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凝效果

抗凝效果

抗凝效果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57781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中华养生保健、心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等;抗凝效果的相关文献由267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树铮、梅丹、武建丽等。

抗凝效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7781 占比:99.96%

总计:257874篇

抗凝效果—发文趋势图

抗凝效果

-研究学者

  • 吕树铮
  • 梅丹
  • 武建丽
  • AN Bangquan
  • HUANG Ling
  • Junhua Zhuang
  • LING Xiaowu
  • M.J.Shearer
  • Ning Xu
  • Wujiao Huang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月梅; 加娜依·阿乃西; 祖拉丽阿依·阿米尔
    • 摘要: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病因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以通过检测D-二聚体、肺通气血流比值、CTPA等手段诊断,结合病史及体征诊断肺栓塞,明确诊断的肺栓塞和(或)合并肺动脉高压,当抗凝效果不佳或病情加重时,必须怀疑肿瘤引起的肺栓塞。绒毛膜癌是一种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可早期通过血行转移至肺,导致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当育龄期及妊娠期妇女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并出现不明原因的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时,应考虑绒毛膜癌导致的肺栓塞,并区分肺栓塞的原因。
    • 徐敏; 唐佳佳; 钱程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伊诺肝素钠应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抗凝效果分析。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9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99)和对照组(n=98)。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伊诺肝素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激活凝血酶时间(ACT)、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优良率较高(93.94%vs. 81.63%),且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6.06%vs. 20.41%和40.40%vs. 55.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500 s患者比率较低(2.02%vs. 15.31%、5.05%vs. 9.18%),ACT 225~500 s患者比率较高(92.92%vs. 7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伊诺肝素钠应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能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激活凝血酶时间数值。
    • 杜萍; 沈娟; 李捷; 何珊; 山云丽; 杨婷婷
    • 摘要: 目的:探讨4%枸橼酸钠局部抗凝不同给药部位的抗凝效果,探索最佳的给药部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昆明市延安医院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372例有出血或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透析时枸橼酸钠给药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90)和观察组(n=182)。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将4%枸橼酸钠自对照组患者的动脉引血起始端注入,将此药自观察组患者的血泵前动脉端侧支注入。比较两组患者静脉壶及透析器的凝血分级、凝血的发生率和抗凝有效率。结果:透析期间,观察组患者的静脉壶凝血分级和静脉壶凝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期间,观察组患者的透析器凝血分级和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血液透析期间,相较于应用4%枸橼酸钠动脉引血起始端给药的方式进行抗凝,应用4%枸橼酸钠血泵前动脉端侧支给药的方式进行抗凝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静脉壶及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提高透析的安全性。
    • 林样珍; 黄晓灵; 骆兆健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保存液在高危出血风险患者间断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间断性血液透析且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改良无肝素抗凝,观察组采用血液保存液两段式抗凝。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pH值、血钠、血钾、游离钙水平及凝血活酶时间,评估两组的抗凝效果,并记录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透析器和静脉壶凝血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H值、血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钾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活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改良无肝素抗凝,在高危出血风险患者间断性血液透析治疗中,两段式血液保存液抗凝可以显著提高抗凝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黄芳; 王永康
    • 摘要: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效果。[方法]收集心内科接收的12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服用单一抗凝药物,分为华法林组(40例)、利伐沙班组(40例)和达比加群酯组(40例),接受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期间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指标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P0.05);三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患者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肝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利伐沙班组与达比加群酯组血栓弹力图指标R值、K值、MA值均明显高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比华法林具有更优的抗凝效果,降低栓塞事件的发生,且对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
    • 李杨昊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抗凝方式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治疗的47例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肝素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Hb、PLT、APTT)、抗凝效果、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pH、Na^(+)、HCO_(3)^(-))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Hb、PLT低于治疗前,APTT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b、PLT高于对照组,APT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结论阿加曲班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抗凝效果良好,可改善凝血功能指标,预防血小板减少症,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缩短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 石浩强
    • 摘要: 李女士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效果—直不错,近期换用一个不同厂家的华法林,还是之前的剂量,可没过多久出现了皮肤淤斑、牙龈出血,来我院一查,方知是换用华法林惹的祸。医生及时为其调整剂量,后续未发生更加严重的出血事件。同是华法林,不同厂家的药为何会引起上述情况?这就要谈到药物的“治疗窗”问题了。
    • 许平安; 赵鹏飞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时间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效果.方法 以6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对象,分为A组(急性期抗凝)、B组(术前抗凝)、C组(术后抗凝).比较三组凝血指标及DVT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 d,aPTT、PT、TT水平上调:A>B>C组(PB>C组(P0.05).三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DVT发生率低于B组及C组(P<0.05),B组DVT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急性期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并降低DVT的发生率.
    • 魏婷
    • 摘要: 目的 探讨5A模式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实施5A模式护理,对比两组干预6个月后抗凝知识认知情况与抗凝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抗凝知识认知度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观察组干预后按时服药、合理饮食、定期复查、自我监测评分别为(3.18±0.44)分、(3.11±0.55)分、(3.41±0.33)分、(3.28±0.4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A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抗凝知识认知度,提升抗凝依从性,利于改善抗凝效果.
    • 吕婷婷
    • 摘要: 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联用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中的抗凝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选取天津市河西医院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260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使用计算机进行随机编号后,编号奇数患者与偶数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130例.观察组采取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联用治疗,对照组采取华法林钠治疗.比较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磷脂酰丝氨酸阳性(PS+)血小板、血小板与循环微粒(MPs)促凝血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所有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T、APTT长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S+血小板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与MPs促凝血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中采用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联用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对血小板与微粒促凝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