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腔内治疗

腔内治疗

腔内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1篇、会议论文133篇、专利文献522832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内镜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第2届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足高峰论坛、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9届换届选举会议、2016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外科分会炎性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学术年会、第5届“现代技术在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第六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等;腔内治疗的相关文献由2990位作者贡献,包括郭伟、符伟国、李晓强等。

腔内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1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3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22832 占比:99.77%

总计:524056篇

腔内治疗—发文趋势图

腔内治疗

-研究学者

  • 郭伟
  • 符伟国
  • 李晓强
  • 陆信武
  • 陈忠
  • 景在平
  • 谷涌泉
  • 史振宇
  • 李强
  • 汪忠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明; 林鸿国; 何宜斌; 黄亚兰; 蔡炳勤
    • 摘要: 现代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外科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外科技术进步,外科治疗方式有传统外科手术、腔内微创治疗、腔外旋切技术等,尤其是腔内微创治疗进展迅速,包括腔内激光、射频、微波、电凝、泡沫硬化剂、机械化学消融等,但各种术式都有优势和不足,本文阐述了外科几种主要治疗方法的现代进展,认为下肢静脉曲张应该个体化治疗,采用多术式联合应用,以达到微创、有效的治疗效果,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 舒畅; 李杰华
    • 摘要: 主髂动脉闭塞症(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主要累及肾下主动脉和髂动脉,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至出现肢体坏死的紧急情况。AIOD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少见病因还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等,常见的危险因素则有高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1]。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对AIOD腔内治疗的现状和展望进行论述如下。
    • 张宁; 田宇; 蔡汉鑫; 黄智勇
    • 摘要: 目的:报告1例多发性周围动脉瘤患者合并右腘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治疗及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通过血管腔内修复,成功治疗1例巨大腘动脉瘤患者,并通过文献复习,比较开放手术(OR)及血管腔内修复(EVR)在腘动脉瘤(PAAs)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患者接受置管溶栓术后使用覆膜支架(GORE-Viabahn)行血管腔内修复,术后3个月的CT血管造影(CTA)随访显示,支架血流通畅,动脉瘤腔大小不变,无造影剂外渗。18个月CTA随访显示:支架内血栓形成,动脉瘤腔明显减小,无造影剂外渗,给予置管溶栓及球囊扩张后恢复血流通畅。文献回顾显示:通过OR治疗患者的原发通畅率明显高于EVR治疗的患者,且30 d内移植物血栓形成和再干预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EVR治疗患者。而接受EVR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两种术式患者的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EVR修复PAA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仍面临短期内移植物血栓形成及再干预的问题。开放手术仍是治疗PAAs的一线选择。血管腔内修复作为一个有价值的替代选择,仍需进一步监测血管腔内修复后移植物的通畅度。
    • 张丽红; 詹申; 肖光辉; 王玉柱
    • 摘要: 目的总结超声联合X线引导腔内治疗头静脉弓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因内瘘功能不良就诊并确诊为头静脉弓狭窄于北京市海淀医院采用超声联合X线引导进行腔内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资料、通路信息、术中情况并随访180 d,造影了解术后通畅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后180 d通路原发通畅率、原发辅助通畅率、累积通畅率。结果以头静脉为单一流出道的动静脉内瘘患者头静脉弓狭窄的发生率约为9.7%,临床表现包括止血时间延长22例,止血时间延长合并瘤体进行性增大16例,止血时间延长合并静脉压增高8例,人造血管血栓形成除栓后造影发现2例。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8.33%,均为血管破裂。治疗过程中辐射时间为3.8(2.4,6.3)min,辐射剂量77.4(42.7~159.6)mGy,180 d原发通畅率22.91%,原发辅助通畅率、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7.92%、97.92%。结论超声联合X线引导腔内治疗头静脉弓狭窄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及短期通畅率、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董名扬; 潘迪康; 杨仲凯; 王栋; 冯亮; 吕柏楠; 石晓明
    • 摘要: 目的分析腔内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病变(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腔内治疗的91例AIOD患者资料。比较覆膜支架和裸支架的免于再干预情况,以及是否采用减容手段后的支架植入情况。结果患者均成功行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100%。83例患者术中植入支架,其中覆膜支架35例,裸支架48例,两组患者术后2年再干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vs 16.7%,P=0.047)。术前行减容治疗患者36例,未行减容治疗患者55例,两组患者术中支架植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vs 96.4%,P=0.028)。结论腔内治疗AIO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切,其中覆膜支架的再干预率更低,且减容手段可减少患者的支架植入。
    • 庄浩; 王旭; 张创; 李新庆; 蔡志新; 桑宏飞
    • 摘要: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7例行腔内治疗的AIOD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通畅率。结果患者均成功行腔内治疗,手术即刻成功率100%。2例患者术中出现髂动脉破裂,3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范围血肿,予以治疗后好转。患者症状明显改善,ABI从术前的0.41±0.13上升至0.76±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5±4.1)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25.29%,术后3年的一期通畅率为74.71%,二期通畅率为93.10%。结论血管腔内治疗AIOD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中期疗效确切。
    • 邹君杰; 焦元勇; 缪苏宇; 章希炜; 杨宏宇; 马昊; 陈海滨
    • 摘要: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后髂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闭塞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髂支闭塞原因包括髂支远端与髂外动脉成角狭窄导致闭塞5例,髂支受压狭窄5例,髂支打折3例,髂支放大率过大导致狭窄闭塞1例。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1例,股动脉切开取栓和/或支架植入9例,股动脉-股动脉转流4例,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改善或消失。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4~81个月),下肢缺血症状均无复发或加重。结论导致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主要原因包括髂支远侧释放至髂外动脉、髂动脉扭曲、狭窄等。髂支闭塞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切开取栓+支架植入、股动脉-股动脉旁路等,均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 李强; 路平; 陈士新; 汤祥瑞; 吴光航
    • 摘要: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肝静脉闭塞伴代偿性肝短静脉布加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汉中三二〇一医院32例接受腔内治疗的肝静脉梗阻伴肝短静脉代偿性扩张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肝短静脉情况,随访术后肝短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通畅情况。结果围术期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出现穿刺点血肿。肝短静脉压力由术前(30.0±10.0)cmH_(2)O降至术后(18.6±5.7)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17,P<0.001);其中,肝短静脉通畅患者的肝短静脉压力由术前(26.9±8.0)cmH_(2)O降至术后(17.8±4.5)cmH_(2)O(t=6.506,P<0.001),肝短静脉梗阻患者肝短静脉压力由术前(39.3±9.9)cmH_(2)O降至术后(21.1±8.1)cmH_(2)O(t=5.932,P=0.001)。患者随访12~38个月,平均(25.2±5.8)个月,术后1年、2年和3年的一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3.8%、85.8%和78.0%,二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6.9%、92.7%和92.7%。结论对于肝静脉广泛性闭塞伴代偿性肝短静脉布加综合征患者,腔内治疗维持肝短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通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子衡; 潘军; 邱宸阳; 王冰; 胡毓健
    • 摘要: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阻塞血管后引起下肢供血不足的疾病。目前,腔内治疗正取代传统手术成为ASO的首选治疗方法,腔内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或血管支架植入、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和定向式斑块旋切术等,这些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方式联合使用。本文就ASO腔内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 邹凌威; 刘浩; 蒋小浪; 刘轶凡; 陈斌; 蒋俊豪; 石赟; 马韬; 林长泼; 董智慧; 符伟国
    • 摘要: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a repair,EVAR)治疗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isolated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IA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接受EVAR治疗的53例IAA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生存、并发症及二次干预情况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和免于二次干预率。结果53例患者均成功接受EVAR治疗,其中1例术后因心包积液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9%。5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54.9±38.9)个月。随访期内死亡3例,无IAAD相关死亡。1、3、5和10年累计生存率为98.1%、98.1%、91.4%、87.1%,免于IAAD病死率均为98.1%,免于二次干预率均为91.9%。结论EVAR治疗IAAD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远期疗效较为理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