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粥样硬化

粥样硬化

粥样硬化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87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4039篇;相关期刊402种,包括健康生活、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第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等;粥样硬化的相关文献由427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红良、不公告发明人、丁圣雨等。

粥样硬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8 占比:1.5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4039 占比:98.40%

总计:44755篇

粥样硬化—发文趋势图

粥样硬化

-研究学者

  • 李红良
  • 不公告发明人
  • 丁圣雨
  • 扬·尼尔森
  • 王丕晓
  • 王双喜
  • 艾伦·M·福格尔曼
  • 田进伟
  • 万光瑞
  • 于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桂林
    •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及饮食方式的变化,该病患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每年至少有50万新发病例,形势严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作为一种典型类型,心电图动态演变特征明显,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所致,在发病早期进行再灌注治疗可显著提高存活率,降低致残率[1]。
    • 惠宇平
    • 摘要: 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异常可进一步影响血脂正常代谢以及蛋白质正常代谢,可诱使患者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改变,动脉血管弹性降低,进而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进一步损伤患者全身大血管、微血管,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发生风险^([1,2])。厄贝沙坦可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本次研究为探究厄贝沙坦对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以及肾功能的影响[3]。以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62例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评价患者治疗效果。
    • 高米
    • 摘要: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疫季或阻塞所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该病为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绞痛、胸闷等症状,其心血管健康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生活中,不少人对冠心病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 刘志斐; 任东萍; 张尚明; 何丽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联合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哈密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414例疑似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DCG诊断。以冠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评估CTA、DCG以及CTA联合DCG诊断结果。结果:CTA诊断CHD的检出率69.08%,灵敏度88.00%,特异度95.51%;DCG诊断CHD的检出率60.87%,灵敏度77.54%,特异度93.26%;CTA联合DCG诊断CHD的检出率75.36%,灵敏度96.00%,特异度98.88%;CTA联合DCG诊断CHD的检出率、灵敏度均高于单纯CTA、DCG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联合DCG在CHD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心肌缺血及冠脉的狭窄情况的检出率与灵敏度较高,有利于医师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田颖; 丁阳
    • 摘要: 目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讨论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13日至2019年3月31日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组间基线资料差异,采用相关分析探讨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影响。结果共计纳入565例患者。行Mann-Whitney检验显示,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组和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组患者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冠状动脉某些节段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左前降支近端、中段、远端,左回旋支近端、中段,右冠状动脉近端、中段、远端,后降支)有相关性,且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均小于1,P均<0.05)。行二元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与冠状动脉某些节段粥样硬化狭窄(左前降支远端,左回旋支近端,右冠状动脉远端,后降支)存在相关性,且呈负相关(OR均<1,P均<0.05)。结论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与冠状动脉某些节段粥样硬化狭窄(左前降支远端,左回旋支近端,右冠状动脉远端,后降支)存在相关性。
    • 张凯; 姜梅; 高德宏
    • 摘要: 目的 利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狭窄进行评估,并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血管重构特性和斑块位置分布特点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收治的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70例,并利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患者进行检查,统计患者的斑块位置和厚度,对斑块面积比、残腔率以及血管重构率等进行计算.结果 管腔的前下壁是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斑块最容易沉积的位置,且斑块易成环形,正性重构是MCA粥样硬化狭窄的主要重构方式.结论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能够有利于对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管壁重构模式以及斑块的分布进行评估,值得深入探讨.
    • 王银萍; 戴萍; 吴林琳; 栾云; 刘福明; 邹冲; 黄辉
    • 摘要: 目的 利用超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定量评估颈动脉弹性,并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年龄相关动脉弹性衰退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7年8月~2018年5月于我院行ufPWV检测的407名受试者,分为男性组(n=214)和女性组(n=194).采用ufPWV技术测量每一位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收缩起始脉搏波波速(PWV-BS)及收缩末期脉搏波波速(PWV-ES),并详细记录每一位受检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子(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回醇),分析cIMT、PWV-BS及PWV-ES的变化趋势及各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子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在年龄、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cIMT、PWV-BS、PWV-ES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显示,PWV-ES(r=0.650,P<0.001)的相关性显著优于PWV-BS(r=0.222,P<0.001)及cIMT(r=0.604,P<0.001);总体人群PWV-ES与年龄的回归分析显示,其上升趋势(β=0.099)较剔除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后显著增高(β=0.079).结论 ufPWV技术及其参数指标PWV-ES是实现定量评估年龄相关颈动脉弹性衰退的可靠手段,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可显著促进颈动脉弹性衰退进展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高汝威; 曾令恒; 操龙斌
    •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复合物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高压液相法(HPLC)测定血清Hcy水平,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TL复合物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法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Hcy、HTL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Hcy、HTL水平分别为(20.43±2.63)μmol/L、(32.26±6.84)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2±2.37)μmol/L、(22.58±5.37)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斑块形成检出率分别为66.7%、19.4%、47.2%,斑块积分为(4.25±1.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3.7%、1.9%和(0.53±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HTL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均呈正相关(r=0.437、0.383,P<0.05);以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因变量,以Hcy、HTL为自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HTL水平升高是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T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呈正相关,血清Hcy、HTL水平的监测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 黄文越; 周凤坤
    • 摘要: 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因多侧重对管腔狭窄的评价,而对斑块特征的评价不够全面客观,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高分辨MRI(high-resolution MRI,HR-MRI)因其具有安全性高、软组织分辨率高、可重复性高等特点,是唯一可以在活体内观察颅内外动脉血管壁的检查.目前HR-MR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颅外动脉狭窄及斑块成分的分析,但在颅内动脉病变评价的应用仍处于初期研究时期.文章将从HR-MRI的成像原理、对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血管重构、斑块的分布及性质等方面的评估,对HR-MR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乔玺丹; 项佳乐; 曹文琪; 赵芳; 王辉
    •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其基本的病变特征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和粥样斑块的形成,所以导致血管壁变厚、管腔变狭小,继发一系列病变。其中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脏病,俗称冠心病。如果颈动脉及脑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如果长期供血不足容易导致脑萎缩,记忆力下降,甚至是阿尔茨海默病。如果血栓长期形成堆积则引起管腔闭塞继发脑梗死,严重时血管破裂造成脑出血。心血管系统是一种长期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它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征,能够长期危害人类的健康,也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一组疾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