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翻译文学

翻译文学

翻译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88篇,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中国文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874篇;相关期刊376种,包括文教资料、海外英语(中)、中国比较文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民国社会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讨会、2008中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翻译文学的相关文献由529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天振、郭延礼、王向远等。

翻译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5 占比:6.1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874 占比:93.79%

总计:9462篇

翻译文学—发文趋势图

翻译文学

-研究学者

  • 谢天振
  • 郭延礼
  • 王向远
  • 王恩科
  • 袁荻涌
  • 赵献涛
  • 熊辉
  • 高玉
  • 张万敏
  • 赵稀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晶
    • 摘要: 以杰克·伦敦作品在中国的经典化为例,探究了翻译文学“动态经典”的建构之路。从翻译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杰克·伦敦作品译入中国后,其文学地位在美中两国从非经典到经典的变迁,认为满足译入语社会的需求、契合其文化策略和价值观念是翻译文学“动态经典”建构的核心因素。
    • 熊辉
    • 摘要: 人们在研究冰心文学创作的时候往往轻视其丰富的文学翻译成就。本文首先梳理了冰心翻译文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冰心的翻译文学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选材标准。她早期多根据自我的审美偏好来选择翻译原本,后来则主要受时代风尚的影响翻译有爱国热情及友好国家的作品,表明“赞助人”系统对冰心文学翻译活动产生了“规定性”影响。最后论述了冰心的文学翻译主张:翻译应该直接面对原文而不能转译,读者的接受能力为潜在的翻译标准,进而指出诗歌因为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而难以翻译。由此彰显出冰心文学翻译的特色及历史地位。
    • 乔艳
    • 摘要: 民国期刊围绕翻译文学存在众多副文本形式,根据其与正文的位置关系,副文本可分为外文本和内文本,前者包括发刊词、编后记、封面等,后者包括标题(副标题)、插图、译者序、编者按以及附录等。民国期刊翻译文学的副文本既引导了当时的读者阅读,影响了初期外国文学在我国的译介和传播,也是各类文化主体改写外国文学文本,由此实现自身文学和文化意图的手段,同时各类副文本为后世研究者了解当时的文学翻译和传播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但期刊副文本对翻译文学本身也有一定的遮蔽作用。
    • 荆菁
    • 摘要: 伟大的“五四”运动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社会解放思潮,“五四”时期成为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期和中国社会革命的重要阶段,于民族前途、国家命运的角度而言,“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在具有文化价值之外还承载了政治使命,翻译文学在这一时期蔚为大观。以文学作品译介之途径转变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引导国人与现代思想接轨,开化社会风气,反击传统封建文化,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是以中国女性解放实践在“五四”时期独步一时,国人性别意识得以启迪和觉醒。
    • 刘松; 叶龙
    • 摘要: 中外译学界对多元系统论的诸多批评都指向该理论中的术语和概念问题。本文以多元系统论中“经典化”这一并不显见却极为重要的概念为出发点,尝试对该理论中的术语和概念评价问题作出回应。通过重读“经典化”概念,追溯其提出的时代语境,发现多元系统论中的“经典化”概念尽管来源于从俄国形式主义,但由此衍生出“非经典化”、“静态经典”、“动态经典”等一系列新的概念。这些概念不仅是对当时文化研究浪潮的呼应,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而且还使译学界注意到以往被忽略的诸多文学形式,从而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时空维度。多元系统论中“经典化”概念不仅仅只是对俄国形式主义的简单挪用,而是在对其明确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演绎与重构。
    • 胡全章
    • 摘要: 郭延礼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教材撰著与学术体系建构,专注于中国文学由古典到现代的转型研究,较早提出强化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文学、女性文学“三大方阵”研究的理论构想,并将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文学史理念贯彻到近代文学研究与文学史编撰实践之中。郭著《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有着“守正出新”的学术品格,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学史上具有典范性和标志性意义。郭著《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中国女性文学研究(1900—1919)》及其领衔主编的《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大系》,则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女性文学史和女性文学史料建设史上,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开创性与奠基意义。
    • 黄霖; 杜泽逊; 袁进; 左鹏军
    • 摘要: 2021年10月,由济南大学中国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编选、齐鲁书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大系》正式发行。《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大系》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入选2017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郭延礼、郭浩帆担任总主编,由《文学评论卷》《小说卷(上、下)》《诗词卷(上、下)》《散文卷(上、下)》《戏剧卷》《弹词卷》《翻译文学卷(上、下)》和《史料索引卷》组成,共8卷12册,650万字。
    • 美大卫·达姆罗什; 蒋海涛(译)
    • 摘要: 一般认为,世界文学空间大于个别民族的文学市场,世界文学可以被视作诸民族文学的集合体。本文从具体案例出发,分析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重叠、纠缠的复杂关系,打破了两个领域泾渭分明的刻板印象。在国族层面,民族市场内部的世界文学不仅深刻塑造了边缘文化,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历史上宗主国的身份认同。在个体层面,许多民族文学作家的文化身份植根于跨文化经验。因此,突破传统的民族文学研究范式,不仅意味着揭示民族形式的世界主义风格,也意味着在民族市场内部重新检讨何为世界文学。
    • 曹顺庆; 杨清
    • 摘要: 近年,中国比较文学稳步发展,在学科理论建设、比较诗学、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比较文学、翻译文学方面均取得前沿性成果。在学科理论建设方面,通过重新审视现有学科理论以清理理论的学理根据、补足缺失意义、创新理论话语,尤其在比较文学阐释学、译文学、“玉学”、“新世界文学”方面提出创见,并结合当前国内学界“新文科”建设这一热点问题,拓展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范式;在比较诗学研究方面,继续进行理论范畴和关键词、多民族诗学研究、理论关系、文论著作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充分重视诗学这一无国界的世界性文论话语特征,打通中西,甚至构建“世界诗学”,助力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在中西比较文学方面,以中西文学关系研究、中西小说及其理论比较研究为主;在东方比较文学研究方面,重点关注中日、中韩、中阿、中印文学关系研究;在翻译文学研究方面,近年在“重写翻译史”这一命题上取得重要成果,并回顾了“译介学”这一理论形成的历程,批判学界对“创造性叛逆”的误读,挑战固有研究范式以求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再提创见,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打开思路。本文以2021年度相关成果为例,探讨比较文学的学术前沿与研究成果。
    • 摘要: 《东方翻译》为学术、文化类翻译期刊,设有“专业研究”“应用研发”“译事漫谈”“书讯”“译界动态”等栏目。本刊学术栏目除关注翻译文学、翻译史、口笔译实践、翻译技术研究外,还特别关注专业翻译教学的理念探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问题的研究,其余栏目则强调人文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尤喜文笔活泼、学识与情趣兼具之文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