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变循环发动机

变循环发动机

变循环发动机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517102篇;相关期刊31种,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兵器知识、计算机仿真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第十八届叶轮机专业学术交流会 、第十五届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专业学术交流会、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动力年会等;变循环发动机的相关文献由385位作者贡献,包括毛建兴、王荣桥、胡殿印等。

变循环发动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17102 占比:99.98%

总计:517200篇

变循环发动机—发文趋势图

变循环发动机

-研究学者

  • 毛建兴
  • 王荣桥
  • 胡殿印
  • 缑林峰
  • 刘志丹
  • 樊江
  • 申秀丽
  • 孙楚佳
  • 张德志
  • 纪福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靖凯; 闫雨嘉
    • 摘要: 变循环发动机根据模式选择机构的打开和关闭有两种工作状态,在模态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经过核心机驱动风扇压缩的气体一部分重新流回到核心机驱动风扇进口的现象。为分析变循环发动机中倒流现象对整机的影响规律,采用稳态性能仿真方法进行性能分析,完成了模拟稳定倒流现象的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模型建模。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对倒流现象描述,从倒流现象产生、数学模型建立、倒流状态仿真三个方面对变循环发动机倒流现象进行阐述。通过采用一种向前引气的局部循环平衡被动收敛方法,实现发动机在设计点和非设计点计算过程中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倒流流量的增加,风扇出口的流通能力降低,风扇工作点升高,裕度减小;核心机驱动风扇的流通能力提高,核心机驱动风扇工作点向下移动。
    • 王昊; 梁熙文; 马庆华; 王掩刚
    • 摘要: 为了研究变循环发动机压缩系统模式转换过程中气动特性变化规律,基于节流阀理论,建立了能够描述不同开度下模式选择阀门节流特性的低阶模型。并将该模型以特征边界的形式应用于某双涵道变循环风扇的外涵道出口,建立了用于模式转换过程流场数值仿真的全三维/低阶混合计算模型。通过与全三维阀门建模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节流阀计算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进一步将此方法用于该变循环风扇单-双涵道模式转换过程风扇性能变化预测及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表征节流强度的节流阀系数只与阀门流通面积比有关,与阀门角度无关,因此该节流阀模型对于不同运动角度范围的模式选择阀门具有普适性;节流阀模型方法能够准确地预测模式转换过程中风扇整机及各级气动特性的变化趋势,与阀门三维建模方法相比,对风扇整机及各级压比预测误差不超过1.93%,效率误差不超过1.05%;在阀门关闭的过程中,第二级风扇性能变化更剧烈,第一级风扇性能在阀门开度较大时气动性能基本不变,开度较小时才出现明显变化,存在滞后性。
    • 王占学; 郝旺; 张晓博; 周莉
    • 摘要: 虽然自"协和"式民机退出蓝天后,在役民机止步于高亚声速,但是研究人员追寻超声速民用运输的脚步却从未停止,并且自第1代超声速民机以后,对超声速民机的研究就从未脱离过变循环发动机的技术探索.叙述了国外超声速民机用变循环发动机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美国超声速巡航研究(SCR)计划、美国高速研究(HSR)计划、欧洲超声速研究(ESRP)计划、日本高超声速运输机推进系统研究(HYPR)计划、美国商业超声速(CST)计划下的变循环发动机研制情况,总结了各计划下变循环发动机的结构特点、性能优势及发展目标,论述了进/发匹配、低噪声、低排放等超声速民机用变循环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为中国超声速民机用变循环发动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陈雷; 潘若痴; 杨琳; 史文斌; 国睿
    • 摘要: 针对变循环发动机在模式转换过程中模式选择阀回流对压缩部件产生影响的问题,建立了不同模式选择阀角度的压缩系统模型,开展了多工况联合数值仿真,详细分析了在模式转换过程中外涵的流动特征以及回流对压缩部件的影响,针对回流发生机理,从整机调节的角度提出了避免回流的措施并进行了数值验证.结果表明:变循环发动机在模式转换时直接打开模式选择阀将导致气体发生回流,回流使风扇工作点升高、喘振裕度下降,模式选择阀打开至14°时风扇接近喘振边界,回流导致CDFS进口产生进气畸变,压力畸变指数最高达到15%,从而影响CDFS的性能.在模式转换前打开喷口和后涵道引射器,再配合调节前涵道引射器和CDFS进口导叶,可以避免发生回流,从而保证变循环发动机稳定工作.
    • 龙之魂
    • 摘要: 近日,美国著名航空杂志《航空周刊》刊出一条重磅消息,2021年美国通用动力公司(GE)研发建造的XA-100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将开始地面测试。如果不出意外,这种发动机将和普惠研发的XA-101展开竞争,最后决出下一代空中战机的主力发动机。该发动机一旦量产,将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 摘要: 变循环发动机可通过调节流量、增压比和涵道比,使发动机在多种飞行条件和工作状态下都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较高的工作效率,有效改善发动机耗油率和航程等,为此得到各航空强国的重视。从公开文献看,目前的变循环发动机研究主要集中于部件优化设计、性能计算、优势分析和数学建模,针对发动机雷达隐身特性的较少。
    • 孙明霞; 梁春华; 索德军; 刘殿春
    • 摘要: 为借鉴和参考美国第6代战斗机发动机的研制经验,综述了美国国防部对美国空军和海军、美国空军和海军对第6代战斗机及第6代战斗机对发动机的需求,梳理和绘制了第6代战斗机发动机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的发展路径,总结和归纳了其发展特点,对其未来趋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美国战斗机发动机在世界上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第6代战斗机发动机需求经过几番迭代论证,已经明确为自适应循环发动机;第6代战斗机发动机技术经过长期持续的开发与验证,已经基本成熟,并且技术特征基本确定为以自适应结构为主的1+N模式;竞争发展已经进入X验证机竞争发展阶段.
    • 崔金辉; 李大为
    • 摘要: 为分析带分流环的变循环发动机后向雷达隐身性能,利用物理光学迭代法对带分流环的变循环发动机和不带分流环的常规构型发动机分别进行了后向隐身性能计算,得到了两种类型发动机在不同电磁波入射方位角时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并借助感应电流的分析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解释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构型发动机,带分流环的变循环发动机具有更加优异的雷达隐身性能,不同入射方位角下的RCS均更小;分流环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发动机的电磁信号特征.物理光学迭代法在计算发动机隐身特性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
    • 陈云; 臧朝平; 杨志强; 周煌亮
    • 摘要: 分析某双涵道变循环发动机转子系统结构特点,建立转子-支承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转子支承方式的改变对转子临界转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低压转子为主激励,转速在20 000 r/min内,4支点支承比5支点支承临界转速多一阶,其中第一、三阶临界转速降低,第二阶升高,第四阶基本不变.5支点方式能有效地减少柔性低压转子弯曲振动模态出现,但是会增加低压风扇盘的上下偏摆振动模态,较易发生风扇叶片与机匣的碰磨.4支点方式结构更简单,但是转子系统在高转速时需要多经过一阶临界转速,会增加转子及整机的振动.
    • 王巍巍; 李茜; 崔艳林
    • 摘要: XA100是GE公司开发的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演示型号,该发动机已进行了大量测试,其性能指标和研发进度均符合当初的预期。2021年5月,美国GE公司宣布由其设计和制造的首台全尺寸三涵道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XA100的首次试验已经完成,发动机性能与试验前的预测相符,并且与美国空军的“自适应发动机技术转移讣划”(AETP)目标完全吻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