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β-葡萄糖苷酶

β-葡萄糖苷酶

β-葡萄糖苷酶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678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6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98181篇;相关期刊291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2017 发酵工程关键技术与工艺装备创新研讨会、第九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中国粮油标准质量学术年会等;β-葡萄糖苷酶的相关文献由4253位作者贡献,包括夏伟、赵林果、姚斌等。

β-葡萄糖苷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6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98181 占比:99.24%

总计:98928篇

β-葡萄糖苷酶—发文趋势图

β-葡萄糖苷酶

-研究学者

  • 夏伟
  • 赵林果
  • 姚斌
  • 余世袁
  • 柏映国
  • 罗会颖
  • 吴敬
  • 王亚茹
  • 苏小运
  • 黄日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裴雯雯; 曾艳; 刘娟娟; 张建刚; 王敏; 孙媛霞
    • 摘要: 为获得安全高效的β-葡萄糖苷酶用于生物催化淫羊藿苷水解制备宝藿苷Ⅰ,通过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载体pMA5在食品安全菌株枯草芽孢杆菌WB600中异源表达Thermotoga petrophila来源的耐热β-葡萄糖苷酶TpBgl3,研究了所表达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及其水解宝藿苷制备宝藿苷Ⅰ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菌株在30°C、SR培养基中发酵培养48 h后,上清液中的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达到69.68 U/mL。重组表达的TpBgl3最适温度为85°C,最适pH为4.0,在65°C、pH4.0下放置3 h仍能保持85%以上的相对酶活。在65°C、pH4.0、酶用量0.16 U/mg、反应时间20 min的优化条件下,其能将10 g/L的淫羊藿苷水解转化为7.50 g/L的宝藿苷Ⅰ,摩尔转化率为98.67%。β-葡萄糖苷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分泌表达为宝藿苷Ⅰ及其他高附加值苷元类化合物的工业化安全高效生物制备提供了新途径。
    • 李晓楠; 王云; 王喆; 刘小莉; 吴寒; 周剑忠; 夏秀东
    • 摘要: 为提高大肠杆菌异源表达β-葡萄糖苷酶的底物可及性,本研究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宿主细胞,使用信号肽OprI、OsmY、PelB、OmpA将纳豆芽孢杆菌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H锚定到大肠杆菌BL21(DE3)外膜和周质上。然后使用启动子T7、Trc、LacUV5诱导表达Ⅱ型分泌途径的SecB伴侣蛋白,进而实现全细胞催化糖苷型底物水解。本研究通过表征不同细胞定位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发现信号肽PelB分泌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信号肽,LacUV5启动子与SecB伴侣蛋白组合表达bglH的重组菌株全细胞催化酶活性最高。此外,添加甘氨酸至质量分数为1.0%时,全细胞催化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并且通过优化诱导条件确定了β-葡萄糖苷酶的最优发酵条件:初始细胞密度(OD_(600))为1.0,发酵温度为25°C,发酵时间为24 h,发酵pH为6.5,最终全细胞催化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可达2.55 U/ml。
    • 宫连瑾; 薄佳慧; 张天天; 孙红玉; 陈义琴; 裴若云; 肖力争
    • 摘要: 为探究黄金茶红茶在萎凋、揉捻、发酵等加工工序中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β-GC)、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和主要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该研究以黄金茶一芽二叶为原料,按照红茶工艺进行加工,测定其加工过程中β-GC、ADH、LOX的活性及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β-GC、ADH、LOX 3种酶的活性均在萎凋工序中达到最高,随后在揉捻和发酵工序中持续下降;共检测到263种香气组分,包括53种醇、53种烯烃、70种烷烃、36种酯、14种酮、17种醛和20种其他类化合物,其中醇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均远高于其他香气种类。此外,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组分有苯乙醇、香叶醇、反式-橙花叔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4 E)-4 E-己酸己酯、二氢猕猴桃内酯、苯甲醛、反-2-辛烯醛、庚二烯醛、β-环柠檬醛、α-法尼烯、(-)-α-荜澄茄油烯、顺茉莉酮、β-紫罗酮等,且黄金茶红茶香型可能属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主导型香型。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黄金茶红茶风味品质的化学基础理论,并为生产优质黄金茶红茶提供了科学依据。
    • 蒋莉莹; 曾禹睿慷; 白羽嘉; 冯作山; 杨杉; 杨旭
    • 摘要: 对从贮藏期间患黑斑病的甜瓜中分离出的3株真菌A2015、A2018、A2019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这3株菌株均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生长初期呈白色,菌丝横纵交错,呈絮状,后期分生孢子呈暗色倒棒状,具有横纵隔膜。对分离所得菌株及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的梨黑斑链格孢(Alternaria gaisen)菌株3.18017进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β-Glu)活性测定,研究链格孢侵染甜瓜时所产生的具有侵染力的酶活特性。结果表明:在4株链格孢侵染甜瓜过程中,PG活性在第3天时达到最高,其中菌株A2015的酶活最高达到20924.25μg·h^(-1)·g^(-1) FW;Cx和β-Glu活性第6天时达到最高,分别高达250.20、8619.21μg·h^(-1)·g^(-1) FW;PME活性第7天时达到最高,为0.24μg·h^(-1)·g^(-1) FW。说明链格孢在侵染甜瓜时产酶顺序依次为PG、Cx、β-Glu、PME,由此顺序逐步对细胞壁进行降解、侵染进入瓜体内部。此研究结果可以有效为后期针对性防治甜瓜黑斑病以及甜瓜抵御链格孢的入侵提供病原菌自身特性的理论基础。
    • 刘晓烜; 孙楠; 张海文; 石惠宇; 李连彬; 王学梅
    • 摘要: 研究旨在筛选具有优良特性的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为微生物β-葡萄糖苷酶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微晶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从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腐殖层土壤中筛选到一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J1,鉴定为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研究发现聚多曲霉J1在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条件下可以产β-葡萄糖苷酶,故对β-葡萄糖苷酶的性质进行了探讨,并采用响应面法在摇瓶发酵水平对聚多曲霉J1产β-葡萄糖苷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分别为60°C和5.0,葡萄糖抑制常数IC_(50)高达178.5 mmol/L;通过响应面法获得该菌的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源浓度1%、氮源浓度0.5%、pH 8.05、接种量5.02×10^(6)个/mL,培养温度28.7°C,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100 mL/250 mL,该条件下酶活达3.37 U/mL,较优化前酶活提高了333.6%。聚多曲霉分泌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葡萄糖耐受性,在饲用酶制剂方面的应用具有较大潜力。
    • 朱单瓅; 娄赛炜; 梁嘉怡; 唐星宇; 费丝; 方幽文; 叶雨蒙; 张培云; 刘鹏; 邢承华
    • 摘要: 【目的】探明β-葡萄糖苷酶水解豆粕不同比例替换未水解豆粕对婺农土鸡的生产性能、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为功能饲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分组试验方法,研究β-葡萄糖苷酶水解豆粕不替换未水解豆粕(CK)、1/3替换未水解豆粕、2/3替换未水解豆粕和全部替换未水解豆粕饲喂婺农土鸡生产性能、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各处理婺农土鸡日增重为18.49~20.78 g, 2/3替换未水解豆粕较CK显著增重12.39%;料重比为2.88~3.31,2/3替换未水解豆粕较CK降低12.99%;42 d时2/3替换未水解豆粕饲喂婺农土鸡血清SOD活性最高和MDA含量最低,分别较CK提高19.29%和降低14.29%。【结论】β-葡萄糖苷酶水解豆粕不同替换比例对婺农土鸡生长性能及抗氧化性能指标呈正向响应,以2/3替换未水解豆粕婺农土鸡的日增重和血清SOD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改良豆粕可改善婺农土鸡机体细胞氧化胁迫,促进其生长发育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 覃秋杏; 韩小雨; 黄卫东; 战吉宬; 游义琳
    • 摘要: β-葡萄糖苷酶对糖苷键的水解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酿酒、茶增香、保健品开发等领域。发酵环境中非酿酒酵母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高于酿酒酵母,可在酿酒酵母酶活力不足时进行补充。本文对发酵过程中不同的影响因素如酵母合成和释放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发酵环境中的温度、酸碱度和可发酵糖浓度等对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产高活力β-葡萄糖苷酶的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啤酒和其他发酵酒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β-葡萄糖苷酶在发酵酒和其他食品中更为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
    • 潘超; 高庆超; 梁颖; 张志勇; 李亚辉
    • 摘要: 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是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中的主要微生物,糖苷物质是葡萄酒中的重要香气前体物,β-葡萄糖苷酶是降解糖苷物质的关键酶。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对增加葡萄酒香气,提升葡萄酒整体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β-葡萄糖苷酶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和测定方法,阐述了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活,探讨了pH值、发酵温度、乙醇浓度、糖含量和二氧化硫含量对酶活的影响,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了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基因,并对酒类酒球菌葡萄糖苷酶未来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这对深入认识葡萄酒生物增香机理和提高葡萄酒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 侯庆宇; 杨前进; 金瑞; 张濛; 田康明; 王正祥
    • 摘要: 甘蔗渣是甘蔗工业的主要固体副产物,实现其高效生物转化的核心步骤是高效酶法水解。该研究通过酶制剂筛选与组合分析,发现β-葡萄糖苷酶(BgA)和外切葡聚糖酶(CbhC)与商品酶具有最优协同作用。将BgA和CbhC与商品酶复合,对甘蔗渣进行酶解并对复合酶酶解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在添加1000 U/g商品酶的基础上,添加12000 U/g BgA和0.175 U/g CbhC,50°C和pH 5.0下水解60 h的最优条件下,甘蔗渣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水解率分别达到90.16%和95.65%。以此制得的甘蔗渣酶解液为碳源,进行乙醇发酵实验,乙醇产率达到30.30 g/L,转化率达到42.53%,木糖回收率为99.52%。该研究建立的酶法制糖工艺,可满足以甘蔗渣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的要求并可同步回收木糖。
    • 黄璟; 梁丽婷; OMEDI Jacob Ojobi; 陈诚; 郭睿珺; 黄卫宁; 曾永青; 李宁; 高铁成; 周立源
    • 摘要: 目的:开发猕猴桃风味面包。方法:分析猕猴桃发酵过程中的β-葡萄糖苷酶酶活、有机酸和风味化合物变化,测定面团理化性质、面包膳食纤维和总氨基酸含量变化、烘焙及风味特性。结果:经15.5 h发酵,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达55.13 U/L,乳酸和乙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经GC-TOF/MS共检出110种风味物质,发酵后,酸类、酯类、醇类和萜烯类物质含量增加,醛类和酮类物质含量减少。猕猴桃中检出α-当归内酯、乙酸糠酯和泛酸内酯。与未发酵组相比,发酵猕猴桃面包的α-淀粉酶和蛋白酶酶活分别提高了14.86%,18.63%,硬度降低了11.58%,可溶性膳食纤维、总氨基酸含量和比容分别增加了12.54%,41.02%,18.59%。此外,滋味值(除苦味与涩味外)增加,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分别增加了45.10%和27.78%,其整体可接受度更高。结论:利用戊糖片球菌J8发酵猕猴桃能改善面包风味和烘焙特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