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一般工业技术>2013全国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
2013全国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

2013全国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3-12-11

主办单位:教育部;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会议文集:2013全国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几年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以"用户界面设计"课程为基础,与联想集团、腾讯集团、OPPO手机、小米手机等企业一道展开跨领域协作创新的产学研联合教学探索.本文通过从课程选题、时间配合、师资配合、上课形式、教学理念,到成果物提交等一系列具体方法,详述新的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完善过程.本文论述在与企业设计师联合教学过程中,商业项目对课程与学科建设的推动、对学生学习状态与兴趣的影响,以及实践教学所带来的新的教学视角.并结合现阶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课程设置,探讨合作课程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在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入企业资源,为教学实践提供平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水平.
  • 摘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集团化资本运营的高端国际品牌,以皮具、首饰、手表、眼镜等时尚配饰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时尚配饰行业正处于转型期,不仅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更是立足市场、掌握定价权的唯一方法.企业与高校应当协同创新、共创课题,利用高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与课题研究的优势,打开文化创意思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产业特性、民族文化精髓、社会生活形态、用户需求、产品开发、商业模式及用户体验,培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够引导品牌前进的设计师,使企业走上可持续的品牌发展之路.
  • 摘要:策划,是当代设计日益重要的作业环节,在设计院校推进"设计策划"教学,不仅完善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构成,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在本科教学体系中,以"设计策划"为导向,建立完整而持续的相关能力课程群,将有效地佐助学生在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两方面取得平衡发展,并为推进设计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本文围绕高校设计教育中的"课程"与"课题"展开讨论.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知识分类理论出发,对"课程"与"课题"展开辨析,阐释其区别与联系,希望探讨与整理出更适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特点,将课程与课题相结合的新教学方式.
  •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设计变革背景下,以垂直能力和水平能力的整合为特征的T型人才培养是目前设计创新教育的重点.本文结合目前主流的本、硕、博高等教育培养体系,提出了一个立体T型的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阐释性框架;进而通过将这个立体T型放到一个知识的"立方体"里,思考如何打破边界,通过专业和学科知识的整合和重组,开发创新的设计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应对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的挑战.
  • 摘要:模块化人才培养策略,是以企业和行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针对高职学生的能力特长因材施教,将人才培养策略划分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素质拓展""行业接轨""品牌创新"五大模块.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强化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和品牌创新意识,切实为本地服装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所需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本文阐述了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理念与框架设计,细化课程分类与时间安排,并提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授课方法与评价体系.
  • 摘要:工科院校整体教学特点与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方式有较大差异,并且部分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入学时在艺术素养方面存在较大不足,这些因素会降低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降低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率.本文结合工科院校学生和设计类课程的特点,从营造设计氛围、加强课程组织管理、优化学习效果评价模式三个方面对提高工科院校设计类课程教学效率进行研究.
  • 摘要:三维打印技术在航空、汽车、服饰设计、电子产品、玩具制造、医疗等领域以及个性化产品创作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三维打印技术对大众参与工业设计的发展及商业模式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和影响.三维打印技术缩短了设计周期、减少了生产成本、使大众参可以与设计,是创新开放的设计平台。三维打印的出现使现今批量化生产的市场开始出现变化,今后制造单个物品的成本和生产数千个物品的成本一样低,个性化、定制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大众参与设计的意识得到提高,不仅对设计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还将影响社会群体的审美习惯和消费兴趣等,对生活方式产生更广泛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三维打印技术将会跟人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新的技术将会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设计体验,工业设计将会迎来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 摘要:课程统整作为西方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是发挥产品设计专业的特点及优势、完善产品设计单薄和琐碎的课程内容、培养有文化素养的设计人才的一剂良药.基于该理念,本文将产品设计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分为"打散重构的通识课程""智慧与技能并重的专业课程""担负使命的边缘课程"三个阶段,并分别展开论述.设计教育的意义远大于培养设计的人才。开设边缘化课程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胸怀世界的胸襟和气度;设计这门学科的意义也远大于为人类提供居所、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设计教育若能走在时代的前面,自觉地担负起社会的责任,把最前沿的、具有人文关怀的议题和设计教育进行统整,才是人类真正的福祉。
  • 摘要:不能把色彩设计的教育全部承载在大学一年级的"色彩构成"课程中,需要在二年级循序渐进地安排短期色彩课程"色彩计划",以便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色彩构成训练与色彩设计的差异与关联,导人专业知识,并懂得将规律性色彩理论转化为设计应用.同时注意把握文中提到的四个方面的要点,使专业色彩设计能力可以在四年的本科教育中获得循序渐进地提升.
  • 摘要:"从产品到服务",21世纪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品牌竞争走向了服务竞争,理念的转变使中国正在迅速地从工业社会转入一个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经济结构将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这势必会对传统产品设计进行重新定位,随着服务设计逐步向传统设计渗透,并与传统产品设计进行融合,以服务为导向的产品系统设计将会成为未来产品设计的大趋势之一.rn 本文通过阐述服务设计的理念和意义,探讨将服务设计与产品设计相融合的产物——以服务为导向的产品系统设计内容,并通过两个案例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对于课程的设置与教授还是局限在一个老师对应一门课一群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欧美,类似以服务为导向的产品设计系统诸如产品系统设计、服务设计一般放在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中,主要参与课程的学生一般都为多设计专业背景,还有诸如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背景的学生一起参与课题设计。教授课程的教师一般由3-5人担任,教师的背景来源于不同专业门类,甚至也邀请校外业界专家从事某一段时间的教学与指导工作。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授课教师之间的互动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和教授知识的多样化;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其获取不同专业的实践经验与体验;而最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获取的信息与知识量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其思考的范围和深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获取的设计能力。rn 笔者认为社会创新仅仅是服务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内地在现阶段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与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相互融合、互生互惠的问题。就这点而言,服务设计与工业设计融合首先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取得商业创新的成功,如何转变企业的思维,使其认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而是服务。以服务为导向的产品系统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它融合了服务设计与产品设计的精髓,包含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产品平台和交互接口等一体化的设计内容,并为云计算的应用、物联网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后工业时代,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应加速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以服务为导向的整体解决方案设计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强盛之道。
  • 摘要:工业设计教育近些年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对于教学模式的探讨也随之升温.本文以体验式教学在工业设计教育中的应用为主线,说明了体验式教学在工业设计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提出了体验式教学进一步推进的实施方法.最后对体验式教学在工业设计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教师的挑战进行了预测.工业设计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核心是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多维实践感知结合。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核心,体验式教学在工业设计教育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综合实力要求,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以理论知识形式单向地传递给学生,而是交互式的,以体验为核心不断向前推进的。教师除了具有厚重的知识储备、全面的授课技巧外,还需要有较强的沟通和互动能力,才能保证体验式教学在工业设计教育中的充分应用。笔者认为:在未来的数年里,体验式教学的融会贯通,将成为中国工业设计教育更高品质的表现。
  • 摘要:访谈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用户研究中的访谈工作做得效果好,事半功倍,所作的事情将圆满成功.反之,将前功尽弃,并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户采访的交谈艺术》一文是"用户研究与设计"的系列论文之一,作者分四个部分详细阐述:访谈的意义,访谈准备工作,说话的措辞和提问的方法.交流方式要多样化,语气、语言要个性化。目的是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训练,掌握访谈的要领,更好地完成用户研究工作.
  • 摘要:针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教学中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概念能力上的欠缺事实,提出运用"设计思维"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内容架构,并分享了实际教学实践案例.不单是商业,在社会创新、教育领域,运用设计思维提出解决方案的团体也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带来更多的设计师就业岗位。“设计思维”课程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意识。展望未来,希望有更多的跨学科教学机会,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添砖加瓦。
  •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及目前北方地区的社会需求,进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首先,独立学院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本文将针对学生以上的特点,探讨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其次,北方地区工业多为重工业,轻工业、小产品、消费电子产业规模较小,针对现有市场的需求,如何定位学生培养计划,以适应市场需求将成为本文主要探讨的核心.目前,北方地区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品设计方向的就业率不足30%,大多数学生的就业转向视觉传达、界面设计、家装设计等方向.因此针对北方市场的需求和现状,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社会使用的设计人才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
  • 摘要:北京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设计学系设计了"中国古典家具的认知与解读"课题,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对古典家具时态调研和图纸抄绘实现对中国古典家具的"认知",另一部分是运用现代的加工工艺对明代圈椅进行等比例模型实验,运用数控成型工艺对古典家具进行功能形态的全方位"解读".通过课题训练,学生既能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家具所展现出的传统美学,又能体会和感受其蕴藏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同时也探讨和尝试了现代工艺在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新运用,为课程内后续课题“坐具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 摘要:"设计考察"课程是服装专业设计基础系列课程之一,是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针对一年级学生对设计专业不了解的情况,为了使其尽快建立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与专业学习息息相关的行业信息和市场资源而设立的.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课程的教学进行初步探讨."设计考察"课程虽然学时少、内容多。但对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建立与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更紧密的专业衔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考察,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因此,任课教师除了明确教学目的,合理制定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总结创新外,还要及时了解行业信息,掌握市场的最新动态,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所用,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快地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 摘要:值今,距包豪斯(Bauhaus,1919-1933)创校近一百年后,重新审视工业设计的教育展望,实有必要从国际趋势、在地环境、产业合作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一些比较思考,借以促成"有自觉"的教育定位,并期以把握"有意义"的发展契机。耘文仅举隅四个特色学校(两个美国大学、两个欧洲设计学院),分别针对其培养人才的相关设想与措施,作一简要的分析说明,俾先提供较具体、易于理解的设计教育讯息,使彼此的意见交流拥有一个共同基础。其次,针对四个学校进行异同整理,并以综合评述,摘记出共通点,使吾人在谋求设计教育改革之际,能得助于这些标杆性的启发,或藉之检视、整备适以可行的发展方向。最后,个人参酌上述,并对照所知,提出六个议题,供作本次大会主题:“成长&引领”的参考与研讨。rn 这些特色学校,或其他极具代表性的设计院系,其实都有着各自发展的形成因素和生态条件:例如,开办愿景、人力组合、地缘优势、组织文化、企业认知、产业属性、教育制度与公益赞助,等等;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关联影响,各校均拥有不同的主客观因素和条件,故,唯有仰赖自己作出“有意识”的努力以及“策略性”的举措与经营,才能在权衡“国际观照”与“在地关怀”之间,与时俱进,彰显出自己的定位意义和贡献特色。但,除了“综合评述”所提的共通点可资借鉴外,在此,亦提供一些可弹性运用(就地取材、因时制宜、因势利导)的想法和作法,期望吾人能就以下六个议题,重新加以评估或径予改革,使其有助于自行构建出“别具特色”“日新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议重整“开发身体能力”的基础课程、制定“系列设计课程”的专业指标、开拓“整合不同专业”的新颖途径、加重“社会生活议题”的设计研究、建置“联结国际专业”的运筹平台、打造“借力在地产业”的实验方式。
  • 摘要:本文论述了工业设计专业产品模型制作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思路,结合实际阐述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产品模型制作课程作为工业设计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的始终。产品模型制作实验教学对专业学习有重要意义,产品模型作为设计理念的具体表达,具有三维直观、真实准确的特点,是产品设计最终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设计表现形式。结合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产品模型制作实验教学实际,逐步建立规范合理的产品模型制作实验教学体系和产品模型制作实验教学内容,逐步改变工业设计专业产品模型制作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的现状,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改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制作创新模型的动手能力,达到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目标。
  • 摘要:立足于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现状,通过对高校和市场化网络创业平台的分析,研究建设专业特色明显的设计类大学生网络创业平台的可行性,从而明确平台建设所需考虑的方向和要求,为整体框架的构建提供参考.研究通过构建网络服务体系,将网络创业平台打造成市场的网络研发中心和校内工业设计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培训中心。
  • 摘要:高等院校在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调整原有课程、设置衔接课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以教学实践进行验证,尝试为基础与专业的衔接问题寻找改善的途径.建议以体验式课程作为先导,将基础课程适当地向专业倾斜,设置承前启后的过渡性课题作为衔接,在专业设计课程中适当回顾基础。
  • 摘要:"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提升创新设计竞争力"被政府与社会视为主要途径.在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已普遍提高,产业对严重同质化、并已失去创新锐气的工业设计教育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对高校能够输送具有更强的专业素质、更好的实战能力的应用型本科生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以"接地气"为核心理念感悟产业转型动向、精准定位专业目标、布局新的设计热点、全面提升能力要求,就成为适应社会变革需求、令工业设计教育焕发活力的突破口.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于2011年初开始以"工作室制"与"课题制"为主要建设目标,对本科教学的理念与目标、架构与模式进行了全面改革,构建了近20个扁平化的小型教学团队,在整合科研与教学、激发产学研动力、吸纳社会资源、展开跨专业研究合作、启动学生创新力等方面收效显著,并以新架构、新模式、新学研方向打开了面向未来的蓝图.
  • 摘要:现代工业设计教育,应该从专业思维模式向系统思维转变,从基础渐进向本质引导转变,从虚拟价值向实际价值转变,从而为实体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解决工业设计在社会中的职业化问题.其次,工业设计应该以职业规划来细分个人的专业方向,并与其他专业联合教学.多专业联合教育可融合多种思维体系的智慧特征,取得价值关联,迸发灵感火花,实现跨界智汇.通过跨专业的思维碰撞和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眼界,让参与者了解终极目标的实现过程和系统思维,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懂得最终实现事业目标的可能性和预见性.以实现整体价值为目标,为社会培养具有全局意识的领导型或实干型的创新设计人才,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 摘要:本文从工业设计学科的特点和设计教育的问题出发,以设计资源切入,探索在数字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设计教育和设计师的终身学习机制.分析了在数字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设计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设计师终身学习机制的建议,为工业设计教育从学校教育发展为终身教育提供参考.一方面技术与市场飞速变化,设计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另一方面,网络的发展又为设计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和资源.今天,设计和设计师的定义应该重构,设计教育也应从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 摘要:开展中小企业的整合设计发展方向、推进集成创新的合理发展道路,是工业设计的关键性问题.以深圳市超频三科技有限公司在新一代大功率LED散热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过程为例,论证了工业设计中的整合与集成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与路径.
  • 摘要:众筹,是国外最近几年兴起的最新的一种产品网络融资渠道,对整个创意产业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通过对比国外的众筹网站的发展模式,结合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状况,分析我国当下众筹网站所存在的不足,探索适合于我国的设计众筹模式,建议自订的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与现有的网络巨头合作、软硬结合,吸引更多的好项目。
  • 摘要:交互设计在国内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热门学科.但是在市场和高校中,对交互设计的需求与人才标准的认识有着一定的误差和距离.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剖析近两年在广州美术学院交互设计工作室教学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所做的尝试做一次初步的阐述,为国内的同行提供一个交互设计教育研究的样本和探索的案例.该校建设了多维度的交互设计教育平台、构筑了教学相融的师生互动模式、面向未来的研究平台、动态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工作室多维度的平台与良性的师生教学互动,广州美术学院的交互设计工作室将希望建成一个互利共赢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同学、老师、企业都能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知识、创意和新的产品机遇,并在人生、学术、市场中开拓一片蓝海。希望把这一建设的过程形成一个动态化的互动体系。在这体系当中老师、同学和社会力量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形成螺旋上升的动力。
  • 摘要:很多时候,设计的对象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设计人在使用产品时的行为动作与流程.本文从认识交互设计的本质开始,结合一些案例介绍,阐述了对单个行为进行设计和对组织进行设计的思考与方法.强调创新的设计可以通过改变行为中某些交互元素来实现,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人顺利、愉悦地完成特定的任务.交互设计是设计一个让人能顺利、愉悦地完成某个任务的行为流程。因此,关注对“物”的操作的动作与反馈;了解人的认知模式;把行为流程放在组织系统的角度去进行设计,这几点在设计产品或服务时显得十分重要。创造未来的生活方式,不单单在于创造新的“物”(工具),还要善用技术,打开人类观察和思维的角度,创造新的人与物的交互行为与组织关系。
  • 摘要:产品的外观形式与使用功能有关,而产品功能与使用环境有关,这个环境影响着生产这些制品可利用的材料、工具和生产工艺.而产品的生产环境除了这些有形的物理因素外,还包含重要的却十分含混抽象的"生态"成分,即社会和文化"环境",被人们称之为习惯或者习俗的态度与行为,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变化和文化环境的变化,至今,已经开始影响着生态整体质量水平.本文以为,产品设计研究不是单纯将一项物品的开发作为与经济活动结合的过程,而是将它看成与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结合并且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视为一项责任、一个目标、一种文化。把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综合效益作为设计(包括技术应用)研究的基本目标,应该成为设计研究工作一贯秉持的核心价值。本文遵循并探讨“土地伦理”与“环境限制”理论中当代设计主题的“生态学’概念,尝试通过这样一种思考,诠释在生活用品创新设计中,经济的、技术的、生态环境的多种价值因素以完整的“生态系统”作用于创新工作的意义;结合当今加工型企业产品发展的要求,尝试开展“中间技术”(以小巧的工作单元及善用当地人力与资源的地区性工作场所等基础观念)应用研究与“居住地文化”应用研究,并依据“低环境影响、低技术设计”的基本思想指导生活用品的开发与设计。rn 本文认为,“体验经济”思想是将“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导入极致的意志来源,所谓使用者在经济发展的特定原则里,是消费的主体,又是被消费的对象。即:买卖产品就是“买卖人”“买卖共同体”。在国内创新发展领域,单纯依赖经济发展而带动设计教育与设计研究发展的极端功利思想在大行其道。“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将如何转变为“以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为本”的设计思想。土地伦理、简朴与非暴力等概念,都是可以借鉴与结合自身工作进行探讨的基本知识,需要突破经济“锁定效应”的藩篱’,进而践行一种新的生态美学及服务设计思想。
  • 摘要:工作室的主要特征是课题制教学,而课题教学的核心是实践.本文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的教学改革为背景,结合家纺设计工作室课题制教学的体会,从工作室教学的课题设置和产学研教学平台建设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工作室实践教学行之有效的改革方向.
  • 摘要:"设计表达"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核心课程之一.本文首先以北京印刷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设计表达"课程为例提出在给理工科背景学生上课时常出现的问题,并重新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对于美的感受力以及基本创新实现能力,又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机制两方面对开展的教学探索进行了具体说明.使学生在有限的课程中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设计表达能力以及开放式创新能力.
  • 摘要:在工业设计理论方法基础上,针对当前交互产品设计现状,通过对比传统产品设计与交互产品设计的异同之处,提出了基于开源代码的交互产品体验设计方法以及经过验证的、有效的MAX6MSP设计实验方法,为工业设计工程专业领域的交互产品体验设计,从最初的概念设计到最终的产品实现,建立一种集可用性和易用性兼顾的交互产品设计工程途径.
  • 摘要:本研究基于产品形态层次分析,构建概念创新设计中可利用的策略技术,它包括产品物质属性宜人化策略,产品操作宜人化策略,产品文化属性宜人化策略和产品概念意识宜人化策略四个方面.通过策略技术研讨,以产品的绿色因素为桥梁,在概念创新设计环节中将概念设计与绿色设计有机地联系起来。
  • 摘要:利用产品自身具有向使用者传达各类信息的"叙述属性",将具有主题性的事件以"文本"转换的方式加载到产品设计中,具体表现为产品的视觉形象以及使用体验等.产品叙事的方式具有明显的"设置"动机和特征,这种首先确立叙事主题,其次选取产品作为叙事途径与叙事方式,最后对产品在叙事情节上的设置完成用户体验传达叙事主题的设置三步曲成为"产品叙事设置"的步骤组成."观念"作为叙事主题的主体具有"时尚"和"传统"两类,叙事主题的"时尚观念"传达会随流行的削弱而消失,叙事主题的"传统观念"传达反而会在特定的事件下得到加强.设计师理应担负起对产品叙事主题观念的是非选择,这是其设计道德观的约束,上升至整个设计群体则是大众价值取向以产品为道具的真实折射.任何产品都具有成为叙事设置载体的可能性,在合适的事件与主题条件下充当叙述者,因为作为产品感受体验的主体——人类自身,具有丰富而细腻的心理与行为体验,这些宝贵的认知感受成为叙事主题源源不断的素材源泉.
  • 摘要:中国的企业为了满足实际培养设计人才的需要,已建立了三个主要途径对应提供三方面的主要知识:技能、规则和经验.另一方面,中国的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考工记》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知识结构,其内容和现代设计师所需知识层面类似.本文希望通过比较这两个教育体系:现代设计教育与手工业教育,以发现提高中国设计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建议为了满足对于设计教育的实际需求,中国设计管理的理论与知识体系的发展应该参考传统手工艺的教育结构。就建立一个结合本土价值观的整体知识体系而言,设计管理教育应该被看作是设计教育更深入一步的发展阶段,而不是一个新学科。当代设计教育除了现有的提供设计技巧培训的技术型教育以外,更应该发展设计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发展知识型教育,以此形成完整的设计知识体系。设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设计师的本土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才可能在他的设计作品中赋予本土价值,并以此进一步提升本土价值体系,形成设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循环。而在这一循环中,不论是手工业还是现代制造业,作为教育主体的人都是循环中的原动力。设计师自身形成的本土知识体系也是其具备的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是无法直接学习的,它必须通过设计师自身的主动思考、反映而形成,而以设计管理教育为代表的知识型教育就是启发其思考的主要动力,因此设计管理教育事实上是显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的纽带。正因如此,对于设计管理知识的学习也是设计师发展成更高层次的高级设计师或是设计经理的必经之路。
  • 摘要:在"全球化"与"数字化"两大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设计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纵观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逐渐由生产与制造等硬实力的竞争,转向设计与创新等软实力的竞争。随着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不断缩减,提升中国设计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型,变得日益紧迫。对于中国设计教育来说,培养兼有传统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高端设计人才,增加中国设计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话语权,已成为其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新使命。本研究围绕当前设计教育中国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形成了研究框架。针对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定位,本研究提出“构建全球化视野与国际竞争力”这一核心培养目标,同时将此核心目标分解为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即中国设计元素的当代化与国际化能力、国际化环境下的设计沟通与协作能力、多学科交叉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围绕以上人才培养战略,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近几年来投入了大量资源研究和实践,申请了一系列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改革课题,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地方的区位优势与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成果充分考虑了湖南省的区位与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当地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手段。建议依托行业平台打造国际影响力,进行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数字化与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
  • 摘要:自主创新设计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助推器,教学体系改革必须基于企业需求的转型升级对人才、制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与标准.提出了将原创项目设计研发引入到教学中的改革思路:从重在课程讲授转到重原创研发的实践动手方法,体现项目研发与教学一体化的建设方向;从独立单项的理论课程设置,向主导概念贯通的设计事理方法过渡;从满足知识掌握转到重应用创新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运用.鼓励高校教师学生积极参与企业项目实践和各种设计实训活动.列举案例论证项目贯穿课程全过程的教学模式,论证项目研发与设计教学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发展是培养企业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
  •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依托于美术学的设计理论研究及教学模式,对西方设计思想的引入及早期本土设计实践,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及贡献.然而,随着全球设计行业的迅猛发展和推波助澜,国内设计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不断开阔,本土特征认知能力不断增强,显著有别于艺术、建筑、科学等学科范畴的设计专业领域理论研究,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转型.本文将在追述国内外设计理论研究的传统与积存的基础上,透析当代设计理论研究的误区与困境,展望全球设计行业新发展对国内设计理论研究及教学提出的挑战与机遇,阐明本人对新时期重构设计知识体系框架,以及结合广东本土经济及文化特质,开创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理论研究及教学新探索的设想.
  • 摘要:本论文基于对装饰玻璃市场背景和设计现状的阐述,从"学"的角度将装饰玻璃教育方式的弊端概括为以下三点:1.装饰玻璃设计专业人才甚少,导致玻璃设计平庸化;2.学院偏重艺术审美化导向的教学方式,忽视了玻璃作为装饰品与下游产业的关联性;3.学院与科研机构协作滞后,使学生无法掌握市场中领先的玻璃技术.为此,本论文提出在装饰玻璃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增设装饰玻璃专业,并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另外,以"课题"的教育方式整合装饰玻璃设计与下游产业的配套化设计思路,并加强学院与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使学生能将先进的玻璃技术灵活运用于玻璃创意设计.基于以上分析,最终实现以"学"为平台的装饰玻璃设计教学体系的优化.
  • 摘要:20世纪以来,传统的物质单向流动型经济模式直接导致了企业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各种生态问题逐渐引起人类的警醒与反思.回收与再利用废旧产品正得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业废弃物不同于日常的生活垃圾,它有着广泛的工业基础与受众价值.研究切实围绕现有企业废弃物着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工业废弃物升级利用的可能性;并通过设计与产业的对接及后续思考,尝试推广并探索其商业化的可能性.废弃物创造价值过程中注意以材料为中,以新设计带来品质感,新设计存在唯一性或特有性,让消费者能够参与并分享,打造价值星群。
  • 摘要:交互设计作为一项职业和一个新的学科目前在国内的发展可以说是如火如荼,行业内外和众多设计学院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也都认准了交互设计美好的前景.本文简单介绍交互设计领域的发展和混沌的现状、简要阐述交互设计以行为为设计对象的本质和定义,并简单介绍交互的相关语言:基本上都是个人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学习、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以及和产业合作的过程中的微薄心得.交互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设计一个相对理想的程序让人顺利地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从事交互设计要了解人,就需要了解心理学和社会学;要了解人的行为和行为的动机,也需要了解心理学,同时还要了解人如何接受、分析、处理、沟通信息,并把信息转化成行为的认知学和交流学;因为动作的执行往往需要媒介的支持,所以还要了解软件和硬件的相关知识。在工业设计里,针对物的某一属性往往会有相应的对该属性特点的描述,在交互设计里,同样需要有丰富的语言去表述诸如动作的发展、动机和感情等因素。类似的交互设计语言还可以扩展到动作本身的特点,比如说游戏设计里常用的探索性交互(explorative)、打印机操作界面中的说明式交互现实的交互远远比这些简单的例子复杂,但是它们仍然可以为交互设计提供发展自身领域语汇的思路。
  •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开展产学研用结合培养产品设计人才为出发点,论述在低碳经济下,工业设计对于产品设计人才需求的特点.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研发机构的产学研用结合,促进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和学科建设.在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过程中,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体系和知识结构配置,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培养优秀的产品设计人才.本论文对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用相结合工作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和建议.
  • 摘要:针对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培养方向,以及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相关指导意见的原则,重新设置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软件基础课程,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适应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经过实践检验和学生反馈,验证了这种教学改革模式的成效.
  • 摘要:工业设计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一直都备受争议.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的单学科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发展.无论是设计师还是高校老师学生们,都需要跨越学科界限,从中寻找可供参考借鉴学习的知识,扩展视野,帮助自己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不同学科之间创建活性的对话.研究目的是基于材料与结构两要素的知识体系,从跨界思考的角度探讨材料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从两大体系中找出共通点的重要性,并建构基于这种研究思维方式的新框架,对设计教育产生有益的指导作用.
  • 摘要:华中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体系和模式上的改革创新实践,可以从创新团队、交流平台、企业实践以及竞赛活动四个方面阐述,在以实践项目设计研发促进人才质量提升等方面具有可行性.文章以工业设计教改实践为例,总结了如何通过项目式教学方法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加强工业设计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设计教育与国际设计教育接轨.
  •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德国、美国汽车设计的文化背景、设计语言的对比研究探讨其各自的设计核心价值,从而阐明内在的设计驱动力是决定汽车设计的重要导向.德国汽车设计的成功是一种研究态度的成功,当德国设计把情感、功能、性能等汽车设计所要考虑的所有困素都用科学化的方法进行研究时,所产生的作用是强大的。此外,所有的德国汽车品牌近年来都把科技与智能作为设计的核心驱动力。这种时刻保持与科技、生活变革同步的严谨细致的设计理念正是德国汽车设计的驱动力,同时也是德国汽车能够得到大部分消费者广泛认可的核心价值。作为德国设计的竞争对手,美国的汽车设计显然无法在科技与质量上与德国看齐,但美国的汽车设计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那就是“多元、创新、快乐”。这里面既有丰富的汽车文化,也有追求创新的社会氛围。美国汽车设计的优势在于多元文化所吸引的大量优秀人才,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汽车设计师,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世界各地。同样,美国汽车的将来,不能只看三巨头,小型私人企业和非汽车企业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如领先电动车领域的Tesla,还有考虑进入汽车行业的苹果和谷歌,这些拥有创新企业文化的品牌如果进入汽车行业将为美国汽车注入新鲜血液。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物质上的富足使人们更加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仅靠高科技来满足功能需求的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人们需要更具个性化,更具亲和力的产品.日用品交互设计应运而生,其目的在于处理人、产品和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通过人与产品、产品与产品、产品与环境的互动设计赋予产品生命情感,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本文选取日用品这种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特定产品,作为具体导入交互设计思想的载体.希望通过对交互设计的理论分析以及国外优秀品牌的产品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探索出日用品交互设计的具体方法,从而改善目前国内日用品设计冷漠、单调的现象,给日用品生产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 摘要:本文阐述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针对流行饰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困境,探索发展道路分支,即整合审美与实用功能的流行饰品的设计构想。归纳总结相关设计要点并尝试在高校设计教育相关专业培养兼具工业产品设计能力与首饰设计能力的综合型创新人才。流行饰品审美与实用的整合设计理念要求教学应以专题设计的课程设置形式,探讨流行饰品审美与功能整合式设计的教学原则与要点.
  • 摘要: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在2010年底开始实行工作室课题制的教学改革,一是为了充分满足以珠江三角洲为主的产业转型升级对新专业方向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二是为了培养真正具有通过设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专业设计人才。在课题制与课程制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背景下,通过分析实际教学案例,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本次课题是以“互生”为主题进行餐具设计,这也是中国首届“太湖奖”工业设计大赛的主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物种灭绝加速、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时代背景下,“互生”代表着人与环境之间一种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种“互生”的关系无论是重建还是延续,在今天依然需要我们用“同情心和智慧”来思考,来设计。rn 通过这次课题同学们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认识了中国传统菜系。不仅从食物本身去认识菜系的发展,还从传统文化、各地民俗等角度去认识我国传统菜系的形成原因,并将当地环境和饮食习惯相结合来深入了解菜系的形成背景。正因为前期的研究与分析作业为同学们以“互生”这个主题来思考设计内容打下一定的认识基础,所以同学们才能分别从中国传统绘画的角度、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或建筑风格的角度、从宗教民俗的角度、从对儿童关爱的角度和从少数民族装饰品的角度等不同的视角切入设计,设计了风格各异的系列餐具作品。作业完成后,同学们将自己的设计作品报名参加了“太湖奖”工业设计大赛,共有3个小组的作品入围,它们是《墨纹》《拙具》《过家家》,其中《墨纹》这件系列餐具作品以其具有一定的人文思想获得了创意组的三等奖。
  •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艺术设计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开设服装材料学课程的背景,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课程作业的设置与安排进行深入的阐述、分析与总结,并对服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创新进行有益的探索.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真正理解课程目的与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探索,注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系统、综合、多样、有效的教学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根高课程教学质量。本课程在作业的设置和安排上注重选取与现代服装设计、生产、加工及销售实际紧密相关的实践性题目,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
  •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工科院校背景下,培养懂得运用各种工程技术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工科工业设计学生的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设计实践教学中对工程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将工科院校工程技术教学资源优势运用于设计实践综合训练中,以突出工科院校设计人才培养特色.
  • 摘要:本文阐述了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考核实质,并分析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用设计报告代替毕业论文,同时将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 摘要:高等院校是培养工业设计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我国多数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方式却存在着千篇一律的现象,同时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所需有所差距.为了改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本文根据社会、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结合产学研的特点,提出"基础教学一案例教学一社会教学一项目教学"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学校立足自身特点,融本地文化于教学之中,开辟特色教育.通过制订优惠科研政策,鼓励、要求教师开展实际项目,开展导师制、团队制教学,加强长期、多样化校企合作建设,实现真正的产学研合作教学,完善工业设计教育,促进我国工业设计发展,推动"中国创造"进程.
  • 摘要:在"走向服务"的趋势下,中国的工业设计正逐步被推向以提供服务为重要内容的转型新领域.抽象无形的服务设计,给传统的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本文依据笔者进行的奢侈品设计与服务国际合作项目及其启示,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一种可行的服务设计的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以期引导学生在提供服务的项目实践中成长为具备服务性思维的、擅长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够应对中国产业转型的"服务型"工业设计人才.
  • 摘要:设计教育单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非常重要,因为它包含了办学的宗旨和理念,可以说是每个设计教育单位不可或缺的灵魂.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明确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培养具有综合设计能力的"设计师"为起点,努力打造具有设计智慧和道德规范的"设计人".以此为目标,南京艺术学院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该校坚持生态和问题意识的教学理念。工业设计专业从初创开始就一直在强调“文化导入”的设计理念,非物质化设计能够赋予工业产品(特别是“低工程技术”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力。具体的课程改革中,注重还原基础课程、固化核心课程、发展特色课程、重视实习课程。
  • 摘要:教育部批准的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开放式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基于内蒙古工业大学与英国斯旺西城市大学合作的工业设计办学项目,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班.其运行模式是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先进教学资源,制订出适合与国际接轨的教学计划.通过实行"2+2"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国内与国外分段学习,取得国内和国外的双毕业证,全面地培养具有国际化创新设计能力的工业设计人才.经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前期申办和试点教学,以及获批后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国内与国外的教学计划的对接和互相认可,以及开放式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为新型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 摘要:本文在粤港澳一体化背景下研究三地城市现有公共设施的现状、特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同时关注三地设计院校、机构在公共设施设计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就服务理念、公共空间、设施现状、设计教育四个方面展开比较研究,并找出三地可互相借鉴的经验.从比较和分析不难看出,港澳地区的城市公共设施从总体上来说要比广东地区完整和有效的多,民众对政府所提供的包涵设施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的满意度也较高。究其原因,可归纳为布局合理、质量可靠、方便易用、维护有力,事实上这是所有城市公共设施都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港澳地区的公共服务部门只是在执行的力度和持久度上更规范、更严格,也更人性化。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港澳地区的城市公共设施不追求外观的时尚和功能的新颖,而更注重设施本身是否能为民众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和文化上的认同,地域文化特色在这里没有生搬硬套在设施上,而是随着设施本身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和广大市民每一天的生活,真正做到了体现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应“遵循历史与文化”“与城市景观协调”“体现人本主义”的三原则。
  • 摘要:目前素描课教学大多沿袭了传统美术教育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工科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是绘画"零"基础,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达到专业需要的水平.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的绘画能力主要是人右脑控制的.但是工科类学生,更擅长运用左脑进行逻辑思维.根据工科类艺术设计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及目前生源情况分析,把传统体验式学习理论化,探讨针对学习节点,通过设置转换右脑思维模式的训练课题,从思维方式上解决学生认知方式,以提高学生绘画技能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结合传统体验式教学,进行工科类绘画基础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