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脓毒性休克

脓毒性休克

脓毒性休克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4篇、会议论文98篇、专利文献7449篇;相关期刊420种,包括中国中医急症、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77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等;脓毒性休克的相关文献由4118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咏明、胡森、邢柏等。

脓毒性休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4 占比:17.44%

会议论文>

论文:98 占比:1.07%

专利文献>

论文:7449 占比:81.49%

总计:9141篇

脓毒性休克—发文趋势图

脓毒性休克

-研究学者

  • 姚咏明
  • 胡森
  • 邢柏
  • 张育才
  • 张雷
  • 蔡国龙
  • 严静
  • 段美丽
  • 于湘友
  • 王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建; 张炎; 程璐; 鲁俊; 周江
    • 摘要: 背景 维生素C与维生素B1具有抗氧化作用,推测其与氢化可的松联合使用能产生协同效应,从而起到改善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减轻氧化应激的作用.有研究者基于此假设通过回顾性对照研究发现,此三联疗法能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但其后多篇随机对照研究对此治疗方案提出质疑.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B1(HAT)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维普网自建库至2021-08-01发表的HAT治疗脓毒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脓毒症集束化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HAT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院内病死率,次要观察指标为72 h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变化值(72 h?SOFA)、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应用R 3.6.2软件Meta包进行Meta分析.根据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脓毒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脓毒性休克3类,进行亚组分析.应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评估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0篇,共包含161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05例、对照组806例.在随机序列产生、分配隐藏方面,7篇文献为低偏倚风险,2篇文献为高偏倚风险,1篇文献的偏倚风险不清楚;在对受试者、试验人员施盲及对结局评估员施盲、结果数据不完整、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方面,10篇文献均为低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1.03,95%可信区间(CI)(0.92,1.15),P=0.65〕、AKI发生率〔RR=1.04,95%CI(0.89,1.21),P=0.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72 h?SOFA高于对照组〔标准均数差(SMD)=0.58,95%CI(0.09,1.07),P=0.02〕;试验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SMD=-0.66,95%CI(-0.84,-0.47),P<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脓毒症患者中,试验组院内病死率〔RR=0.27,95%CI(0.12,0.63),P=0.01〕、72 h?SOFA〔SMD=0.95,95%CI(0.64,1.27),P=0.04〕、AKI发生率〔RR=0.32,95%CI(0.15,0.66),P<0.01〕低于对照组.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中,试验组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RR=1.02,95%CI(0.89,1.18),P=0.09〕、72 h?SOFA〔SMD=0.22,95%CI(-0.09,0.53),P=0.05〕、AKI发生率〔RR=1.05,95%CI(0.88,1.26),P=0.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试验组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RR=1.12,95%CI(0.91,1.38),P=0.31〕、72 h?SOFA〔SMD=0.66,95%CI(-0.58,1.90),P=0.30〕、AKI发生率〔RR=1.25,95%CI(0.91,1.71),P=0.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HAT治疗脓毒症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文献的漏斗图分布不对称.Egger检验结果显示,HAT治疗脓毒症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文献存在发表偏倚(P=0.02),进一步利用剪补法进行矫正后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95%CI(0.84,1.38),P=0.57〕,提示文献原结果具有真实性.结论 HAT可降低早期脓毒症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及AKI发生率,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改善其预后,但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限.
    • 潘振涛; 陈晓丹; 周银超; 杨磊; 袁园; 黄巧娟; 王俊聪; 叶恭杰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9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组,根据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另选45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EPCs的相对数量,同时记录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入科第1、3和7天的体温、C-反应蛋白(CRP)、前降钙素(PCT)、血白细胞(WBC)、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平均住院时间。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EPCs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EPCs少于对照组和存活组,存活组与对照组EP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入科第1天IL-6高于存活组,第1、3和7天PCT高于存活组。EPCs和APACHEⅡ评分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EPCs约登指数为0.508,具有中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9(95%CI=0.68~0.89),最佳临界值为0.108%时,敏感性77.2%,特异性73.5%。结论外周血EPCs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 谭丽丽; 王磊; 汪惠文; 殷裕雄; 胡山山
    • 摘要: 回顾分析1例肠梗阻脓毒性休克致腹主动脉受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操作以及麻醉管理进行分析。患者因剧烈腹痛12 h诊断为肠梗阻,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因患者下肢血压极低,考虑腹主动脉受压,梗阻解除后患者循环稳定,痊愈出院。肠梗阻应尽早诊断治疗,避免因腹压剧增导致腹腔大血管受压,麻醉管理应把维持循环及内环境稳定,避免并发症放在首位。
    • 汤文君(综述); 李世军(审校)
    • 摘要: 血管扩张性休克以广泛性血管扩张为特点,难治性血管扩张性休克患者需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死亡率高。过量使用儿茶酚胺类升压药可造成内脏缺血、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后果。基于Ⅲ期临床试验等研究结果,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血管紧张素Ⅱ用于治疗血管扩张性休克。本文对血管紧张素Ⅱ治疗血管扩张性休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赵冬冬; 吴青峰; 徐胜华; 窦勇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床旁超声检测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床旁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和对照组(30例,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治疗)。记录两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最终液体复苏液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病死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水平。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最终液体复苏液量及病死率均较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清炎症因子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免疫功能水平明显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床旁超声检测疗效显著,组织灌注和心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并且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
    • 李岩
    • 摘要: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叠加全血吸附治疗脓毒性休克对患者肾功能、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3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分层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联合CRRT叠加全血吸附。比较两组围术期基本情况(休克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肾功能[血清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免疫功能[TLR4、核因子-κB(NF-κB)]、心肌功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结果:观察组休克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cysC、NGAL、TLR4、NF-κB、cTnI、CK-MB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cysC、NGAL、NF-κB降低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RT叠加全血吸附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其肾功能,清除炎症介质,降低血清TLR4、cTnI水平,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杜欣欣; 于湘友
    • 摘要: 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2021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管理国际指南已发表。指南就脓毒症筛查与早期治疗、抗感染、血流动力学管理、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远期结局与目标治疗等方面提出推荐意见,一经发表便引起广泛关注与争议。本文结合新指南,就近两年脓毒症领域的热点研究进行回顾与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及后续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 赵志强; 孟鹏飞; 赵学建; 陈亚君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样淀粉酶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6例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58例同期脓毒症患者为参照组,比较研究组、参照组血清SAA、PCT、CRP水平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分析入院时血清SAA、PCT、CRP与SOFA评分相关性,随访28 d后,根据研究组预后分为两组(生存组57例、病死组29例),比较生存组、病死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入院7 d后血清SAA、PCT、CRP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性休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入院时研究组血清SAA、PCT、CRP水平及SOFA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入院时血清SAA、PCT、CRP水平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38,P<0.05);生存、病死组在年龄、合并真菌感染、AKI、ARDS、抗凝治疗、血小板减少程度、合并高血压及入院时、入院7 d后血清SAA、PCT、CRP水平、SOFA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真菌感染、高SAA、PCT、CRP水平及SOFA评分为脓毒性休克病死的危险因素,抗凝治疗为其保护因素。结论血清SAA、PCT、CRP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临床可通过监测其水平预测预后,从而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
    • 李虎明; 韩志海; 陈旭昕; 孟激光; 李泳群; 张燕; 张春阳; 陈韦
    • 摘要: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疗效,研究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诊治的14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常规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70例为研究组,常规治疗70例为对照组,评估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情况。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及死亡两亚组,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8 d死亡率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能更好的降低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和死亡亚组患者临床指标单因素分析,结果示SOFA、APACHE Ⅱ、乳酸(Lac)、降钙素原(PCT)和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SOFA、APACHE Ⅱ和La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预测值纳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95%置信区间为(0.789~0.919)。结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OFA、APACHE Ⅱ和Lac对患者预后预测效能较好。
    • 韦茵; 熊敏君; 罗建宇
    •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指数(CI)等血流参数联合监测对老年脓毒性休克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目标导向性补液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2018年7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脓毒性休克伴ARD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以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为指导行目标导向性补液治疗,为对照组;另31例行持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以ITBVI、EVLWI、CI为指导进行补液治疗,为研究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补液治疗6、24 h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vs 45.16%;93.55%vs 70.95%,P均<0.05),平均动脉压(MAP)、CVP、复苏液体量、每小时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72 h,研究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及去甲肾上腺素剂量、血清乳酸、呼吸参数(呼气末正压、呼吸频率、顺应性、氧合指数)显著优于治疗24 h,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72 h血肌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率及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39%vs 74.19%;12.90%vs 35.48%,P均<0.05),患者平均机械通气、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ITBVI、EVLWI、CI联合监测指导老年脓毒性休克伴ARDS患者目标导向性补液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