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78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8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70820篇;相关期刊317种,包括浙江预防医学、传染病信息、肝脏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男科学术大会、第十三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文献由172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松、韩兴春、程战领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8 占比:0.86%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0820 占比:99.10%

总计:71466篇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文趋势图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研究学者

  • 杨松
  • 韩兴春
  • 程战领
  • 朱伟
  • 王永光
  • 江敏
  • 沈宏
  • 王建华
  • 林宪峰
  • 郭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廖风娇; 胡春芳; 曾丽
    •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分娩的孕妇90例分为三组,A组为HBV DNA>1.0×10^(3)IU/ml的乙型肝炎孕妇28例,B组为HBV DNA0.05)。A组和B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载量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妊娠期糖尿病呈正相关,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密切关注血糖水平变化。
    • 徐彩姝
    • 摘要: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以随机抽取方式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选择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B组选择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比较两组疾病诊断准确率及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检出率。结果B组诊断准确率97.50%高于A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准确率更高,疾病诊断效果更优,建议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 刘同博
    • 摘要: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传染病院108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54)患者服用恩替卡韦,对照组(n=54)采用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ATL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应答率、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30%vs.75.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TL复常率(96.30%)、HBV-DNA转阴率(92.5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HBV-DNA应答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给予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ATL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并且改善肝功能,对稳定患者病情,避免病情进展具有重要帮助。
    • 张国妤; 卢乐; 黎巧信; 陆宏伟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和肝细胞癌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3,TIM-3)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以及二者的联合作用。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提取439例慢性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48例,慢性肝炎154例,肝硬化134例和肝癌103例)和22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所有患者DNA的CTLA-4+49 A/G和TIM-3-1516 G/T基因型分布频率,采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HBV感染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情况以及在肝癌组与非肝癌组的分布情况。结果HBV感染组的CTLA-4+49含A基因型(GA+AA)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1,OR=1.924)。HBV感染组的TIM-3-1516含T基因型(GT+TT)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2,OR=2.263)。CTLA-4+49 GG/TIM-3-1516 GG基因型组合在HBV感染组中的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P<0.001,OR=0.242)。非肝癌组(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CTLA-4+49 GA和AA基因型频率高于肝癌组(分别为P<0.001,OR=2.433和P=0.003,OR=2.798)。非肝癌组的TIM-3-1516 GG基因型频率高于肝癌组(P=0.042,OR=1.725)。CTLA-4+49 GA/TIM-3-1516 GG和CTLA-4+49 AA/TIM-3-1516 GG基因型组合在非肝癌组的分布频率高于肝癌组(分别为P=0.001,OR=3.728和P=0.003,OR=4.032)。结论CTLA-4+49含A基因型和TIM-3-1516含T基因型可能是慢性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基因型组合增加了慢性HBV感染的发病风险。CTLA-4+49 GG基因型和TIM-3-1516 GT+TT基因型可能与HCC发生相关,基因型组合也增加了HCC发生的风险。CTLA-4和TIM-3基因多态性可能各自并联合地增加慢性HBV感染和肝细胞癌的风险。
    • 张改萍
    • 摘要: 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在实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规划前,乙型肝炎病毒以母婴传播为主,占30%-50%,且多发生在围生期,通过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准妈妈,尤其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E抗原双阳性,有可能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宝宝,引起宝宝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即乙型肝炎妈妈如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均阳性却不干预的情况下,其宝宝约有80%~90%感染概率。所以,防止新生儿感染,最主要的是阻断母婴传播。
    • 孙莺莺
    • 摘要: 目的 探究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78例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HBV感染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蛋白(TP)、甲胎蛋白(AFP)]、HBV转阴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ALT(76.46±7.53)U/L、AST(78.94±7.72)U/L、AFP(106.88±9.27)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15.28±10.19)U/L、(114.53±10.08)U/L、(132.39±12.81)μg/L, TP(44.27±4.31)g/L高于对照组的(31.95±3.06)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转阴率89.89%、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26%均高于对照组的75.28%、80.90%,并发症发生率8.99%低于对照组的20.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更好地清除患者体内的HBV,使肝功能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预后。
    • 任菲菲
    • 摘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57亿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其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死亡分别占52%和38%。除了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及遗传代谢性肝损伤等都是肝硬化的直接诱因。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主任医师赵长青提醒,肝硬化会引来诸多并发症,比如腹水、肝癌、糖代谢异常、肝性脑病等,每一种都足以致命,须引起重视!
    • 于军; 王晓丹
    •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确诊为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作为分组原则,将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列为该次研究的观察组,共计50例,将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列为该次研究的对照组,共计5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其临床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各指标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组间HBsAb阳性率、HBcAb阳性率以及HBsAg阳性率比较,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9、11.677、8.306,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组间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整体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病毒阴性以及低中高HBV-DNA载量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密切关系,随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其肝脏损伤会随之越来越严重,进而影响其机体葡萄糖代谢,诱发2型糖尿病.
    • 赵丽丽; 焦晨峰; 梁少姗; 程震
    • 摘要: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RTX)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膜增生肾小球肾炎(MPGN)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患者的资料,接受RTX治疗并随访≥12月;RTX按单次375 mg/m2静脉输注.结果:4例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4例原发病因不明确.所有患者均联合激素治疗,2例联合他克莫司治疗,4例HBV感染者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5(12~40)月,末次随访4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RTX治疗中未观察到急性或慢性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TX联合激素可成为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的治疗选择,其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朱继敏
    • 摘要: 目的:分析接受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其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其疗效及肝功能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建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45例,根据是否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68例)和对照组(未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77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结核治疗,然后比较其肺结核病灶的吸收率、痰菌转阴率、肝功能指标和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T、AST、ALP的水平及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和肺结核病灶的吸收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效果较差,且更易出现肝功能损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