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脱氧胆酸

脱氧胆酸

脱氧胆酸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20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6518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全国第十届大环化学、第二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等;脱氧胆酸的相关文献由643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志刚、刘兴利、王邦茂等。

脱氧胆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1.7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6518 占比:98.12%

总计:6643篇

脱氧胆酸—发文趋势图

脱氧胆酸

-研究学者

  • 赵志刚
  • 刘兴利
  • 王邦茂
  • 陈淑华
  • 吴瑾光
  • 罗伯特·M·莫里亚蒂
  • 牟其明
  • 张和平
  • 李春秀
  • 李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家曦; 王腾斌; 陈祥艳; 张永勤
    • 摘要: 以脱氧胆酸为原料通过碳二亚胺法成功制备了聚甘露糖醛酸两亲性聚合物胶束(PM-cc-DA),并通过评估PM-cc-DA胶束的理化性质和载药性能来确定PM-cc-DA最佳制备方法。结果表明所制备PM-cc-DA胶束为均匀球状胶束,粒径为186nm,PDI为0.186,具有良好粒径分布,其临界胶束浓度为67.3mg·L^(-1),这表明胶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制备载药胶束其载药量及包封率为13.7%及69.2%,载药性能较好,并且PBS溶液中36h内释药量为25.4%,对药物的保护能力较好,有望成为递送抗肿瘤药物的理想的胶束材料。
    • 曹晨; 王敏; 陈念念; 谢婧荷; 彭雪; 张庶冉; 俞珉颉; 郭德华
    • 摘要: 鉴于韩国已对鱼肉中胆汁酸的残留量进行了相关规定,提出了题示方法。取鱼肉样品5.0 g,加入100μg·L^(-1)胆酸-d_(4)(胆酸内标物)、脱氧胆酸-d_(4)(脱氧胆酸及脱氢胆酸的内标物)混合内标溶液0.1 mL,乙腈20 mL,混匀后超声提取10 min,离心5 min,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旋干,残渣用50%(体积分数,下同)甲醇溶液1 mL超声溶解5 min,加入正己烷5 mL,离心5 min,弃掉正己烷层。保留相过活化好的HLB固相萃取柱,用3 mL水淋洗,抽干柱子,用3 mL甲醇洗脱。收集前5 mL洗脱液,于40°C氮吹至干,残渣用50%甲醇溶液1 mL复溶,过0.45μm滤膜,滤液按照优化的仪器工作条件测定。以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水和甲醇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后的目标物用串联质谱仪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ESI^(-))模式下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胆酸、脱氧胆酸和脱氢胆酸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10~500μg·L^(-1),检出限为0.003 mg·kg^(-1)。对阴性鱼肉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2.2%~11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6%~14%。
    • 岑蒙莎; 朱宇斌; 沈玉钦; 程芳丽; 郑霞; 胡伟玲; 戴宁; 许梦雀
    • 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分析脱氧胆酸在诱导小鼠肠炎过程中对肠道菌群及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脱氧胆酸组和对照组,脱氧胆酸组小鼠给予含0.2%脱氧胆酸饲料,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连续喂养24周.采用HE染色观察肠道组织炎症程度并作评分,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分析肠道菌群变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定量分析小鼠粪便中各级胆汁酸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胆汁酸相关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 脱氧胆酸组回肠末端和结肠病理组织学炎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脱氧胆酸组粪便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厚壁菌门比例下降,梭菌属XIVa比例显著下降(均P< 0.05).脱氧胆酸组小鼠粪便中总胆汁酸、次级胆汁酸、非结合胆汁酸、牛磺-α-鼠胆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脱氧胆酸组胆汁酸转运基因有机溶质转运蛋白β(Ost-β)、胆汁酸信号分子法尼醇受体(FX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FGF15)表达均明显减少(均P<0.05),而肝脏胆汁酸合成限速酶基因Cyp7a1、Cyp7b1和Cyp27a1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脱氧胆酸能诱导小鼠肠炎发生发展,可能与其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以及通过FXR-FGF15信号通路促进肝脏胆汁酸合成有关.
    • 任珍芸; 谭小梅; 罗树权; 刘倩; 李献林; 杨英英; 马凯凯; 李阿妮; 陈晓航; 李燕婷; 任克明
    • 摘要: 目的 建立和验证有效分离5型肺炎球菌结合物原液(结合物原液)中游离多糖的方法,以供测定游离多糖含量.方法 通过游离多糖添加回收率试验以及氯化钠浓度对咔唑-硫酸法吸光度值影响试验,选择结合物原液中游离多糖和多糖-蛋白结合物分离时最佳的氯化钠浓度;通过蛋白回收率试验筛选出该条件下所能沉降蛋白质的浓度范围;比较标准曲线经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NaDC)/HCl法处理前后吸光度值的变化,验证NaDC/HCl法对多糖含量检测的影响;对所建立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 NaDC/HCl法处理结合物原液时的最佳氯化钠浓度为0.15 mol/L;结合物原液中蛋白浓度在100 μg/ml以内,NaDC/HCl法能实现蛋白质的完全沉淀;NaDC对多糖含量检测无干扰;该方法专一沉淀蛋白质,而对游离多糖无影响;准确度验证试验的回收率在93.17%~102.59%之间;日间以及日内的精密度变异系数均小于10%.结论 NaDC/HCl法能充分分离结合物原液中的多糖-蛋白结合物和游离多糖,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重复性,适用于5型肺炎球菌结合物原液中游离多糖含量的测定.
    • 周怡; 龙笑; 王晓军
    • 摘要: 注射溶脂近年来成为局部减脂的一项新选择.目前,FDA批准的注射用溶脂药物仅有ATX-101,其主要成分为脱氧胆酸钠、磷脂酰胆碱.然而由于对该制剂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仍缺少了解,溶脂针在临床导致了局部不适、疼痛和肿胀、淤斑和血肿、下颌缘神经损伤、肉芽肿和硬结、毛发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该文旨在对注射溶脂类药物的起源、作用机制、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及其适应证等方面进行综述.
    • 岑蒙莎; 朱宇斌; 沈玉钦; 程芳丽; 郑霞; 胡伟玲; 戴宁; 许梦雀
    •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脱氧胆酸在诱导小鼠肠炎过程中对肠道菌群及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脱氧胆酸组和对照组,脱氧胆酸组小鼠给予含0.2%脱氧胆酸饲料,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连续喂养24周。采用HE染色观察肠道组织炎症程度并作评分,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分析肠道菌群变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定量分析小鼠粪便中各级胆汁酸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胆汁酸相关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脱氧胆酸组回肠末端和结肠病理组织学炎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脱氧胆酸组粪便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厚壁菌门比例下降,梭菌属ⅩⅠⅤa比例显著下降(均P<0.05)。脱氧胆酸组小鼠粪便中总胆汁酸、次级胆汁酸、非结合胆汁酸、牛磺-α-鼠胆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脱氧胆酸组胆汁酸转运基因有机溶质转运蛋白β(Ost-β)、胆汁酸信号分子法尼醇受体(FX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FGF15)表达均明显减少(均P<0.05),而肝脏胆汁酸合成限速酶基因Cyp7a1、Cyp7b1和Cyp27a1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脱氧胆酸能诱导小鼠肠炎发生发展,可能与其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以及通过FXR-FGF15信号通路促进肝脏胆汁酸合成有关。
    • 董书辰; 邓晓颖; 姜相君
    • 摘要: 目前结直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 CRP)发病率高且发病机制复杂,高脂饮食、遗传因素、肠道炎症反应及胆汁酸的代谢等多种因素与CRP的发病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胆汁酸(Bile acid, BA)作为人体消化液中胆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体内的合成代谢及循环与CRP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阐述胆汁酸代谢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与研究进展,为结直肠息肉的精准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邱宇轩; 廖沙; 张苏玥; 庞丽丽; 梁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脱氧胆酸(DCA)对人外周血来源巨噬细胞(PBDM)极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巨噬细胞(PBDM).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法检测25、50、100、150、200 μmol/L DCA对PBDM细胞活性的影响.将PBDM细胞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加入50、100、150 μmol/L的DC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抑炎细胞因子IL-10、CD206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的表达.多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实验组IL-6在100、150 μmol//L DCA处理后显著高于对照组(2.67±0.32、4.56±0.21 比 1.00±0.03,F=243.291,P<0.01),TNF-α 在100、150 μmol//L DCA 处理后显著高于对照组(1.86±0.23、2.70±0.12比 1.05±0.23,F=193.384,P<0.01),IL-1β 在50、100、150 μmol/L DCA处理后显著高于对照组(12.02±0.13、13.85±1.01、15.30±1.03比 1.03±0.11,F=1 192.321,P<0.01).实验组 IL-10在 100、150 μmol//L DCA 处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0.76±0.13、0.64±0.26比 1.03±0.13,F=287.184,P<0.01),实验组 CD206在 150 μmol//L DCA 处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0.61±0.11 比 1.02±0.04,F=107.312,P<0.05);PBDM 中 CD86表达比例在50、100、150μmol//L DCA 处理后显著高于对照组(16.50±0.25、20.31±1.04、22.25±0.89比3.37±0.15,F=312.545,P<0.01).结论 DCA可诱导人PBDM向M1型极化.
    • 鲁晓瑾; 王艳丽; 时宝林; 王方泽
    •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人群中各种胆汁酸与脑白质高信号(WMH)体积的关系.?方法 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研究倡议数据库中共收录34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磁共振成像资料.以WMH体积为因变量,胆汁酸血液实验室数据为自变量进行横断面分析.自变量筛选是以临床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即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为依据,胆汁酸中与WMH体积增大具有相关性(P<0.05)的自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WMH体积增大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老年人群血清胆汁酸中糖基去氧胆酸(GCDCA)、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乙二醛去氧胆酸(GUDCA)、牛磺胆酸(TLCA)与WMH体积呈正相关(r=0.076、0.156、0.076、0.105、0.099,P<0.05).在多元线性回归中DCA(β=0.270)与WMH体积呈明显正相关(R2=0.238,P<0.05).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中,预测WMH体积最佳模型为收缩压及DCA(β=0.007、0.239,R2=0.245,P<0.05).?结论 在老年人群中血液中DCA含量与WMH体积呈显著相关.
    • 符静; 刘佳; 王广
    • 摘要: 背景 甲亢会影响胆汁酸的代谢过程,但具体影响方式和结果尚未完全阐明,各项研究结果也不一致.目的 探讨胆汁酸代谢产物与Graves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8年11月- 2019年11月在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发、未治疗的Graves病患者39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6例人,平均年龄(43.87 ± 4.46)岁.另选择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匹配的健康对照者39例.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胆汁酸水平差异,并利用Spearman检验进行差异胆汁酸代谢物浓度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raves病患者血清牛磺胆酸(taurocholic acid,TCA)、牛磺熊脱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和牛磺 α鼠胆酸(tauro-alpha-muricholic acid,T-alpha-MCA)水平升高,甘氨脱氧胆酸(glycodeoxycholic acid,GDCA)、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LCA)、猪脱氧胆酸(hyodeoxycholic acid,HDCA)和牛磺脱氧胆酸(taurodeoxycholic acid,TDCA)水平降低(P<0.05).其余种类的胆汁酸血清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病例组FT3水平与DCA(r=-0.379,P=0.039)、HDCA(r=-0.486,P=0.006)和CDCA(r=-0.361,P=0.046)均呈显著负相关,与TUDCA呈显著正相关(r=0.340,P=0.042);FT4水平与CDCA(r=-0.408,P=0.023)、DCA(r=-0.427,P=0.019)、GDCA(r=-0.371,P=0.048)和HDCA(r=-0.447,P=0.012)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Graves病患者血清中部分胆汁酸成分的浓度发生改变,并与FT3和FT4水平的变化相关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