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择优取向

择优取向

择优取向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7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物理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1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10559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2011’全国半导体器件产业发展、创新产品和新技术研讨会、首届航空物理冶金学术研讨会等;择优取向的相关文献由170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灵平、陈祝、严辉等。

择优取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1 占比:3.20%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10559 占比:96.41%

总计:10952篇

择优取向—发文趋势图

择优取向

-研究学者

  • 周灵平
  • 陈祝
  • 严辉
  • 刘大博
  • 周海涛
  • 常立民
  • 张伟
  • 彭坤
  • 朱家俊
  • 李德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艺平; 王松; 李伟
    • 摘要: 本文以六硼化镧(LaB_(6))纳米立方体粉体为原料,经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具有(100)择优取向的高致密LaB_(6)多晶材料。详细研究了LaB_(6)多晶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热电子发射性能,结果表明LaB_(6)多晶材料的相对密度高达95.8%,而且在垂直于SPS烧结压力方向上的表面形成了(100)择优取向。具有择优取向的LaB_(6)多晶材料表面的电子逸出功仅为2.73 eV,与LaB_(6)单晶材料(100)晶面的理论电子逸出功接近。分析了LaB_(6)多晶材料具有择优取向的原因。
    • 袁文宾; 钟敏
    • 摘要: 铋基卤化物材料因其无毒和优良的光电性能而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BiI_(3)作为一种层状重金属半导体,已被用于X射线检测、γ射线检测和压力传感器等领域,最近其作为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材料备受关注。本文采用简单的气相输运沉积(VTD)法,以BiI_(3)晶体粉末作为蒸发源,在玻璃基底上得到高质量c轴择优取向的BiI_(3)薄膜。并通过研究蒸发源温度和沉积距离对薄膜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分析了BiI_(3)薄膜择优生长的机理。结果表明VTD法制备的BiI_(3)薄膜属于三斜晶系,其光学带隙为~1.8 eV。沉积温度对薄膜的择优取向有较大影响,在沉积温度低于270°C时,沉积的薄膜具有沿c轴择优取向生长的特点,超过此温度,c轴择优取向生长消失。在衬底温度为250°C、沉积距离为15 cm时制备的薄膜结晶性能最好,晶体形貌为片状八面体。
    • 马清; 张艳梅; 卢冰文; 王岳亮; 闫星辰; 马汝成; 刘敏
    • 摘要: 针对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成分设计已有较多探究,但激光工艺参数对涂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16L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Fe Co Ni Cr高熵合金涂层,系统探究激光功率(1.2~2.0 kW)对Fe Co Ni Cr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同激光功率制备的Fe Co Ni Cr涂层均由典型的单一面心立方结构(FCC)组成,但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涂层逐渐出现择优取向。Fe Co Ni Cr涂层呈现典型的双层组织结构特征,底部为柱状晶,顶部为等轴晶,但随着激光功率增加,顶部等轴晶逐渐向柱状晶转变。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Fe Co Ni Cr涂层混合熵值逐渐下降。Fe Co Ni Cr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但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其中,当功率为1.2 kW时,涂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自腐蚀电压最大且涂层表面无腐蚀坑,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优于316L基体以及Stellite6和Ni60等常规激光熔覆涂层。通过优化激光功率获得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激光熔覆Fe Co Ni Cr高熵合金涂层,可对该类涂层的开发、制备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 李德福; 王希靖
    • 摘要: 为降低对设备要求,在填充式搅拌摩擦焊匙孔修复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摩擦辅助加热的方法对6082铝合金匙孔类体积型缺陷进行了摩擦塞补焊试验,得到了成形良好的塞补焊接头.对接头焊核区进行EBSD分析.结果表明:晶粒细化显著,存在明显择优取向.塞棒转速由1800 r/min增加至2000 r/min,晶粒形状由等轴晶转变为线锤状,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大角度晶界组分略有降低;焊核区存在变形、剪切及再结晶混合织构,再结晶织构组分随转速增加而增加,由速度增加对变形速率产生的影响降低,相应地由速度增加对再结晶所产生的影响被强化.
    • 周全; 陈航; 代波; 任勇
    • 摘要: 本研究选择3种典型纯度99.9%、99.99%、99.999%铜靶材模拟批次性差异,用相同磁控溅射工艺制备薄膜。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霍尔测试系统测试表征,分析不同溅射靶材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电阻率的影响。通过微加工光刻技术将上述铜薄膜制备成桥箔,用电爆炸测试系统研究了铜爆炸箔电爆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高电压2.1 kV时,99.999%Cu桥箔爆发时刻为257 ns,峰值电压为1473 V,峰值功率为1640400 W;而纯度为99.9%铜桥箔,相比于前者其爆发时刻延迟了12.45%,峰值电压降低了12.22%,峰值功率降低12.29%。说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靶材纯度不同会影响电爆炸参数的一致性。
    • 卢苏君; 王超; 徐仰涛; 朱纪念; 宗红星; 苏玉娟
    • 摘要: 为了研究可溶性/不可溶性阳极隔膜电解工艺生产的电解镍与电积镍在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差异,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进行择优取向、晶粒尺寸、微观组织及断口形貌等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电解镍的品质要明显优于电积镍的品质,电积镍和电解镍表面(200)面都呈现出单一高择优生长,截面(111)面和(200)面也都呈双择优取向。两种电沉积镍的晶粒尺寸都为几十个纳米,电解镍平均晶粒尺寸为34.3 nm,小于电积镍的平均晶粒尺寸47.6 nm,说明电解镍的晶粒更为细小。两种电沉积镍的生长机制都是由开始时的螺旋位错生长变为累积长大机制,两者表面显微组织都有平行于表面的棱锥状脊阶,部分区域出现类似于菌落状或胞状形态。两者截面显微组织都为层片状,靠近始积片区域沉积层晶粒为细小等轴晶,越远离始极片区域沉积层晶粒尺寸越大且择优取向越明显。但电解镍表面脊阶较为集中且数量庞大,而电积镍脊阶分散且数量较少,多以零散菌落状或胞状形态分布。两种电沉积镍塑性都较好,都为韧性断裂。电积镍的抗拉强度和硬度要高于电解镍,但塑性较电解镍差。电积镍韧窝内分布着较多的球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夹杂物,而电解镍鲜见夹杂物存在。
    • 王羽; 刘励昀; 杜荣斌; 刘涛; 陆冰沪; 李大双
    • 摘要: 本文针对添加剂对铜电沉积机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MPS、DDAC、Cl?对铜箔电沉积的影响,以探索MPS与DDAC对铜箔晶体择优和微观形貌的协同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基础镀铜液确定的条件下,MPS单独存在可以增大阴极极化和成核数密度,减小Cu2+扩散系数;DDAC可以增大阴极极化,其浓度与Cu2+扩散系数呈负相关,与成核数密度呈正相关;Cl?本身对阴极极化作用并不明显,但会改变铜电结晶过程的成核方式.MPS、DDAC和Cl?协同作用时,随着MPS浓度增加,扩散系数和成核数密度最终趋于一定值,MPS浓度达到10 mg/L后只有(220)晶面择优,此时镀层平整性最优.
    • 陈爱清; 何宏平; 谭伟; 杨宜坪; 陶奇
    • 摘要: 合成氟金云母多型种类与含量对云母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在X射线粉晶衍射(XRD)制样过程中云母00l基面极易产生择优取向,严重制约了云母多型组成和含量的分析.传统撒样法可促使晶体取向随机分布,但制备的试样表面不够平坦.本文对传统撒样法进行改进,在撒样过程中使样品架均匀旋转,从而获得表面平坦的试样.XRD测试结果表明,旋转撒样法取向指数(OI=I001/I060)为3.9,与无择优取向的理论值4.5接近,明显优于正压法和侧装法(OI值分别为38.7和18.1),表明旋转撒样法能够显著减弱云母择优取向.这主要是由于旋转撒样法使晶体颗粒之间形成犬牙交错分布,提高了云母各晶面随机分布概率.Rietveld全图拟合分析显示,旋转撒样法获得的XRD数据精修效果较好,计算出本文合成的氟金云母样品中1M和2M1多型含量分别为86%和14%,8个工业合成的氟金云母样品中1M和2M1多型含量分别为57% ~72%和28% ~43%,并且存在较多的堆垛层错.总之,旋转撒样法减弱择优取向效果显著,为研究云母晶体生长、多型成因以及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 韩国强; 秦丽娟; 孙宁磊; 刘国; 王魁珽
    • 摘要: 电解铜箔是覆铜板(CCL)、印制电路板(PCB)及锂离子电池制造的重要材料,极薄铜箔将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本文通过调整电解铜箔工艺参数及控制添加剂比例,制得了组织均匀、性能优良的厚度为4.5μm的高纯双面光极薄铜箔,并利用XRD、SEM、粗糙度仪和万能试验机等分别对铜箔的组织、形貌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极薄铜箔的纯度高(铜含量99.98%),杂质含量极低(<0.001%),且铜箔面密度和厚度均匀,波动均在1%以内;影响铜箔抗拉强度的(111)织构为择优取向,系数为58.8,影响铜箔伸长率的(220)织构系数较低;双面光极薄铜箔毛面的颗粒较小,分布均匀,呈丘陵状结构存在,且其横向和纵向粗糙度均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极薄铜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可达671.54±20 MPa,断裂伸长率为5.81% ±3.2%,显著优于市场上厚度6μm和8μm铜箔的力学性能,同时经钝化处理后具有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
    • 陈星辉; 唐颖慧; 王加强; 柴晗阳; 魏新琪; 陈光伟
    • 摘要: 衬底温度是磁控溅射法制备氧化锌薄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指标,探索衬底温度对氧化锌薄膜微结构及光学性能的影响对制备环保型高质量氧化锌紫外屏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以质量分数99.99%的氧化锌陶瓷靶为溅射源,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石英衬底上沉积了氧化锌紫外屏蔽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薄膜测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和表征,研究了不同衬底温度对ZnO薄膜微结构及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所得薄膜均为六角纤锌矿结构,具有沿(002)晶面择优取向生长的特点,其晶格常数、晶粒尺寸、透过率、光学能隙、可见荧光、结晶质量等都与衬底温度密切相关,当衬底温度为250°C,溅射功率160 W,氩气压强0.5 Pa,氩气流速8.3 mL/min,沉积时间60 min时,所得氧化锌薄膜样品取向性最好,晶粒尺寸最大,薄膜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结晶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