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颌骨缺损

下颌骨缺损

下颌骨缺损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699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8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3807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五届西部宠物医师大会、北京口腔医学论坛暨2014北京口腔医学会学术年会、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等;下颌骨缺损的相关文献由165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祖兵、刘彦普、胡敏等。

下颌骨缺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8 占比:14.67%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3807 占比:84.86%

总计:4486篇

下颌骨缺损—发文趋势图

下颌骨缺损

-研究学者

  • 李祖兵
  • 刘彦普
  • 胡敏
  • 孙健
  • 何黎升
  • 姜腾飞
  • 俞光岩
  • 张志愿
  • 毛驰
  • 潘巨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詹璐; 杨雨菲; 罗依麟; 满毅; 屈依丽
    • 摘要: 目的:探究牵张成骨重建下颌节段性缺损术后进行数字化种植修复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共纳入2016年10月—2021年8月间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收治的4例(共8个种植位点)应用输送盘牵张成骨术(transport disc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TDDO)进行颌骨重建术的患者,记录颌骨重建长度、种植位点牙槽嵴高度与宽度。种植前采用虚拟排牙进行以修复为引导的种植方案设计,对于对颌牙伸长的病例采用正畸压低的治疗方案。运用数字化种植外科技术于缺牙位点植入种植体。修复前对种植位点进行角化黏膜增量。每年复查,测量边缘骨吸收、探诊深度及角化黏膜宽度。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36~50个月。种植前,进行TDDO后颌骨重建长度为(23.65±61.11)mm;在理想种植位点,骨高度为(22.37±4.30)mm,可用骨高度为(21.25±3.78)mm,牙槽嵴顶宽度在牙槽嵴顶下1、2和3 mm处分别为(7.14±1.78)mm、(9.00±1.77)mm和(10.47±2.34)mm;随访3年,种植存活率为100%,种植成功率为87.5%。修复后3年,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探诊深度与角化黏膜宽度分别为(1.38±0.74)mm、(2.50±1.08)mm与(2.50±1.08)mm。结论:TDDO是重建下颌骨外形与功能的可行方案。以修复为导向的数字化种植外科与多学科治疗可实现种植修复的成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可维持健康。
    • 赵琼; 李星; 李靖; 何巍; 付坤; 高宁; 王烨华
    •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在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1月收治的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3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5月入院的32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踝关节活动度、拇趾肌力、6 min步行距离(6MWT)、Tinetti平衡量表(POMA)评分、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和小腿肌间血栓丛形成(MCVT)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病人踝关节活动度、拇趾肌力、6MWT、POMA评分、SF⁃36评分和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3,P<0.05)。结论: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病人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MCVT,改善病人平衡能力和步态,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帕拉提·艾斯卡; 比力克孜·玉素甫
    • 摘要: 目的:分析下颌骨缺损重建板修复手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74例下颌骨缺损患者均于2017年6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37例,采用重建板修复方案,观察组37例在前者基础上加入骨移植的治疗方案.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两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占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占比为8.11%,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占比为62.16%,前者数值明显较后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建板修复方案的基础上加入骨移植技术,能够降低下颌骨缺损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类似的修复手术借鉴.
    • 高俊武; 汪慧渊; 高琳
    • 摘要: 目的 分析3D打印定制化钛缺损替代物修复的下颌骨在不同加载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及特点.方法 螺旋CT扫描正常下颌骨,CAD软件模拟左侧下颌骨体部部分缺损,设计定制化钛缺损替代物加以修复,模拟不同咬合状态并进行有限元建模和应力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替代物修复的下颌骨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正中、前伸、侧方咬合时,应力在下颌骨不同部位呈不均匀分布,替代物能有效传导应力,在双侧髁突前斜面应力分布呈现明显不对称,替代物的体部和固定板交界处出现较明显的应力集中.结论 下颌骨在3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基本一致,但髁突受力具有较明显差异性,实验结果可以作为以后优化设计定制化替代物的借鉴和参考.
    • 沈阳; 郭骏; 费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膜联合骨修复材料在整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在9只比格犬下颌骨两侧共建立36个下颌骨缺损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各9个.A组使用ADM膜+骨修复材料、B组使用Bio-Gide膜+骨修复材料、C组使用骨修复材料、D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4、8、12 w各处死3只实验犬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并评价螺旋CT值、Micro-CT数据和弹性模量数值.结果 A、B两组新生骨情况明显优于C、D两组,且ADM膜和Bio-Gide膜具有相似作用.结论 ADM膜具有良好的引导骨组织再生作用,其与Bio-Gide膜作用类似,ADM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林艳; 潘丽文
    • 摘要: 总结了16例血管化折叠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对患者应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讨论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此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实施周密的护理.16例手术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护理并发症,感染病例2例,切口延期愈合;16例腓骨瓣均成活,其中3例皮岛术后3~7天出现边缘血运不佳坏死,修剪掉坏死组织2周后创面愈合;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复诊时均能正常行走,3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复诊时仍有下肢肿胀,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下肢疼痛症状.认为严密观察,密切的医护配合及细致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苏成利; 祝颂松; 李运峰
    • 摘要: 背景:近年来,牵引成骨已经成为下颌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重建的重要替代方案。目的:探讨输送盘牵张成骨技术用于重建下颌骨节段性骨缺损和后期牙种植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和效率。方法:纳入6例诊断为成釉细胞瘤或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患者,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和X射线全景片拍摄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肿瘤切除后应用输送盘牵张成骨技术重建缺损。牵张后的固定期为16-25周,取决于术后牵张间隙内的骨化程度。第2次手术用来移除牵引装置,并采用骨移植物和坚固内固定技术恢复输送盘和骨缺损残端之间的间隙。最后在牵张间隙内的新骨上行牙种植治疗恢复咬合关系。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整个治疗期,未发生牵引装置故障或肿瘤复发;牵张长度为45-57 mm;通过影像学检查和术中观察证实了牵张间隙内满意的新骨形成和高度钙化;②在6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了感染,其症状通过外科换药得到控制;2例患者发生了涎漏,通过加压包扎和口服阿托品治愈;③所有患者最终获得了满意的面部外形和咬合功能;④结果表明,输送盘牵张成骨技术用于重建下颌骨节段性骨缺损和进一步的牙种植治疗在临床上是可行的,效果令人满意。
    • 宾志文; 王方; 侯劲松
    • 摘要: 青少年下颌骨缺损多由良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创伤和颌骨炎症所致,其修复重建具有一定挑战性,除了成人颌骨重建面临的问题外,手术对供区和受区生长发育的影响、缺损重建的远期疗效以及移植骨的转归效果也是必须考虑的临床因素.目前重建主要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和牵张成骨.从远期效果看,自体骨移植依然是治疗的金标准.青少年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病例在术后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潜力;肋软骨修复髁状突病例恢复了正常咬合关系并具有长期稳定效果.牵张成骨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也值得肯定,但是下颌骨大范围缺损病例长期效果尚不确切.此外,其他组织工程技术对于青少年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有待于更深入的基础研究和更广泛的临床试验去验证其疗效.
    • 汤剑明; 谢宏亮; 路璐; 李博涵; 刘浩男; 张国权
    • 摘要: 目的 探讨数字化外科引导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在下颌骨复合性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数字化引导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重建下颌骨半侧以内复合性缺损的6例患者,术前使用多普勒定位旋髂深动脉,利用数字化软件设计下颌骨截骨范围,设计并制作截骨导板、重建导板,术中在导板引导下,应用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术后随访12个月,评估患者面部外形、颌骨高度、咬合关系及供区并发症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制备了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髂骨肌皮瓣均存活.患者的面型恢复满意,未出现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及弹响,重建下颌骨的宽度及高度均满意,咬合关系均正常.结论 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血运丰富且骨量充足,可以很好地重建下颌骨复合缺损,结合数字化外科,提高了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精确度及安全性.
    • 陈永锋; 洪虓; 刘亮; 展昭均; 李孝亮; 蒲春华; 陈士文; 廖圣恺
    • 摘要: 目的 探讨旋髂深动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与如何提高以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6具12侧乳胶灌注动脉血管的成人标本进行解剖,显露DCIA及其穿支血管,观察穿支血管的起始部位、分布、数量及走向,并测量其起始处血管外径.结合解剖学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并在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设计及切取DCIAPF,修复4例下颌骨体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结果 DCIA穿支血管分为腹壁肌支、肌骨支和肌皮穿支.腹壁肌支全由DCIA的腹股沟段发出的占66.7%,腹股沟段和髂骨段均有穿支发出的占33.3%.肌骨支全由髂嵴内段发出占75%,腹股沟段和髂嵴内段均有穿支发出的占25%,且发自腹股沟段的穿支均为1支.肌皮穿支为1支的占58.3%,为2支的占41.7%.临床应用4例DCIAPF均成活,供区伤口恢复良好.术后1月,患者面部外形及口腔形态恢复满意,咬合关系良好,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示下颌骨缺损重建效果好.结论 熟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有助于更好的切取DCIAPF和修复下颌骨(体部或下颌角)及口腔软组织缺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