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紫外诱变

紫外诱变

紫外诱变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661篇,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9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45148篇;相关期刊263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论坛、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防腐-抗氧-保鲜剂专业委员会2009年行业年会、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营养强化剂及特种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等;紫外诱变的相关文献由2357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冬光、张伟、霍乃蕊等。

紫外诱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9 占比:1.33%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5148 占比:98.62%

总计:45778篇

紫外诱变—发文趋势图

紫外诱变

-研究学者

  • 肖冬光
  • 张伟
  • 霍乃蕊
  • 何海燕
  • 余昭玮
  • 刘伟民
  • 刘晓兰
  • 张庆庆
  • 张萍
  • 张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静珍; 靳晓杰; 王连军; 柴沙沙; 龙同; 杨园园; 程贤亮; 杨新笋; 雷剑
    • 摘要: 为了筛选对甘薯蔓割病拮抗活性较好的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对3株细菌菌株进行抑菌活性评估,并对新筛选的高效抑制甘薯蔓割病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紫外诱变研究.结果显示,细菌菌株KC2-8对尖孢镰刀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16S rDNA序列检测后进行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对KC2-8菌株进行紫外诱变显示,最佳诱变时间为20 s,进一步涂布筛选获得菌落直径大、生长迅速的6株稳定高产单菌株.综合分析表明,特基拉芽孢杆菌KC2-8对甘薯蔓割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 魏炜; 陈令薇; 马振林; 崔鹏
    • 摘要: 目的研究廉价乳制品废水作为培养基筛选高效絮凝菌,并对其进行培养条件优化试验,旨在降低絮凝剂生产成本的同时筛选出更稳定的优势菌种。方法以稻田土壤、活性污泥为菌种来源,通过初筛以及复筛,共选出24株产絮菌,其中菌株C2絮凝效果最佳,并对菌株C2进行紫外诱变,得到一株高效产絮菌C2-5,并分别外加不同量葡萄糖、尿素、K_(2)HPO_(4)和KH_(2)PO_(4)以及改变pH值、发酵培养时间、发酵培养温度、发酵培养转速、接种量对产絮菌C2-5絮凝效果进行试验。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产絮菌C2-5的最佳培养条件:外加质量浓度为0.5 g/L的尿素,质量浓度为5 g/L的K_(2)HPO_(4),质量浓度为2 g/L的KH_(2)PO_(4),pH值为7,培养时间为48 h,培养温度为30°C,培养转速为150 r/min,接种量为6%。结论在最佳培养条件下,通过分离选育并诱变得到的高效产絮菌C2-5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效果明显。
    • 邵睿; 张倩; 宋炜钰; 吴晓秋; 刘龙祥
    • 摘要: 该研究以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SD-2a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诱变法选育乙醇胁迫耐受突变菌株,评价其在乙醇胁迫条件下的生长能力,并测定其产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在模拟酒中苹果酸、乳酸含量及活菌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3株乙醇胁迫耐受性好的突变菌株,分别编号为UVe1、UVe2、UVe3,在高体积分数乙醇(12%和14%)胁迫环境下,3株突变菌株的生长速度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SD-2a(P<0.05);突变菌株UVe2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出发菌株SD-2a和对照菌株L-450(P<0.05);在模拟酒中,3株突变菌株的苹果酸降解与乳酸生成速度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SD-2a(P<0.05),且突变菌株UVe1和UVe2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SD-2a(P<0.05);综上,突变菌株UVe2具有优良商业酒酒球菌的潜力。
    • 刘延波; 宋艳洁; 李海登; 沈祥坤; 张立新; 孙西玉; 韩素娜; 潘春梅
    • 摘要: 为获得耐高温产乙醇菌株,对实验室保藏的菌株JZ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紫外(UV)-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筛选得到的诱变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菌株JZ被鉴定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经紫外(UV)-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得到诱变菌株JZ-2,且当紫外照射时间为80 s,硫酸二乙酯含量为5%时,在40°C条件下发酵6 d,乙醇产量可达4.8%vol。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40°C、初始pH值为4、初始糖度16°Bx、接种量12%,静置发酵时间6 d。在此优化条件下,乙醇产量达5.6%vol,比优化前相比提高了17%。
    • 王德发
    • 摘要: 在我国南方湿热气候环境筛选出原状土产脲酶细菌CX21,利用投射电镜对经革兰氏染色原状土细菌形态进行观察,通过比对原状土产脲酶菌的16SrRNA确定其细菌种类。采用紫外诱变技术获得一株新型高效产脲酶菌YB7,通过优化细菌培养环境,提高新型高效产脲酶菌的脲酶活性并筛选出稳定、高效的菌株。结果表明:当pH值为9时突变菌的生长量更高,其酶活也更高;温度对突变菌酶活性具有较大影响,最佳生长温度为25~35°C;提高振荡器转速使得细菌生物量增加,当转速超过130 rpm后,菌液浓度有一定的降低,而转速150 rpm及以上的试验组虽然其细菌生物量有所增加,但细菌活性降低;通过优化突变菌的培养条件,突变菌YB7的酶活性可以达到0.79 ms/min,较原状土产脲酶菌提高了46%。
    • 干建松
    • 摘要: 从江苏淮安清江浦区柳树湾树林获取土样为菌种来源,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Na)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初筛、复筛获得3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Strain-1、Strain-2、Strain-3,S-1、S-2、S-3),其中S-2产纤维素酶能力最强,其滤纸酶(filter paper enzyme,FPA)酶活力可达0.21 U/mL。对S-2菌株进行紫外(ultraviolet,UV)诱变,筛选获得菌株SUV2-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得到该菌株产纤维素酶培养基配方:秸秆粉11.63 g/L,蛋白胨2.33 g/L、吐温-802.71 mL/L。利用上述培养基在摇瓶发酵条件下得到的FPA酶活力为0.45 U/mL,与优化前菌株的FPA酶活力相比,提高了51.15%;与诱变前的出发菌株相比,酶活力提高了113.00%。
    • 白敏霞; 李彩英; 黄智娴; 黄琦琦; 韦利欢; 付跃
    • 摘要: 以绿色木霉为原始菌株,以纤维素酶酶活为考察指标,进行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首先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得到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A4,其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和滤纸酶活为35.36 U/mL和25.30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6.37%和16.00%。继续用A4进行亚硝酸钠诱变,得到纤维素酶高产菌株F1,其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和滤纸酶活为44.29 U/mL和29.00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4.90%和14.62%。
    • 高若珊; 王冰; 范洪臣; 石彦国; 朱秀清; 吕铭守
    • 摘要: 乳酸菌在食品及食品发酵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以乳酸菌发酵酸浆作为凝固剂的酸浆豆腐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酸浆豆腐发酵过程中以乳酸菌为优势菌,在酸浆豆腐点浆时,需在75°C以上高温下进行.普通乳酸菌无法耐受此温度且大量失活,影响产品的后熟.为了开发耐高温乳酸菌,以课题组从云南建水豆腐酸浆中分离的菌株为出发菌,通过紫外诱变的方式,温度梯度筛选获得4株耐高温产酸性能好的菌株.诱变获得4株菌均可在75°C耐高温30 min并保持较好的活性和产酸效果.研究所得突变菌株相比原始菌株均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产酸性.其中HCUL 1.1801-1912 Z活性最强、产酸能力最好,为4株菌中最优菌株,将该菌株用于发酵生产酸浆豆腐,将显著提高乳酸菌在豆腐中的活性和豆腐的品质.
    • 夏辛珂; 张媛娥; 雷生姣; 胡彪; 陈钰亭; 付彩霞
    • 摘要: 为了得到1株高产柚苷酶菌株并探究其工业应用价值,从发霉的柚子皮上筛选出1株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MN589840,采用紫外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复合诱变技术,获得突变株UA13,其柚苷酶活力可达41.524 U/mL,是原始菌株的3.06倍.对酶解条件进行探究,其酶解最适温度为40~50°C,最适pH值为5.0.利用突变株UA13发酵产酶脱苦宜昌蜜橘果汁并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当酶解约50 min时,果汁中柚皮苷含量低于柚皮苷苦阈值;当酶解时间>75 min,果汁中仅剩下少量柚皮苷.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脱苦结果验证检测,结果显示,突变株UA13产酶可有效水解果汁中的柚皮苷,且能提高果汁风味.因此,突变株UA13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为后续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 高紫君; 毕付提; 蒋水星; 刘博雅; 史亚楠; 王德培
    • 摘要: 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3.042为出发菌株,其孢子在无菌水中孵育4 h后,首先经两次紫外照射诱变,筛选获得产曲酸能力提高的突变株UV15.随后将UV15继续进行超声波和微波照射的复合诱变筛选,获得高产菌株M22,将其传代10次后,最终确定M22是一株生长性能和产酸能力均稳定的曲酸高产菌株.该菌株在接种量为104个/mL、30°C、摇床250 r/min、发酵时间6.5 d的条件下,产酸量由原来的11.55 g/L提高到34.28 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97%.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