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72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4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752653篇;相关期刊394种,包括中国防痨杂志、中国处方药、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3年治未病学术研讨会等;预防性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504位作者贡献,包括C·W·罗维、C·拉米雷斯、D·斯蒂芬尼迪斯等。

预防性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4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52653 占比:99.91%

总计:753310篇

预防性治疗—发文趋势图

预防性治疗

-研究学者

  • C·W·罗维
  • C·拉米雷斯
  • D·斯蒂芬尼迪斯
  • E·A·切克尼
  • J·A·马丁
  • J·O·林克
  • J·R·张
  • J·基尔德斯加德
  • M·布鲁耶
  • M·格劳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鲁进
    • 摘要: 结核潜伏感染(LTBI)是指体内(通常是肺)存在结核分枝杆菌,但仍未出现明显的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全球LTBI人群接近20亿。有研究发现:大约5%~15%的LTBI者在一生中可能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因此,开展对LTBI者的筛查工作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之一。
    • 曾远; 陈嘉怡; 何锦安
    • 摘要: 目的观察田七口服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股骨粗隆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骨二科就诊并确定以股骨粗隆骨折为诊断收治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50例,其中50例患者予以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的预防性治疗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则予以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联合口服本院自制剂田七口服液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预防性治疗前、后的凝血相关指标、下肢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下肢疼痛评分,统计患者在接受预防性治疗后的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形成率,并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其他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预防性治疗后,两组患者D-D、凝血四项各指标及血小板水平明显改变,其中D-D、PT、APTT、TT及血小板水平较预防性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Fbg水平则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其他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FF患者中,以田七口服液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较为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提升下肢的血流速度,减少下肢肿胀及疼痛,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王延莉; 高志东; 张亚楠; 贺晓新
    • 摘要: 现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仅进行症状筛查,不能满足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需要。结核病的密切接触者管理可以延伸为对结核感染者的干预与管理。预防性治疗是降低结核感染者发病风险的最可靠手段。预防性治疗应针对发病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只有较高的预防性治疗覆盖完成率才能有效降低人群发病风险,保证人群应用效果。须从结核病控制策略层面保障结核感染筛查的规范开展以及预防性治疗的覆盖率和完成率,才能发挥预防性治疗降低人群结核病发病率的作用。
    • 童涌; 钟剑峰; 童照威
    • 摘要: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潜伏结核感染(LTBI)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5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核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LTBI 30例作为试验组,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TPT)。随机抽取肺结核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规范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开始时、治疗后3个月的IGRA值。结果治疗开始时,试验组的IGRA值为(329.53±255.34)pg/ml,对照组的IGRA值为(451.84±260.59)pg/ml,两组的IGR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试验组的IGRA值中位数为[13.50(10.00,70.00)]pg/ml,对照组的IGRA值中位数为[52.15(12.75,110.35)]pg/ml,试验组的IGR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的IGRA值均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72;Z=5.360,P<0.001)。结论在LTBI中,IGRA值变化的程度优于普通肺结核病人。IGRA的动态变化可为LTBI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 陈本川
    • 摘要: 偏头痛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偏头痛患者约占全球人口的14%。病情反复发作,每月4~72 h,通常为搏动和单侧,伴有恶心、呕吐和声/光敏感性,强度为中至重度。偏头痛发作时可能十分严重,使患者丧失行动能力,对生活有实质性的影响。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GBD)将其列为全球第二大致残性疾病,作为“残疾生活年”的参数之一,50岁以下人群排名第一。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目标包括降低发病频率和强度,缩短攻击持续时间,以及提高功能能力和生活质量。然而,目前世界各国对偏头痛有效的预防性治疗药物十分匮乏,病情仍反复发作,使多数患者停止用药或对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产生担忧。2021年9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美国艾伯维(AbbVie)生物制药公司的阿托吉泮(atogepant)小分子口服片上市,用于预防性治疗成人偏头痛患者,每日口服1次,安全有效。阿托吉泮是口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Ⅲ期临床试验,为期12周,结果显示,与安慰药比较,患者对所有3个剂量组:10,30,60 mg,每日口服1次,每月平均偏头痛天数与基线水平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次要终点,与安慰药相比,有更高比例的患者每月平均偏头痛发作天数减少≥50%。此外,2种大剂量(30,60 mg)在全部6个预先指定的多重控制次要终点均显示显著改善,包括急性药物使用的减少、功能损伤测量结果。获得FDA批准,阿托吉泮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专门为预防性治疗发作性偏头痛而开发的口服新药,将为患者提供一种简单、每天口服1次、安全有效的预防性治疗药物。该文对阿托吉泮片的非临床和临床药理毒理学、临床研究、不良反应、适应证、剂量与用法、用药注意事项及知识产权状态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
    • 刘金环; 薛言言; 张智风; 王洁
    • 摘要: 目的探讨确诊型前庭性偏头痛(dVM)患者临床特征及Cawthorne-Cookeey和虚拟现实(VR)两种前庭康复操分别对眩晕障碍量表评分(DHI)、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评分(EQ-5D)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诊的120例dVM患者,随机法分为试验组1(40例,Cawthorne-Cookeey前庭康复训练组)、试验组2(40例,VR虚拟环境训练组)与对照组(40例,无康复训练组)3组。观察分析120例dVM患者的各项临床特征,并比较三组治疗后4周的DHI评分、EQ-5D评分。结果120例dVM患者多发于女性,以中青年为主,常有自发性眩晕、无先兆偏头痛及持续性前庭症状等,且既往多存在头痛史、晕车史。试验组1 dVM患者的DHI评分(14.24±1.39)分,试验组2 dVM患者的DHI评分(11.25±1.3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1.51±4.54),(P<0.05);试验组1 EQ-5D评分(75.61±9.91)分,试验组2 EQ-5D评分(78.51±9.5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7.79±8.58),(P<0.05);试验组2无论DHI还是EQ~5D均优于试验组1。结论前庭康复操有助于改善dVM患者的眩晕症状,提升其整体健康水平,其中VR前庭康复训练优于Cawthorne-Cookeey康复训练法。
    • 崔彦儒; 崔晓波; 侯红枝
    • 摘要: 目的探讨脾氨肽口服溶液预防性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2例季节性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0例)、B组(20例)和C组(12例)。A组采用单独脾氨肽口服溶液治疗,B组采用脾氨肽口服溶液和氯雷他定联合用药治疗,C组单独采用氯雷他定治疗。三组均在发病期前进行预防性干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对季节性AR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合并用药以及辅助性T细胞(Th)亚群(Th1/Th2)型细胞因子等的影响。结果用药2周,B组的简要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脾氨肽口服溶液和氯雷他定预防性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疗效显著。
    • 吴玄光; 张军; 夏向荣; 曹旭; 冯汝东
    • 摘要: 从同一家猪场中选择800头初生重大于1kg的健康仔猪,随后随机平均分为阿莫西林组、泰拉霉素组、头孢噻呋晶体组和对照组共4组。在仔猪3日龄和断奶时,给3个试验组仔猪分别注射阿莫西林、泰拉霉素、头孢噻呋晶体,进行预防性治疗。分别记录70日龄内各组猪群的死淘率、发病率和日增重的变化。结果显示,从3日龄到试验结束时,阿莫西林组仔猪的日增重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仔猪的;头孢噻呋晶体组和对照组具有较高的仔猪死亡率与淘汰率,阿莫西林组和泰拉霉素组的较低,但差异不显著;在仔猪的发病率与治疗比例上,头孢噻呋组最高,对照组其次,阿莫西林组和泰拉霉素组最低。5种药对4种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表明,阿莫西林对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佳,对副猪嗜血杆菌抑菌效果也很好,仅次于泰拉菌素和头孢噻呋,但大肠杆菌对其不敏感。
    • 李晓燕; 李东波; 陈钰
    • 摘要: 目的评价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M)眩晕发作的效果和可靠性。方法40例V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仅在眩晕发作时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眩晕发作总次数和总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氟桂利嗪可明显预防VM导致的眩晕发作,其预后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安全可靠,故可以推广应用。
    • 张悦; 丁明; 白瑜; 池佼妮; 王涛; 金阿牛; 刘海霞; 陈杰; 王姚俊; 李强
    • 摘要: 目的观察夏秋季花粉症临床症状特征,对比预防性治疗与非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确诊为花粉症且通过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以及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明确为蒿属过敏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对照组。花粉高峰期(8月15日至9月20日)前2周,预防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2次/d,连续2周,对照组未给予治疗;2周后两组均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2次/d,依巴斯汀10 mg,1次/d,孟鲁司特钠10 mg,1次/d,连续治疗6周。每两周行花粉症症状(鼻部、眼耳咽部症状)评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评分(RQLQ),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130例夏秋季花粉症患者,预防组65例、对照组65例,预防组第0、2、4、6周鼻部、眼耳咽部症状平均评分分别为9.32±3.00、5.31±2.80、3.68±2.80、1.54±2.20,低于对照组的症状评分10.17±3.60、5.85±3.80、4.55±3.90、2.86±3.00(F=5.406,P<0.05)。预防组自0周起每两周的RQLQ总体评分分别为1.61±0.77、0.86±0.63、0.61±0.57、0.18±0.26,低于对照组的RQLQ总体评分2.08±0.99、1.05±0.93、0.70±0.70、0.31±0.48(F=5.103,P<0.05)。不良反应9例,其中嗜睡6例,头晕3例。结论在花粉高峰期前2周给予鼻喷布地奈德预处理,可显著降低花粉高峰期患者的鼻部及眼耳咽部症状,且可有效提高整体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可耐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