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论

气论

气论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20618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06000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管子学刊、中国哲学史、船山学刊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微生态学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中医睡眠医学学术研讨会等;气论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王磊、张磊等。

气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6000 占比:99.91%

总计:206182篇

气论—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赵法生
    • 摘要: 现代儒学对于孟子性善论的诠释,主要立足于即心言性的心性论。但在孟子关于性善论的论说中,除了心性层面的探究外,更有养气层面的阐发,而气论对于孟子性善论的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孟子心性论与理学本体论、康德实践理性观念之差异,正是通过心性与夜气的内在关联才能彰显出来。这种关联使得孟子的本心并非纯粹抽象和形式化的道德法则,在确保其普遍性的同时也获得了实践动能,成为即存有即活动的工夫主体,这对于孟子性善论之证成与道德实践之展开至关重要。因此,尽心与养气构成了孟子性善论论证中密不可分的两条线索,只有将此二者联系起来,才能对孟子性善论获得客观和整全的把握。
    • 陈睿超
    • 摘要: 张载深刻思考差异与统一之关系而提出的"两一"架构,是其"气论"哲学的核心线索.这一思想架构将旧有宇宙论的"一生两"逻辑转变为"有两则有一",从而在形而上学层面解决了本原之"一"产生差异之"两"缺乏逻辑必然性的问题,将"一"理解为以差异性为前提的统一性;同时,在价值论层面通过"两一"之"一"的非现成化明确揭示了其作为差异对立因素之间的统合一致而具有的价值奠基意义.另外,通过将差异性之合一把握为气化活动的本质倾向性,张载又立足于"两一"架构论证了于气化世界的生生变化何以必然是一个无尽不息的过程,展现出中国古代哲学所特有的哲学品质与论证品格.
    • 边家珍
    • 摘要: 王充的家族向来有着任气好勇的传统,他本人亦不能容忍一切虚伪和矫饰,加之时代风尚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以博通、理性为特色的学风.王充认为,明经本身不是治学的目的,治学的目的在于致用.王充继承并发扬了董仲舒的天道观,但他的气论又与董仲舒有着相当大的不同.王充在批评今文经学时,没能认识到今文经学的灾异谴告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起到的正面作用,而且由于王充所运用的方法还是阴阳五行与气论,因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其实并没有同今文经学家彻底划清界线,这是王充的历史局限性之所在.
    • 陶儒彪
    • 摘要: 《管子》是先秦诸子学中百科全书式的哲学思想著作,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书篇幅宏伟、思想丰富、博大精深、包揽各家,是一部杂儒、道、法、阴阳等各家学说在内的论文汇编,是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依据管仲立论的著作总集。《管子》全书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学术文化思想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值得继续进行深入地挖掘和阐释。
    • 王勇
    • 摘要: “工”“拙”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一对范畴,具有对立、转化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工拙”在魏晋时期被用于文学批评,经过沈约、刘勰、钟嵘等人的发展,确立了以辞藻、声律、修辞和用典等文学形式为核心的理论内涵.在文学创作上,六朝人实践了追求形式美的主张,唐人因袭此风,树立了以“工”为美的审美典范.到了宋代随着儒学复兴,理学家构建了别开生面的思辨哲学,宋人取资于理学建构自己的诗学理论.具体来说,理学的气论哲学与心性论哲学都指向了道德本体,促使宋人论诗偏向了主体精神人格与诗文内容的讨论.故而宋人采取了反拨与消解两种策略,通过标举“拙”来否定六朝对文学形式的追求,同时从哲学本体上消解了文学的审美价值,以内容作为文学价值的判断标准.至此,中古与宋代“工拙论”的理论重心与理论旨趣便呈现出迥异的面貌.
    • 刘军鹏; 胡栋材
    • 摘要: 气是理解庄子思想的关键环节,“通”则构成庄子气论哲学的精义.庄子气论哲学“通”的思想,主要表现为“通天下一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以及“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诸说.三者均是在气论意义上讨论天人之际问题,涉及通贯、通变及感通的内在关系,最终指向“道通为一”之旨.分析考察庄子气论哲学这些论说,能够突显其思想特质与理论问题.
    • 董雪
    • 摘要: 王廷相的气论思想在意识形态上削弱了神的存在,是早期无神论思想的代表.作为突破传统儒家“道统”思想的人物之一,在本体论方面,他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探寻世界的本原,主张“气”主万物;在气化论方面,他认为“气”化生万物,“虚空”和“道”都产生于“气”;在鬼神论方面,他基于“气”为世界本原的思想探讨鬼神的存在问题,打破了对鬼神的传统认知.他指出儒家的最终目标是追求“道真”以及在现实中实现人的最终目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