为主、专家共识性证据为辅;古今结合、临床研究与买验室证据结合的中医整体证据梳理.评价与总结方法,能为当前中医临床和今后科研方向提供借鉴;研究局限性,在于古籍检索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病种因为无法提供确诊所需的实验室检查,对古代条文现代诊断的符合程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偏离情况,现代临床研究质量较低.
  • 摘要:中医杂志2010年入选SCI(《科学引文索引》)。对SCI论文发表常见问题分析,主要包括不去阅读和理解相同领域内的文献,偷懒和抄袭,文章结构不全缺胳膊断腿。实验方法描述不完整,审稿人就会怀疑别人无法重复你的实验,不真实客又见地分析结果和不指出研究的不足,概括地说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更深入,或能更广泛被应用等,都是会让审稿人觉得分析不够严谨而显得文章轻浮。
  • 摘要:目的:评价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参考. 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全面收集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所有语种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00年至2017年01月,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若遇分歧,通过讨论或者第三名研究者协助解决,对纳入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612例患者,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组)358例,对照组254例.纳入的7篇文献均报告了有效率,治疗组有效率(86.9%)高于对照组(7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25,95%CI(1.15,1.37),P<0.00001];纳入的文献中有5篇报告了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0%)明显低于对照组(4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23,95%CI(0.06,0.93),P=0.04]. 结论:现有临床研究提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明显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受纳入文献质量限制,以上结论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不同针刺介入时机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系统检索8个中外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ce Library,收集与针刺疗法不同介入时机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相关的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06月,采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3个文献研究,包括9个随机对照试验,4个非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期比恢复期开始介入疗效更优(MD=14.16,95%CI3.94to24.37),恢复期比后遗症期开始介入疗效更优.在急性期内进一步比较发现:脑卒中发病后14天内比15天-4周开始介入疗效更优(MD=8.02,95%CI3.77to12.26);7天内比8天-14天开始介入疗效更优(MD=10.42,95%CI3.52to17.32);2天内开始介入针刺疗效显著优于3天-14天(MD=7.41,95%CI4.73to10.09);6小时内与1天-2天、12小时内与1天-2天、6小时-12小时与1天-2天开始介入疗效无显著差异. 结论:发病2天内或7天内开始介入疗效优于其他时间点,但2天内与7天内开始介入针刺的疗效尚缺乏对比,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最佳针刺时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十味败毒汤属于经典汉方,出自华冈青州的《疡家方筌》,方由荆芥、防风、独活、樱皮、桔梗、川芎、干姜、茯苓、柴胡、甘草十味药组成.功能祛风除湿,散寒消脓,用以改善患者的过敏性体质及易化脓体质.本文对十味败毒汤的组方进行分析,整理该方的现代药理研究,并分享五个临床运用该方治疗皮肤病的验案.对寻常型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或易化脓体质者,应用十味败毒汤治疗也取得良效。本方组方精当,药味少,药量小,患者的经济负担小,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在皮肤科应用广泛。至于十味败毒汤是否在其他专科疾病方面也能效如俘鼓,有待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 摘要: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刘健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所用健脾类中药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及SOD的影响,为优化处方提供依据. 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采集系统所录入的痛风性关节炎住院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17.0、SPSS Clementine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所用健脾类中药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及SOD变化的关系. 结果:(1)415例患者中,155例美洛昔康组患者,260例中药组患者(有薏苡仁组206例,无薏苡仁组54例);(2)治疗后美洛昔康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3;炎症指标ESR、hs-CRP、al-AGP;UA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薏苡仁组患者UA、免疫指标(C3、C4、IgA、IgM)、炎症指标(ESR、hs-CRP、AGP)均有所降低、氧化指标(SOD)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t检验分析,治疗后有薏苡仁组患者C3、C4、IgA、IgM、UA、SOD相对于美洛昔康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无薏苡仁组患者的免疫指标补体C3;炎症指标ESR、hs-CRP、al-AGP;UA均有所降低,SOD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薏苡仁组患者UA、免疫指标(C3、C4、IgA、IgM)、炎症指标(ESR、hs-CRP、AGP)均有所降低、氧化指标(SOD)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无薏苡仁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t检验分析,治疗后有惹苡仁组患者C3、C4、IgA、IgM、hs-CRP、al-AGP、SOD相对于无薏苡仁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3)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一般分为四大类:健脾利湿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祛风除湿药;核心处方为:薏苡仁、车前草、泽泻、蒲公英、山慈菇、黄柏、土茯苓、丹参、红花;使用频次排名前五昧的健脾利湿药:薏苡仁、车前草、泽泻、茯苓、陈皮;(4)健脾利湿药与免疫、炎症指标及SOD的关联分析,薏苡仁与患者的炎症指标(ESR、hs-CRP、AGP)下降、氧化指标(SOD)上升、免疫指标(IgM)下降相关联,车前草与患者的UA下降相关联,茯苓与患者免疫指标(C3、C4、IgA、IgG)下降相关联;健脾利湿药配伍后与免疫、炎症指标及SOD的关联分析,发现健脾利湿药、清热解毒药配伍与ESR、CRP、UA下降关联,与活血药配伍与免疫指标(C3、C4、IgA、IgG、IgM)下降及SOD上升关联,与祛风除湿药配伍与al-AGP下降关联. 结论:我院风湿科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从脾论治,形成了以健脾利湿为主,佐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组方原则,对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调节机体免疫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 摘要:目的:基于关联规则的方法挖掘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与其它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6年12月OA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法测定OA患者全血中血小板相关参数指标,应用SPSS21.0对OA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 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炎症指标(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 RP)、白细胞计数(WBC))、代谢指标(UA(尿酸)、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α1-酸性糖蛋白(α1-AGP))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并运用SPSS Clementine11.1软件Aprior模块分析血小板参数与炎症指、代谢及免疫等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结果:(1)共纳入OA患者1689例,与PLT计数与正常值(125-350x109/L)相比较,上升的有991例(58.67%),正常的517例(30.73%),下降的有181例(10.66%);PCT与正常值(9-17%)相比较,上升的有1284例(76.02%),正常的346例(20.49%),下降的59例(3.49%);MPV与正常值(9-13fl)相比较,上升的有5例(0.30%),正常的1684例(99.70%),下降的例0(0%);PDW与正常值(9-17fl)相比较,上升的有69例(4.09%),正常的1580例(93.55%),下降的例40例(2.37%),P-LCR与正常值(13-38%)相比较,上升的有178例(10.54%),正常的1478例(87.51%),下降的例33例(1.95%).(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T、PCT与ESR、IGA、补体C3、补体C4、al-AGP呈正相关(P<O.01或P<0.05),与SOD、HDL-C呈负相关(P<0.01或P<0.05),P-LCR与ESR、IGA、补体C3、补体C4、al-AGP呈负相关(P<0.01或P<0.05),与SOD、HDL-C呈正相关(P<0.01或P<0.05)与其它指标无相关性(P>0.05),PDW与ESR、IGA、补体C3、al-AGP呈负相关(P<0.01或P<0.05),与SOD、HDL-C呈正相关(P<O.01或P<0.05),与其它指标无相关性(P>0.05),MPV与ESR、补体C3、补体C4呈负相关(P<O.01或P<0.05),与其它指标无相关性(P>0.05).(3)Logistic回归示:WBC、hs-CRP、IGA、补体C3、补体C4、UA是PLT的危险因素(P<0.01或P<0.05),WBC、ESR、补体C3、UA、al-AGP、TC是PCT的危险因素(P<0.01或P<0.05),hs-CRP、al-AGP是PDW的危险因素(P<O.01或P<0.05).UA、TC呈是MPV的危险因素(P<O.01或P<0.05),补体C4、TG是P-LCR的危险因素(P<0.01或P<0.05).(4)设最小支持度为20%,最小置信度为70%,PLT计数升高与hs-CRP升高、d1-AGP升高、补体C3升高、IGG升高、HDL-C下降相关联;PCT、PDW下降与hs-CRP升高、ESR升高相关联;MPV下降与hs-CRP升高、ESR升高、HDL-C升高相关联. 结论:活动期OA患者PLI、参数主要表现为指标的升高,同时与炎症、免疫及代谢指标的升高呈相关性,其表达的失调可能参与了OA的发病及活动,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摘要: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技术,挖掘分析刘健教授运用健脾化湿、清热通络中药治疗骨关节炎(OA)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OA提供依据. 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2016年12月电子病历录入的诊断为OA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21.0、SPSS Clementine11.1软件Aprior模块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中药、中成药及外用药对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结果:(1)共纳入OA患者1970人,经健脾化湿、清热通络中药治疗后,患者PLT参数、炎症指标及免疫指标等均有所改善;(2)本院风湿免疫科治疗OA常用药物有为5大类:包括健脾化湿药、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和补肝肾药.根据每类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提取,健脾化湿药:茯苓、陈皮、泽泻、薏苡仁、山药,祛风除湿药:威灵仙、烫狗脊、豨莶草、伸筋草、独活,活血化瘀药: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牛膝,清热解毒药: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芩、黄柏、知母,补肝肾药:杜仲、桑寄生、熟地、枸杞子、千年健.(3)设关联规则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70%,口服中药及中成药分别与实验室指标关联,关联度最高的前5位,蒲公英&丹参&薏苡仁关联于PLT指标下降,薏苡仁&泽泻&独活关联于IGG指标下降,丹参&鸡血藤&黄芩关联于hs-CRP指标下降,蒲公英&威灵仙关联于α1-AGP指标下降,黄芩&丹参&鸡血藤关联于TG指标下降,新风胶囊关联于PLT指标下降,新风胶囊&芙蓉膏关联于ESR指标下降,新风胶囊&芙蓉膏关联于IGG、补体C3、补体C4指标下降.(4)由聚类分析得出,聚1类:丹参、狗脊、桃仁、红花,聚2类:茯苓、陈皮、山药、薏苡仁,聚3类:蒲公英、蛇舌草、豨签草、威灵仙、泽泻,聚4类:知母、黄柏、熟地、枸杞子,聚5类:桑寄生、牛膝、伸筋草、黄芩,聚6类:杜仲、独活,聚7类:鸡血藤. 结论:OA活动期患者实验室指标及PLT参数处于异常活跃状态,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其中尤以健脾化湿、清热通络中药为主.
  • 摘要: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治疗活动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06月至2016年06月膝骨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中医辨证属湿热阻络证.根据是否使用芙蓉膏外敷,并将其分为有芙蓉膏组和无芙蓉膏组,采用SPSS22.0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实验指标,SPSS Modeler14.2中的Apriori模块分析芙蓉膏联合中药与免疫炎症代谢指标的关联度. 结果:共有930例膝骨关节炎湿热阻络证患者.其中有芙蓉膏组620例,无芙蓉膏组310例.对有芙蓉膏组中药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率大于80%的中药以健脾化湿,清热解毒为主,分别有为茯苓、薏苡仁、甘草、陈皮、丹参和蒲公英.设定最小置信度为75%,最小支持度为20%经Aprior模块分析得出芙蓉膏与稀莶草关联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上升(置信度83.86%,支持度34.68%),芙蓉膏与黄柏关联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下降(置信度83.42%,支持度33.32%);芙蓉膏与黄芩关联于ESR下降(置信度89.19%,支持度30.31%)、关联于IgM指标下降(置信度87.78%,支持度22.610r4);芙蓉膏与白花蛇舌草关联于补体C3指标下降(置信度82.27%,支持度30.22%)、关联于补体C4下降(置信度85.6126,支持度42.99%);芙蓉膏与威灵仙关联于IgA下降(置信度87.8126,支持度37.44%);芙蓉膏与薏苡仁关联于IgG下降(置信度84.3796,支持度7.48%).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能显著降低ESR、hs-CRP、补体C3、补体C4水平,且宥芙蓉膏组能显著降低IgG的水平以及上调SOD的水平(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芙蓉膏组在降低ESR、hs-CRP、补体C3、补体C4以及上调SOD的水平方面优于无芙蓉膏组(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芙蓉膏外敷联合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类中药可以降低ESR、hs-CRP、补体C3、补体C4水平,上调SOD的水平,进而(可能)减轻患者免疫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症状,减轻关节疼痛,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评价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第三期)、CNKI、VIP、CBM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8月,查找温胆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RCT,并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26个RCT,20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温胆汤加减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整体优于西医常规治疗(RR=1.25,95%CI:1.18-1.33,P<0.0O1);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温胆汤加减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优于西医常规治疗(RR-I.26,95%CI:1.07-1.49,P=0.006);心绞痛疗效方面,温胆汤加减方联合常规西药整体优于常规西药治疗(RR=1.29,95%CI:1.12-1.50,P<0.0OI);在心电图疗效方面,温胆汤加减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整体优于西医常规治疗R=1.31,95%CI:1.22-1.40,P<0.0OI). 结论:温胆汤加减方联合常规西药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样本量的限制,结论仍需进一步开展严格设计的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4年至2017年发表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相关文献,把符合纳入标准的22篇文献共计2557例患者作为Meta分析的对象,选择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作为效应指标,采用RevMan5.3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2项研究经Meta分析合并后结果显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改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方面均优于常规组. 结论: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但仍需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验证和支持其临床疗效.
  • 摘要:本文的目的在于掌握循证护理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扩展思路、获得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促进护理科研和临床实践的水平.掌握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及其与护理科研的关系;了解国外循证护理领域的进展;理解循证护理实践的步骤;掌握严格评价的定义和方法;掌握循证护理的基本技能;了解常用护理科研方法包括定性研究、问卷调查、生活质量测评、经济学评价等。
  • 摘要:横断面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基础性研究方法.它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在调查表设计中,应保证调查项目全而精,不要用否定形式的提问。
  • 摘要:系统综述是针对某个主题进行的二次研究、在复习、分析、整理和综合针对该主题的全邵原始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述过程要依照一定的标准化万法,是循证决策的良好依据。Meta分析可以提高统计学检验效能,解决临床分歧意见。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多学科团队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1990年1月至2013年11月关于气管切开的多学科团队护理的临床研究,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提取资料进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9篇文献.多学科团队主要包括呼吸科医师,护士,言语病理师等.干预的方式为每日查房,直接参与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或每周查房1-2次,提出建议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气管切开护理的培训.与对照组相比,多学科团队护理减少气管切开患者带管时间(平均差=-8.29,95%CI:-9.44--7.15,P<0.00001),住院时间(平均差=-20.25.95%CI:-39.75~-0.74,P=0.04),和痰液堵塞气管套管的发生率(RR=0.23,95%CI:0.14~0.41,P<0.00001). 结论:多学科团队护理能够改善气管切开患者的预后.
  • 摘要:肺部炎症是老年人骨折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中占有重要位置,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5%~1%.骨折手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COPD,吸烟,创伤,营养不良及糖尿病,麻醉镇静剂及留置鼻胃管等。X线检查可见淡而模糊的炎症浸润性改变,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致病菌的检查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发病时间、危险因素考虑药物方案,尽早及时开始治疗;可参考HAP的治疗指南,并结合当地细菌学和耐药性流行病学资料选择抗生素。初始经验用药疗效差者应尽快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对老年患者进行充分的营养支持治疗可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总之,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术后肺炎的发生率。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加味小柴胡汤联合干扰素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8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用重组干扰素a-2b,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保肝及用药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 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轻干扰素不良反应(P<0.05);肝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HBV DNA阴转率及HbeAb阳转率分别为53%、56%、4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味小柴胡汤联合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纯应用干扰素可明显提高病毒学应答率、生化学应答率,并能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对改善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在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经络艾灸等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d测量臂围、患肢伴随症状(疼痛感、肿胀感、皮肤紧绷感)、患者睡眠情况,术后3个月测量肩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水肿、睡眠障碍、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7d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水肿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患肢伴随症状(疼痛感、肿胀感、皮肤紧绷感)、睡眠情况及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比较,实验组伴随症状、睡眠情况、肩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护理技术能有效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伴随症状的发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少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
  • 摘要: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血小板(PLT)参数变化及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RA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SPSS21.0对患者血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炎症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代谢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SPSS Clementine11.1软件Aprior模块分析凝血、免疫、炎症、代谢等实验室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 结果:(1)1951例RA患者PLT值与正常参考值(125-350×109/L)相比较,下降的有252例(占13%),正常的有893例(占46%),上升的有806例(占41%),PDW值与正常值(9-17fL)相比较,下降的有33例(1.69%),正常的有1680例(86.11%),上升的有238例(12.20%),MPV值与正常值(9-13fL)相比较,上升的有64例(3.28%,正常的有1721例(88.21%),下降的有166例(8.51%),PCT值与正常值(0.11%-0.28%)相比较,上升的有17例(0.87%),正常的有1227例(62.89%),下降的有707例(36.24%),P-LCR值与正常值(13%-38%)相比较,上升的有18例(0.92%),正常的有1414例(72.48%),下降的有519例(26.60%).(2)相关性分析示:PLT与PT、IGA、IGG、C4、ESR呈正相关(P<0.05或P<0.0I),与C3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其它指标及年龄、病程无相关性(P>0.05);PDW与TT、IGA、C4、ESR、WBC、ApoA1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C3、SOD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年龄、病程及其他所选实验室指标无相关性(P>0.05);MPV与CRP、H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SOD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其它指标及年龄、病程无相关性(P>0.05);PCT与IGA、C4、SOD、TG、TC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其它指标及年龄、病程无相关性(P>0.05);P-LCR与'TT、CRP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SOD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其它指标及年龄:病程无相关性(P>0.05).(3)设定最小置信度为70%,最小支持度为20%,血小板计数升高与hs-CRP升高、PT升高、类风湿因子升高、补体C4升高、IGM升高、TG升高相关联的支持度均大于20%,置信度均大于70%,血小板压积升高、血小板宽度升高与hs-CRP升高、ESR升高相关联的支持度均大于20%,置信度均大于70%,血小板平均体积升高与ESR升高、HDL-C下降相关联的支持度均大于20%,置信度均大于70%,大血小板比率升高与hs-CRP升高相关联的支持度均大于20%,置信度均大于70%.(4)Logistics回归结果示血小板计数与hs-CRP、IGA、IGM、Apo-A1、Apo-B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小板压积与SOD、EDR、IGA、TG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小板宽度与ESR、C4、IGM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与hs-CRP、IgA、TG呈正相关(P<0.01或P<0.05),大血小板比率与朴体C4、TG、TC、Apo-B呈正相关(P<0.01或P<0.05). 结论:RA患者血清PLI、参数显著升高,PLT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与发展.PLT参数的异常可能对RA患者炎症、代谢、免疫的紊乱有一定的影响.
  • 摘要:目的:评价推拿治疗小儿腹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评价,为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CBM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等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到2017年4月.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进行文献资料提取,并参考Cochrane协作网系统综述手册5.0.2版和STRICTA清单建议对文献方法质量和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共纳入49个研究,这些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总体偏低,主要问题包括对随机方法和随机隐匿报告不完整,试验缺少样本量估算,盲法的应用率低且报告不完整,脱落失访病例未采用意向性分析,结局指标报告以复合结局指标为主,国际认可结局指标和安全结局指标报告率较低,10.2%的研究采用24小时腹泻次数,16.3%研究报告了腹泻持续时间,8.126研究明确报告安全结局信息;在干预措施的质量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对推拿治疗的频次、操作时间、疗程等干预措施细节及推拿操作者临床实践时间和在试验目标疾病领域的专业技能报告不完整,只有48.9%的研究报告干预措施的文献依据和24.5%的研究报告选择对照措施的文献依据. 结论:目前国内发表的推拿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对干预措施细节报告不充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应用存在不同程度偏倚.建议今后的推拿疗法研究应重视随机方法及随机隐匿的报告,严格按照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进行实施和报告,按照CONSORT声明中非药物疗法拓展标准和STRICTA建议清单详细报告干预措施细节.
  • 摘要:目的:挖掘类风湿关节炎(RA)在古籍医案中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 方法: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确定检索词,在《中华医典》中进行检索,基于专家咨询确立的"RA古籍诊断相似度评分标准"筛选出很可能为RA的医案,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进行数据挖掘. 结果:最终纳入的检索词为四个,在中华医典中检索到条文44486条,经过诊断相似度分析,很可能为RA的医案有64个,含处方124条、药物170种.最常用的前10味中药为当归、甘草、茯苓、桂枝、薏苡仁、牛膝、防风、白术、陈皮、秦艽:最常用的10对药对为甘草-当归、牛膝-当归、甘草-白芍、当归-白芍、川芎-甘草、白术-当归、甘草-防风、当归-防风、川芎-当归、桂枝-防风、桂枝-防己.挖掘得到新方聚类的潜在的组合28个,进一步可聚合成潜在的14个新方. 结论:古籍中的治疗经验可以通过诊断相似度方法进行挖掘;借助TCMISS发掘的RA古籍医案中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可为现代RA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理论基础、文献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以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同时还能发掘潜在的新方,为临床实践或基础研究都提供有益的线索.
  • 摘要:随着交通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LC)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PLC损伤后会造成膝关节不稳,若治疗不当,最终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导致肢体功能残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就对PLC的解剖特点、分型诊断和手术治疗做一综述.PLC损伤后手术治疗的时机应尽早争取一期手术治疗,减少因继发膝关节不稳造成的关节软骨、半月板损伤等可能性,降低长期因膝关节周围组织挛缩、炎症等遗留膝关节屈伸不利的发生率。只要移植物的长度和强度满重建后都能很好的维持膝关节稳定性。
  • 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心绞痛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基于Meta分析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 摘要:以纤维肌痛为例,进行拔罐、针刺治疗的临床试验,对中医非药物疗法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拔罐与针刺均能缓解纤维肌痛疼痛,减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采用严格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评价酸枣仁汤对成人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主要结局(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莫非时睡眠监测);次要结局(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睡眠日志,中医证候指标)。安全性指标包括: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变化等。
  •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风湿科中医论治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特色及中医内外合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初步以实验室指标验证中医内外合治的优越性. 方法: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技术,即采取复杂网络技术和关联规则,对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风湿科232例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住院期间是否使用外治法为条件,对232例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分组,并收集与分析各组中药情况.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中医单纯内治、内外合治与血常规、脂代谢、炎症指标、免疫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情况,P<0.05或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32例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80例单纯内治组(34%),152例内外合治组(66%).得出:(1)单纯内治组患者的免疫指标IgA、炎症指标(ESR、hs-CRP、α1-AG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小板(PLT)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内外合治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3、C4、IgA)、炎症指标(ESR、hs-CRP、α1-AGP、AS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小板(PLT)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3)内外合治组较单纯内治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沉(ESR)改善更为显著(P<0.05). 结论:根据各用药的比例分析,我院风湿科治疗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以从脾论治为主,兼顾肝肾,配伍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等药物的配方原则;并且内外合治作为我院风湿科的特色疗法,具有一定的疗效,较单纯内治法治疗疗效更加显著.
  • 摘要: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的提高,出现越来越多的肿瘤幸存人群,目前现状尚不能满足老年肿瘤康复的需求.通过对现有肿瘤康复治疗的研究,提出一些思考,肿瘤康复需要全社会和各领域共同合作,以老年生活质量提高为宗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康复道路.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的老年肿瘤康复策略从愿望到落实尚有一些差距,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首先,要建立涵盖医学知识、心理健全、中医养生、职业技能培训等方方面面的完善体系;其次,加强康复期宣传教育,与媒体广泛交流与合作,提高公众意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而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分享康复知识和技术,提高整体老年肿瘤康复水平;再次,完善医保政策,建立以社会工作者为核心的人文关怀体系,辅助提高康复质量;最后,完善老年肿瘤康复的评估体系。
  • 摘要: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关联规则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中药配伍及组方用药规律,并初步以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探讨中医药治疗的优越性,为AS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方法: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AS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所用中药通过SPSS22.0和SPSS modelerl4.2进行中药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及关联规则分析. 结果:(1)性寒、性温和性平的,味甘、味苦和味辛以及归脾胃肝经药物使用最频繁;(2)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行气药、健脾化湿药、祛风湿药、清热药被频繁的使用,且之间相互关联;(3)红花、桃仁,薏苡仁、茯苓,甘草、狗脊,甘草、威灵仙,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为关联度较高的五个药对;(4)在改善C3、IgA、IgM、ESR、hs-CRP、SOD方面中药组优于无中药组,山药分别与茯苓、牛膝、泽泻关联于C3、C4、hs-CRP下降,狗脊分别与白花蛇舌草、川芎、山药关联于IgA、IgG、IgM下降,豨莶草与牛膝关联于ESR、WBC下降,狗脊与独活关联于SOD上升. 结论:我院风湿科治疗AS以从脾论治为主,寒温并用,甘苦同施,肝脾同调,祛邪不忘扶正,标本兼治,中医药在改善免疫炎症指标上具有优势,可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建立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的核心结局指标集. 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和专家共识方法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通过系统评价确定潜在的结局域与结局指标,第二部分通过专家问卷和专家会议确定核心结局、结局指标、和测量时间点. 结果:系统评价纳入了2009-2014年间共960篇文献,总结123个结局指标及其测量时间点,20个测量方法.保留出现频次≥20或在结局域中频次最高的结局指标,并依据结局指标标本来源、检测方法、学科归属等综合因素初步定义结局及结局指标的归属,结果进入第二部分专家问卷和共识会议.专家共识的结果为血清学指标(ALT、AST、GGT,TBIL、DBIL,A、G,AFP、PT、PTA、INR)、病毒学指标(乙肝五项、HBVDNA定量)、生活质量(CLDQ)、安全性指标(肾功能,血、尿、便常规,心电图)、影像学指标(肝脾B超)、不良反应/事件和中医证候积分.所有结局指标的测量时间点为基线期、治疗期(1m、3m、6m、12m)、随访期(6m).测量工具由于各临床研究单位的设备、方法不同,故专家对此尚未达成共识. 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心结局指标集在中医药领域基本达成共识,可以作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研究选择结局指标的依据.但是此共识还需要获得西医专家和国际专家的进一步共识.
  • 摘要:介绍了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在流行病学病因推断中的应用。传统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在发现疾病病因以及因果推断中遇到诸多挑战,当研究者诉诸于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andom controltrial,RCT)设计,以寻找暴露因素x与疾病结局Y直接关联证据时,又因人类医学伦理和诸多试验设计的局限而难以实践。近年来,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设计通过引入计量经济学中的工其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IV)的概念,将基因变异作为待研究暴露因素的工具变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 摘要:临床实践指南是一份科学详细的推荐意见,能帮助临床医生在决策时考虑到最佳证据、患者偏好及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循证医学把证据按照研究方法分为五个级别,1级证据最可靠,它来源于对多个设计良好的RCT(即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的系统综述。5级证据才是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个人经伤或逸闻之类根本不其有严格“证据”的意义。
  • 摘要: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方面。介绍了循证医学在缺血性卒中研究中的应用。
  •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龄人群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具有使LDL免受氧化和维持高密度脂蛋白活性的功能,AD的一个风险因素,同时血清PON活性也受多个PON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分析了PON基因4各多态性位点,证实1个多若性位点与AD易感性性有关联。
  •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肝病有效性系统回顾及meta分析.搜集了pubmed数据库,根据既定的入选及排除标准共纳入了11篇文献,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慢性肝病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可有巨大获益,显著降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因此,他汀类药物可考虑作为慢性肝病的重要辅助治疗。然而,由于他汀类药物使用的相关证据质量较低,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及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 摘要:文章介绍了基于循证的中医临床路径实践。指出当前在辨病模式、病症结合模式以及对症模式方面正向着多元化发展,并分析了其潜在的风险。
  •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优势,针对七项感染性疾病开展了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的临床实践。
  •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中医称为历节风、痹证、顽痹、尪痹等,属于西医结缔组织病范畴,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注重扶助正气、益气养血;顾护脾胃,调补后天;祛痰化湿,通经活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数据挖掘表明,采用川芎、乳香活血,采用牛膝、姜黄等止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摘要:文章对1904例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队列研究。结果表明,由医药干预是骨关节炎名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足强度的中医药治疗,能够预防OA终点事件的发生.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回顾性研究方法,是基于真实世界的一种数据挖掘方法.本次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同,所以将队列研究应用于慢性病的研究,具有可行性性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摘要:中医药治疗乙肝尚需设计严谨、执行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抗病毒效果.指出建立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心结局指标集(CTCM-COS-HBV)是解决临床研究应用结局/指标等不统一的方法。
  • 摘要:目的:随访类风湿关节炎出院患者健脾化湿通络方药的应用情况,分析中医药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电话随访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记录出院后口服中成药、中药汤剂的种类和应用时间,以及全因死亡、手术治疗、再发入院、关节外病变的发生情况,终点事件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药(刘健教授常用健脾化湿通络的代表药茯苓、薏苡仁、陈皮、威灵仙、川芎、桑寄生、丹参、桃仁、红花以及院内制剂新风胶囊、黄芪清热除痹胶囊、颈椎活血胶囊)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完成随访患者1468例,失访率18.98%.暴露组(出院后应用中成药和中药汤剂≥28天)918例(62.53%),应用频繁的口服中成药依次为新风胶囊、黄芩清热除痹胶囊等,中药汤剂依次为四妙散、身痛逐瘀汤、宣痹汤等.各暴露组终点事件总发生80例,其中非暴露组37例(21.02%),低暴露组21例(12.96%),中暴露组14例(7.49%),高暴露组8例(0.85%),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终点事件的发生与中医药应用时间存在相关性,其中以新风胶囊、四妙散等为代表的健脾化湿通络方药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摘要:目的:探讨祛风止痉散在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1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激素治疗,治疗组给了院内制剂祛风止痉散配合激素治疗使用,3个月为一疗程,通过随访患者一年,检测患者的肺功能及生存质量指标,并使用统计较件加以比较. 结果:祛风止痉散配合激素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显效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在一年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活量与生存质量之间存相关性(P<0.05). 结论:祛风止痉散配合激素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肺活量等相关肺功能指标,以及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我院风湿病科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所用健脾中药对患者免疫炎症的影响,探讨我院从脾论治RA的科学性. 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SPSS17.0和SPSS Clementine11.1软件Aprior模块分析健脾中药对患者免疫炎症的影响. 结果:湿热痹阻型RA患者所用健脾中药频次80%以上有茯苓、薏苡仁、陈皮,茯苓、薏苡仁、陈皮与RF、ESR、SOD、CCP-AB等指标存在明显关联关系,其中薏苡仁与各指标关联置信度居高,且和祛风除湿药、清热解毒药合用与各指标关联置信度提高,对照组治疗后RF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治疗后RF、Hs-CRP、ESR、CCP-AB、PLT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SOD明显升高,治疗组治疗后RF、Hs-CRP、ESR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薏苡仁等健脾中药可有效调节湿热痹阻型RA患者免疫炎症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辨证施治合理组方亦为重要.
  • 摘要:目的:应用临床数据挖掘技术及关联规则分析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治疗活动期痛风性关节炎对患者免疫、炎症及氧化指标的影响,为优化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搜集并整理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采集系统所录入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22.0、SPSS Clementine12.0软件和Aprior模块分析中药、芙蓉膏与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关系. 结果:(1)芙蓉膏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小于中药组患者.(2)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的免疫指标补体C3;炎症指标hs-CRP、α1-AGP;UA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芙蓉膏组患者免疫指标C3、C4、IgA;炎症指标ESR、hs-CRP、α1-AGP;UA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组与芙蓉膏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差值t检验分析,芙蓉膏组患者ESR、hs-CRP、α1-AGP、UA相对于中药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所用中药多集中在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四类,提取每类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中药共20味;(4)在关联规则设定最小置信度为70%,最小支持度为20%.经Aprior模块分析,发现芙蓉膏与健脾利湿药配伍UA、C3、C4、IgG、IgM下降及及SOD上升关联,与活血药配伍与IgA下降关联,与祛风除湿药配伍与α1-AGP下降关联,与清热解毒药配伍与ESR、CRP下降相关联. 结论: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可改善活动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缩短住院时间,疗效确切.
  • 摘要:目的:中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在本文中,研究了中药配伍背后的隐含的处方模式,以探索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用药规律. 方法:本研究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录的草药,运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采集系统软件调取2012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使用内服中药的732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所用中药.频率和处方模式的关联规则使用SPSS Modeler14.2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聚类分析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初步统计分析进行了分类:根据其药用草药的分类和用量,性、味、归经和功用.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使用频率的计算. 结果:(1)其中性温和性寒的、性平的,味甘和味苦的及归脾胃经的草药使用最频繁(在选定的732个处方中);(2)健脾利湿药、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被频繁的使用;(3)中药功效的关联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三个药对为:健脾利湿药和清热药(99.24%),活血化瘀药和祛风除湿药(99.01%),健脾利湿药和理气药(98.92%);两味中药的关联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三个药对为:红花配伍桃仁(99.7%),薏苡仁配伍山慈菇(93.04%),薏苡仁配伍垂盆草(92.67%)(4)聚类分析共聚为5类,体现了处方的配伍特点:以健脾利湿为基础,同时兼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结论:结果表明,痛风性关节炎与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处方重点为健脾利湿的中药,桃仁、红花、丹参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茯苓、陈皮、甘草具有健脾利湿之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其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同时,健脾利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祛风除湿药的配伍是处方的基础.
  • 摘要:目的: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随访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炎出院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探讨其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纳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首次诊断为骨关节炎患者的病例,调取并记录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随访并记录出院患者中医药使用情况(按照出院后服药时间的长短分为非暴露组、低暴露组、中暴露组和高暴露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事件种类(全因死亡、关节外病变、再发入院和手术治疗)、发生时间、次数及依据,随后调取并记录随访成功骨关节炎患者首次入院的实验室指标,包括炎症指标、免疫指标、代谢指标,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mn析中医药治疗、年龄、性别、常规西药治疗、实验室指标等与骨关节炎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①共纳入1904例骨关节炎患者,随访成功1658例,失访的有246例,失访率12.92%.②随访期间发生的终点事件有99例,包括全因死亡15例(15.15%)、关节外病变13例(13.13%)、再发入院46例(46.46%)和手术治疗25例(25.25%).③由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得出骨关节炎患者终点事件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全因死亡的相关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OR=0.319)、再发入院的相关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OR=0.469)、关节外病变的相关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OR-0.522)、手术治疗的相关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OR-0.507),年龄(OR=0.976)、ESR(OR-1.604)、PLT(OR=2.667)、IGG(OR=1.404)、al-AGP(OR-2.291)能够增加患者再发入院的发生率,年龄(OR-0.750)能够增加OA患者关节外病变的风险,hs-CRP(OR=1.621)能够增加OA患者手术的风险. 结论:中医药干预是骨关节炎各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足强度的中医药治疗,能够减少骨关节炎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 摘要:目的:统计中医治疗风湿病中中药使用情况.分析中药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索中药配伍规律. 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风湿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中药名称及属性均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使用SPSS19.0及SPSS Clementine11.1对中药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初步统计能够分析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以及中药的出现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的分布.基于统计分析结果,关联规则分析被用于探索中药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共有7826份住院病历及31795份中药处方被纳入研究,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寒性与温性、味苦和味甘、以及归脾(胃)经的中药使用最为频繁;(2)活血化瘀、补虚的中药使用较为频繁;(3)活血化瘀药在处方中常与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清热药搭配使用;(4)关联规则发现最常用的三个药对为桃仁与红花、白花蛇舌草与蒲公英、谷芽与麦芽. 结论:结果表明,风湿病与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处方重点为活血化瘀的中药,其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同时,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清热药的配伍是处方的基础.桃仁与红花为常用组合,两药配伍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可治疗各种血瘀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两药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之功效,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热、镇痛等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膝骨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中医药内外合治膝骨关节炎的用药特色. 方法: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技术,即采取复杂网络技术和关联规则,根据是否采用中医外治法,对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住院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对每组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常用中药和外用药进行分类整理,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两组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总共1588例,其中内外合治843例(占53.1%),单纯内治745例(占46.9%).中药处方中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四类药为主,外治法以中药外敷为主,常用有芙蓉膏、消瘀接骨散和五味骨疽拔毒散.与治疗前相比,单纯内治和内外合治组均能降低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0.05或P<O.01);与单纯内治组相比,内外合治组能提高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水平,在降低补体C3、补体C4、IgA、IgG、ESR、hs-CRP、尿素氮(BUN)、尿酸(UA)、载脂蛋白A1水平,以及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方面优于单纯内治组(P<0.05或P<O.01). 结论:膝骨关节炎的内服药物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四类药为主,外用药以芙蓉膏、消瘀接骨散和五味骨疽拔毒散为主.内外合治组在改善患者贫血状态、降低体内炎症免疫反应,以及上调自由基清除剂SOD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内治组.其作用机制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通过对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系统综述的概述,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 Fang、VIP、SinoMed、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数据库,纳入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系统综述,检索时间自各库建库至2016年10月.参照AMSTAR量表的11个条目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并分类汇总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最终共纳入10篇综述,AMSTAR量表得分在3-7分之间,无高质量文献,平均得分5.6分.对于结局指标的报道,9篇(9/10,90.0%)综述报道了总有效率,8篇(8/10,80.0%)报道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篇(7/10,70.0%)报道了不良反应情况,1篇(1/10,10.0%)报道了病死率,1篇(1/10,10.0%)报道了痊愈率,1篇(1/10,10.0%)报道了显效率,4篇(4/10,40.0%)报道了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1篇(1/10,10.0%)报道了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1篇(1/10,10.0%)报道了TNF和sICAM-1指标,1篇(1/10,10.0%)报道了血脂水平.汇总结果显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在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痊愈率、显效率、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TNF、sICAM-1和血脂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对于病死率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篇综述(含54个随机对照研究)报道不良反应未发生或很轻微,汇总显示43个RCT报道未发生不良反应,11个RCT报道发生不良反应(如纳差、恶心、呕吐、皮下瘀斑、皮疹、低热或面部发红头胀等),均不严重,对症处理后不影响治疗. 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可能存在很好疗效,但目前检索到的系统评价研究及其纳入的临床研究均存在方法学质量很低的问题,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研究进行疗效验证.建议临床原始研究应该对结局指标进行充分报道,尤其是大家十分关注的病死率、治愈率、缓解率、复发率等终点结局,与患者关系密切的生活质量评分也应该做进一步研究报道.需要规范临床研究方法并进行更加规范的报道,如系统综述文章可以参照AMSTAR量表进行结构化的报告.
  • 摘要:临床研究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的特点。循证护理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心理护理、社区护理、肿瘤家庭护理等新的护理措施;已有护理措施的评价研究,如影响治疗依从性的评价研究;高危因素筛查;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 摘要: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访谈法、观察法等,根据对所得资料进行处理,获得结构。定性研究应遵循自愿、保密和回报的原则。定性研究的质量控制应满足可信性、可转移性、可靠性、可确认性。
  •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评价多学科团队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较,对气管切开患者预后影响。采用多学科团队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护理,且两组医疗干预措施相同,疗程超过1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非随机的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 摘要:1993~2003年,我院对35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行血液透析(HD)治疗,效果满意.较早进入透析可保持病情稳定,有利于缓解肾衰竭的加剧因素,有利于肾小球滤过率处于相对稳定,延长存活期,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应用国产α-2b干扰素联合中药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50例,取得较好疗效.α-干扰素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是公认治疗乙肝的有效药物,但临床疗效不尽人意。中药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症的代表方剂,有抗炎、促进肝细胞代谢、保护肝细胞膜、诱生干扰素等药理作用。上述两药连用既加强抗病毒作用,又增强免疫功能,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证实,干扰素加小柴胡汤中西结合治疗CHB能起到互补及协同作用,对改善自觉症状及恢复肝功能等均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提高干扰素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
  • 摘要:2002年3月~2003年2月,笔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6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应用干扰素联合小柴胡汤治疗后AST,ALT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用干扰素的对照组;HBeAg和HBV DNA的阴转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这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及抑制HBV复制的作用。
  • 摘要:本文从如何提出临床护理问题,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如何严格评价证据,如何解读证据及后效评价等方面介绍了循证护理实践的5A步骤。
  • 摘要:量表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主要作用和目的在于通过多个问题,精确测量一个较抽象或综合性较强的概念,具有客观、量化等特点.目前医学领域最常用量表分布于心理学专业和其它疾病领域.单纯的量表研究仍不能满足中医药临床结局评价研究全面发展的需要,因为后者是一个综合性、多学科、多层次、多方面的领域体系,故还需要更强有力的支持、合作和交流。加强全国范围内的学术合作,成立方法学、临床等各亚组学术团体,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学术观点,加速严谨学术思想在全国生活质量研究者中的普及和转化;建立量表研究协调统一的数据平台和传媒平台,为数据整合和证据推广提供良好载体;积极寻求政府行为支持,为量表研究的普及、教育培训、应用提供政策指引或支持;加强基础研究,对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做出明确规定,指导量表标准化研究;促进量表的跨医学体系和跨文化研究,精确定位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制的量表的地位;加强和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量表研究的合作和交流,引入新的理念、方法和思路。
  • 摘要: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健脾化湿通络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RA提供依据. 方法:搜集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电子病例系统所录入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21.0、SPSS Clementine11.0软件和Aprior模块分析健脾化湿通络中药与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关系. 结果:①共纳入1633例RA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参数PLT、PCT,免疫指标补体C3、C4、IgA、IgM、IgG,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均有所改善(P<0.05).②所用中药多集中在健脾化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通络4类,提取每类使用频次前3位的中药共12味,主要包括清热解毒药(蒲公英、蛇舌草、黄芩)、健脾化湿药(茯苓、薏苡仁、山药)、活血化瘀药(桃仁、红花、鸡血藤)、祛风通络药(威灵仙、豨莶草、独活).③在关联规则置信度设为70%,支持度设为20%条件下提取值与指标关联较高的前12味中药,分别与实验室指标关联,关联度最高的前5位,鸡血藤、茯苓关联于PLT指标下降(置信度92.34%,支持度38.02%),鸡血藤&蒲公英&丹参关联于hs-CRP下降(置信度90.36%,支持度29.38%),蛇舌草&薏苡仁关联于ESR下降(置信度89.98%,支持度45.57%),薏苡仁&独活关联于IgM下降(置信度89.76%,支持度22.61%),茯苓&桃仁组合关联于PDW指标上升(置信度87.55%,支持度29.84%).④聚类分析RA患者使用频次前20位药物,聚1类:桃仁、红花、茯苓、陈皮、丹参、薏苡仁、山药、威灵仙、孺莶草,聚2类:蒲公英、蛇舌草、泽泻、鸡血藤,聚3类:知母、黄柏、牛膝、狗脊、伸筋草. 结论:健脾化湿通络中药可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免疫、炎症指标,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随访骨关节炎出院患者中医药的应用情况,分析中医药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电话随访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01月-2015年06月首次诊断为骨关节炎的出院患者,记录出院后口服中成药及中药汤剂的种类和应用时间,以及再发加重入院、关节外病变、手术治疗及全因死亡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药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研究纳入1904例骨关节炎患者,完成随访1658例,失访率12.92%.定义应用口服中成药或中药汤剂<28天(包括未应用中成药和中药汤剂者)为非暴露组,应用口服中成药或中药汤剂≥28d为暴露组,其中≥28d且<3个月为低暴露组,≥3个月且<6个月为中暴露组,≥6个月为高暴露组.随访成功者高暴露组822例(49.58%),中暴露组292例(17.61%),低暴露组204例(12.30%),非暴露组340例(20.51%).随访成功的1658例患者应用中成药总频次为3259次,中药汤剂总频次3574次.应用频次较高的口服中成药依次为新风胶囊、新癀片、黄芩清热除痹胶囊、五味温通除痹胶囊、颈椎活血胶囊等,中药汤剂依次为独活寄生汤、四妙散、二陈汤、身痛逐瘀汤等.1658例患者应用的中药频次最多的十二味依次为茯苓、陈皮、丹参、红花、桃仁、威灵仙、薏苡仁、蒲公英、川芎、蛇舌草、桑寄生、紫花地丁,按药物功效可分为健脾药、活血药、清热药、祛风湿药四类,其中健脾药为茯苓、薏苡仁、陈皮,活血药为丹参、桃仁、红花,清热药为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祛风湿药为威灵仙、川芎、桑寄生.终点事件非暴露组发生48例,低暴露组发生25例,中暴露组发生16例,高暴露组发生10例,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事件的发生与中医药治疗及强度存在相关. 结论:中医药广泛应用于治疗骨关节炎,患者出院后以中成药和中药汤剂为主,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终点事件与年龄、性别及应用中药有关,再发加重入院、关节外病变及手术治疗等终点事件与性别及应用中药有关,应用中药为骨关节炎患者终点事件的保护因素,长期应用中医药可减少骨关节炎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
  • 摘要:本文研究了采用中药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两组的中药处方都以健脾化湿类为主,起到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作用。
  • 摘要:十味败毒汤出自日本江户时代医家华冈青州所著的《疡家方筌》一书,此方在荊防败毒散(明《万病回春》中所载)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由荊芥、防风、独活、樱皮(可用地骨皮代替)、桔梗、川芎、生姜、茯苓、柴胡、甘草组成.可用于治疗皮肤病,改善过敏患者的过敏体质。其中荆芥水煎剂可增强皮肤皿管循环,防风、甘草有抗炎抗过敏作用,枯梗、柴胡及茯苓多糖能增强免疫功能,地骨皮水煎剂有免疫调节作用,又有抗微生物作用,川芎有抗组织胺作用。
  • 摘要:电子医疗记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或健康人资料,以某种数码化格式电子化储存的医疗健康信息。具体研究步骤包括数据库整理、通过ICD编码进行合格者筛选、暴露及其分级〔如有〕定义;结局的定义需事先明确,且公认、合理;制定分析计划、结论推导。
  • 摘要: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强直性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关联. 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AS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测定423例AS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采用SPSS21.0对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炎症、免疫、代谢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并通过SPSS Clementine11.1软件Aprior模块分析实验室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 结果:(1)423例AS患者中,血小板计数值与正常参考值(125-350×109/L)相比较,升高的有220例(占52.01%),正常的有184例(占43.49%),降低的有19例(占4.49%).血小板压积与正常参考值(0.108-0.282%)相比较,升高的有242例(占57.21%),正常的有181例(占42.79%),降低的有0例.(2)相关性分析示: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补体C3成正相关(P<0.0I或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与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成负相关(P<0.01或P<0.05);血小板压积与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成正相关(P<0.0I或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与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负相关(P<0.0I或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计数的回归分析结果示:"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因素的P<0.05,B<0且OR<1;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回归分析结果示:"白细胞"和"补体C3"因素的P<0.05,B>0且OR>1;血小板压积的回归分析结果示:"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因素的P<0.05,B<0且OR<1;血小板分布宽度的回归分析结果示:"白细胞"和"甘油三酯"因素的P<0.05,B>0且OR>I.(4)设定最小置信度为70%,最小支持度为20%.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IGA&C3、WBC&ESR、C4&C3、IGA&C4、WBC&C3关联于PLT升高;其中IGA、C3组合(置信度89.062%.支持度21.122%),WBC、ESR组合(置信度88.506%,支持度28.713%),C4、C3组合(置信度88.235%,支持度22.442%),IGA、C4组合(置信度87.805%,支持度27.063%),WBC、C3组合(置信度87.62g%,支持度32.013%).WBC&ESR、IGM&IGA、IGM&C4、WBC&C3、WBC&CRP关联于PCT升高:其中WBC、ESR组合(置信度87.356%,支持度28.713%),IGM、IGA组合(置信度84.127%,支持度20.792%),IGM、C4组合(置信度84.127%,支持度20.792%),WBC、C3组合(置信度83.505%,支持度32.013%),WBC、CRP组合(置信度82.407%,支持度35.644%). 结论:AS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异常改变与免疫炎症、脂质代谢均有关,且AS活动期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的升高与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其表达失调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
  • 摘要: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关联规则分析我院风湿科运用芙蓉膏联合中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 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风湿科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住院期间是否使用芙蓉膏为条件,分为有芙蓉膏组和无芙蓉膏组,采用SPSS22.0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炎症指标变化情况,采用SPSS Clementine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中药联合芙蓉膏与免疫炎症指标变化的关系. 结果:(1)无芙蓉膏组患者的IgA、ESR、hs-CRP均有所下降;芙蓉膏组患者的IgA、ESR、hs-CRP、WBC均有所降低;芙蓉膏组患者ESR、CRP相对于无芙蓉膏组降低.(P<0.050r P<0.01).(2)我院风湿科论治湿热型AS常用药物一般分为四类:健脾祛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多数药物使用在50%以上,药物以归脾、胃、肝、肾经药物为主.(3)在关联规则最小置信度设为50%,最小支持度设为10%条件下提取值与指标关联较高的药对,其中芙蓉膏分别与中药独活、黄芩与WBC、ESR、hs-CRP关联度较高. 结论:芙蓉膏联合中药外用在改善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症指标方面优于无芙蓉膏组,可广泛用于风湿病的治疗.
  • 摘要:肺癌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癌症,尽管手术、化疗和放疗能够提高部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肺癌仍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肺积方是治疗肺癌的经验方,长期应用于临床.对肺积方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进行整理,综述研究表明肺积方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独特优势;进一步证明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在肺癌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摘要:目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我院风湿病科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SPSS22.0和IBM SPSS Modeler14.2软件Aprior模块分析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 结果:治疗组共1139例活动期RA患者,频率大于4.5%药物为茯苓、薏苡仁、蒲公英、丹参、陈皮、红花、威灵仙,以健脾化湿药为主.两组治疗后RF、Hs-CRP、ESR、α1-AGP、CCP-AB、IgG、Ig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3、C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治疗后PLT较治疗前降低,Apo-A1、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α1-AGP、PLT、IgG、IgA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明显,治疗组治疗后SOD、C3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芙蓉膏外敷联合清热解毒药与C3升高,IgA、IgG、ESR降低存在明显关联关系,置信度达60%以上.芙蓉膏外敷联合健脾化湿药和活血通络药与血清学指标RF、CCP-AB降低存在明显关联关系,置信度达70%以上.芙蓉膏外敷联合清热解毒药、健脾化湿药与α1-AGP降低存在明显关联关系,置信度达85%以上. 结论:芙蓉膏联合中药内服能明显改善活动期RA患者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状态、脂质代谢紊乱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个体化诊疗的核心,证候生物学研究对于揭示病证关系,促进中西医融合,个体化诊疗以及"精准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冠心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痰瘀证候是其主要证型,以冠心病痰证、瘀证等为代表的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在多个不同层次指标、研究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著进展,值得借鉴;然而这些研究往往脱离了疾病演变规律,忽略了病证之间的互作网络关系,对痰→瘀、瘀→痰等证-证间的交互特征、多个生物学基础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整合不足,大量研究只局限于"证候在微观指标上的验证/证实"的"点→点"的实证研究模式;此外,对证候指标间关系的分析整合有所不足,即微观表征分类体系之间、微观与宏观的疾病表征体系之间均是相互剥离的,造成多个实质研究之间及进展成果的"孤岛化".因此,需要从关系、网络角度阐明证候现代科学内涵,建立体现相互作用、关系网络角度的证候基础研究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祛风止痉散在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3个月为一疗程,随访一年.结果:祛风止痉散配合激素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显效率明显提高;治疗组的肺功能相关指标、生存质量随访一年后,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祛风止痉散配合激素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肺活量等相关肺功能指标,以及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 摘要:临床干预措施疗效评价最理想的万法是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此类系统综述述绝大多数仅然入RCTs,导致大多数的干预措施系统综述依据RCT结果来评价安全性。对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进行了评价。
  • 摘要:通过对《四圣心源》的解读,针对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设计了临床试验,对临床症状进行观察。指出在研究中研究目的要明确,症状观察应全面覆盖,充分做好质量控制,增加叙事医学的人文情怀。
  • 摘要:颈痛和残疾量表(Neck Pain and Disability Scale,NPDS)是评价患者颈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工具之一,临床上适应性好;总共20个条目,从4个方面全面评估颈痛和颈椎功能情况.但是各版本的质量参差不齐。本研究目的是评估不同版本颈痛和残疾量表(NPDS)跨文化调适的质量。NPDS跨文化调适质量较差;其中韩语、意大利语、巴西-葡萄牙语、伊朗、德国-瑞士、中国-2011相对于其它版本质蚤较高,其它版本普遥质量不高,需要进一步的NPDS跨文化调适和质量评估。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