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2013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2013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2013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3-05-30

主办单位: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数字科普协会;首都博物馆联盟

会议文集:2013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故宫博物院在实现办公自动化方面起步较早,在2005年就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文章介绍了故宫在数字化展示方面取得的成就,介绍了正在实施的平安故宫工程。平安故宫工程重点要解决的一些隐患:火灾隐患、盗窃隐患、震灾隐患、藏品自然损坏隐患、文物库房安全隐患、基础设施安全隐患和观众安全隐患等,并提出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地下文物库房建设,基础设施改造。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藏品防震,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保护等项目,最后强调要格外关注数字化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
  • 摘要:2010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典型地质矿产标本调查与综合研究"项目中开始试验一种新的典藏模式,即在采集地质标本的同时用数字化影像和图像方式记录标本所代表的地质体的信息,其中包括标本在该地质体所处位置的影像图像信息.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数字化影像图像来整合一个地质体不同位置的标本,从而反映该地质体的整体信息,达到在博物馆异地典藏地质体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实践,已有一批成功的实例,并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技术方法.这些实践通过现代数字化技术创立了一套新的典藏模式.从理论上讲,用这种典藏模式记录的地质体可以连成片而达到记录完整地壳的目的.未来地质博物馆为学者和学子展示的将是三维全球地质图形图像,并提供图像图形中各典型部位的典型标本实体供研究、观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为博物馆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和变革.中国地质博物馆由典藏地质标本到异地典藏地质体以致地壳的典藏模式转型只是尝试之一.
  •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对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化模拟和呈现,在数字博物馆的景观复原、馆藏文物三维展示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虚拟现实技术与数据管理技术的融合则为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根据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虚拟博物馆三维展厅浏览和藏品知识点信息浏览的需求,融合虚拟现实技术与数据管理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数字博物馆系统.该系统基于Unity3D开发平台搭建,根据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虚拟博物馆藏品信息可视化需求分别设计实现了相应的三维虚拟现实组件,结合已有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虚拟博物馆的数据发布与资源管理,最终通过Web3D客户端技术实现了用户通过浏览器高速、便捷地浏览虚拟三维博物馆与馆藏文物的功能需求.
  •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境截获标本数字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该数字博物馆的网站建设思路和网站架构,着重介绍了数字标本版权保护的方法.国境截获的检验检疫标本主要涉及动物、植物、医学媒介生物、真菌、线虫等生物标本,通过集中展示检验检疫数字标本,可以为大、中、小学生提供基础生物学、检验检疫、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可以为公众提供认识自然、认识生物、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课堂。国境截获标本数字化博物馆既要展示数字标本的基本信息,国内外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便满足一线检疫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需求,又要针对普通大众、中小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外来人侵的科普知识,在技术上应采用J2EE三层体系结构,采用动态网站内容管理与发布系统构建的后台管理系统,将国境截获标本数字化博物馆分成后台管理和前台展示与交互两部分,从而实现网站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分离,加快网页更新的速度。采用动态网站内容管理和发布系统为核心的网站系统完全解决方案,昆虫标本三维模型的制作主要是以三维虚拟现实手段真实再现昆虫标本以及昆虫生活环境等内容。首先利用功能强大的三维软件MAYA建立大量的三维模型,再通过适当的技术,数字版权保护可以根据采用的技术分为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权利描述及监督执行技术、可信计算技术、信任与安全体系、数字水印技术、数字指纹技术。加密技术主要通过加密来防止重要的信息泄露;数字签名可以实现认证和一些权限的控制来防止被非授权的访问;权利描述及监督执行技术来实现有效的访问和权限控制,防止超越权利的操作,比如读、复制、打印、存储、传送、编辑和截屏等方面的权限控制;可信计算技术由于涉及硬件对数据的保护,有可能让攻击者无法获取有效的数据而实现破译,它可以利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数据输入,且无法被解密,但是它需要有硬件的支持,而且硬件本身必须存在无法获取数据的安全存储和运算区域;信任与安全体系则是一切安全的基础。
  • 摘要:在技术急剧变革的当今社会环境中,各项新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势不可当.而虚拟现实技术虽然不是新技术,但作为一项发展中的技术,拥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并不会被新技术取代,且将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在博物馆文化服务与传播中发挥更深入的作用.2011年,故宫博物院对其多通道虚拟现实系统实施了升级改造项目.本文通过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探讨在博物馆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此次的升级改造,在现有多通道VR系统基础上,实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搭建了一个更稳定、更高性能的多通道VR系统,实现了VR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从系统角度出发,该项目完善现有的VR系统,提供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可供文化服务、传播与研究的综合平台;从文化创造的角度出发,该VR系统为文化创造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撑。
  •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故宫多媒体展示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多媒体展览应当从"从展品的实际角度出发、以服务观众为中心、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三个方面来达到展览的目的,把故宫的所有专馆陈列展览建成由信息化手段辅助展览的文物实体陈列,扩展展示的知识范围,以一个全新的展示形象面向全世界的观众。
  •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的信息资源种类繁多.伴随信息技术在文博事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文博单位都开始重视并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相关的文化遗产及其信息资源,进而探讨和建设监测信息系统来辅助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本文明确文化遗产中数字信息资源的相关定义,结合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强调了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数字信息资源的范围及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文化遗产监测的信息资源管理对象的范围应广义地包括文化遗产监测内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相关的信息资源(包括非数字化和已数字化内容)及其管理涉及的专业人员、技术、工具、资金等所有方面。故宫遗产保护和管理监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把监测从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从直觉判断到数据化、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直至对故宫遗产进行整体全面监测,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可以永久保存、智能整合、合理共享,促进保护科学研究,还能为考古发掘、古建物修缮、文物修复复原等工作提供原始数据和模拟技术环境。
  • 摘要:数字文化以创新为动力,数字交互式博物馆将文化资源与创新数字技术相结合,引领博物馆进入公众可参与交互式的新时代.数字交互式工艺美术博物馆,将复杂精湛的工艺美术品应用超高精度扫描系统进行影像采集,通过三维影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照片缝合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工艺美术品精髓.运用图形检索、视频搜索的方式和远程教育系统,使之成为工艺美术品云平台,与观众进行传承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互式工艺美术博物馆.
  • 摘要:数字化博物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物博物馆工作中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20世纪以来,关于数字化博物馆的讨论十分热烈.数字化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类型,教育仍将是其社会功能和主要任务之一.作为以传统博物馆的各类信息为藏品的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因其构架于信息技术平台,在组织实施博物馆公众教育、充分发挥博物馆功能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博物馆的不断丰富,数字化博物馆将会与公众更紧密地结合为一体,为发挥博物馆的基本职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就当今技术发展情况而言,数字化博物馆开展公众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和表现类型主要包括下面几种类别:以传统博物馆展示活动为基础的数字化公众教育手段的应用,以网络技术为传播平台开展的数字化博物馆公众教育,以各种信息存储介质为载体的数字化博物馆与公众教育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以人为本"的博物馆教育模式。围绕着这一主题,数字化博物馆以服务于"人"为组织,规划博物馆教育的工作模式,大致说来应当包含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引导性,趣味性,沟通性,可及性等。
  • 摘要: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资源的精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保护中华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是时代赋予信息科学研究人员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进展,然后结合文化遗产保护的应用实例和经验,介绍了文物数字化、文物模型管理、破碎文物虚拟修复、文物模型展示、文物快速仿制等涉及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 摘要:元数据设计是数字博物馆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工作环节.鉴于国内人物数字纪念馆中有关的研究几乎空白,本文旨在探索人物纪念馆元数据设计的原则、思路及必要的实例演示,以期实现资源的有效检索和利用,进而在国内纪念馆信息化建设中产生共鸣.元数据设计是应用系统开发前需求分析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元数据设计方案优化与否关系到数据共享程度、用户满意度等多方面,其设计原则主要有规范性,实用性,友好性等,元数据采集基本思路主要分为,先分后总,面向流程等。
  •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藏品管理由传统手工方式转变为采用藏品数字信息管理系统的方式进行管理.本文介绍了北京自然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系统功能,硬件对系统软件功能的支撑,并对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北京自然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包含了15个子系统模块:收集管理子系统、藏品鉴选管理子系统、藏品编目子系统、影像管理子系统、藏品保管子系统、库房管理子系统等。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是对适合于本馆的业务流程的设计,这也关系到建成后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效果。在对业务流程梳理的过程中,藏品管理部作为开展业务的核心部门对整个业务流程设计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形成业务流程图,北京自然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在软件设计上采用基于B/S模式的三层结构的技术路线决定了服务器的配置方案。系统建成后的数据录入量决定了数据存储容量。系统安全性要求决定了系统备份和网络安全的配置。
  • 摘要: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自2003年10月成立以来,不断采集与制作文物、古建筑群、院落陈设的三维模型.现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三维模型数据资源.这些三维数据资源被用于故宫的虚拟现实节目、日常展示项目、数据保存利用和其他学术研究.本文探讨了故宫博物院三维数据资源的获取方式、分类标准和数据应用.三维数据资源详尽记录文物和古建筑的几何参数、空间关系、表面纹理等属性信息,并具备延展性和通用性,可以反复编辑重复利用。基于三维数据资源的这些属性特征,从展览展示角度,故宫博物院运用数字化手段将三维数据资源编辑成可视的虚拟现实节目、数字视频影像、数字沙盘等形式,为公众提供了立体、全面、直观、快捷的鉴赏机会。从科研学术角度,将文物、古建筑现状以三维信息格式记录下来,通过计算机图形运算模拟现实场景,模拟修复过程,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三维数据采集工作的推展和数字化新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获取的三维数据信息会更加精细、准确,三维数据资源应用也必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故宫博物院将构建文物、古建筑三维模型数据库;建立完善的虚拟修复科研体系;利用三维数据资源丰富故宫官方网站的展示形式、构建故宫虚拟社区;将三维数据资源植入智能手机和个人移动设备。让公众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浏览参观他们感兴趣的文物、古建筑信息。
  • 摘要: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主要业务活动之一,藏品数据管理是藏品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数据管理首先就是要将藏品进行数字化.藏品数字化有利于博物馆开展藏品保管、文物研究以及陈列三项功能.本篇论文从藏品基础信息的数字化、文物数据的资源共享、文物展览中的数据管理以及在藏品数据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这四点着手探讨文物数据管理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 摘要:本文介绍了四个美国数字博物馆和四个中国数字博物馆的基本概况,它们分别是:纽约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探索馆、美国纽约科技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中国上海博物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地质博物馆.本文就馆藏分类、检索系统和交互浏览等方面来进行比较,列出了美国数字博物馆在技术与艺术结合上的许多优点,这些优点非常值得中国同行借鉴学习.通过中美博物馆数字化藏品结构设置分析比较,美国数字博物馆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上拥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优点:首先是馆藏分类,美国的数字博物馆馆藏分类并不以逻辑关系为主,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数字化方式,其次是互动性,美国的数字博物馆则是倾向利用二维的平面图像,通过具有高度亲和力的用户界面,将其馆藏面向大众进行科学与艺术的知识普及。对于雕塑等实体藏品,也多以三视图的形式出现。其设计思维更接近网站,还包括人性化设计,美国的界面颜色主要以黑、白、灰色调来组成,因其三种颜色是经典的色彩,故不会因为当下一时的流行色彩所影响。同一展览图片也分为不同的尺寸。此外,美国的数字博物馆大都对博物馆访问社群进行了人性化的分类,针对不同年龄、职业的用户(例如:儿童、青少年、成年;又或是普通市民、学校团体等),网站会力求从用户的切身兴趣点为其推荐相对应的"游览路线",这在国内的数字博物馆中很少看到。
  • 摘要:数字化影像资源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博物馆的各种虚拟文化展示以及展览宣传、藏品研究等都是基于其丰富的影像资源平台.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发展,与此同时,影像资源的非法获得并利用的行为也随之产生.要保护这些影像资源,使其更好地应用于文物研究以及文化传播中,规范化的管理与工作流程必不可少,博物馆数字影像资源在对外提供服务中的基本工作流程,影像资源对外提供服务保障是法律武器,明确申请者的用途意向,为其制定合理的影像文件量,影像工作者应具备保护影像资源的法律意识,建立完善规范的体制;具备法律意识,法律武器将成为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影像资源利用对这些文物的研究及文化宣传,并起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摘要:近年来随着数字影像技术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整个数字影像加工流程已完全可以满足博物馆相应工作的需要,数字影像相较传统胶片影像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要获得质量稳定有效的数字影像文件,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就必须引入数字影像质量控制这个步骤.色彩管理是整个影像采集系统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对于影像采集系统的色彩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数字影像采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色彩管理在整个数字影像采集流程中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性,并不是严格执行了以上工作步骤就能得到满意的颜色复制结果。在拍摄环节做好色彩管理的同时也需注意以下各个方面:影像采集设备的选择,对于拍摄光源的选择,对于工作色域空间的选择等。
  • 摘要:故宫数字沙盘是在原有紫禁城三维古建筑模型基础上进行再次开发利用,用低精度模型忠实记录2012年"平安故宫"工程前的故宫现状,建立故宫数字沙盘基础模型平台.与工程和组织管理规划方案相结合进行三维可视化推演,建成一个提供辅助决策功能的开放平台.在今后的故宫情况介绍时起到更好的作用,用作"平安故宫"工程辅助决策.故宫数字沙盘是基于计算机三维模型和图像处理的修补技术,在原有紫禁城三维古建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开发利用,用低精度模型的标准,基本忠实地记录了故宫的现状,包括故宫建筑、园林、室外陈设以及堆料场等,建立一个基础模型平台,与工程规划方案和组织管理规划方案相结合进行三维可视化推演,提供辅助决策功能的开放平台。通过在制作中相关问题的探讨,为数字所积累了一定的制作经验,更加完善了数字沙盘的制作方法。通过对基础模型平台、工程规划方案和组织管理规划方案的三维可视化过程进行梳理,形成了一套故宫数字沙盘的制作模型。
  • 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博物馆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理念之中.然而不管对于传统博物馆还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博物馆而言,博物馆深入观众的基础是展示理念、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尤其是展示技术的不断创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博物馆的展览陈列以及展示设计之中,并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主要研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博物馆数字化展陈设计平台,介绍博物馆设计与展览系统思路,重点研究并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文博展陈设计的概念以及高沉浸度呈现方式.本文提出一种博物馆展陈辅助设计平台的概念。利用可视化语言和游戏引擎,编制友好的陈列设计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利用高沉浸感的头盔显示设备进行设计效果的动态展示。用户利用该平台可以依次对文物展台布置、文物摆放位置、灯光方位等各个方面进行自由设计和优化,并利用头盔显示技术对设计效果进行实时的动态自由展示。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平台,能够给现有的设计带来很大的改观,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繁重重复的绘制工作由计算机代为完成,大大缩短了设计的周期,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实现精确控制。
  •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知识聚集和传播的场所,新媒体所带来的不仅是传播技术的变化,而且是知识传播模式的革新.本文以故宫博物院"基于影像的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统"为例,具体探讨其主要的知识传播特点:图文结合的知识内容、化整为零的知识点传播,以及博物馆内外的共同知识构建。
  • 摘要:泛在博物馆是近年来兴起的概念.本文首先介绍"泛在"概念的源起,并分别阐述泛在博物馆的概念和特点,并提出泛在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的不同侧重点,论述泛在博物馆并不单纯是数字博物馆的另一发展阶段而已,而是强调以人为本,以满足观众需求为基本理念的新型博物馆.本文接着举出实例,简要分析当代国外博物馆的泛在化探索,介绍各具特色的泛在化道路,希望能为国内博物馆提供新思路新模式.因特网和万维网使泛在博物馆的构想变成事实。基于实体博物馆的资源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完成对象为终端用户的包括藏品信息、藏品图片、展览信息、虚拟参观、数字文献、视频节目和服务建议等信息提取和存储。根据国内外博物馆的积极探索,博物馆泛在化目前表现出了以下3个共同特点:紧密联系虚拟现实技术,提供资源信息的综合开放平台,配合移动终端开发应用根据国内外众多博物馆推出的新服务项目来看,迎合移动终端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将承载更多的观众服务职能。虚拟漫游、3D藏品浏览、互动电子书等新型数字技术将应用于博物馆领域。
  • 摘要:移动智能终端是当下最为新兴的科技结晶,将其作为宣传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让博物馆更加贴近社会大众,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可以以群众更加喜闻乐见更便捷的方式将博物馆信息推送给大众.传统上一般是博物馆建立专门网站宣传展览活动信息,然而在移动应用市场上推出针对于某个展览而制作的应用程序可以让潜在观众更加直观和便捷地体验和感受到此展览的各方面内容。它的优势在于针对性更强,无须在庞杂的网站内容中搜索所需展览信息。内容上可以制作得更加精巧,特别适用于博物馆精心筹划的特展展览。它的受众人群更加倾向于中青年人群和高知人群,可以间接提升博物馆参观观众层次,博物馆中的展馆导览,展示博物馆藏品的应用,在线销售等。
  • 摘要:根据故宫博物院面积大、路线杂、参观人数多、又属遗址类博物馆等特征,探究多种导览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帮助观众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观路线、参观顺序,提高为观众服务的质量.提升故宫的管理水平和展览水平,要为观众提供可以自由选择的合理路线及导览方式,设计者应遵循需求导向原则、特色突出原则、时间安排合理原则、空间安排合理原则、等价原则,参观路线设计应有利于充分展现参观线路上各参观点的风貌,有利于充分发挥参观路线上各参观点的功能,有利于参观购物活动的实现,有利于节省时间,避免走重复路。参观节奏的松紧,参观点游览的动静,参观点游览的顺序,在总体上应符合"越来越好"的趋向,可以提高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对游客的服务与管理质量,照顾到每一个观众,可以避免观众在某空间、某路段的流动速度慢、滞留时间长的现象,缓解客流高峰的拥堵,提高通畅性,给安全保障加分,可以使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达到参观的预期目的,提高参观的效率与质量,可以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展示宣传弘扬故宫遗产的文化价值,使观众真正感受故宫历史文化信息的精髓,感受故宫博大精深的文化蕴含价值,意义重大。
  • 摘要:采用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数据接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的文物环境监控物联网系统,在首都博物馆库房和展厅内珍贵脆弱文物的温湿度环境监控中使用,经过至少三年的运行时间,文物环境一直得到有效控制,系统保证文物处于合适的环境中.实践证明,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文物环境监测和控制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文物安全提供更好的支持.物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将物物相连,并赋予物以人的智慧,这对于互联网技术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将很多工作变得简单。将文物保存温湿度环境的监测与控制构建在同一个平台上,利用物联网多维度的采集并分析温湿度环境状况,挖掘其中的关联,为真正揭示内在原因做好准备,实现真正的可监可控,才是物联网系统在文物环境监控领域成功的关键。
  • 摘要:进一步提升公共安全馆知识传播的水平,激发公共安全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加快公共安全文化传播公共安全知识的步伐,是当今公共安全馆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推崇科技化的展览展示方式,引进智能化的导览系统,以及在实体馆展示基础之外创建和拓展出更广阔的网络化的展示空间,最终打造智慧公共安全馆.实现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有机统一,以吸引参观者经常走进公共安全馆.完成从"被动式展览"向"主动式展览"的转换,最终提升公共安全馆对公众的服务能力.
  • 摘要:本文通过对博物馆现状的分析,介绍了智慧博物馆的概念.并对传统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进行比较,明晰智慧博物馆的特点.智慧博物馆的实现需要基于博物馆智能云计算平台,同时描述了智慧博物馆模式下的生态链,并分析了智慧博物馆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好博物馆基础性数据工作,充分调研和设计智慧博物馆的云计算平台,通过实践运行不断调整和完善云计算平台及各子系统的功能。
  • 摘要:本文将从公众需求的角度来探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首先对公众群体进行分类,然后分析了几种了解公众需求的方式,第一类为实时自动分析。第二类为非即时的问卷调查。在全面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公众需求,对于博物馆各方面的工作都有指导和参考意义。接着以故宫博物院的信息化建设为例,揭示了积极应对公众需求的工作理念,最后提出了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展望.博物馆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公众的需求。当然,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整体工程,需要各级领导、各业务部门与社会力量等各方面的协助与支持。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应与时俱进,顺应信息化潮流,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加强观众参观体验,提升展示效果,以提升对公众的服务水平,加强博物馆亲和力,从而突破馆舍局限,拉近普通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扩大博物馆的活动空间和影响范围,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贡献力量。
  • 摘要: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统一的目标.本文以博物馆中的三维交互为研究背景,介绍了基于人体运动感知的空间交互技术,分析了该技术在博物馆数字展陈中的发展前景,并给出博物馆环境下三维交互设计基本框架.最后结合作者项目实践给出了三维交互技术在博物馆展柜空间指向选择、北京胡同虚拟漫游和兵马俑阵列手势控制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摘要:本文是根据博物院网络实际环境,利用广播侦测技术,自制Linux侦听主机,解决博物馆网络环境下,由IP故障报文以及网络广播所产生的相关故障.以及实现定位病毒发包主机位置、故障设备的具体端口、侦测交换机工作效率、网络拥堵具体位置、及远程设备故障点、网关出口效率低下等故障定位.
  • 摘要:在博物馆文化展示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与博物馆之间的信息交互行为应该如何被理解?基于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博物馆数字交互形式又该如何进行创新设计,本文通过结合物联网应用的信息技术特点,对博物馆数字交互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博物馆物联化环境中数字智能交互设计的创新方法与发展趋势.交互设计涉及图形学、认知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智能化交互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支撑物联网建设的创新型信息技术为博物馆数字展示创造了更为智能化的交互可能,基于射频标签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信息感知交互,普适计算环境下的隐性交互,云计算环境下的海量信息存储与分享交互,嵌入式及可穿戴式计算技术下的微交互。
  •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物联网在博物馆中的发展趋势即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描述物联网在博物馆中各个方面的应用体现出物联网在博物馆智能化进程中的作用.如环境监测、文物管理、电子票务等.对游客,可以获得不同于普通展馆的完美体验,加深对博物馆的认识,获得游客的好评;对工作人员,能够细致量化服务,让工作更加便捷,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对细节不断地加以完善;对博物馆管理人员能够远程第一时间获得馆内各种相关情况,对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作出考评,在绩效考评中可以予以参考,随时掌控馆内突发情况,及时远程部署。
  • 摘要:本文作者作为一名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博物馆网站英文编辑,一直在思考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博物馆来说,它的英文版网页如何构建得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更符合外籍人士的浏览习惯、图文设计更加易于阅读,并保持不断的更新.本着这个想法,本文检视国内一级博物馆的英文网站建设情况,初步勾勒国内博物馆英文网站的开通情况.针对普遍不愠不火的英文网站建设情况,本文进而选取中国大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及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法国(卢浮官博物馆)、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和荷兰(荷兰国立博物馆)共10家博物馆的英文网站作为具体调研对象,着重从栏目设置总结它们的共性和特点,同时参照和对比英语母语国家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英文网页,探索通行的英文网站结构.结合作者在故宫博物院英文网站的工作体会,探讨英文网站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改善途径,如加强栏目设置的全面性,规范栏目名称。栏目的名称尽量符合英语母语国家的使用习惯,不断保持内容更新,吸收海外同类型博物馆英文网站值得借鉴的实践和尝试,重视英文语言人才的吸收和培养。
  • 摘要:《地平线报告》从2004年起,美国新媒体联盟(NMC)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学习主动性项目组(ELI)联手启动"地平线项目",对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就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高等教育领域提出的挑战,以及主流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度研究,《地平线报告》每年有三个版本:高等教育版、初等教育版和博物馆教育版.重视博物馆传播和教育中注释的作用,对关键点进行深度解读,重点展示场馆知识传播和教育中注释的作用,以现代技术对高级信息的注释和教育支撑,有利于各类博物馆教育的深度发展。因此,现代博物馆教育,亟待形成无缝连接的高级注释,引导大众深度阅读。依靠传统媒体或人力辅助解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必须仰仗现代数字技术,集成多种表示媒体与功能媒体,真正实现高级注释,从而支撑通过碎片进行深度阅读。为此现代博物馆教育必然走上泛在教育的道路。
  • 摘要:2013年迎来北京建都860年,每一个北京人,每一个来北京工作、旅游的人,都希望能了解和感受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魅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展示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使永恒的"文化记忆"与现实的"穿越历史"成为可能.运用新媒体跨界融合的功能价值,将互联网、移动通信、物联网、互动媒体、数字街景、二维码、虚拟现实等新媒体融合为泛在网,与北京地理信息、历史信息、人文信息与北京实体博物馆结合,形成北京泛在博物馆,将北京建都860年的历史展现在泛在网上,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登录北京泛在博物馆中,在北京都城的地理位置上,可以在泛在博物馆中看到以时间轴为线索的北京都城的历史场景,可以检索泛在网上的相关信息.泛在博物馆可以使"北京是个博物馆".其中,新媒体技术功不可没,比如新媒体促进三网融合,新媒体促进移动泛在网络的融合,新媒体促进个人主动的移动信息终端泛在博物馆与北京实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实现北京是个博物馆的概念。与任何博物馆建设一样,新媒体泛在博物馆也需要有规划、建设、实施、应用的过程,其中包括基于泛在移动网络的基础平台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以及基于移动终端信息的检索与信息可视化建设。
  • 摘要:通过对公共数字文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和数字博物馆的概要介绍,简要分析在当代新技术、新理念的强力驱动下,给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数字博物馆建设赋予的新特点、带来的新问题,进而建设性地提出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下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新思路、新要求,比如更要注重开发新型的数字资源。资源的获取应该采取多样化首先是业务模式的转变,要从传统的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发展来定位,以服务为目标;其次是工作重心的转变,要从注重场景建设到注重内容建设的转变,通俗地说就是要学会"讲故事"再次是工作理念的转变,要从博物馆自建向公共参与、互动交流的方向转变。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数字博物馆全面发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无限繁荣的目标。
  • 摘要:2013年5月,由新媒体联盟和EDUCAUSE联合推出的《地平线报告·2013高等教育版》(NMC Horizon Project2013Higher Education Edition)已经发布.这是2004年以来,国际新媒体联盟和EDUCAUSE联合推出的第10份系列报告.此系列报告还包括自2009年开始发布的《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The NMC Horizon Report:K-12Edition)和2010年开始发布的"地平线报告·博物馆版"(NMC Horizon Report:Museum Edition).本文对2011~2013年的地平线报告,尤其是2012年"地平线报告·博物馆"版作了较系统、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其研究方法和事实流程,描述了数字博物馆在未来1~5年内将采用的新技术,地平线报告的实施过程:历年的地平线项目都采用相同的研究组织、实施方法和工作流程。这些方法和流程都经过严谨设计,主要包括团队组建、文献综述、达成共识和成果应用等四个阶段,通过网络在线协作的方式完成,2012年"博物馆版"报告关注的技术分析,移动应用,社交媒体,增强现实,开放内容,物联网,自然用户界面等。
  •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博物馆在国内正蓬勃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数字博物馆的概念、特点以及与传统博物馆相比有哪些优势,分析了目前国内博物馆建设现状,提出了中国航空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包括藏品的数字化,影像资料加工管理的数字化,博物馆展厅内配合文物展览的多媒体资料片的制作、管理与播放,博物馆网站中国航空博物馆数字博物馆论证采用统一框架和标准,以网上博物馆、现场媒体展示和配套管理系统建设为主要内容,以"物联网、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贯穿应用为核心,建设一个集业务、办公、公众信息服务、场馆运营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化系统,实现博物馆文化的数字化积累、互动式展示及信息化传承。
  • 摘要:如何更好地将故宫展示给观众,使观众知道故宫、了解故宫,进而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知识,只是使用传统的展览展示方式是不行的.故宫的展示工作只有走信息化展示与传统展示相结合的道路,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在世界博物馆界占据应有的地位."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用声、光、电的形式,扩大传统展示的空间,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物采用不同的展示方法,给参观者提供更多的知识,使之得到更大的收获。正在创造条件,把故宫的所有专馆陈列展览建成由信息化手段辅助陈列室的文物实体陈列,扩展展示的知识范围,以一个全新的展示形象面向全世界的观众,建立国际一流的博物馆。"故宫信息中心胡锤主任给故宫的信息化辅助展示工作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故宫展示工作将坚定地按照信息化展示与传统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发展下去。
  • 摘要:中国的博物馆建设在经历了由低谷走向高潮的转变后,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硬件设施,都与以往大不相同,文化的活力正在缓慢释放.随着"视像化"的到来,数字视频技术则成为国内外博物馆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虚拟空间中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编解码程序、不同的传播方式,使博物馆向社会提供免费学习成为可能,并使博物馆自身更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内容的碎片化、解读方式的转变,将为博物馆在虚拟空间的发展带来活力.
  • 摘要:不同地域文化背景、语言差异、社会制度、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等方面都会给产品本身带来很大的差异.相当多的产品都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特色,所以数字内容创意产品或服务也是文化的载体.这一特点不仅体现了该产业的文化产业特性,也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从消费特性看,数字化内容产业的产品具有快速损耗、更新速度快、强调个性化等特点.文化产业是数字化内容产业前身和内容的来源,而数字化内容产业则是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结合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产物,是对文化产业的一种继承和扩展,是文化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方向所在.今天,要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改造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加快构建覆盖广泛、传输便捷的文化传播体系,用先进的技术创造和传播先进文化,使璀璨的中华文化通过互联网得以延伸和释放。
  • 摘要:博物馆承担着打造文化新活力的重任,在发展建设中要逐步改变自身的形象,通过激发自身活力,贴近观众的感受和习惯来进一步吸引观众,进而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博物馆的发展改变了进程,提升了博物馆的实力,也给博物馆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更多的观众.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为例,研究博物馆数字技术应用的实践活动.进而论证数字技术的应用对博物馆建设及对丰富文化活力的作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在基本陈列展览中运用了多种数字手段,来丰富形式。考虑到在古建筑中办展览的空间和展线有限,而运用了大量的电子屏幕广告机来扩展内容,翔实展线。为了说明内涵丰富的古建筑文化和深奥的建筑技艺,拍摄了部分科普性短片来辅助说明,使得观众有了新的关注点。同时,增大观众的互动,在展览中运用了大量的触摸屏,设计和制作了古建知识和建筑技艺的互动游戏,让观众不仅能看,也能动手操作,加深了参观印象,也增添了趣味性和吸引力。另外,在一些重要展品和出于保护的目的不能让观众进入观看的大型展品,通过3600无死角的触摸屏来互动展示,让观众欣赏到完整展品的同时,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
  • 摘要:城市现代化发展带来了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激增,公共文化服务成为中国城市下阶段发展的重点,成为打造宜居城市的核心之一.传统公共文化服务通常姿态被动、产业模式单一,难以跟上文化需求发展速度.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文化发展的技术趋势,并提出利用智慧城市理念,融合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多种前沿信息技术,通过集聚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区域文化资源,建设可支撑服务庞大文化消费市场的公共服务体系,在实现消费者各类文化消费诉求的同时也为政府、企业提供支撑服务.
  • 摘要:每两年一届的"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北京数字科普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等承办的综合学术研讨活动.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四届数字博物馆研讨会每次出版一本论文集,正式出版发行的论文有199篇."数字博物馆发展的阶段性回顾"是由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组织的专项课题,其总结报告发表在《数字图书馆论坛》(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2010年1-2期合刊上,计有学术论文15篇.将两项相加的214篇学术论文归纳成六大类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常规的学术规范标准和文本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制定了五项细分标准,数据中反映出的现实情况,部分地揭示出了业界与学界在数字博物馆领域的关注重点.在五个类型中,进一步对A、B、D三类中的176篇论文做了统计分析,反映出了当下在数字博物馆研究领域的软肋所在:数字化建设缺乏综合性人才,比如有些人懂得系统开发,但不熟悉文博内容;有些人了解博物馆,但是不了解技术;有些人懂得IT技术,但不善于艺术创意设计,不同专业领域的沟通障碍成为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瓶颈。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不断地推进事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回顾与反思才能有助于持续性的设立发展目标。每两年一届的数字博物馆研讨会无论从主题的确立方面抑或是探讨的专业深度方面,都存在着继续提升的空间。
  • 摘要: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博物馆标本数字化,当标本数字化从二维走向三维时,使博物馆的标本真正进入数字时代,从而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标本.标本多维数字化技术的突破,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数字标本.数字标本必须是来源于现实世界,用数字的形式直观形象逼真地再现实体标本,并具有实体标本的全部特征.数字标本具有人机交互旋转、放大观察、度量等功能;操作数字标本犹如观察实物标本.配合三维彩色打印机技术的成熟,可直接将数字标本打印出高仿的标本复制品.数字标本的来源将不局限于对现有标本的数字化,超越传统标本尺度空间的限制,它可以直接到标本采集点进行无损采集,从而可以极大地开展标本典藏工作.数字标本配合传统实体标本,将改变传统标本的典藏模式、展示模式,乃至科研模式.这种模式的诞生,将开辟博物馆工作的新领域:数字标本的采集、管理、研究与传播.由于数字标本是基于高精度环物摄影,因此在获取数字标本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高精度标本照片,采用高效率的数据管理系统,将数字标本、高精度照片与传统标本数据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博物馆强大而十分有用的数字标本资源.
  • 摘要:文物藏品管理系统是博物馆信息化的基础工具,藏品资源库是基本实体.两者都是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基础.本文将探讨这两方面建设的一些问题和对策.从具体实践来看,藏品管理系统和藏品资源库开发与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原则,顶层设计原则,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的原则,整体的开发与设计要以公众需求为依据,服务需求方法需及时、动态掌握社会对博物馆服务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满足社会的博物馆服务需求,服务的提供要不断革新。按照科学的、高效的、便捷的、低成本的方法为公众提供藏品电子信息服务,服务质量以公众满意为核心,服务内容、方式、方法要能随需求变化而变化。
  • 摘要:本文介绍了博物馆文物藏品在储存以及展陈中对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的环境要求,并详细介绍了故宫博物院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的部署以及在文物藏品展陈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利用现代移动设备手段实现故宫博物院温湿度远程监控的可行性.随着无线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无线移动设备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故宫现有局域办公网络为核心网络,利用互联网以及VPN专用网络相结合实现故宫现实展厅展陈无线温湿度监控数据的传递已成为可能。未来故宫院领导以及相关文物管理人员除了可以利用电脑窗口平台,还可以利用移动网络设备如智能手机,随时随地第一时间了解到故宫展厅展陈柜的温湿度数据变化,将有效提高文物藏品的保管水平。
  • 摘要:本文介绍了故宫博物院文物流通与出入库系统升级改版的项目背景、总体思路、难点和创新点,并对2012版文物流通与出入库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需求牵引、技术跟进、应用主导"的思想在故宫博物院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实施.本次系统升级最大的创新点在于摆脱了单纯的工作流管理模式,既运用工作流、又不完全依赖于工作流,采用工作流和单表维护相结合的技术模式,使得文物出入库管理功能更为灵活、数据更为开放。在原系统中,所有功能都采用工作流技术实现,受工作流的局限性,在文物出入库中无法实现随意选取部分文物出库和退库的功能。而采用表单方式进行处理后,业务人员可以通过任务工作单、库房工作单两种方式很方便地检索和自己相关的单据,系统采用标签方式分割出文物的不同状态(待出库验伤、待出库、待退库、待退库验伤、已完成),让库房管理人员和文物验放监督员对整个任务流程和待办工作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 摘要:国际上已开始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借鉴这些成果和十五年故宫博物院数字资源系统的建设经验,总结博物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具体策略,并提出今后待解决的问题.保存数字资源最有效的组织方式就是构建博物馆数字资源系统。通过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十五年实践,在走了一些弯路后逐渐总结了数字资源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需要采取的技术策略。数字资源采集策略,数字资源组织策略,数字资源存储策略,数字资源利用策略,数字资源版权策略等,并提出尚需解决的问题,如对于保存对象的内容和理解性具有重要意义的保存文档格式、元数据标准、异构系统数据交换、资源整合等。
  • 摘要: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博物馆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数字资源系统的建设作为博物馆信息化的基础,需要有一个可行性长远的数字资源采集、存储规范来指导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现在博物馆行业在影像采集、存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博物馆影像数据的安全,必须制定相应的影像基础数据采集、存储规范,以保证未来博物馆对数字影像数据的重复利用和基础数据的安全.在进行基础数据采集时,尽量使用最大文件量的设备及影像格式进行影像采集工作。将DNG文件作为博物馆行业影像数据存储的标准文件,DNG数据格式有利于数据文件共享与利用,有助于提升存档信心,Adobe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解决方案能在将来更轻松地打开保存的原始数据文件。并且在处理来自多家厂商或多种型号的相机原始数据文件时,单一的原始数据能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DNG作为一个公开并且可以随时获取的存档规范更容易被相机制造商采用,而且更易于更新以适应技术变化。目前来讲,首先应该将原来保存的磁带数据转换成标准的AVI或MOV数字文件与现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原始数据统一进行数据备份,然后上载到视音频媒资系统生成系统文件人库保存。随着视音频技术的发展,从视音频技术的利用上来说,统一的视频格式规范是大势所趋,因为视音频数据的永久利用和安全是所有视频工作者关切的问题。同样,影像数据存储介质及方式的规范化也是同样重要的。总之,现代博物馆做好数字影像数据的规范化存储,保证影像数据的永久性的重复利用至关重要,并且有助于博物馆间的数字资源共享。
  • 摘要:微传播起源于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到今天为止,发展不过四五年时间.而正是这短短的几年时间,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及形式因为微博的出现和发展,经历着巨大的改变,可谓一场传播变革.如今,微传播的迅猛发展,不仅仅需要去诠释和解析这种传播形态的演进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要去关注其间蕴藏的传播力量.文博单位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人文精神为己任.故宫博物院更是责无旁贷,当仁不让.在这场信息传播变革中,谁能尽早理解微传播的原理,掌握微传播的传播方式,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在中华文化传播事业中运用微传播的巨大潜能,谁就能获益匪浅,事半功倍.本文拟运用大众传播学相关原理和研究方式,对微传播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结合故官文化传播特点,对微传播在故官文化推广事业中应发挥的作用以及具体运作方式进行初步探索.希望本文观点及结论可以为日后的传统文化推广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操作意义的参考性意见,并展望未来,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故宫人将继续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及成果,随时丰富微传播的内容和手段。未来五年正是第四代无线移动通信(4G)技术和第五代WiFi技术发展及普及的关键时间段。随着无线网络技术信息速率的极大提高,微传播将不仅仅限于简单的文字、低解析度的图片、低分辨率的视频,而转向互动式阅读和云搜索、高分辨率图片及视频的高速传播和实时分享、实时三维交互、集合物联网运用等。
  • 摘要:数字博物馆是信息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在新形势下的产物,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一种全新方式,它具有互动性、虚拟性、游戏性、开放性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本文对当下数字博物馆的交互形态与技术表现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交互设计在数字博物馆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具体阐述了作者在数字博物馆交互设计方面进行的设计实践与探索.通过此类交互环节的设计,能够增强观众浏览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对于戏曲知识的传播是极为有益的尝试。把生硬的戏曲常识游戏化,与枯燥的死记硬背外相比,再辅以声音的解说,参与者可以以一种轻松的情绪去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对戏曲产生兴趣。
  • 摘要:本文以故宫博物院iPad应用《胤禛美人图》的策划和制作过程为案例,对以iPad为例的应用多点触控技术的新一代移动设备在博物馆文化展示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平台选择、内容策划、数字媒体服务机构选取、内容表现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今后博物馆文化展示工作中移动设备的应用进行展望.在今后基于;Pad的文化展示中,游戏类仍是一个多数博物馆应用并未触及的类别。放眼苹果应用商店和安卓市场,游戏类应用的火爆程度足以证明游戏类应用吸引了数量庞大的用户,也时刻提醒博物馆文化展示方面的工作人员,用户非常关注iPad的娱乐性。
  • 摘要:科普类电视节目编导创作工作中的关键是在普及先进科学知识与最佳传播效果之间寻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用最佳的传播效果普及先进科学知识.这需要科普类电视节目的编导,不但要搞清楚科普类电视节目的宗旨,还要树立起"大科技"的创作观念,深化"为观众服务"的意识.在题材和内容上,要选择能够吸引观众的东西,节目的表现形式要多样,注重发挥电视优势,运用特殊画面,在听觉和视觉混合的多媒体传播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做到内容和形式能很好的结合.实现科普类电视节目的"寓教于乐",达到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统一.
  •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下的博物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一些实例探索了博物馆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方法和思路.本文介绍了主要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并分析了其便利性与不足.结合一些博物馆的应用实践,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这种新的媒体形式,提高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在博物馆中,如何获取参观者的兴趣点,提高参观者的参观兴趣,一直都是博物馆人不断追求解决的问题。如果也尝试通过NFC技术,在提供知识的同时,获取参观者的兴趣点。通过技术分析,向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展览信息推送服务。这样会给参观者带来更加亲切的感受,而非高高在上的博物馆传统形象,拉近了博物馆与参观者的距离。在博物馆的应用设计和制作中,要特别注意到移动设备自身的特点,如屏幕小、手势灵活多变等。还应注意用户的阅读模式的变化:由于移动设备被大量应用于用户的碎片时间,而在这些时候,用户都不会进行长篇幅的阅读。阅读时间大大缩短,这已成为很多用户的阅读习惯。因此,在移动应用中,不宜采取长篇的文字介绍或播放长影片。否则容易导致使用者失去耐心,反而事倍功半。此外,在移动应用设计中,要注意使界面简洁明快,多利用图形元素,使应用容易上手。
  • 摘要:本文介绍了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概念、特点,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并以故官博物院为例展望大数据与云计算在博物馆中的相关应用,包括游客服务、藏品管理、售检票系统、移动办公等方面,以及全面建设现代化博物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社交网络平台对博物馆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借助微博平台博物馆可以宣传展示内容,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能力.微博已逐渐成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一个延伸,并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随着故宫、国博微博的成功,更多博物馆加入了微博建设,这其中包括不少中小型博物馆.然而,在实际运营和管理中,要在最新的营销媒体上诠释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博物馆,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中小型博物馆微博的运营与管理.观察国博、故宫微博的成功之处,可以看出打造一个微博品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有一定的运营理念和规范化的管理,以及不断地用心经营,树立微博意识,将微博管理工作纳入博物馆的常态化管理,有一定的运营理念,树立微博品牌形象,善于运用社会资源,提升微博的关注人气,重视与博友间的情感联系,注重培养核心博友。
  • 摘要:从数字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博物馆领域的深入实践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在博物馆全面普及的必然结果.本文简单回顾了数字博物馆发展历程,分析了智慧博物馆发展趋势,提出了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模式,最后讨论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技术集成应用对智慧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带来的挑战.博物馆系统以"人,'(社会公众、博物馆工作者等)与"物"(藏品、设备设施、库房、展厅建筑等)之间的直接信息交互为手段,在现实空间实现了人类及人类环境物证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为打破直接信息交互方式带来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博物馆及其藏品资源数字化采集加工、网络化传播、虚拟化展示为特色的数字博物馆出现了,数字博物馆中的"数字"实际上充当了"人"和"物"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数字"虽然在展现时空和表现方式上具有足够的自由度,但批量化的"数字"获取在某种意义上割裂了"人"与"物"之间的直接信息交互通道。智慧博物馆以数字博物馆的数字资源网络化传播和虚拟化展示为基础,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物"与"人"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通过移动互联技术提供泛在网络环境下的移动访问,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及时、高效、准确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进一步促进博物馆及其行为和环境的智能化。智慧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对目前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
  • 摘要: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手段.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传统技术和移动计算、空间数据库等新兴技术为支撑的科普场馆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科普场馆的业务协同、应用集成和数据共享.本文探讨了科普场馆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方法,并以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为例,介绍了系统在展品管理、工作安排、设备维护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行业广泛应用,使得博物馆的展示和参观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博物馆观众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随时、多次参观或使用博物馆,使得博物馆观众在数量上激增,并从个体参观向群体互动发展,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增强了博物馆文化的辐射力.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不再囿于个人的、点的论断,多人的、连续的互动思考推动博物馆参观更具开放性,不仅有人与物的交流,而且推动了人与人的交流,展品、观众、博物馆、社会之间的互动变得紧密而频繁,彰显出博物馆文化的力量.重新认识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博物馆观众,重视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所带来的新元素力量,对调整传统的观众调查方法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改进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博物馆服务能力.
  • 摘要:公共广播系统是博物馆不可或缺的一个服务平台,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相比于传统广播系统,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拥有很多优点.故宫博物院就在文华殿尝试建立了一套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在博物馆行业如果能应用好数字广播技术,同时结合其他数字技术,应该能极大地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水平.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较之传统的模拟广播系统有很大的可扩展性、灵活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带宽不断提升,数字化广播系统的应用必将是今后的技术发展趋势。博物馆行业应加快由传统公共广播系统向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的转变,从而更好地满足观众个性化、数字化的参观需求。
  • 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票房连年攀升,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去体验电影所带来的快乐与感动;与此同时,电影在潜移默化中也实现了文化传播的功能.对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背后原因的考察,会为博物馆这一文化强国建设主力军之一提供启示,并引导在不断升级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找准前进的方向.本文将从"电影产业的启示"和"电影走进博物馆"两个角度进行初步探讨.电影产业虽与博物馆事业有所不同,但都属文化行业,都肩负着文化强国的重任,都需要为人民服务。影院也经历过数字化发展阶段,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或许对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有借鉴意义,厘清概念,制定标准,统一管理,有序竞争,整合营梢,服务大众,今后博物馆事业将借鉴采取,融合发展,文化传承,加强数字影厅的建设,注重博物馆中的数字化展陈等策略。
  • 摘要:现代博物馆知识传播方式在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正在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向互动式教育转化.北京汽车博物馆在整个展览设计中十分注重观众的亲身参与,通过吸引参观者参与各种以多媒体技术为表现手段的知识性游戏进行体验式学习,加深了观众对汽车博物馆所承载的汽车文化的理解.此外,展览中所运用的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在设计上所体现的科技感、现代感与艺术感,都无时无刻不在给观众营造一个全方位的体验感受,从而将汽车博物馆所承载的汽车文化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观众,实现了博物馆知识的有效传播.
  •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中国航空博物馆自身特点和当前实际情况,为了提高博物馆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社会公众服务水平,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构建中国航空数字博物馆中的初步应用设想.从长远来看,在建设数字博物馆过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落地应用首要解决的是感知问题,在利用物联网自动识别技术、无线传感技术对馆藏品(或人)进行标识与感知的基础上,开发相应的智能管理系统,从而达到提高博物馆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社会公众服务水平的目的。
  • 摘要:对于庞大的综合性网站,专业小型网站更具有专题性、针对性,易于阅读.已开通的故宫博物院大修网站是为故宫修缮工程而建的专题网站.本文对大修网站的建立初衷、栏目的设立、内容及资源的采集、页面的构成及关系直至网站发布全过程进行了细致梳理,并试图总结出网站建设中的得失,为建立类似的专业小型网站提供参考经验.
  • 摘要:少儿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而移动应用正带来一场教育的革命。本文旨在结合苹果移动应用商店中优秀教育类应用的实例分析,为博物馆开发针对少年儿童的移动应用带来经验和启示.主要包括,目标受众的确立、少儿移动应用的基本形式和一般特征、博物馆开发少儿移动应用的社会责任,如何在内容策划中实现与少儿的有效沟通等。
  • 摘要:当前,文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信息化技术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教育,促进学术研究,提高部门工作效率,从而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整体发展.然而,本文指出,技术投资须同博物馆的实际业务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带来博物馆的发展.信息技术部门要在明确博物馆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制定技术解决方案和相应的软硬件投资方案.
  • 摘要:博物馆是研究代表人类文化遗产与智慧科技的公共场所,为公众提供有形或无形遗产以教育为目的学习和享受的场所.如何使博物馆更具吸引力,成为所思考的问题.博物馆中的展馆在一定时期内是不会有所改变的,但展陈作为博物馆的精神文化的表现方式是可以改变的.展陈的方式可以结合"科学、艺术、技术"进行数字展陈,同时数字展陈是博物馆未来展览的方向,但这种文化事业与科技产业的协同创新,对博物馆来说是一种新探索的课题,涉及各学科知识、成果的综合运用,不仅要考虑各种前沿的技术应用,还需要考虑到所运用的技术手段、设备和所要表现的历史文化内容,与环境的融合等.数字展陈能够增强博物馆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同时也能节省时间、空间和财力.现阶段的博物馆依托高科技,以数字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文化传播为目的,更充分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娱乐、传播等职能.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