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乳腺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乳腺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乳腺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江苏南通
  • 出版时间: 2017-11-25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乳腺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中医药是乳腺增生病的重要治法.中医学认为肝气郁滞,与乳腺增生病的形成、发展关系密切,在治法中重视疏肝,疗效显著.大量现代临床研究证实了疏肝法对于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并从多角度阐释了其中的机制,为诠释中医药的抗增生机制和开发抗乳腺增生新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 摘要:目的:乳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准确的病情评估对患者的治疗决策以及预后判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腋窝淋巴结情况是乳腺癌患者最重要的预后因子之一.既往研究提示阳性淋巴结比例(lymph node ratio,LNR)较阳性淋巴结数量(positive lymph node,pN)更能准确预测癌症患者预后.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的回顾性研究,评估改良型阳性淋巴结比例(modified LNR,mLNR)在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作用,并建立乳腺癌患者预测列线图模型. 方法:共纳入了3339名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确诊为乳腺癌并接受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其中75%(2502名)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建模组,剩余25%(837名)患者则分配至验证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比较mLNR与pN分期方法的预后价值.根据乳腺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建立乳腺癌预测列线图模型.在建模组、验证组中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准确度. 结果: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mLNR与pN分期方法均是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前者具有更高的预后识别能力.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腋窝淋巴结活检结果为阴性且总腋窝淋巴结清扫数量<10枚的亚组中,mLNR能提供患者的进一步预后评估信息.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列线图模型的估计生存情况与实际观察结果存在较好的拟合度,经内部验证后C-index分别为0.747及0.789.与TNM分期系统相比,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更高,具有更佳的模型拟合度和预后预测性能. 结论:改良型淋巴结比例是乳腺癌患者一个重要的预后因子,比pN分期方法更准确地预测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本研究中建立的预测列线图可提供个体化的预后预测信息,协助临床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
  • 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全国名老中医林毅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林毅教授治疗乳腺癌的中药方剂210首,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0首中药方剂里共出现124种中药,用药总频数是2710次.核心单味药依次是白术、茯苓、山药、山楂或炒山楂、麦芽或炒麦芽、神曲或炒神曲等;以补虚药、消食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淡为主;归经以脾、肝、心、肺、胃为主.结论: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获得了林毅教授治疗乳腺癌的中药方剂的客观数据信息,初步揭示了林毅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为整理林毅教授用药配伍思路和临床经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宁心调阴阳方对他莫西芬抗肿瘤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40例采用他莫西芬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治疗组20例予以疏肝宁心调阴阳方联合他莫西芬治疗;对照组20例他莫西芬治疗.6月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DFS、月经变化、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IL-6、IL-8、TNF-α)、雌激素水平变化状况. 结果:两组患者观察周期内DFS率均为100%.治疗组患者月经变化率100%,其中停经患者17例,对照组月经变化率为45%,停经患者13例,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细胞因子IL-8及TNF-α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疏肝宁心调阴阳方在改善他莫西芬毒副作用的同时,对他莫西芬临床疗效无影响,同时降低患者雌激素与细胞因子水平,可能潜在提高他莫西芬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小金胶囊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治疗影响,探讨其改善炎症部分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4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并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基础治疗加服小金胶囊,每次5粒,每日2次,持续4周;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丁半合剂口服,每次50ml,每日3次,治疗时间均为4周.本研究两组患者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判,评价指标评估同时采用肿块穿刺活检及临床症状及体征、炎症因子、病理免疫组化改变,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痊愈与复发状况. 结果:2组患者治疗初始年龄、肿块大小、病理类型、炎症因子水平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后临床乳腺炎症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炎性组织IL-2、IL-4、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免疫组化炎症组织中显示IL-2、IL-4表达显著少于对照组,临床总体缓解率及3个月随访复发进展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小金胶囊显著抑制非哺乳期乳腺炎炎症反应进展,消散肿块,具有减少治疗后复发的潜在功效,对抑制非哺乳期乳腺炎病情进展较可靠的临床价值.
  • 摘要: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是区别于急性乳腺炎的一类特殊的慢性乳腺炎疾病.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以小叶为中心的非细菌性感染、非干酪样坏死的肉芽肿性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乳房肿块、乳腺脓肿及窦道形成[1].病程迁延不愈,治疗不当容易反复发作,诊断容易与乳腺癌混淆.目前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传统术式是切除整个病变组织,由于GM病变范围广,通常累及多个象限.因此寻求一种外观美观、治疗效果好的方法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本研究比较在区段手术基础上行容量移位技术及行区段扩大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乳房外形达到的美容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山东省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乳腺甲状腺外科住院治疗的6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脓肿期),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 结果:1.46例患者有哺乳史,处于哺乳期的有3例,患侧乳房未能正常哺乳者有3例,发病距生产时间在2到5年内的有43例.2.主诉多为乳房肿块,多为单侧发病,病变常累及多个象限,以外上象限为多.3.清创换药法和二次手术法相比,复发率、乳房外形满意度无显著差异,清创换药组治疗费用较低,但住院时间较长. 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好发于经产妇女,多发年龄段为26-35岁,发病时间多在产后5年内.本病两种治疗方式的复发率及患者对乳房外形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清创换药法治疗可以节省患者治疗费用,但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二次手术组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以切除病灶为原则,兼顾愈后患者的乳房外观.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 摘要:目的:观察乳癖内消汤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南通市中医院中医外科门诊就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组)和试验组(A组),每组患者各40例.B组患者给予乳康舒胶囊治疗,A组患者给予乳癖内消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肿块缩小情况、内分泌水平及乳房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14例,显效17例,有效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B组患者(P<0.05).B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分级分布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分级分布情况优于治疗前和B组患者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肿块均较治疗前缩小,A组患者治疗后肿块均小于B组患者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RG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A组患者治疗后E2水平低于B组患者治疗后,PRG水平高于B组患者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max水平较治疗前上升,RI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A组患者治疗后Vmax水平高于B组患者治疗后,RI水平低于B组患者治疗后(P<0.05). 结论:乳癖内消汤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症疗效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乳房血运、调节患者内分泌.
  • 摘要:目的:基于德菲尔法评估我国乳核病诊治现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专家问卷制定临床观察表,在10个分中心选200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调查,记录患者的中西医诊断,治则,预防与调护,治疗方药,临床一致性等指标.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分析,专家问卷,发现问卷回收率、有效率及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200例患者中,诊断中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一致率均为100%,治疗中原则、方药、中成药、外治法一致率分别为98%、82%、60%、54%,预防与调护一致率为94%.结论:我国对乳核诊疗基本规范,各医院临床诊治与指南推荐基本一致,说明乳核实际诊疗取得一定的规范,实践指南与中医临床一致性高,符合临床实践.
  •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逍遥丸治疗乳癖的疗效. 方法:将60例乳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逍遥丸治疗,对照组采用逍遥丸治疗.对照组给予逍遥丸,10丸/次,3次/天,经期停止用药.治疗组针刺取穴乳根(患侧)、膻中、期门(双侧)、阳陵泉(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太冲(双侧),膻中、太冲用提插泻法,足三里提插补法,其它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膻中穴平刺,其它直刺,针刺得气后,行针30s,留针30min,1次/d,经期停止治疗;逍遥丸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乳房肿块体积、不良反应.两组均给予基础干预,治疗1疗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针刺联合逍遥丸治疗乳癖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阿霉素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其心脏毒性制约了它的临床使用,为了了解红黄煎剂在体外对阿霉素造成的心脏损伤降的作用,并探讨机制,做了如下体外实验. 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用不同浓度红黄煎剂(HHD),阿霉素(DOX),红黄煎剂+阿霉素分别处理H9c2心肌细胞24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和DA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然后Si-FoxO3a转染H9c2心肌细胞,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确定转染效果,western及MTT法检测红黄煎剂,阿霉素,红黄煎剂+可霉素对Si-FoxO3a转染的H9c2心肌细胞的作用. 结果:不同浓度(0-2mg·mL-1)的红黄煎剂作用与H9c2细胞,发现对细胞有一定的促进增值的作用(P<0.05),阿霉素作用与H9c2细胞,其IC50为3.03±0.11μM,加用红黄煎剂以后发现其抑制曲线下移,其IC50为7.07±0.48μ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DA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发现HHD+DOX将单用DOX组的凋亡率从43.23±5.22%下调到25.22±3.2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黄煎剂能显著下调阿霉素引起的Caspase-3的激活(p<0.05),同时能上调生存蛋白Bcl-2(p<0.05).同时红黄煎剂能够提高H9c2细胞中的Akt/FoxO3a磷酸化的水平.转染si-FoxO3a后细胞增值率下降(P<0.05),并且减弱了HHD促进细胞增值的作用(P<0.05)Western blot检测也证明了HHD在转染细胞系中的保护作用降低(P<0.05). 结论:红黄煎剂能降低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可能是通过调节AKT/FoxO3a产生的.
  • 摘要:目的:探索生肌玉红复合胶原改善脂肪干细胞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首先,将生肌玉红膏提取液分0.0125g·L-1、0.025g·L-1、0.05g·L-1、0.1g·L-1各浓度,以细胞增殖实验筛选生肌玉红膏提取液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将筛选的最佳浓度生肌玉红膏提取液、胶原及最佳浓度生肌玉红膏提取液复合胶原,分别以transwell小室实验刺激脂肪干细胞迁移;增殖培养48h后提取脂肪干细胞蛋白,以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类(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蛋白表达,同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 结果:在给药培养后24h、48h及72h后,0.05g·L-1生肌玉红膏提取液增殖效果最为明显,均优于各时间观测点其他浓度的生肌玉红膏提取液,培养48h后,生肌玉红复合胶原组相对于对照组增殖了46%,显著高于生肌玉红膏提取液组27.4%及胶原组27.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脂肪干细胞迁移率约220%,显著高于生肌玉红膏提取液组140%及胶原组50%;提高脂肪干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表达40%左右,显著高于生肌玉红膏提取液组15%及胶原组10%;同时刺激脂肪干细胞分泌VEGF达411.4ng·L-1,显著高于生肌玉红膏提取液组207.5ng·L-1及胶原组240.8ng·L-1. 结论:生肌玉红复合胶原可以通过MARK/ERK通路信号通路显著促进脂肪干细胞功能并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与脂肪干细胞结合可进一步提升促血管新生功效.
  • 摘要:乳腺癌是威胁当代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中约有60%~75%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患者,针对H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其中,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已经成为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标准辅助内分泌治疗.BIG1-98、ATAC等大型临床研究证实AI较他莫西芬具有更确切的疗效,2016版《NCCN乳腺癌癌临床实践指南》也将5年AI治疗作为绝经期妇女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推荐方案之一.
  • 摘要:目的:制定科学实用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医专家诊疗共识》初稿. 方法:根据文献研究和国内同行调查结果制订《肉芽肿性小叶性中西医临床诊疗方案专家咨询调查表》,采用德尔菲法,向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的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 结果:两轮调查分别回收有效问卷44份、43份,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1.5%、97.7%,专家权威程度高,问卷中多数条目的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较高. 结论:专家的专业水平较高、地域分布广,具有代表性,专家的积极系数及权威程度高,问卷条目基本得到专家的认可,初步构建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医专家诊疗共识》,但仍存有不同意见,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 摘要:陈实功(1555~1636年)是明代南通著名外科学家,为中医外科"正宗派"开山鼻祖.著有《外科正宗》一书,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列症最详,论治最精".陈氏注重全面掌握外科的传统理论和技能,在诊断方面立足整体,治病求因;在论治方面强调内外并重,推崇"疮赖脾土",外治上擅用腐蚀之品,尤精刀圭之法.这些特色陈氏在乳腺疾病诊治方面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现今的乳腺病诊治有一定的假借意义.
  • 摘要:共识制定的背景意义近年来,乳腺癌临床试验和新药不断增多,相关指南共识更新迅速,在规范临床治疗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非常有特色和优势,特别是对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有很好的增效减毒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治疗的耐受性,其疗效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也促使各级医生更多地使用中医中药.在此趋势下,结合专家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更新乳腺癌中医诊疗共识,对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意义重大.
  • 摘要:乳腺癌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其预防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乳腺癌预防的成败关键在于正确筛选高风险人群,西方国家通过多项大样本调查研究筛查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然而,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存在人种、地域等差异,国外研究结果并不能准确预测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如何制定适合中国女性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是人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生活调适是预防乳腺癌的基本方法:辨识体质、积极评估高危因素是预防乳腺癌的个体化策略。探索并形成乳腺癌调体防控体系,包括:高危体质人群发生乳腺癌危险因素及发病风险预测方法:高危体质的调理方法与方案;高危体质预防乳腺癌发生、延缓或逆转其发展的策略与方案。中医药在预防乳腺癌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值得进一步完善,对其适用性、疗效可靠性进行评价,制定具体操作标准以便推广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乳腺癌预防的策略与方法,应该围绕一个核心:平衡阴阳;抓住两个原则:和阴阳、调脏腑;把握三个阶段:未病摄生、欲病防发、已病防变。
  •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发现疾病不单是躯体发生的病理转变,更多的要考虑到病人的心理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不良应激反应有焦虑、恐惧、抑郁及愤怒等,其中以抑郁障碍最为常见.癌症相关性抑郁(Cancer-Related Depression,CRD)的发病率可达65%-78%.由于乳腺癌绝大多数发生于女性群体,其心理容易受到影响,接受手术后又会改变其乳房外形,影响外貌形象及夫妻关系,从而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的症状.因此,抑郁障碍在乳腺癌患者中更容易发生.建立一套全面的、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疗体系,对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时间能起到莫大的作用.从病因学来说,乳腺癌与抑郁症互为致病因素。抑郁症会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导致患者幸福感的降低,治疗依从性变差,生活质量降低,心理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等一系列问题。在许多癌症患者中,抑郁症均未被诊断和治疗,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乳腺癌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躯体疾病,更是一种社会心理疾病,治疗乳腺癌不仅要手术切除肿瘤更要治疗抑郁、焦虑及失眠等心理疾病。乳腺癌相关抑郁已经是治疗中迫在眉睫的问题,但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指南指导如何治疗乳腺癌相关抑郁,因此相关基础实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近年来,尽管抗抑郁新药不断出现,但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的控制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大多数抗抑郁药有着明显的副作用,中医治疗通过对患者的辨证论治、整体治疗,具有副反应少,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结合中医特有的情志疗法,应用多种诊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乳腺癌相关抑郁症状。在乳腺癌围手术期、放化疗期、内分泌治疗期间结合中医药治疗能有效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西医不会从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上治疗乳腺癌,中医治疗会针对个体化辨证施治,调理体质,这是西医所没有的,中医治疗弥补了西医治疗乳腺癌不足的一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摘要:随着乳腺癌的发病率日益增多,乳腺癌引起的骨转移及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均为高发事件,二者交互影响,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及骨转移方面有肯定的疗效,但中医流派甚多,各个流派运用中药其是否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尚确切无依据.本文试从骨质疏松及乳腺癌骨转移微环境角度探讨相关进展.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的因素较多,作用其微环境的靶点较为丰富,但不同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其作用靶点应区别对待,应因病制宜,在治疗骨质疏松基础上不影响其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阶段随着乳腺癌的发病日益增多且年轻化,而骨转移是乳腺癌肿瘤转移中最常发的,人们发现它的侵袭转移过程并非乳腺肿瘤细胞单方面的作用,而是乳腺癌与其所处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所以如果想从根本上提前预防或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则应从微环境入手,未病先防,而骨质疏松状态与骨转移存在相互作用,且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存在必然性,中药虽然对骨质疏松疗效确切,但如何寻找一种安全可靠的中药干预骨质疏松,即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上并不影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是非常有意义的方向。在此方向指导下,应从骨质疏松微环境出发,探讨如何在不改变人体激素水平条件下,使得骨微环境还原平衡状态,即使发生骨转移,是否有可能用中药干预其相关作用靶点,使肿瘤细胞与骨微环境处于类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提高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目标。
  • 摘要:三阴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具有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治疗手段少等特点.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优势,形成了一系列三阴乳腺癌的治疗理念,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认为三阴乳腺癌在辨证方面,其正虚及毒炽的程度均更深,更易形成他处转移,在治疗方面强调培补脾土,重视扶正;分期辨治,病症结合;三黄为基,益气活血;疏肝宁心,调畅情志,为三阴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摘要: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临床相关研究少,是一种罕见的男性恶性肿瘤疾病.尽管男性乳腺癌在某些地方与女性乳腺癌有有着相同之处,但二者在总体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将近10年来男性乳腺癌的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治疗方面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摘要:粉刺性乳痈,包括西医学的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指发生于既非哺乳期又非妊娠期、尚未发现特异性致病菌的乳房慢性化脓性疾病.其多发生于女性,尤好发于产后2-5年,偶见于男性.发病前多有劳累、饮食不节、情绪不佳、劳累、月经将至、乳房部外力撞击等情况,女性可伴有或无乳头凹陷,男性多有吸烟史,少数患者有服用精神类疾病药物史.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伴疼痛,成脓,溃破,病理诊断属炎性病变,若肿块范围超过两个以上象限,涉及乳头乳晕区,已行脓肿引流或手术治疗,甚至多次脓肿引流或手术,但仍有多发脓肿或坏死灶,急、慢性炎性肿块并存的情况,临床称之为复杂性粉刺性乳痈,治疗棘手.陈红风教授在治疗该病症时,应用中药内服基础上,突出中医外治法的特色,灵活应用熏洗、垫棉等技术,形成“切扩-拖线-熏洗-垫棉”四联疗法,经临床实践检验,具有创伤小、乳房外形改变小、疤痕少、疗程短、复发率低等满意效果,被众多患者所接受,病源辐射至全国多省市,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 摘要:慢性乳腺炎也被称之为非哺乳期乳腺炎.浆液性乳腺炎以及肉芽肿性乳腺炎为主要疾病类型.该门类疾病临床表现较多,反复发作,诊断困难.临床上经常发生误诊,进而影响治疗.因此,全面认识不同类型慢性乳腺炎特点,并开展针对性治疗,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于当前最为常见的慢性乳腺炎类型--浆液性乳腺炎以及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探讨了慢性乳腺炎的病理病机,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临床治疗等问题,旨意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 摘要:顾氏外科是海派中医中优秀的外科学派,目前已延续百年,传承至第七代传人,顾氏外科治疗乳腺增生病结合了数代人的智慧结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指导疾病认识与临床治疗的理论体系,其理论观点独具特色,第三代顾伯华先生学贯古今,形成了治疗乳癖的丰富临床经验,陆德铭先生尽得其真传,并不断发展学科理论,认识到冲任失调为本病基本病机,治疗当以调摄冲任、补肾温阳为基本方法,其经典验方——小叶增生方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王小平教授在继承陆德铭先生经验的基础上,带领上海市中医医院外二科团队,创新性发展了中医外治法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方面的应用,形成了一整套疗效确切的中医外治方法,其临床效果及潜在作用机制也通过研究不断证实,体现了顾氏外科诊治乳房病的学术特点.
  • 摘要:目的:卞卫和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乳腺疾病20余年,对乳腺疾病的诊治有其独特的临床思路,临床疗效显著.吾有幸跟卞师抄方学习,对其分期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思路颇有体会,随即联想到夏桂成教授的"调周"理论.该文从夏老"调周"理论深入探讨卞卫和教授临床诊治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思路.
  • 摘要:男性乳腺癌发病率极低,占所有乳腺癌的0.5%~1%.由于其低发病率,男性乳腺癌的诊治经验远少于女性乳腺癌.目前关于男性乳腺癌诊治均是参考女性乳腺癌的研究结果.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较少,患者诊断时年龄大。目前对男性乳腺癌治疗以参考女性乳腺癌的标准进行,包括手术治疗,辅助化、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但男性乳腺癌仍具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雄激素在男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及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男性乳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可能还需要未来根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确定。
  • 摘要:目的:探查三黄煎剂干预乳腺癌患者慢性应激状态的临床功效. 方法:将30例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例数各15例.对照组按原主治医师方案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治疗组在原主治医师方案基础上加用三黄煎剂口服;每日一剂,3个月为1个周期,连续观察2个周期;两组患者每月观察记录应激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O)、超氧化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 结果:2月后,治疗组应激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6月后,应激积分降至3.03分,完全缓解应激状态;6月后,对照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较治疗前NO上升,血清抗氧化指标SOD水平及T-AOC水平较治疗前稍有下降,提示机体处于慢性应激状态;治疗组血清NO明显降低,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而血清SOD水平及T-AOC水平呈明显上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2或0.01). 结论:三黄煎剂可有效改善绝经后乳腺癌慢性应激状态,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疗效与控制复发转移起到一定的辅助干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在粉刺性乳痈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四年来本治疗组的临床住院病例,以及近五年的抗生素参与治疗的相关文献.结论:本病的起病与细菌感染关系并不密切,而化脓溃破或手术后创面的细菌定植是细菌培养阳性率的主要贡献因素;只要秉承中医内外结合、辨证施治原则,使引流通畅、邪(脓毒)有出路,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完全能抵挡这些定值菌;只有出现内攻脏腑之象时,才需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当首选;β-内酰胺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
  • 摘要:目的:研究网络信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现状,从社会学角度探讨影响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程的其他因素,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打下基础. 方法:通过网络及纸质版调查问卷发放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结果:本项研究共纳入93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为上海龙华医院和曙光医院门诊或住院病人,根据遵守医嘱服药、换药、饮食忌口、按时复查等情况做统计量表(总分值35分),发现得分30分以上者83名(占89.24%),说明来这两家医院就诊的患者依从性比较高.在单变量分析中,患者的依从性仅与医生的信任度相关(P=0.002),而与网络信息的需求度、搜索频率及对不同网站提供的信息的信任度无明显关联(P>0.05).此次调研我们还发现,患者从发病到找到合适的医院诊治耗时较长,一个月之内找到特定医院的有22人(占23.65%),三个月到半年以内的有25人(占26.88%),而半年以上找到特定医院的有46人(49.46%). 结论:目前来上海龙华及曙光医院就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依从性均比较高,网络信息不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程的长短与患者的依从性无关,可能与患者能否快速找到合适的医院就诊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粉刺性乳痈发病的相关因索.方法:收集、整理和归纳并分析188例粉刺性乳痈的病因、诱因.结果:188例粉刺性乳痈患者中,66例有情志变化(35.1%),74例有先天性乳头内陷(39.4%),5例有外力伤害(2.7%),61例哺乳障碍史(32.4%),14例既往用药史(7.4%),114例既往乳腺增生或经前乳房胀痛(60.3%),27例未哺乳(14.4%).结论:粉刺性乳痈的发生与情志因素、先天乳头凹陷、既往哺乳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托里消毒散内服芙黄膏外敷配合穿刺抽脓法治疗乳腺脓肿的疗效.方法:30例患者口服托里消毒散,外敷芙黄膏,同时采用穿刺抽脓法;30例对照组进行切开排脓,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一个疗程(2周)后治疗组治愈23例(76.67%),对照组治愈9例(30%),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18.2士5.62天和32.75士4.37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托里消毒散内服芙黄膏外敷配合穿刺抽脓法治疗脓肿期急性乳腺炎可以避免手术疤痕,保全乳腺功能,显著提高有效率.
  •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治特点. 方法:对7例妊娠期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原则及方法. 结果:7例患者中5例保守治疗,予清热化痰、理气散结、健脾利湿中草药、穿刺抽脓、小切口引流等非手术切除治疗有效,2例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后,分别于妊娠6月和5月时行病变区段切除术和皮下腺体切除术,术后一期愈合;1例保守治疗患者于4月后(产后1月余)原病变乳房病灶复发,行病变区段切除术后痊愈.4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患侧乳房哺乳功能未受影响. 结论:妊娠期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诊治以控制急性炎症进展、尽量减少药物和手术创伤,保护哺乳功能为原则.根据临床分期辨证用药联合微创外治法,必要时结合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观察乳宁颗粒联合泡茶方对于乳腺囊性增生疗效,为临床治疗乳腺囊性增生提供有效治疗方案. 方法:自2016年04月至2016年10月对江苏省中医院乳腺病科门诊就诊乳腺性囊性增生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进行观察和随访,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每日泡饮泡茶方(麦芽30克、焦山楂5克、玫瑰花3克、天冬4克)3次,治疗组以乳宁颗粒15g,冲服,3次/日,同时以泡茶方泡饮,每日3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月评估乳房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评估囊肿减小率及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评估临床安全性. 结果:1.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缓解乳腺囊性增生患者乳腺疼痛,乳腺囊肿减小率达80%,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2.0%.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结论:乳宁颗粒联合泡茶方显著缩小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囊肿大小与缓解乳痛,发挥出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研究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治疗中阳和汤联合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VAS评分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浙江省中医院就诊的共329例乳腺肿物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172例)和研究组(n=1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麦默通旋切术联合阳和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VAS评分及安全性的影响.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6.106,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第1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819,P<0.05).研究组患者乳房形态改变、乳房内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乳腺良性肿块治疗中应用阳和汤联合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后疼痛少,乳房形态改变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红黄煎剂保护阿霉素心肌损伤并探讨其机制,我们做了如下实验. 方法:1、30只Babl/C小鼠随机3组,分别用阿霉素,红黄煎剂+阿霉素,空白对照处理.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用不同浓度红黄煎剂(HHD),阿霉素(DOX),红黄煎剂+可霉素分别处理,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治疗后心肌酶谱,心肌HE及TUNEL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2、培养H9c2心肌细胞,分别用红黄煎剂,阿霉素,阿霉素+红黄煎剂处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和DA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活性氧探针处理细胞,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氧化水平. 结果:阿霉素组动物心肌酶谱显著提高(p<0.01),而红黄煎剂将AST从212.02±23下降到165.7±44U/L,CK从1822.90±232下降到1480.20±355U/L,LDH从1851.9±322下降到1256.1±233.0U/L,CK-MB从794.70±121.00下降到567±2332U/L.HE染色发现,模型组心肌病理切片出现心室壁多处可见心肌细胞坏死钙化;左心室壁心肌纤维溶解消失,伴有中量炎症细胞浸润和少量出血.而红黄煎剂加阿霉素组仅见少量的炎症细胞.TUNEL染色显示红黄煎剂加阿霉素组,心肌细胞凋亡对比阿霉素组明显下降(p<0.05).同时红黄煎剂能显著下调阿霉素引起的Caspase-3的激活(p<0.05),同时能上调生存蛋白Bcl-2(p<0.05,).2、不同浓度(0-3mg·mL-1)的HHD作用与H9c2细胞,发现对细胞有一定的促进增值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DOX作用与H9c2细胞,发现其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其IC50约为3.03±0.11μM,加用HHD以后发现其IC50上升为7.07±0.48μM,TUNEL&DA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发现HHD+DOX将单用DOX组的凋亡率从43.23±5.22%下调到25.22±3.2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与红黄煎剂和阿霉素一起处理24小时后,检测细胞ROS水平发现其对比阿霉素单用明显下降(p<0.01). 结论:红黄煎剂能够保护阿霉素造成的心肌损伤,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得到的.
  •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小复方(Yiqi Formula)通过抑制了NFκB信号通路,下调了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和多药耐药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2,MRP2)逆转了三阴性乳腺癌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 方法:采用MTT检测具有协同效应浓度的Yiqi Formula对三阴性乳腺癌DDP耐药细胞株MDA-MB-231/DDP(231/DDP)对顺铂(platinum,DDP)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Yiqi Formula联合DDP对耐药细胞株凋亡的影响;通过电感耦合质谱仪法检测Yiqi Formula对胞内的顺铂浓度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Yiqi Formula对耐药相关蛋白以及对IKKα/NF-κB通路的调控作用.同时建立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顺(DDP)组、益气小复方(Yiqi Formula)组和联合(Yiqi Formula+DDP)组做进一步验证. 结果:Yiqi Formula可以逆转231/DDP的耐药特性;联合DDP增加了胞内顺铂的浓度,促进耐药细胞株的凋亡;抑制了IKKα表达,降低了NF-κB核内积累及其P-gp、BCRP和MRP2的表达.体内实验从裸鼠体重变化、瘤体体积变化、最后剥瘤前活体成像结果以及各组瘤体的重量对比均验证了Yiqi Formula对三阴性乳腺癌耐药一定的逆转作用. 结论:Yiqi Formula通过抑制了NF-κB通路的活性,进而下调了P-gp、BCRP和MRP2的表达发挥逆转三阴性乳腺癌顺铂耐药的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在国内的诊治现状,引起临床医师对本病的关注. 方法:依托网络媒体对国内乳腺科及从事乳腺病领域的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诊断、病因、治疗及疗效评价等. 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61份.83.1%的医师常规对本病行病理活检,但病理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可结合临床诊断要点(如成脓后易形成窦道、乳房肿块伴疼痛、病灶始发于外周、发病年龄、哺乳史等)协助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疾病病程、病变范围进行临床分期、分型具有一定的意义.77.4%的医师常规对本病行细菌培养,但阴性结果近半,检出的菌种以棒状杆菌属多见(19.5%).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时机多为迁延期/发病间期,方式以病灶大范围切除+整形为主;中医药治疗、激素治疗也是常用的治法.疗效评价应以临床表现、B超所见为主要依据;超声提示无病灶、红肿热痛等症状消失、窦道消失等可作为治愈标准的评判条件;疗效评价应综合考虑疗效、复发率、外形满意度、疗程长短、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等因素. 结论:近年来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国内发病明显增加,但临床医师对该病的病因、诊断等认识不足,尚未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疗效评价标准也不统一,应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关注,提升对病因病机、诊疗方案的研究.
  • 摘要:目的: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对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乳腺癌患者发生葸环类药物化疗心脏毒性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将中药汤剂作为为临床治疗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药复方口服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分析其选方用药规律,采用RevMan5.2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中医药对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 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共10篇,总样本量648例.中医药+蒽环类药物化疗与单纯蒽环类药物化疗对比,心电图改变的更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CI(0.16,0.34),P<0.00001].心功能下降更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8,95%CI(0.09,0.37),P<0.00001].左心室收缩功能有所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2,95%CI(0.29,7.36),P=0.03<0.05],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T均有所改善. 结论:中医汤剂具有一定的抗乳腺癌患者心肌葸环类药物损伤的作用.
  •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保乳术后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独保乳术治疗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e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0年至2017年.纳入比较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与未放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共431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保乳术后未放疗组相比,放疗组的5年局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4,95%CI:0.08~0.24,P<0.00001),未放疗组5年局部复发率的绝对风险(absolute risk,AR)为4.4%(95/2163,95%CI:2.3~65%),而放疗组的5年局部复发率AR为0.6%(13/2148,95%CI:0.4~0.8%),两组的风险差异(risk difference,RD)为3.8%(95%CI:1.8~5.8%).两组的5年总生存率(RR=1.00,95%CI:0.99~1.02)及远处转移率(RR=1.15,95%CI:0.78~1.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保乳术后未放疗组相比,放疗组虽然能降低5年局部复发率,但对于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来说,保乳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的绝对风险并不高,并且二者的5年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别.因此,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加用放疗的人群入选标准值得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大数据研究乳腺疾病的检验方法,方法:对于任何一个序列,比较样本序列和它的互补序列的ATGC/CGTA比值的差异,结果:人类的癌细胞DNA代入的结果显示,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使用生物信息学计算出来,结论:不同物种细胞DNA存在双链ATGC/CGTA不对称现象,进化程度越高,不对称越显著;人类乳癌细胞和血癌细胞都在试图减弱这种和进化度相关的未知不对称程度.
  • 摘要: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0s Lobular Mastitis,GLM),又称乳腺肉芽肿性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是一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外周起病的疼痛性肿块,进展迅速,脓成后形成复杂性窦道,溃后经久不愈,部分患者可伴见肢体结节性红斑、发热等全身症状.目前该病暂无统一的诊治方案,因此,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倡导并组织下,通过挖掘中医古籍文献,梳理名老中医经验,对国内外GLM现代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并经过中医专家咨询及专家共识会议,共同制定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医专家诊疗共识》,为临床诊治GLM提供指导.
  •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综合疗法.西医各种辅助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非常明显,往往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近年来中医药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对于晚期乳腺癌仍以全身,的综合治疗为主,在抗癌祛邪的同时亦损伤人体正气。中医治疗晚期乳癌采用祛邪抗癌与补虚扶正相结合的方法,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的思想,对于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及减轻乳腺癌放化疗等所致的毒副反应,尤其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中医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研究报道很多,但目前临床研究缺少前瞻性、严格-的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且干扰因素仍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病例观察。针对晚期乳腺癌的中医证候评价标准和中药疗效判定仍需规范。综上所述,我们需进一步完善、统一晚期乳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量化疗效判定标准,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统计来验证中医药治疗的疗效性及安全性,从而增强中医治疗的可靠性。
  • 摘要:乳腺癌由多种机制产生化疗药物耐药性.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进行消化降解,以胞质内出现双层膜结构包裹长寿命蛋白和细胞器的自噬体为特征的细胞"自我消化"的一系列生化过程,在正常细胞和病理状态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生理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与乳腺癌的化疗耐药密切相关.本文就自噬与乳腺癌化疗耐药的相互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将自噬作为逆转乳腺癌化疗药物耐药性的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矿物质和骨基质随年龄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等比例的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使正常荷载功能发生变化,骨折危险度明显增加,伴有周身骨骼的疼痛,体态变形以致"龟背"出现.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其中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由药物和疾病引起,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致骨质疏松就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一种.如何针对绝经后乳腺癌骨质疏松患者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开展优质高效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特色优势,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该健康管理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级预防:精神调节:调节情志,恬淡虚无,使之保持气机舒畅。调理饮食:坚持合理配膳,均衡营养,增钙,控重、避肥,戒烟,限酒等,使身体体质保持较好状态。适度身体锻炼:科学健身,适宜慢节奏运动。起居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劳。二级预防:通过随访调查和进行骨密度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随访管理和健康指导,通过药物和理疗等办法,缓解骨痛,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此阶段可采用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选用强肾健骨类、补脾、补气补血等中药调理。三级预防:日常调护:膳食均衡,强钙,锻炼改善身体骨代谢,对良好骨结构有帮助。治疗骨质疏松症:a药物治疗;b中医食疗;c运动管理;d情志干预。③注意生活安全,加强护理,采用综合措施改善身体素质。
  • 摘要:随着乳腺癌治疗的个体化及综合化,各种治疗手段均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使患者无法坚持完成治疗.中医药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有明确的特色,大量文献提出从肝郁、脾虚、冲任失调等论治乳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卞卫和教授对乳腺癌的治疗思路及用药特点有独特的认识:卞师强调顾护正气应贯穿于乳腺癌治疗的始终,并指出"三因制宜"的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基本特征之一,临床诊治时应将"乳腺癌全程管理"理念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根据患者所处疾病及治疗阶段的不同予以相应的中医药干预,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研究表明肉芽肿性乳腺炎依然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乳腺炎疾病,是一种良性的病变.目前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仍是不解之谜仍需进一步探索,因此认识其临床病理特征,加强病因病机的研究仍需积极的努力.最近几年我国患有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因为其病情复杂容易造成误诊,处理不当会容易使病情反复发作,使患病时间增加,形成瘘管后经久不好转,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治疗起来困难重重,所以当前仍无明确有效且统一的治疗方案,这是目前乳腺外科的难题之一.所以就当前形势来说严格要求自己并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刻不容缓的,同时用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的金标准仍是以病理诊断为主,目前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研究比较多,而中医方面的研究也逐渐的增多,并且用中医本身的特色减低了其复发率,控制了病情的发展,运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手术治疗,也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信未来运用中医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会成为众多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术后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对疾病的巩固治疗,是否能降低复发率,而相应的不良反应是需要考虑的.大量研究表明抗生素+手术+糖皮质激素配合中医药结合治疗可以缩短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程,但是如何选择药物或外科治疗,如何把握好的手术时机,选择什么样的手术方式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