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传感器融合

多传感器融合

多传感器融合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1796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2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357521篇;相关期刊293种,包括农业机械学报、自动化仪表、中国机械工程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一届中国空天安全会议、第十届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等;多传感器融合的相关文献由519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华京、凌永根、刘天博等。

多传感器融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2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7521 占比:99.86%

总计:358037篇

多传感器融合—发文趋势图

多传感器融合

-研究学者

  • 李华京
  • 凌永根
  • 刘天博
  • 张好明
  • 杨振飞
  • 林毅
  • 沈劭劼
  • 袁朝春
  • 赵开勇
  • 陈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忠玉; 孙睿; 卢洪友
    • 摘要: 为了解决巡检机器人在小型农场环境信息采集时需自主导航并合理规划局部路径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和模糊控制融合的方法来对局部路径进行合理规划。首先利用多个超声波传感器采集局部路径环境信息;然后将经计算得到的距离和角度信息输入模糊控制器,制定出模糊控制规则;再进行模糊化处理从而输出处理结果,进行模糊推理以得到控制模糊集;最后进行去模糊化处理,得到较精确的电机值并以此规划出较优路径。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机器人系统运行稳定,可以有效地完成小型农场环境信息的采集并将数据返回上位机,说明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模糊控制方法可行有效。
    • 刘志耀; 狄长安; 朱新成
    • 摘要: 轨道炮的轨道直线度与发射过程中的电接触性能密切相关。为获取轨道直线度,融合使用激光测距传感器、位置敏感探测器(PSD)、电感传感器,提出一种轨道炮轨道直线度测量方法。并对测量方法的工作原理及测量系统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30 mm轨道炮轨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测量精度能控制在0.03 mm以内,满足轨道炮轨道直线度测量要求。
    • 袁千贺; 田昕; 沈斯杰
    • 摘要: 针对移动机器人定位系统中单一传感器定位精度低与环境地图的重要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方法.首先,在未知环境下,分别利用单一里程计,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算法融合里程计、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进行定位,实验表明他们存在累积误差;然后,在已知环境下,利用自适应蒙特卡洛定位(adaptive Monte Carlo localization,AMCL)算法,融合里程计、IMU、激光雷达进行定位.最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累积误差进行校正,相较于未知环境下的单一里程计定位与EKF算法融合定位,误差均值分别减少了68%、30%,验证了所提出定位方法的有效性以及环境地图的重要性.
    • 周晓珏
    • 摘要: 粮食仓储环境监测对于实现粮食减损、降耗、保鲜至关重要。针对单一传感器采集数据片面、易造成误报、漏报等情况,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粮仓环境监测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对粮仓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了粮仓环境信息监测智能化水平,确保了粮仓存储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 岳元龙; 陈亚南; 孙钦; 左信
    • 摘要: 推导出偏参数为矩阵形式的有偏卡尔曼滤波(BKF)的完整迭代过程,该算法在均方误差条件下优于卡尔曼滤波(KF),可以进一步提高估计的精度。将BKF与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中的扩维融合和序贯式融合相结合,推导出多传感器扩维有偏卡尔曼滤波和多传感器序贯有偏卡尔曼滤波算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多传感器序贯BKF融合在均方误差条件下优于扩维BKF融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均方误差条件下,多传感器扩维BKF融合和序贯BKF融合优于扩维KF融合和序贯KF融合,序贯BKF融合优于扩维BKF融合。
    • 李琳
    • 摘要: 云贯玉衡COO朱鸿认为,准确、安全、高效的“高精定位系统”的发展将会加快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进度,促进智能驾驶时代早日到来。自动驾驶、智慧出行已被公认为汽车出行产业的未来方向。算法的迭代、纯视觉路线与多传感器融合路线成为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过程中玩家们争论的焦点,而在感知端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精定位引擎虽然争论较少,却在自动驾驶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蔡英凤; 陆子恒; 李祎承; 陈龙; 王海
    • 摘要: 同时建图与定位(SLAM)是自动驾驶功能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有算法以激光或视觉惯性里程计为主,未充分利用多模态传感器各自的优势,对特征缺失的场景鲁棒性不足。针对此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采用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多传感器紧耦合SLAM系统。首先它改善了激光雷达点云特征提取和平面拟合的方案,提升了利用点云对视觉特征点深度信息优化的效率和精度。其次提出的紧耦合状态估计框架通过在视觉惯性系统中直接添加激光雷达里程计约束,在不增加算法复杂度的前提下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最后由粗到精的视觉-激光雷达耦合回环框架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长时累计漂移。在开源数据集KITTI上进行大量测试验证的结果表明,与其它常用的算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环境适应能力。另外在基于自主搭建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平台进行的实车试验还证明本算法可适应长时间大场景的工作环境。
    • 刘飞; 单佳瑶; 熊彬宇; 方正; 杨正权
    • 摘要: 当无人机遇到电量低、丢失遥控信号、失去GPS信号、天气突变等需要迅速降落的紧急情况时,依靠机载的传感器实现无人机自主降落到安全区域显得非常重要。为保证无人机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者收到降落指令后,能够自动识别安全的降落区域,实现安全自主降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和深度学习网络框架的无人机可降落区域识别方法。首先,使用基于无人机机载图像信息搜索安全降落区域;然后利用孪生网络对安全降落区域进行跟踪。当无人机降落到一定高度时,利用机载激光雷达进行近地面环境实时建模与语义分割,确定安全的可降落区域;最后,通过实时建立的可降落区域点云模型,计算出精确的可降落区域位姿信息,供飞控系统实时着陆控制使用。在仿真环境和实际环境中的试验研究表明,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法对可降落区域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0%,位置识别的误差为5cm,着陆过程地形高程估计误差为2cm,能够满足无人机自主安全着陆的要求。通过对可降落区域识别方法的研究,实现无人机对下方可降落区域的识别,进而引导无人机实现安全自主着陆。
    • 袁冠; 邴睿; 刘肖; 代伟; 张艳梅; 蔡卓
    • 摘要: 随着感知计算以及传感器集成技术的发展,使用各种传感设备实时捕捉的手势运动数据,为人机交互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智能家居、远程医疗、虚拟现实等领域.由于手势动作具有时序性与空间连接性,因此在手势识别中需要考虑手势空间连接关系和手势长距离依赖特性.然而现有的手势识别方法忽略了上述两种特性,导致识别精度不高.本文提出了基于时空图神经网络的手势识别算法,该方法从传感器空间分布角度出发,基于传感器的空间位置信息,借助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s,GNN)对手势数据之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表征,并引入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解决手势的时序性和长距离依赖问题,增强手势识别性能.在多种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方法可行且有效.
    • 王榕; 赵延浩; 郝智诚; 陈日莉
    • 摘要: 为研究电动轮椅的智能避障功能,该研究特点在于将HC-SR04超声波传感器和ZY101红外避障传感器相结合使轮椅对环境的感知更加准确,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模糊控制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高避障功能计算的精确度,使电动轮椅在实际行驶中可以自主地完成路线规划并躲避障碍物,更安全便捷地抵达目的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