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晶化

非晶化

非晶化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轻工业、手工业、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748020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科学与工艺、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七届海峡两岸材料腐蚀与防护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激光加工学术会议、中国稀土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会议等;非晶化的相关文献由456位作者贡献,包括戴显英、梁彬、焦帅等。

非晶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48020 占比:99.98%

总计:748144篇

非晶化—发文趋势图

非晶化

-研究学者

  • 戴显英
  • 梁彬
  • 焦帅
  • 祁林林
  • 苗东铭
  • 郝跃
  • 张本山
  • 金运范
  • 高大维
  • A·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赖科铭; 阎秋生; 谢小柱; 彭清发; 赵朋
    • 摘要: 为了实现蓝宝石衬底材料高效高品质超光滑平坦化加工的目的,提出一种先利用飞秒激光对蓝宝石晶片表面材料进行预处理改性后再集群磁流变抛光新工艺,并且研究了飞秒激光扫描速度和集群磁流变抛光时间对激光预处理蓝宝石晶片表面抛光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蓝宝石表面经过飞秒激光处理前后材料特性变化,深入研究了飞秒激光辅助集群磁流变抛光加工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飞秒激光预处理对蓝宝石晶片集群磁流变抛光效果影响显著,蓝宝石晶片用飞秒激光预处理加工后的集群磁流变抛光材料去除率提高了1倍以上,并且飞秒激光扫描速度为100mm/s时,预处理的蓝宝石经过抛光后可以得到较好的表面质量和表面形貌;XPS和XRD检测结果表明蓝宝石衬底表面经过飞秒激光辐照后并未发生化学反应,而是飞秒激光使得蓝宝石表面层晶体结构发生了非晶化和微晶化有利于集群磁流变抛光过程中的材料去除。研究表明,飞秒激光可使蓝宝石表面层发生微晶化和非晶化进而有利于提升集群磁流变抛光蓝宝石的抛光效率和表面性能。
    • 田继挺; 冯琦杰; 郑健; 周韦; 李欣; 梁晓波; 刘德峰
    • 摘要: 碳化硅(SiC)材料在核能材料和半导体器件等领域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其辐照效应一直备受关注。结合动态恒温墙技术和恒温恒压热浴算法,本工作基于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单晶立方碳化硅(3C-SiC)的连续辐照模型,并研究了室温下连续几千次碰撞级联引起的SiC晶体损伤(对应的辐照剂量高达1 dpa),首次从微观上呈现了SiC从无缺陷到损伤饱和(彻底非晶化、肿胀达到极值)的完整过程。模拟发现持续辐照使得SiC密度明显降低,并储存了大量能量,其数值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比较接近。SiC非晶化过程可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完全非晶四个阶段,完全非晶的辐照剂量约为0.4 dpa,与文献中的第一性原理结果和实验结果非常接近。模拟得到的SiC肿胀与辐照剂量的关系,在0.1 dpa以下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在0.1 dpa以上则明显偏高,这可能源自模拟与实验在剂量率上的巨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计算模型比较合理,未来可用于对SiC辐照损伤微观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 全琪炜; 刘向兵; 徐超亮; 张晏玮; 李远飞; 钱王洁; 贾文清; 吴奕初; 赵文增
    • 摘要: 锆合金因其优良性能在核电燃料包壳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燃料包壳服役时的关注要点为其耐腐蚀性能,因实际堆内存在辐照因素影响材料组织和性能,辐照条件下锆合金的腐蚀机理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辐照对锆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和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辐照导致第二相非晶化的过程及其机理,主要包括Zr-Sn系和含Nb锆合金中第二相辐照非晶化行为的差异,由此分析不同类型第二相在辐照条件下加剧腐蚀效应的机理。最后基于分析讨论,提出锆合金在辐照条件下提升耐腐蚀性方面的设计思路,为深入研究辐照对锆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提供参考,并对锆合金燃料包壳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 许磊; 张文昌; 赵岩; 张劲松
    • 摘要: 对甲壳素进行超微粉碎处理,通过控制碾磨时间,得到结晶度为80.91%、58.06%、31.94%和8.09%等4种甲壳素细粉,再对其和普通粉碎甲壳素的非均相脱乙酰制备壳聚糖的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甲壳素样品结晶度的降低,在相同的脱乙酰反应条件下制备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更高.采用单次碱处理的方式,使用普通粉碎甲壳素得到的壳聚糖脱乙酰度为84%,使用结晶度为31.94%和8.09%的甲壳素细粉,壳聚糖脱乙酰度可达90%以上.动力学研究分析,普通粉碎甲壳素和超微粉碎处理得到的4种甲壳素细粉非均相脱乙酰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58.71、47.23、42.30、35.44和31.73 kJ/mol,即反应的活化能随结晶度的降低而降低,表明非晶化处理能增强甲壳素非均相脱乙酰反应活性.
    • 张欣; 黄婷; 肖荣诗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晶面取向对飞秒激光刻蚀加工硅的影响。方法采用515 nm绿光高功率飞秒激光器,通过改变激光平均功率和扫描次数,对硅(111)和(100)面进行刻蚀加工,对比研究两个晶面的凹槽刻蚀深度和凹槽底部粗糙度差异。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技术,研究不同晶面在飞秒激光刻蚀加工中的微观行为特性,对比硅不同晶面的非晶化阈值和烧蚀阈值,同时对比不同晶面的非晶化能力和再结晶能力。结果随着激光平均功率和扫描次数的增大,激光刻蚀形成的凹槽越来越深,相同条件下,硅(111)面的凹槽深度比(100)面的凹槽深度更大,且硅(111)面凹槽底部的粗糙度比(100)面凹槽底部的粗糙度更大。当凹槽刻蚀深度达到300μm时,(111)面的凹槽深度比(100)面约深20μm,粗糙度约高4μm。通过EBSD技术获得硅两个晶面的非晶化阈值,两个晶面的非晶化阈值近似,约为0.16 J/cm^(2)。在相同的非晶化阈值下,(111)面的非晶程度比(100)面大。在较少的激光扫描次数下,观察到硅(111)面的激光吸收率比(100)面高。结论晶面取向不仅影响到飞秒激光多脉冲作用下硅的微观结构,而且还影响到硅的宏观飞秒激光加工效果。加工参数相同时,(111)面单晶硅的刻蚀深度明显大于(100)面单晶硅,原因是硅(111)面的非晶化能力比(100)面强,导致(111)面吸收更多的激光能量,材料去除效率更高。
    • 钟斌; 张林; 李雪伍
    • 摘要: 非晶金属玻璃因其优异力学、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日益成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重要发展方向与研究热点.作为一种稳定、简单、高效的规模化制备技术,机械合金化为构筑非晶金属玻璃粉体提供有效途径.以钛基金属玻璃为研究对象,采用高能球磨技术,实现了非晶粉体颗粒的高效可控制备.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粉体微观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仪表征粉体物相结构特性,并使用显微硬度测试仪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系统测量.结果 表明:制备的粉体微颗粒较为均匀,表现出良好非晶结构特征,且非晶粉体硬度提高至6 615 MPa,可作为工程增强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 董小花; 程亮; 陈春彩; 朱贤方
    • 摘要: 室温下利用已经发展成熟的透射电镜原位观察技术,在均匀电子束辐照下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的非晶化过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均匀电子束辐照下MWCNT内、外壁完整的石墨结构开始出现断裂或塌陷,即内层和外层优先开始非晶化,但是内层非晶化的速度明显更快.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非晶化逐渐由内、外表面向中间推进.同时,内壁断裂或塌陷形成的无定形碳开始向管的内部中空部分填充,而外壁非晶化的碳原子部分被融蒸到真空中.最终,无定形碳填满整个管的内部空间,导致MWCNT完全非晶化.另外,在整个过程中由于非晶化体积膨胀补偿,MWCNT的外径基本保持不变.利用在碳纳米管纳米曲率效应和能量束诱导非热激活效应基础上新发展的碳原子"融蒸"机制,对上述MWCNT的非晶化过程进行了全新、合理的解释.
    • 刘孙利; 白彬; 贺红亮; 褚健; 孙亚平; 王绪; 王洪龙; 张铭
    • 摘要: 高压和辐照这两种极端条件会造成晶体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生改变或损伤.以榍石(CaTiSiO5)为研究对象,利用冲击高压和样品回收技术,探索冲击高压作用后结构的变化规律,并与辐照造成的损伤榍石作对比研究,认识冲击高压与辐照造成榍石结构损伤的异同.研究表明:冲击高压作用下,晶态的榍石出现结构损伤和非晶化,出现类似于榍石的辐照损伤现象,但具体过程和受损的晶体结构有明显不同.具体表现为:X射线衍射、红外和拉曼光谱的特征峰强度减弱,谱线变宽,细节丢失;冲击高压导致晶态榍石拉曼光谱的Ti-O伸缩振动主峰出现红移,与辐照损伤蜕晶化过程出现的蓝移相反.此外,晶胞参数a、b、c和晶胞体积V减小,与辐照损伤过程相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