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疾病转归

疾病转归

疾病转归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3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74844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医药与保健、母婴世界、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等;疾病转归的相关文献由80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涛、唐子为、曲东锋等。

疾病转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3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74844 占比:99.57%

总计:75169篇

疾病转归—发文趋势图

疾病转归

-研究学者

  • 吴涛
  • 唐子为
  • 曲东锋
  • 李雪梅
  • 贺娟
  • 丁丽丽
  • 上官鑫超
  • 任秀英
  • 刘石保
  • 刘金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仲全; 于永志
    • 摘要: 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选取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3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1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伤后4 h、24 h、72 h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伤后4 h、24 h、72 h PT、APTT、D-D、FBG水平并分析其水平变化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联性。结果伤后4 h、24 h、72 h观察组PT、APTT、D-D、FB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2例,植物生存7例,严重残疾28例,为预后不良组共37例;中度残疾25例,恢复良好19例,为预后良好组共44例。伤后4 h、24 h、72 h预后良好组PT、APTT、FBG、D-D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与伤后4 h、24 h、72 h PT、APTT、FBG、D-D水平存在明显关联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存在明显凝血功能异常,且凝血功能异常越明显则预后越差,通过检测伤后凝血功能指标尤其是D-D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意见。
    • 邓璐; 宣姗姗; 陈玲; 田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控糖营管理的中医膳食及中医传统功法干预对糖尿病前期病人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首诊的糖尿病前期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糖尿病的日常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控糖营管理下的中医膳食及传统功法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饮食运动依从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体质指数达标率、血糖控制达标率和糖尿病前期疾病转归。结果:两组饮食运动依从率、体质指数达标率、血糖控制达标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尿病前期疾病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控糖营对糖尿病早期病人实施中医膳食及中医传统功法干预,能提高饮食运动依从率、血糖控制达标率和体质指数达标率,优化疾病转归,延缓或阻断糖尿病的发生。
    • 刘胜
    • 摘要: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66例,随机列为对照组(n=33,常规治疗)和研究组(n=33,常规治疗+恩替卡韦)。对比两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疾病转归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促进疾病转归,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程永好; 班懋洁; 贺娟; 李新新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水平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院95例AIS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1∶1配对原则,另选同期9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RDX1、FGF4水平,并对比研究组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预后患者血清PRDX1、FGF4水平,分析血清PRDX1、FGF4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研究组血清PRDX1、FGF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情程度为轻度患者清PRDX1、FGF4水平<中度患者<重度患者(P<0.05);预后良好患者血清PRDX1、FGF4水平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血清PRDX1、FGF4与AIS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PRDX1、FGF4水平变化与AIS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PRDX1、FGF4水平明显升高,二者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程度及疾病转归存在显著关联性。
    • 杜菽; 高海丽; 郭呈芳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D4^(+)/CD8^(+)比值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PCT、CD4^(+)/CD8^(+)水平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PCT、CD4^(+)/CD8^(+)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因素,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年龄、PCT、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高于未进展组(P<0.05),CD4^(+)/CD8^(+)水平低于未进展组(P<0.05);经Logistis回归分析,年龄、PCT、CD4^(+)/CD8^(+)、合并后呼吸窘迫综合征、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均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CT水平与疾病转归呈负相关(r=-0.384,P<0.05),CD4^(+)/CD8^(+)水平与疾病转归呈正相关(r=0.412,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CT水平与疾病转归呈负相关,CD4^(+)/CD8^(+)水平与疾病转归呈正相关,是导致病情进展、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于预后预测有一定价值。
    • 李杰一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04~2019-12我院63例IMN患者作为IMN组,其中Ⅰ期17例,Ⅱ期26例,Ⅲ期20例,并以1:1配比将同期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PLA2R抗体、IL-17水平,统计IMN组不同病理分期血清PLA2R抗体、IL-17水平和不同治疗时间血清PLA2R抗体、IL-17水平。结果:IMN组血清PLA2R抗体、IL-17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IMN组Ⅲ期患者血清PLA2R抗体、IL-17水平较Ⅰ期、Ⅱ期患者高(P<0.05);治疗3个月患者血清PLA2R抗体、IL-17水平较治疗1个月、2个月患者低(P<0.05)。结论:IMN患者血清PLA2R抗体、IL-17水平异常高表达,且病理分期越高血清因子表达水平越高,随治疗时间延长、疾病转归,患者血清PLA2R抗体、IL-17水平呈下降趋势,临床可通过监测血清PLA2R抗体、IL-17水平明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转归情况。
    • 娄俊芳; 张宁博
    • 摘要: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UGH)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通许第一医院81例(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肝硬化合并UGH患者,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64)、病死组(N=17),统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1例肝硬化合并UGH患者中,存活64例(79.01%)、病死17例(20.99%);病死组年龄≥60岁率、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率、女性占比、大量腹水率、既往UGH史、出血量≥500 mL率、肝性脑病率、治疗后3 d内再出血率、休克指数>1.5率、胃左静脉内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率均较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出血量≥500 mL、肝性脑病、治疗后3 d内再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为肝硬化合并UGH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似然比卡方检验、Wald卡方检验表明模型建立、构建具有有效性,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肝硬化合并UGH患者疾病转归有待进一步改善,其中,肝功能分级、腹水、休克指数、出血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均可对其产生影响,对此,临床应积极加以重视、干预。
    • 高媛媛
    • 摘要: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AE)外周血CD4^(+)、CD8^(+)比值与其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就诊的AE患儿154例,随访6个月后,根据Rankin评分评估预后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116例,预后不良组38例),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分析AE患儿预后影响因素,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治疗2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对AE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脑电图痫样放电、意识障碍、是否接受早期免疫治疗、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及治疗2周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早期免疫治疗、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较长、低水平CD3^(+)、CD4^(+)、CD4^(+)/CD8^(+)、高水平CD8^(+)为AE患儿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知,治疗2周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联合预测AE患儿预后不良AUC 0.933优于单一指标预测AUC 0.834、0.880、0.779、0.771。结论AE患儿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监测其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
    • 朱占宁; 段小静; 张乐平
    • 摘要: 目的分析颈管型宫颈癌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洛宁县妇幼保健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25例颈管型宫颈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均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定期复诊5a,统计预后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随访5a,625例患者中预后良好者496例,占比79.36%(496/625),预后不良者129例,占比20.64%(129/625);不同病理类型、术前肿瘤直径、侵入宫旁状况、病理分级、手术切缘状况、环氧合酶-2(COX-2)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表达的颈管型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cm、侵入宫旁、低分化、手术切缘阳性、COX-2阳性、HPV16-E6阳性为颈管型宫颈癌者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4cm、侵入宫旁、低分化、手术切缘阳性、COX-2阳性、HPV16-E6阳性为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
    • 刘敏
    •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情况。方法:选取82例早产的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的不同将其分为早期早产组(41例,胎龄≤34周)和晚期早产组(41例,胎龄为35~37周)。另选取同期足月生产的NRDS患儿30例为足月生产组,对比三组患儿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使用PS的情况、接受呼吸支持的情况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1)早期早产组患儿与晚期早产组患儿中母亲存在胎膜早破情况、经剖宫产患儿的占比均显著高于足月生产组患儿,P<0.05;其中母亲存在糖尿病患儿的占比均显著低于足月生产组患儿,P<0.05。晚期早产组患儿中母亲存在高血压患儿的占比显著高于早期早产组患儿和足月生产组患儿,P<0.05。早期早产组患儿中存在出生窒息史患儿的占比显著高于晚期早产组患儿和足月生产组患儿,P<0.05。2)早期早产组患儿和晚期早产组患儿中出现气胸患儿的占比均显著低于足月生产组患儿,P<0.05;其中出现肺部感染患儿的占比均显著高于足月生产组患儿,P<0.05。足月生产组患儿中出现颅内出血患儿的占比显著低于早期早产组患儿,P<0.05。早期早产组患儿中出现肺部感染患儿的占比显著高于晚期早产组患儿,P<0.05。3)晚期早产组患儿中使用PS患儿的占比显著低于早期早产组患儿,P<0.05;其使用PS的时间和接受呼吸支持的时间均显著长于早期早产组患儿,P<0.05。足月生产组患儿中使用PS患儿的占比、接受NCPAP患儿的占比、接受机械通气患儿的占比均显著低于早期早产组患儿和晚期早产组患儿,P<0.05;其使用PS的时间和接受呼吸支持的时间均显著长于早期早产组患儿和晚期早产组患儿,P<0.05。4)晚期早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早期早产组患儿,P<0.05。足月生产组患儿中治愈患儿的占比显著高于早期早产组患儿,P<0.05;其住院的时间显著短于早期早产组患儿和晚期早产组患儿,P<0.05。结论:不同胎龄NRDS患儿的发病因素不同。与足月生产的NRDS患儿相比,早产的NRDS患儿中母亲存在胎膜早破情况、经剖宫产患儿的占比均更高。胎龄越小的NRDS患儿其发生气胸、颅内出血及肺部感染的概率越高,其疾病转归情况越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